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生物化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葡萄糖和脂肪酸分解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共同中间代谢产物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丙酸B.乙酰 COAC.琥珀酰 COAD.-磷酸甘油E.磷酸二羟丙酮2.肝脏中与含羟基、羧基毒物结合并解毒的主要物质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硫酸B.甘氨酸C.谷氨酰胺D.乙酰 COAE.葡萄糖醛酸3.具有细胞毒性的血红素代谢产物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胆素B.胆绿素C.胆素原D.游离胆红素
2、E.结合胆红素4.胶原蛋白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丙氨酸B.亮氨酸C.脯氨酸D.色氨酸E.半胱氨酸5.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 20 种氨基酸的结构( )。(分数:2.00)A.全部是 L-型B.全部是 D-型C.部分是 L-型,部分是 D-型D.除甘氨酸外都是 L-型E.以上都不是6.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的性质为( )。(分数:2.00)A.胶体性质B.两性性质C.沉淀反应D.变性性质E.双缩脲反应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 )。(分数:2.00)A.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B.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C.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折叠和盘绕D.多肽链
3、中所有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布E.亚基的种类、数目、空间排布以及相互作用8.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2.00)A.离子键B.氢键C.疏水力D.范德华力E.以上都是9.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分数:2.00)A.一级结构改变B.空间构象破坏C.辅基脱落D.蛋白质水解E.以上都不是10.蛋白质的性质不包括( )。(分数:2.00)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B.加入少量中性盐则溶解度增加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D.有紫外吸收特性E.与酚试剂反应生成蓝色物质11.蛋白质分子在下列波长中具有特异性吸收光谱的是( )。(分数:2.00)A.215nmB.260nmC.2
4、80nmD.340nmE.360nm12.膜脂的主要成分为( )。(分数:2.00)A.糖脂B.磷脂C.胆固醇D.甘油三酯E.脂肪酸13.小分子与离子的过膜转运方式不包括( )。(分数:2.00)A.简单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D.内吞作用E.以上都是14.膜脂分子的运动方式包括( )。(分数:2.00)A.分子摆动B.旋转C.扩散运动D.跨膜翻转E.以上都是15.膜脂具有的特性是( )。(分数:2.00)A.疏水性B.亲水性C.双亲性D.水解性E.电离性16.下列关于酶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催化效率高B.专一性强C.作用条件温和D.都有辅因子参与催化反应E.
5、具有可调节性17.酶具有高度催化能力的原因是( )。(分数:2.00)A.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C.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酶能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E.以上说法都不对18.全酶是指( )。(分数:2.00)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B.酶的无活性前体C.一种酶抑制剂复合物D.一种具备了酶蛋白、辅助因子的酶E.酶的辅蛋白以外的部分19.同工酶的特点是( )。(分数:2.00)A.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B.催化的反应及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组酶C.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组酶D.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E.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及理
6、化性质均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一组酶20.下列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B.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一种全酶C.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一种全酶D.酶蛋白决定结合酶蛋白反应的专一性E.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和性质21.关于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B.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C.酶在一定的 pH 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D.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E.影响辅酶解离状态22.糖酵解是在细胞的_进行( )。(分数:2.00)A.线粒体基质B.胞液中C.内质网膜
7、上D.细胞核内E.高尔基体23.丙酮酸羧化酶是以下哪个途径的关键酶( )。(分数:2.00)A.糖异生B.磷酸戊糖途径C.胆固醇合成D.血红素合成E.脂肪酸合成24.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分数:2.00)A.葡萄糖-6-磷酸酶B.磷酸化酶C.葡聚转移酶D.脱支酶E.都不是25.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分数:2.00)A.CO 2 +H 2 O+ATPB.乳酸C.丙酮酸D.乙酰 CoAE.磷酸丙糖26.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 )。(分数:2.00)A.-磷酸甘油B.丙酮酸C.乳酸D.乙酰 CoAE.生糖氨基酸27.呼吸链的组成成分不包括( )。(分数:2.00)A.Co
8、QB.不需氧脱氢酶C.CoAD.铁硫中心E.细胞色素28.以干重计,脂肪比糖完全氧化产生更多的能量。下面最接近糖对脂肪的产能比例为( )。(分数:2.00)A.1:2B.1:3C.1:4D.2:3E.3:4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琥珀酸 B丙酮酸 C苹果酸 D草酰乙酸 E-酮戊二酸(分数:6.00)(1).接受氨基可直接转化为谷氨酸的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B.C.D.E.(2).接受氨基可直接转化为丙氨酸的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B.C.D.E.(3).接受氨基可直接转化为天冬氨酸的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
9、0)A.B.C.D.E.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生物化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葡萄糖和脂肪酸分解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共同中间代谢产物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丙酸B.乙酰 COA C.琥珀酰 COAD.-磷酸甘油E.磷酸二羟丙酮解析:解析:乙酰 CoA 不仅是糖有氧分解的产物,同时也是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的产物。因此,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的最终代谢通路。2.肝脏中与含羟基、羧基毒物结合并解毒的主要物质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硫酸B.甘氨酸C.谷
