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练习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3201       资源大小:5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练习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1、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练习试卷 2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浓缩与稀释尿液B.分泌醛固酮C.分泌抗利尿激素D.排泄 Na + 和 Cl 2.肾小球滤过膜中,影响蛋白质滤过的关键屏障是(分数:2.00)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基膜C.足细胞的足突D.滤过裂隙膜3.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分数:2.00)A.100ml/minB.125ml/minC.200ml/minD.250mL/min4.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分数:2.00)A.低蛋白血症

    2、B.快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600mlC.肾小囊内压升高D.血压由 90mmHg升 165mmHg5.原尿与血浆成分相比,最大不同在于(分数:2.00)A.葡萄糖含量B.Na + 含量C.尿素含量D.蛋白质含量6.小管液中水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于(分数:2.00)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细段D.髓袢升支粗段7.逆流倍增机制的原动力主要是(分数:2.00)A.近端小管对 NaCl主动重吸收B.髓袢降支对 NaCl主动重吸收C.髓袢升支对 NaCl主动重吸收D.远端小管对 NaCl主动重吸收8.下列关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Na + 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B.

    3、Cl 为主动重吸收C.K + 为被动重吸收D.HCO 2 为主动重吸收9.髓袢升支粗段对 NaCl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可造成(分数:2.00)A.髓质渗透浓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B.内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C.外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D.远端小管始段小管液高渗10.下列关于肾脏对 Ca 2+ 排泄的影响因素,错误的是(分数:2.00)A.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甲状腺激素B.血磷浓度升高可使 Ca 2+ 排泄减少C.代谢性酸中毒时钙的重吸收增加D.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减少 Ca 2+ 的重吸收11.在近端小管中滤出的 HCO 3 被重吸收的方式为(分数:2.00)A.HCO 3 B.H 2 CO 3C.CO 3D.H

    4、+12.决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通透性最重要的激素是(分数:2.00)A.血管升压素B.心房钠尿肽C.血管紧张素D.醛固酮13.肾小管定比重吸收的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B.肾血流量C.血浆胶体渗透压D.血浆晶体渗透压14.下列哪种生理活动改变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分数:2.00)A.循环血量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D.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15.一被试者尿中肌酐浓度为 168mg/ml,血浆肌酐浓度为 12mg/ml,尿量为 1ml/min,其肌酐清除率为(分数:2.00)A.70ml/minB.84ml/minC.125ml

    5、/minD.140ml/min16.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分数:2.00)A.下丘脑B.延髓C.脊髓腰段D.脊髓骶段17.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分数:2.00)A.醛固酮分泌减少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肾排 NaCl量减少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20.00)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C血管升压素完全缺乏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分数:10.00)(1).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B.C.D.(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B.C.D.(3).尿崩症患者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

    6、.00)A.B.C.D.(4).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B.C.D.(5).给患者注射甘露醇后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B.C.D.A葡萄糖 B菊粉 C内生肌酐 D对氨基马尿酸(分数:10.00)(1).血浆清除率最高的物质是(分数:2.00)A.B.C.D.(2).血浆清除率接近于零的物质是(分数:2.00)A.B.C.D.(3).其清除率可用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分数:2.00)A.B.C.D.(4).其清除率可用来推测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分数:2.00)A.B.C.D.(5).临床上常用于测定肾血流量的物质是(分数:2.00)A.B.C

    7、.D.三、C 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A尿比重明显增加 B尿量明显减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分数:4.00)(1).一次饮 09盐水 1000ml,可导致(分数:2.00)A.B.C.D.(2).大量出汗时,可导致(分数:2.00)A.B.C.D.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分数:4.00)(1).使醛固酮释放增多的是(分数:2.00)A.B.C.D.(2).使 ADH释放增多的是(分数:2.00)A.B.C.D.四、X 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18.下列关于肾小管泌 NH 3 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NH 3 来源于谷

    8、氨酰胺脱氨作用B.NH 3 通过主动转运进入小管液C.能促进肾小管排酸D.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 NaHCO 319.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有(分数:2.00)A.血 Na + 浓度降低B.血 K + 浓度增加C.肾素分泌减少D.腺垂体释放 ACTH20.影响肾小球超滤液生成量的因素有(分数:2.00)A.有效滤过压B.肾血浆流量C.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D.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21.血容量减少可使(分数:2.00)A.心肺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B.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增加C.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D.醛固酮分泌增加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练习试卷 2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

