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0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3631       资源大小:114.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0及答案解析.doc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50.00)1.基本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以下选项属于基本权利的有(分数:1.00)A.人身自由B.受教育权C.物权D.债权2.法律的权利可以有多种划分方式,如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的划分、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划分等。程序性权利指的是我国程序法所确定的权利。下列选项,属于公民程序性权利的有(分数:1.50)A.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权B.诉讼法规定的上诉权和辩护权C.商事法规定的股权D.诉讼法规定的代理权3.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法律权利

    2、是指被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权利。二者之间密切相连,具体体现在(分数:2.50)A.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B.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C.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D.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全部内容的确认和规定4.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在如何看待的问题上,对其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50)A.它是个人依法享有的自由平等权利与其所在国家的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权利的统一B.不同国家的人权实际享有状况不受地域、种族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C.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权利与具体国家和地区承认的权利的统一D.不

    3、同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人权内容及其实现方式是不同的5.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责任。其履行的表现形式有(分数:2.50)A.义务人实施积极的行为B.义务人不得实施某种行为C.违反法律义务必须承担法律责任D.履行法定义务被法律肯定和保护6.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责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分数:2.50)A.其内容和履行方式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权保障的进步而不断调整和变化B.法律义务的设定会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C.法律义务必须由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设定D.在履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一些特殊情形的出现而出现转化、派生或者免除

    4、7.有人说过,“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这句话道出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者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关系具体体现在(分数:2.50)A.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义务履行为条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B.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C.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也是义务行为D.每个人既是享受各种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各种法律义务的主体8.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

    5、面。其平等性主要表现在(分数:2.50)A.任何一部法律中具体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条款数量上的相等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C.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D.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9.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其行使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公民的政治权利除了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外,还包括(分数:2.50)A.人身权B.民主管理权C.监督权D.政治表达的自由10.作为我国公民政治权利之一的选举权利包括(分数:2.50)A.选举权B.被选举权C.罢免权D.选举义务11.个别人因在网上发帖造谣说地震即将发生,造成了民众心理上的

    6、恐慌,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造谣者被公安部门依法行政拘留。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分数:2.50)A.言论自由就是人们可以随意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B.公民的言论自由并未得到国家切实的保障C.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得侵害国家、集体利益D.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制的12.以生存权为核心的社会经济权利,具体包括(分数:2.50)A.劳动权B.休息权C.社会保障权D.物质帮助权13.作为公民社会经济权利之一的社会保障权,是指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维持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其基本特征包括(分数:2.50)A.它既包括对全体公民的普遍保障,也包括对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保障B.它在公民权利中具有物质基础性,是公

    7、民行使其他权利的重要条件C.它既是一种社会权利,又是一种经济权利D.它也是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之一14.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法定条件下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其主要实现方式是(分数:2.50)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按劳分配D.劳动和休息15.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法定条件下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其特点是(分数:2.50)A.物质帮助权是表达权利的前提B.实现物质帮助权的义务主体是国家和社会C.权利主体是特定公民,而非社会全体公民D.权利的内容是特定主体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16.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是指人依法享有的与宗教信仰活动和文化生活相关联的自由和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分数:2.50

    8、)A.人身自由B.政治权利和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文化活动权利17.依法保障宗教信仰,是公民创造和享受精神文化财富、推动精神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公民行使宗教信仰权利也必须受宪法法律约束。我国法律规定的与公民宗教信仰有关的义务是(分数:2.50)A.公民有信仰宗教、从事宗教活动、举行或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B.要独立自主自办,反对外来势力支配和干涉中国宗教的内部事务C.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D.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18.下列选项既属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又属于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的是(分数:2.