10、氨酰胺D.乙酰 COAE.葡萄糖醛酸 解析:解析:肝脏内最重要的解毒方式是结合解毒。参与结合解毒的物质有多种,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乙酰 CoA 等。凡含有羟基、羧基的毒物或在体内氧化后含羟基、羧基的毒物,其中大部分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无毒、毒性较小而易于溶解的化合物,然后从体内排出解毒。3.具有细胞毒性的血红素代谢产物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胆素B.胆绿素C.胆素原D.游离胆红素 E.结合胆红素解析:解析:选项中几种物质都是血红素的代谢产物。血红蛋白的辅基血红素可以被氧化分解为铁及胆绿素,胆绿素则被还原成胆红素。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与血浆清蛋白等结合成溶解度较
11、大的复合体运输。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称游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由于游离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较大,在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的作用是限制其自由地通过生物膜,减少对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故选 D。4.胶原蛋白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丙氨酸B.亮氨酸C.脯氨酸 D.色氨酸E.半胱氨酸解析:解析:胶原蛋白含有大量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及少量羟赖氨酸。羟脯氨酸及羟赖氨酸为胶原蛋白所特有,体内其他蛋白质不含或含量甚微。胶原蛋白中含硫氨基酸及酪氨酸的含量甚少。5.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 20 种氨基酸的结构( )。(分数:2.00)A.全部是 L-型B.全部是 D-型C
12、.部分是 L-型,部分是 D-型D.除甘氨酸外都是 L-型 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经酸、碱或者蛋白酶可将其彻底水解,产物为 20 种氨基酸。在 20 种氨基酸中,除甘氨酸外,其余 19 种氨基酸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都为 L 型氨基酸,称为标准氨基酸、编码氨基酸。6.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的性质为( )。(分数:2.00)A.胶体性质B.两性性质 C.沉淀反应D.变性性质E.双缩脲反应解析:解析:氨基酸和蛋白质都是两性电解质,具有两性性质,它们的解离都取决于溶液的 pH,且它们都有等电点。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 )。(分数:2.00)A.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
13、类和数目B.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C.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折叠和盘绕D.多肽链中所有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布E.亚基的种类、数目、空间排布以及相互作用解析:解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的结构基础,也是各种蛋白质的区别所在,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一级结构。8.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2.00)A.离子键B.氢键 C.疏水力D.范德华力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的肽键之间借助氢键形成的有规则的构象,有 -螺旋、-折叠和 -转角等。因此,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氢键。9.蛋白
14、质变性是由于( )。(分数:2.00)A.一级结构改变B.空间构象破坏 C.辅基脱落D.蛋白质水解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由天然的有序的状态转变成伸展的无序的状态,并引起生物功能的丧失以及理化性质的改变,称之为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的结果是生物活性丧失、理化及免疫学性质改变,其实质是维持高级结构的空间结构的破坏。10.蛋白质的性质不包括( )。(分数:2.00)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B.加入少量中性盐则溶解度增加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E.与酚试剂反应生成蓝色物质解析:解析:蛋白质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理化性质改变。变性蛋白质溶解度降低
15、。11.蛋白质分子在下列波长中具有特异性吸收光谱的是( )。(分数:2.00)A.215nmB.260nmC.280nm D.340nmE.360nm解析:解析:蛋白质分子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在 280nm 波长的紫外光范围内有特异的吸收光谱,根据这一性质,可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浓度。12.膜脂的主要成分为( )。(分数:2.00)A.糖脂B.磷脂 C.胆固醇D.甘油三酯E.脂肪酸解析:解析:膜脂包括磷脂、少量的糖脂和胆固醇。磷脂中以甘油磷脂为主,其次是鞘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糖脂以鞘糖脂为主。此外,膜上含有游离的胆固醇,但只限于真核细胞的质膜。13.小分子与离子的过膜转运方式不包括(
16、)。(分数:2.00)A.简单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D.内吞作用 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内吞作用为大分子物质的过膜转运方式。14.膜脂分子的运动方式包括( )。(分数:2.00)A.分子摆动B.旋转C.扩散运动D.跨膜翻转E.以上都是 解析:解析:膜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其运动方式有:分子摆动(尤其是磷脂分子的烃链尾部的摆动)、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侧向的扩散运动以及在脂双层之间的跨膜翻转等。膜脂质的这些运动特点,是生物膜表现生物学功能时所必需的。15.膜脂具有的特性是( )。(分数:2.00)A.疏水性B.亲水性C.双亲性 D.水解性E.电离性解析:解析:生物膜中所含的磷脂
17、、糖脂和胆固醇,都有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双亲分子。在其分子中既有亲水的头部,又有疏水的尾部。膜脂质分子的双亲性是形成脂双层结构的分子基础。16.下列关于酶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催化效率高B.专一性强C.作用条件温和D.都有辅因子参与催化反应 E.具有可调节性解析:解析:酶的特点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酶还有高度的专一性或特异性;酶的活性具有可调节性;酶还具有不稳定性。因此,D 不属于酶特性。17.酶具有高度催化能力的原因是( )。(分数:2.00)A.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酶能催化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C.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酶能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E