    9、一、A1 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浓缩与稀释尿液 B.分泌醛固酮C.分泌抗利尿激素D.排泄 Na + 和 Cl 解析:解析: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的胞体内合成,沿下丘脑-垂体束的轴突被运输到神经垂体释放入血。排泄 Na + 和 cl 为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2.肾小球滤过膜中,影响蛋白质滤过的关键屏障是(分数:2.00)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基膜 C.足细胞的足突D.滤过裂隙膜解析:解析: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孔直径 7090nm)、基膜(网孔直径 28nm)和脏层足细胞的足突

    10、(滤过裂隙膜的小孔直径 411nm)构成。因滤过膜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滤过膜上的最小孔径,因此影响滤过的关键屏障是基膜。3.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分数:2.00)A.100ml/minB.125ml/min C.200ml/minD.250mL/min解析:4.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分数:2.00)A.低蛋白血症B.快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600mlC.肾小囊内压升高D.血压由 90mmHg升 165mmHg 解析:解析:当肾动脉灌注压维持在 80180mmHg 时,由于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保持稳定,故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D)。5.原尿与血浆成分相比

    11、,最大不同在于(分数:2.00)A.葡萄糖含量B.Na + 含量C.尿素含量D.蛋白质含量 解析:解析:由于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大,且带负电荷,很难从肾小球滤过,所以其在血浆和原尿中浓度相差很大。6.小管液中水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于(分数:2.00)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细段D.髓袢升支粗段解析:解析:近端小管为等渗重吸收,在近端小管末端小管液渗透压仍与血浆相等。髓袢降支细段对水有高度通透性,而对 NaCl和尿素则不易通透,小管液在流经髓袢降支细段时,渗透浓度逐渐升高。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 NaCl和尿素则能通透(NaCl 被重吸收,尿素由组织间隙扩散进入小管),在此过程中

    12、,小管液渗透浓度逐渐降低。髓袢升支粗段对水和尿素不通透,但能主动重吸收 NaCl,当小管液流经髓袢升支粗段时,由于 NaCl不断被重吸收,渗透浓度逐渐下降。7.逆流倍增机制的原动力主要是(分数:2.00)A.近端小管对 NaCl主动重吸收B.髓袢降支对 NaCl主动重吸收C.髓袢升支对 NaCl主动重吸收 D.远端小管对 NaCl主动重吸收解析:8.下列关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Na + 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 B.Cl 为主动重吸收C.K + 为被动重吸收D.HCO 2 为主动重吸收解析:解析:在近端小管前半段,Na + 的重吸收过程或与 H + 的分泌或与葡萄糖、

    13、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该过程由 Na + 。泵提供能量,所以 Na + 重吸收是主动的。HCO 2 以 CO 2 的形式重吸收,是单纯扩散过程,所以是被动的。由于 Cl 的重吸收少于水的重吸收,而且滞后于 HCO 2 重吸收,因此,在近端小管后半段,Cl 的浓度明显高于周围间质,所以 Cl 的重吸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l 的被动重吸收使小管液中正离子相对较多,造成管腔内带正电,管外带负电,这种电位差促使 Na + 顺电位梯度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K + 的重吸收是主动的,因为小管液中 K + 浓度远低于上皮细胞内。而水总是跟随 Na + 的重吸收而等渗性重吸收,所以是被动过程。9.髓袢升

    14、支粗段对 NaCl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可造成(分数:2.00)A.髓质渗透浓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B.内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C.外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 D.远端小管始段小管液高渗解析:解析:升支粗段位于外髓,小管液经升支粗段向皮质方向流动时,由于升支粗段上皮细胞主动重吸收 NaCl,而对水又不通透,其结果是小管液在向皮质方向流动时渗透浓度逐渐降低,而小管周围组织中由于 NaCl的堆积,渗透浓度升高,形成外髓质高渗。10.下列关于肾脏对 Ca 2+ 排泄的影响因素,错误的是(分数:2.00)A.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甲状腺激素 B.血磷浓度升高可使 Ca 2+ 排泄减少C.代谢性酸中毒时钙的重吸收增加D.动脉血

    15、压升高时可减少 Ca 2+ 的重吸收解析:解析:肾脏对 Ca 2+ 的排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甲状旁腺激素。血磷浓度升高可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使肾小管对 Ca 2+ 的重吸收增加,减少 Ca 2+ 的排泄。11.在近端小管中滤出的 HCO 3 被重吸收的方式为(分数:2.00)A.HCO 3 B.H 2 CO 3C.CO 3 D.H +解析:12.决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通透性最重要的激素是(分数:2.00)A.血管升压素 B.心房钠尿肽C.血管紧张素D.醛固酮解析:解析:血管升压素通过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而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而增加水的重吸收。心房钠尿肽的