    9、50)A.劳动权B.申诉、控告、检举权C.受教育权D.批评、建议权19.依法行使权利是体现权利正当性和保障权利实现的充分而必要条件。在现代法治社会,人们行使任何权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法律界限。具体要求包括(分数:2.50)A.行使权利应当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B.行使权利应当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C.行使权利应当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D.行使权利应当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20.我国宪法法律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一旦受到损害或侵犯,公民可以采取权利救济的手段,予以补救、恢复或对损害或侵害行为予以纠正和惩罚。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分数:2.50)A.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C.政治救济和社会救济D

    10、.自主救济21.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对于其权利的真正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权利意识不仅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认同和尊重。尊重他人权利的原因在于(分数:2.50)A.不尊重他人权利,就是丧失自己的权利B.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C.尊重他人权利,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D.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二、分析题(总题数:10,分数:50.00)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尊重他人的权利也是尊重和保护自己。据 9 月 16 日都市时报报道,9 月 14 日,来自东川的小张和弟弟在官渡古镇中心广场唱歌,一伙陌生人因嫌小张唱歌难听,冲他们破口大骂

    11、。随后双方发生口角,而对方随之邀约来了十多名手持刀具的人围殴小张和他弟弟,小张身中数刀倒地不起。行凶者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言而喻。 按常理说,小张和其弟只是像大多数 K 歌爱好者一样,在街边的小摊放歌一曲,这是他们的权利。你有权欣赏,更有权离开。但找茬的陌生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小张的声音污染了他们的耳朵,因而不能继续唱歌。他们的逻辑即是,我不喜欢什么你就不能做什么,即使这是你正当的权利。这就是当前社会部分人所存在的观念,只重视自己的权利,而漠视甚至干涉他人的正当权利。 如果我们不能阻止这种非法的、暴虐的做法,那么,我们每个人包括现在的施暴者,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因为你总有站错队的时

    12、候。所以,请您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这同时也是对您自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日报(2012 年 9 月 17 日)材料 2 泰戈尔曾经说过:“你尊重人家,人家尊重你,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交易。” 材料 3 网络安全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日前启动。本次宣传周一个突出的亮点是“重点突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 但是,网络安全,除了指对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的保护,同样也包括对他人法定权利的尊重与敬畏。猎奇信息随手转,有可能成为网络谣言;侵权信息随意传播,则可能构成对其他主体的名誉权侵害。这种意识同样没有在网络普及开来,最为突出的便是“人肉搜索”事件和网络造谣。“人肉

    13、”事件中的信息,有不少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而私人信息的曝光对事件主角的侵害是显而易见的。网络谣言更是长期吸附在互联网肌体之上,侵蚀着网络安全的建设。微信变“危信”,“朋友圈”变成了“坑”友圈,由于微信朋友圈的社交特点,一些网络谣言也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广为传播。 因不堪网络谣言长期困扰,肯德基日前一纸诉状将 10 个涉嫌造谣的微信账号告上法庭,除了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外,还向三家被告企业要求总共达 350 万元人民币的赔偿。对于制造或者传播谣言者而言,这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转发行为或传播行为,不侵权,不越边界。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5 年 6 月 4 日),人民日报

    14、(2015 年 10 月 26 日)(分数:5.00)(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尊重他人的权利也是尊重和保护自己”?(分数:2.50)_(2).为什么网络生活也要尊重他人权利?(分数:2.5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劳动模范和

    15、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要教育孩子们从

    16、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2015 年 4 月 28 日)材料 2 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

    17、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摘自习近平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的重要批示(新华网,2015 年 10 月 13 日)(分数:5.00)(1).如何理解“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分数:2.50)_(2).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弘扬劳模精神和表彰道德模范?(分数:2.5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南京“彭宇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以来,有关“看见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话题

    18、时不时泛起涟漪,拷问着中国社会。最近,四川骑车老人摔倒后反诬帮忙学生,北京拟立法破解病人摔倒不敢扶现象等新闻,再度让此话题趋热。如何保护“好心人”?法律能否“扶起”道德?引人深思。 街头有人突发疾病摔倒,到底扶不扶?7 月 24 日,首次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规定:鼓励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针对恶意诬陷者,条例(草案)规定:患者及其家属不得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的人恶意索赔,因恶意索赔侵害帮助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草案研讨过程中,多数意见认为,立法

    19、应当回应社会呼声,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并保护好心人,同时让恶意诬陷者承担责任。 “扶不扶”是一个社会道德问题,但仅仅凭借道德及舆论的力量,已很难解决面对这样的争议。如今,当中国发生此类事件后,有很多声音呼吁,破解这样的难题,就需要先靠法律来“扶起”道德。此次北京的立法动作,就引发了网友对“扶不扶”立法的热议。有网友表示,法律作为最后的底线还是需要维护帮助人的合法权益。也有网友提议,如对讹诈人施行重罪,估计法律还是能化解“扶不扶”困惑的。 早在北京之前,深圳、河南两地也均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来保护救助者权益。2013 年 8 月 1 日,深圳开始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该规定明确助人者不