18、.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解析: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18.全酶是指( )。(分数:2.00)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B.酶的无活性前体C.一种酶抑制剂复合物D.一种具备了酶蛋白、辅助因子的酶 E.酶的辅蛋白以外的部分解析:解析:结合酶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有机小分子和金属离子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都没有催化活性,只有两者结合成完整的分子时,才具有活性。这种完整的酶分子称作全酶。辅因子包括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19.同工酶的特点是( )。(分数:2.00)A.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B.催化的反应及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
19、同的一组酶C.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D.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E.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均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一组酶解析:解析: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20.下列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B.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一种全酶C.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一种全酶 D.酶蛋白决定结合酶蛋白反应的专一性E.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和性质解析:解析:通常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酶结合,成为一种特异的酶,但一种辅酶往往
20、能与不同的酶蛋白结合,构成许多种特异性酶。21.关于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B.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C.酶在一定的 pH 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D.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 E.影响辅酶解离状态解析:解析:酶反应介质的 pH 可影响酶分子的结构,特别是活性中心内必需基团的解离程度和催化基团中质子供体或质子受体所需的离子化状态,也可影响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程度。在特定的 pH 条件下,酶、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状态,最适宜于它们相互结合,并发生催化作用,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这时的pH 称为酶的最适 pH。pH 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酶的稳定性,使酶受到不
21、可逆破坏,但不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22.糖酵解是在细胞的_进行( )。(分数:2.00)A.线粒体基质B.胞液中 C.内质网膜上D.细胞核内E.高尔基体解析:解析:糖酵解途径是指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称之为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无氧分解在胞液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还原成乳酸。23.丙酮酸羧化酶是以下哪个途径的关键酶( )。(分数:2.00)A.糖异生 B.磷酸戊糖途径C.胆固醇合成D.血红素合成E.脂肪酸合成解析:解析:糖异生是指体内从非糖类物质(如甘油、丙酸、乳酸、生糖氨基酸等)合成葡萄糖的代谢,是维持血糖水平的重要过程
22、。此过程中的关键酶有葡萄糖磷酸酶(肝)、果糖二磷酸酶以及由丙酮酸羧化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激酶组成的“丙酮酸羧化支路”。这个过程主要在肝脏和肾脏中进行。24.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分数:2.00)A.葡萄糖-6-磷酸酶B.磷酸化酶 C.葡聚转移酶D.脱支酶E.都不是解析:解析:糖原在糖原磷酸化酶的催化下进行水解反应(需要正磷酸),从糖原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逐个移去以 -1,4-糖苷键相连的葡萄糖残基生成葡萄糖-1-磷酸,这是糖原分解的主要产物,约占 85以上。而在分支点上的以 -1,6-糖苷键相连的葡萄糖残基则在 -1,6-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游离的葡萄糖。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
23、25.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分数:2.00)A.CO 2 +H 2 O+ATP B.乳酸C.丙酮酸D.乙酰 CoAE.磷酸丙糖解析:解析:有氧氧化途径是指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也称为糖的有氧分解。26.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 )。(分数:2.00)A.-磷酸甘油B.丙酮酸C.乳酸D.乙酰 CoA E.生糖氨基酸解析:解析:乙酰 CoA 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乙酰辅酶 A 在体内能源物质代谢中是一个枢纽性的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通过乙酰辅酶 A 汇聚成一条共同的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经过这条通路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
24、放能量用以 ATP 的合成。乙酰辅酶 A 是合成脂肪酸、酮体等能源物质的前体物质,也是合成胆固醇及其衍生物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物质。27.呼吸链的组成成分不包括( )。(分数:2.00)A.CoQB.不需氧脱氢酶C.CoA D.铁硫中心E.细胞色素解析:解析:线粒体内膜上排列着一个由多种脱氢酶以及氢和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也称呼吸链。呼吸链的组成有:不需氧脱氢酶、辅酶 Q(CoQ)、铁硫中心和细胞色素。28.以干重计,脂肪比糖完全氧化产生更多的能量。下面最接近糖对脂肪的产能比例为( )。(分数:2.00)A.1:2 B.1:3C.1:4D.2:3E.3:4解析:解析:脂肪是动物机体用以
25、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每克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是同样重量的葡萄糖所产生的能量的 2 倍多。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琥珀酸 B丙酮酸 C苹果酸 D草酰乙酸 E-酮戊二酸(分数:6.00)(1).接受氨基可直接转化为谷氨酸的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高浓度的氨与 -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酸。(2).接受氨基可直接转化为丙氨酸的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肌肉中的氨基酸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生成的丙氨酸经血液运到肝脏。(3).接受氨基可直接转化为天冬氨酸的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氨基酸可以通过连续的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移给草酰乙酸,生成天冬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