    16、主要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促进肾脏排钠、排水。血管紧张素时尿生成的调节包括直接促进近端小管重吸收 Na + 、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和间接通过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而影响尿的生成。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增加 K + 的排泄和增加 Na + 、水的重吸收。13.肾小管定比重吸收的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B.肾血流量C.血浆胶体渗透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解析:14.下列哪种生理活动改变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分数:2.00)A.循环血量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D.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解析:解析: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受

    17、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改变是调节血管升压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增多。15.一被试者尿中肌酐浓度为 168mg/ml,血浆肌酐浓度为 12mg/ml,尿量为 1ml/min,其肌酐清除率为(分数:2.00)A.70ml/minB.84ml/minC.125ml/minD.140ml/min 解析:解析:计算某物质的肾清除率的公式是:CUV/P。已知V1ml/min,U168mg/ml,P12mg/ml,可计算出肌酐的肾清除率 C为 140ml/min。16.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分数:2.00)A.下丘脑B.

    18、延髓C.脊髓腰段D.脊髓骶段 解析:17.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分数:2.00)A.醛固酮分泌减少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肾排 NaCl量减少 解析:解析:血管紧张素和血管紧张素都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ANG可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肾上腺素的分泌没有明显影响。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20.00)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C血管升压素完全缺乏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分数:10.00)(1).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B.C.D. 解析:(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主要

    19、原因是(分数:2.00)A.B. C.D.解析:(3).尿崩症患者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B.C. D.解析:(4).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 B.C.D.解析:(5).给患者注射甘露醇后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由于汗液是低渗液,因此大量出汗后,造成高渗性缺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ADH 分泌增多,尿量减少。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 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尿崩症患者多尿是由于ADH完全缺乏。糖尿病患者多尿和注射甘露醇后多尿都是由于渗透性利尿。A葡萄糖 B菊粉 C内生肌酐 D对氨基马尿酸(分数

    20、:10.00)(1).血浆清除率最高的物质是(分数:2.00)A.B.C.D. 解析:(2).血浆清除率接近于零的物质是(分数:2.00)A. B.C.D.解析:(3).其清除率可用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分数:2.00)A.B. C.D.解析:(4).其清除率可用来推测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分数:2.00)A.B.C. D.解析:(5).临床上常用于测定肾血流量的物质是(分数:2.00)A.B.C.D. 解析:三、C 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A尿比重明显增加 B尿量明显减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分数:4.00)(1).一次饮 09盐水 1000ml,可导致(分数:2.00)

    21、A.B.C.D. 解析:(2).大量出汗时,可导致(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汗液是低渗的,因此,大量出汗时机体失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排出浓缩尿(比重高、量少);而一次饮用等渗盐水 1000ml时,机体体液量增加而渗透压不高,不排出高渗尿,尿量也不少。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分数:4.00)(1).使醛固酮释放增多的是(分数:2.00)A. B.C.D.解析:(2).使 ADH释放增多的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一种,它的重要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对 Na + 和

    22、水的重吸收和 K + 的排出,以调节机体钠平衡。循环血量减少时,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压力下降,血流减少,对小动脉壁的牵张刺激减弱,使肾素分泌增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的分泌虽然也受血 Na + 和血 K + 水平的调节,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调节。ADH 是调节机体水平衡的重要激素,使其分泌增加的主要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此外,循环血量减少时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以及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也可使抑制 ADH释放的作用减弱,导致 ADH释放增加。四、X 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18.下列关于肾小管泌 NH 3 的描述,正确的是

    23、(分数:2.00)A.NH 3 来源于谷氨酰胺脱氨作用 B.NH 3 通过主动转运进入小管液C.能促进肾小管排酸 D.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 NaHCO 3 解析:解析:NH 3 具有脂溶性,能通过细胞膜向小管周围组织间液和小管液自由扩散。19.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有(分数:2.00)A.血 Na + 浓度降低 B.血 K + 浓度增加 C.肾素分泌减少D.腺垂体释放 ACTH解析:解析: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因此肾素可刺激醛固酮释放;血 Na + 浓度降低、血 K + 浓度增加也可直接作用于球状带细胞,刺激醛固酮的释放;一般情况下,腺垂体释放的 ACTH对

    24、醛固酮的分泌并无调节作用,只有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ACTH 释放增加,才对醛固酮的分泌起一定的支持作用。20.影响肾小球超滤液生成量的因素有(分数:2.00)A.有效滤过压 B.肾血浆流量 C.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 D.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解析:解析: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和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都与肾小球超滤液生成量呈正相关。21.血容量减少可使(分数:2.00)A.心肺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B.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增加C.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 D.醛固酮分泌增加 解析:解析:大量失血,血容量减少,心肺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至下丘脑的信号减少,对血管加压素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故血管加压素释放增加。血容量减少使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练习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