    20、用自证清白,举证责任由被救助人担负。如果被救助人无法举证,将要承担相关费用。如果查实是诬陷的,要向救助人道歉和赔偿损失,严重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该法被寄予“扬善惩恶”的厚望。该法也被坊间称为“好人法”。该规定着重在“无过错推定”和“责任豁免”方面为好心人撑腰,有效地为道德护航。 法律能否“扶”起道德?相关学者表示,完全通过立法来“扶起”道德是有难度的。立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扶不扶”问题,有其局限性,但更有其意义。立法一方面有宣示引导的功能,表明这是种主流认可的态度、对“扶不扶”的立法,即阐明国家及社会认同并鼓励“扶”这种行为,对社会总体而言,有积极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立法可以解决体制机制问

    21、题。有的人不是不扶,是不敢扶,并不是社会缺少美德,而是担心被讹诈,通过立法就可以解决做好事人的担忧。 摘编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2015 年 7 月 28 日)(分数:5.00)(1).为什么道德要依靠法律来“扶起”?(分数:2.50)_(2).为什么说“完全通过立法来扶起道德是有难度的”?(分数:2.5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摘自人民网材料 2 中华文明源远

    22、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23、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摘编自人民网材料 3 2015 年 10 月 22 日,随着习近平为全球第 1000 所孔子课堂奥特利尔中学孔子课堂揭牌,全球已有127 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

    24、近 500 所孔子学院和 1000 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孔子的思想由周游列国开始“周游世界”。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集中表现,孔子学院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教学平台。 摘编自新华网(分数:5.00)(1).为什么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分数:2.50)_(2).我们如何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分数:2.5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1612 年 11 月 10 日,在一个难忘的星期日上午,应坎特布雷大主教的奏请,詹姆斯一世国王召见了英格兰的法官们。这就是历史

    25、上著名的“星期日上午会议”。 召开这次会议的起因,是教会法院不依任何既定的法律和成规,不遵从任何控诉程序便对案件进行审判。在它试图仅凭一张完全世俗性质的诉状而派其随员进入被告的住宅并对其实施逮捕时,高等民事法庭颁布了禁令,取缔其有关诉讼行为。一些人对此感到不满,他们想到了君权神授的国王,希望利用国王来对抗普通法院,就建议国王按自己的意愿收回部分案件的审判权,由国王亲自审决。 这次“星期日上午会议”的主题就是针对这一建议进行辩论并征求法官的意见。坎特布雷大主教在会议上继续鼓吹王权至上,他认为,法官只是国王的代表,国王认为有必要时,把本由自己决断的案件授权给法官们处理。关于这一点,在圣经中上帝的圣

    26、谕里已经明确地体现,是不言而喻的。 针对这一论调,大法官爱德华柯克代表法官们给予了有力的回击。他说,“根据英格兰法律,国王无权审理任何案件,所有案件无论民事或刑事,皆应依照法律和国家惯例交由法院审理。”但是,国王说:“朕以为法律以理性为本,朕和其他人与法官一样有理性。”“陛下所言极是,”柯克回答道:“上帝恩赐陛下以丰富的知识和非凡的天资,但微臣认为陛下对英国的法律并不熟悉,而这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权、财产等的案件并不是按天赋理性来决断的,而是按人为理性和法律判决的。法律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在未达到这一水平前,任何人都不能从事案件的审判工作。” 詹姆斯一世恼羞成怒,他

    27、说,按这种说法,他应屈居于法律之下,这是大逆不道的犯上行为。柯克引用布莱克通的名言说:“国王不应服从任何人,但应服从上帝和法律。” 摘编自立法网材料 2 领导干部要做遵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 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摘自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

    28、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2015 年 2 月 2 日)(分数:5.00)(1).“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的思想体现了怎样的法治思维及其具体内涵。(分数:2.50)_(2).为什么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以及现实生活中应如何具体落实?(分数:2.5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2012 年,“云南某校大学生将废弃空瓶挂窗外戏弄拾荒儿”的新闻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不论是无心之失,还是一时幼稚之举,都反映出这位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缺乏同情心。有网友评论,“他吊起的是空瓶,跌落的却是他的空心”。 一句“空心”,直指大学生。如果主角不是大学生,事件大概:不会引发

