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75.00)1.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是法律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国家创制法律的方式主要有(分数:2.50)A.裁定和认可B.保护和修改C.制定和认证D.制定和认可2.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分数:2.50)A.国家强制力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统治阶级意志D.社会规律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这里,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指的是(分数:2.50)A.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B.上升为国家意志
2、的那部分意志C.统治阶级领袖的意志D.统治者个人意志的总和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分数:2.50)A.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执政党意志的体现C.一切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D.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其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分数:2.50)A.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C.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D.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形成的6.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中,最权威的、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是法律。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3、这体现了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分数:2.50)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7.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的法律的指引形式是(分数:2.50)A.权力性指引B.禁止性指引C.义务性指引D.授权性指引8.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这一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分数:2.50)A.委托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9.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是指法律的(分数:2.50)A
4、.预测作用B.评价作用C.指引作用D.强制作用10.法律评价的客体是(分数:2.50)A.人民B.社会C.国家机关D.人们的行为11.法律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是法律的(分数:2.50)A.强制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教育作用12.法律强制作用的主动主体是(分数:2.50)A.政府B.国家C.社会成员D.社会组织13.法律制定的程序不包括(分数:2.50)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议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召开听证会14.在我国的执法机关中包括有(分数:2.50)A.检察机关B.人民法院C.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5.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的是(分数:2.50)A.国务
5、院B.国务院各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16.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分数:2.50)A.守法B.立法C.执法D.司法17.在法律运行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分数:2.50)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法律执行D.法律适用18.人权保障原则在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中,体现的基本原则是(分数:2.50)A.公民权利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法治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19.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50)A.民主集中制B.人民当家作主C.党的领导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6、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首先要(分数:2.50)A.依党治国B.依民主治国C.依程序治国D.依宪治国21.我国的国体是(分数:2.50)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制度2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分数:2.50)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3.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其目的就是(分数:2.50)A.充分调动各方面,加快生产力的发展B.促进各民族平等健康发展的权利C.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D.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
7、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分数:2.50)A.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私有制D.社会主义公有制25.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社会经济权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是(分数:2.50)A.平等权B.宗教信仰自由C.人生自由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2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分数:2.50)A.社会经济权B.平等权C.人身自由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27.公民实现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是(分数:2.50)A.宗教信仰自由B.人生自由权C.政治权利和自由D.社会经济权28.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以及我国公民的最高法
8、律义务是(分数:2.50)A.依法纳税B.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遵守宪法和法律D.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作为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的根本法是(分数:2.50)A.实体法B.民法C.宪法D.刑法3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现为阶级性、人民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以下观点表明科学性的是(分数:2.50)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的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
9、法和外国的各种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5.00)31.法律的含义是(分数:2.50)A.法律是全体民众的全部意志的体现B.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32.法律的国家强制性,表现为(分数:2.50)A.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B.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C.法律意识D.道德观念33.保证法律实施的力量有(分数:2.50)A.国家强制力B.法律意识C.道德观念D.纪律观念3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分数:2.50)A.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B.法律所体现的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C.法律所体
10、现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D.法律所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的意志3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分数:2.50)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3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分数:2.50)A.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C.其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
11、改革和创新D.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37.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分数:2.50)A.法律制定(立法)B.法律遵守(守法)C.法律执行(执法)D.法律适用(司法)38.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分数:2.50)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控制作用39.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规范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法律规范的指引形式有(分数:2.50)A.权力性指引B.授权性指引C.禁止性指引D.义务性指引40.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人们包括(分数:2.50)A.自然人B
12、.法人C.其他社会组织D.党团组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75.00)1.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是法律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国家创制法律的方式主要有(分数:2.50)A.裁定和认可B.保护和修改C.制定和认证D.制定和认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创制法律的方式,国家创制法律的方式是制定和认可,本题属记忆型考题,正确选项是 D。2.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分数:2.50)A.国家强制力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统
13、治阶级意志D.社会规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故本题选 B。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这里,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指的是(分数:2.50)A.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B.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C.统治阶级领袖的意志D.统治者个人意志的总和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14、,也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故选 B 项。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分数:2.50)A.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执政党意志的体现C.一切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D.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本质上看,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是根本一致的,因此也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故选 D 项。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其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分数:2.50)A.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
15、和外国法C.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D.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形成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三是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根据题意要求选出体现科学性的,只有 A 符合。6.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中,最权威的、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是法律。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这体现了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分数:2.50)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解析:
16、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故本题选 A。7.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的法律的指引形式是(分数:2.50)A.权力性指引B.禁止性指引C.义务性指引D.授权性指引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
17、性指引。授权性指引是指运用授权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指引是指运用禁止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指引是指运用义务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故本题选 D。8.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这一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分数:2.50)A.委托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属理解性考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应当”,故正确选项是 B。9.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
18、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是指法律的(分数:2.50)A.预测作用 B.评价作用C.指引作用D.强制作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题干中的关键词是“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故本题选 A。10.法律评价的客体是(分数:2.50)A.人民B.社会C.国家机关D.人们的行为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评价作用以及评价的客体,属记忆型考题,本题选 D。11.法律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是法律的(分数:2.50)A.强制作用 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教育作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
19、,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故本题选 A。12.法律强制作用的主动主体是(分数:2.50)A.政府B.国家 C.社会成员D.社会组织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强制作用的主体。法律强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国家是强制的主动主体,作为被强制对象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则是被动主体。故本题选 B。13.法律制定的程序不包括(分数:2.50)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议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召开听证会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中法律制定的程序。法律制定即立法,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立法程序四环节分别是: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议案的
20、审议、法律案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因此不包括 D 项。14.在我国的执法机关中包括有(分数:2.50)A.检察机关B.人民法院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中法律执行的内容。狭义上,法律执行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成为行政执法。因此我国的执法机关应该是各级人民政府,故选 C 项。AB 都是司法机关,D 是立法机关。15.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的是(分数:2.50)A.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中的法律制
21、定。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的是国务院,故正确选项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6.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分数:2.50)A.守法 B.立法C.执法D.司法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故本题选 A。17.在法律运行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分数:2.50)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
22、值的重要环节。故本题选 C。18.人权保障原则在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中,体现的基本原则是(分数:2.50)A.公民权利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C.法治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人权是指人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本题选 A。19.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50)A.民主集中制B.人民当家作主C.党的领导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同时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应获得普遍
23、的服从。故本题选 D。2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首先要(分数:2.50)A.依党治国B.依民主治国C.依程序治国D.依宪治国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正确选项是 D。21.我国的国体是(分数:2.50)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制度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故本题选 A。2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分数:2.50)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
24、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制度。正确选项是 A。23.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其目的就是(分数:2.50)A.充分调动各方面,加快生产力的发展B.促进各民族平等健康发展的权利C.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D.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制度。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其目的就是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题选 D。2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分数:2.50)A
25、.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私有制D.社会主义公有制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本题选 D。25.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社会经济权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是(分数:2.50)A.平等权 B.宗教信仰自由C.人生自由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本题选 A。2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分数:2.50)A.社会经济权B.平等权C.人身
26、自由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政治自由。故本题选 D。27.公民实现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是(分数:2.50)A.宗教信仰自由B.人生自由权C.政治权利和自由D.社会经济权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故本题选 D。28.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以及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
27、分数:2.50)A.依法纳税B.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遵守宪法和法律D.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故本题选 D。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作为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的根本法是(分数:2.50)A.实体法B.民法C.宪法 D.刑法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故本题选 C
28、。3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现为阶级性、人民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以下观点表明科学性的是(分数:2.50)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的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的各种法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5.00)31.法律的含义是(分数:2.50)A.法律是全体民众的全部意志的体现B.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一般含义
29、。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第三,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故本题选 BCD。32.法律的国家强制性,表现为(分数:2.50)A.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B.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C.法律意识D.道德观念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的国家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故本题选 AB。33.保证法律实施的力量有(分数:2.50)A.国家强制力 B.法律意识 C.道德观念 D.纪律观念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保证法律实施的力量。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
30、道德观念、纪律观念也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本题选 ABCD。3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分数:2.50)A.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B.法律所体现的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C.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D.法律所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的意志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
31、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故本题选 AD。3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分数:2.50)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第二,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32、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第三,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故本题选 ABC。3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分数:2.50)A.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 C.其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和创新 D.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3、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故本题选 ABC。37.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分数:2.50)A.法律制定(立法) B.法律遵守(守法) C.法律执行(执法) D.法律适用(司法)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和法律适用(司法)。正确选项是 ABCD。38.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分数:2.50)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控
34、制作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ABC。39.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规范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法律规范的指引形式有(分数:2.50)A.权力性指引B.授权性指引 C.禁止性指引 D.义务性指引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指引形式,本题选 BCD。40.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人们包括(分数:2.50)A.自然人 B.法人 C.其他社会组织 D.党团组织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评价客体。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人们,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故本题选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