    29、如此争议。正因为大学生是承载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家才会质疑:如果他们连最基本的同情心都缺失,又谈何社会担当?事件激起的义愤背后,隐藏的是社会对整个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水准的担忧。虽然这只是个案,但依旧值得我们反思: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何才能跟得上脚步? 从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开始,近些年来高校更加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失德事件屡见报端:研究生暴打老父、大学生校园虐猫、戏弄拾荒儿虽然都是极端个案,但也反映出大学生道德水准与社会期待间的落差。 育人成才,是社会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期待。但判断大学生是否成才

    30、,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我们希望已经踏入或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也能够常常反躬自问:成才之前,我成人了吗?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 2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将“为国为家者”分为四种,“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段话,最近在网络中被演绎为另外一种很有道理的说法: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的是“废品”,有才无德的是“毒品”。由此体现了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摘编自光明网(分数:5.00)(1).为什么说“如果主角不是大学生,事件大概不会引发如此争议”?(分数:2.50)_(2).为什么说“成才之前要先成人”,

    31、以及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其重要性。(分数:2.5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近年来,网络反腐显示出强大力量,一批贪污腐败案件的查处都与网民的举报监督相关。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约束,虚假举报、不实举报频现,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敲诈勒索,实施犯罪活动。此外,由于公众的“猎奇心理”“猛料思维”,导致网络反腐呈现出娱乐化、低俗化的不良倾向,被举报人的个人隐私,包括家庭成员详细信息、照片也在网上疯狂传播,还有造谣诽谤、恶意炒作,形成了汹涌的网络暴力。 摘编自求是理论网材料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3 年 9 月 9 日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

    32、干问题的解释。有人认为,解释的出台会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很多网友也担心新出台的司法解释是否会成为压制公民言论自由的工具。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打击利用网络进行诽谤的犯罪行为,对公民行使网络监督权,不仅不会影响,反而是一种保护。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 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是广大网民的心声。这与开放网络、保障网络言论自由并不矛盾,有法制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遵从社会公序良俗、坚守道德底线的言论才会不受约束。 摘自钱江晚报(分数:5.00)(1).如何理解加大网络方面的立法,对公民的言论自由“不是压制,而是保护”?(分数:2.50)_(2).如何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及其秩序的维

    33、护?(分数:2.5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以来,引起了社会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318 位候选人的感人事迹引发各地强烈反响,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票,网络投票已超过 1 亿人次。本届评选产生的 54 位全国道德模范,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着感人至深的事迹。有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最美女孩何玥、师者仁心龚全珍;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女孩刁娜;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诚信老爹”吴恒忠;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生命最后的抉择林俊德、航空报国英雄罗阳;敬老爱亲道德模范坚强女孩早当家吴林香等。 网民普遍认为,这些候选人都是人民群众推选出来的身边榜样,代表着人民

    34、群众心中的道德追求,他们的善行义举弥足珍贵,引领着当代中国的道德风尚。点击鼠标投出一票,不仅是对候选人的认可和致敬,更是向候选人事迹和精神的学习。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长期做好事不容易;一个人一时做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不容易。每投一票都是一次“善”的熏陶,每投一票都是一次“义”的洗礼。 摘编自新华网、中国文明网材料 2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自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35、及提名奖获得者的讲话材料 3 自 2010 年以来,“道德模范故事汇”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 3 年,各地故事汇巡演讲 2000 多场,宣传道德模范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现场观众纷纷反映,以这样的形式讲述道德模范故事,眼泪洗涤着灵魂,带给人们很多人生价值的思考。 摘编自经济日报(分数:5.00)(1).为什么说营造文明氛围,既有赖于一些有形的条件,如健全的法制基础、良好的信用制度,更有赖于道德教育和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逐步提高?(分数:2.50)_(2).如何理解“每投一票都是一次善的熏陶,每投一票都是一次义的洗礼”?(分数:2.5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为了

    36、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常委会根据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的建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通过有关历史纪念日的决定,进一步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2015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通知,提出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决定在 9 月 3 日举行重大阅兵仪式。这次阅兵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非重大国庆日以外

    37、的专题阅兵。 摘自新华网(2015 年 6 月 23 日)材料 2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近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爱国和害国,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理性是两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愤怒和冲动,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

    38、,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人明白你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和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新华网材料 3 就在很多网友都在探讨“怎样理性维权”“怎样合理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之际,理性爱国的事例层出不穷。一位 1992 年出生的合肥女孩周姗决定到美国时代广场登保钓广告,哪怕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海口市民吴炜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估值 30 万元的广告位,制作了三幅“爱国广告”爱我中华,爱我钓鱼岛;香港、澳门皆可保,岂可独缺钓鱼岛;钓鱼岛是中国的!西安市民李昭从兴奋地参加爱国游行,转为关切同胞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举牌提示日系车掉头,避免被砸毁。

    39、他们的行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民众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要理性爱国、文明爱国、守法爱国。爱国,不需要民粹和暴力,不需要以牺牲国内正常社会秩序为代价。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 摘编自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分数:5.00)(1).为什么说“爱国和害国,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分数:2.50)_(2).如何正确理解“爱国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分数:2.5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热爱基层 扎根基层“要将青春播撒在农村”工作半年,90 后大学生村官、山东烟台市高新区福

    40、山园姜刘疃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助理王群就吃了不少“苦头”:“初来乍到被狗撵着跑,大雨天在泥里奔波” 但村官工作的“甜”远远大于“苦”。王群说:“我在村里遇见大娘们时,她们会拉着手不放,让我去家里吃饭;过节拜年时,村民硬塞给我 2 个饽饽让我带回家给父母;村支书逢人就说捡到宝,夸我是得力助手有这些,让我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今年除夕,王群与张广秀一起分享了收到总书记复信的激动和喜悦,“总书记在复信中对村官的关心爱护与殷切希望,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勇气,我要将青春播撒在农村这片热土上”。 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下裴村村委会委员邵程倩奉献基层的信念同样坚定。虽然工作不到 2 年,她已俨然从一名文弱书生变成了

    41、“村姑”。不太健谈的她,已能用流利的方言和村里老人小孩聊上很长时间。“新的一年,我将载着总书记的美好寄语,继续在农村这片土地上种植我的梦想之花。”她满怀憧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大学生村官都有其他的工作机会,但他们依然选择在村官岗位上奉献。在他们看来,农村有广阔的天地,扎根基层,才可能对国情有具体深刻的理解,才会对家国天下有更强的责任感,才更有利于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实践,也更容易干出一番事业。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 7.4 万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干部,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增长见识 增长才干“在农村锻炼自我,成长成才”回想起刚工作时

    42、对农村工作、生活的陌生,安徽天长市石梁镇陆营村大学生村官徐巧云坦言:“刚来时,我与村民交流都会紧张,说话时手还会抖。村民对我也很好奇、陌生,甚至戒备。”而现在,村民们都亲切地喊她“徐伢子”。这样的转变,离不开她与每位村干部的主动沟通,离不开她向村干部请教基层工作经验。徐巧云说:“我们的进步和成绩总书记都看在眼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增长才干!” “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干部,有跨度,需要调整,需要适应,不可能一帆风顺。”清华大学毕业生、河南上蔡县文楼村第一书记魏华伟说:“几年过去了,通过基层的历练和学习,我们多了实干劲,少了书生气,多了几分稳当,少了一点冒失,做工作、

    43、想问题都突出一个实字。总书记的回信是在勉励我们大学生村官,耐得住劲,沉得下心,在农村锻炼自我,成长成才。” 经过农村艰苦环境的工作经历,大学生村官磨炼了意志品质,增长了能力才干,他们中涌现出了党的十八大代表周晓琳、王淑媛、石磊、邢镭,“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高金磊、郭炜靖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大学生村官们纷纷表示,经过农村工作的磨砺,大家已从眼高手低、缺乏社会阅历的青涩学子,逐步成为有一定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村官,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因此,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分数:5.00)(1).如何正确理解“村官工作的甜远远大于苦”?(分数:2.50)_(2).大学生村官的事迹对你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有哪些?(分数:2.50)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0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50.00)1.基本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以下选项属于基本权利的有(分数:1.00)A.人身自由 B.受教育权 C.物权D.债权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权利的分类,是一道识记性试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0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