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循环系统疾病-试卷 16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3 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女性,56 岁,高血压、糖尿病史 3 年,突发胸前区疼痛 3 小时入院。心电图标准 12 导联是、及aVF、ST 段抬高,病理性 Q 波,血压 8560mmHg,心率 110 次分,心脏三尖瓣区可闻 SM(23)6 反流样杂音,双肺呼吸音清,颈静脉怒张,肝肋下 1cm。(分数:6.00)(1).该例目前的诊断应考虑为(分数:2.00)A.急性下壁心梗并低血压状态B.急性下壁、正后壁心梗C.急性下壁、右室心梗D.急性肺栓塞(2).进一步抽
2、血查心肌坏死标记物外,ECG 需加做哪些导联(分数:2.00)A.V 79B.V 3 R、V 4 RC.深呼气做、及 aVFD.CR 4 R 及 V 4 R(3).心肌标记物升高,V 4 RST 段水平升高 1mm,以下处理哪项是不对的(分数:2.00)A.常规选用硝酸酯类静脉滴注B.加快补液,纠正低循环状态C.24 小时补液量可达 46LD.补液过程密切注意双肺啰音,如啰音增加应减慢补液速度男性,50 岁,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入院 12 小时后体检:血压 13080mmHg,心率 100 次分,律齐,S 1 正常、S 2 稍增高,双肺底散在湿啰音,但少于双侧肺野的 50,心电图 V 14 ST
3、 抬高,V 1 、V 2 呈QS 型V 3 、V 4 呈 qR 型。CK-MB 80Uml,肌钙蛋白 T 22mgL。(分数:10.00)(1).该病诊断应为(分数:2.00)A.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B.急性前壁心肌梗死C.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D.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2).根据 Killip 心泵功能分级,该例应为(分数:2.00)A.级B.级C.级D.级(3).住院 40 小时后,患者再度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血压 16080mmHg,心率 110 次分,可闻第三心音,双肺散在湿性啰音超过双肺野 50,心电图除原来 V 14 外,V 5 、V 6 、及 aVL 导联 ST 段弓背抬高,超过 02
4、mV,心肌酶再度升高,形成第二高峰。目前该例应为(分数:2.00)A.急性肺动脉栓塞B.心肌梗死范围扩大C.梗死后心绞痛D.符合心肌梗死的正常演变(4).现在的心泵功能应为(分数:2.00)A.级B.级C.级D.级(5).该患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发展为(分数:2.00)A.急性心包填塞B.急性乳头肌断裂C.急性肺动脉栓塞D.急性肺水肿乃至心源性休克二、C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第四心音 B第三心音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分数:4.00)(1).急性心肌梗死可听到(分数:2.00)A.B.C.D.(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听到(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
5、:3,分数:6.00)1.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律失常的表现特点包括(分数:2.00)A.心肌梗死发病后第二周最多见B.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C.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多见D.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多源性,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2.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以下哪些心律失常提示有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分数:2.00)A.室性期前收缩超过 5 次分B.连续 2 个或 2 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成埘、成串型期前收缩)C.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前一期前收缩的 T 波上D.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3.心电图运动试验的禁忌证是(分数:2.00)A.明显心衰B.不稳定型心绞痛C.心肌梗死急性期D.严重心律失常四、A1 型题(总题数:13,分数:
6、26.00)4.女性,62 岁,突发胸痛 2 小时入院。心电图 V 15 ST 段抬高,弓背向上,即抽血查 CK-MB 轻微升高,达不到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请示上级医生,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最大,有关心肌酶值的测定,以下哪项是错的(分数:2.00)A.肌红蛋白起病 2 小时升高,12 小时达高峰,2448 小时后恢复正常B.肌钙蛋白起病 34 小时升高,24 小时左右达高峰,维持 1014 天C.CK-MB4 小时升高,1624 小时达高峰,32 小时恢复正常D.肌红蛋白的特异性仅次于肌钙蛋白5.下列血清标志物,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敏感的是(分数:2.00)A.CKB.cTnTC.LDHD
7、.CK-MB6.急性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数:2.00)A.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B.心脏破裂C.心肌梗死后综合征D.心室壁瘤7.有关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以下哪项正确(分数:2.00)A.溶栓是基础治疗B.低危险组不必使用药物C.中危险组以阿司匹林和肝素尤其是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为主D.高危险组以介入治疗为首选8.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分数:2.00)A.发病 6 小时,心电图 ST 段抬高02mYB.有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C.可疑为主动脉夹层D.近期(24 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9.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展与预后,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由于介
8、入治疗与溶栓治疗,死亡率已明显降低B.死亡者多发生在起病 1 周内,常死于严重并发症C.原发性室颤者抢救成功率低D.非 ST 段抬高性 MI 近期预后虽佳,但长期预后较差10.关于心脏瓣膜病,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分数:2.00)A.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B.我国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C.主要累及 40 岁以下人群D.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11.男性,28 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诊,怀疑风湿性心脏病。下列检查哪项有确诊意义(分数:2.00)A.X 线胸片B.超声心动图C.心电图D.核素心室造影12.在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中,以下哪项组合最常见(分数:
9、2.00)A.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狭窄B.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关闭不全C.主动脉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D.主动脉关闭不全伴二尖瓣关闭不全1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分数:2.00)A.二尖瓣B.三尖瓣C.肺动脉瓣D.主动脉瓣14.男性,40 岁,风湿性心脏病史 10 年。近一年常有发作性夜间呼吸困难,被迫坐起、出汗、咳嗽,血压 14060mmHg,双肺有水泡音及少量哮鸣音,心脏听诊 A:MDM 36,L 2、3 EDM 36 向右颈部传导,胸片见心影扩大,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
10、窄C.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D.风湿活动15.有关二尖瓣狭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以下哪项提法是不对的(分数:2.00)A.二尖瓣狭窄左房压、肺静脉压反应性肺 A 压B.持续肺动脉压右心负荷增加C.右心代偿肥厚,收缩力增加肺血增加易咳血痰D.右心衰竭后,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增加16.关于二尖瓣狭窄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患者 23 为女性B.测定左房压可判断二尖瓣狭窄的程度C.瓣口常呈“鱼口”状D.二尖瓣狭窄的瓣口面积可小于 2cm 2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循环系统疾病-试卷 16 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3 型题(总题数
11、:2,分数:16.00)女性,56 岁,高血压、糖尿病史 3 年,突发胸前区疼痛 3 小时入院。心电图标准 12 导联是、及aVF、ST 段抬高,病理性 Q 波,血压 8560mmHg,心率 110 次分,心脏三尖瓣区可闻 SM(23)6 反流样杂音,双肺呼吸音清,颈静脉怒张,肝肋下 1cm。(分数:6.00)(1).该例目前的诊断应考虑为(分数:2.00)A.急性下壁心梗并低血压状态B.急性下壁、正后壁心梗C.急性下壁、右室心梗 D.急性肺栓塞解析:解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 aVF 导联 ST 段抬高),合并右心衰(颈静脉怒张,肝肋下 1cm),应考虑右室心梗。(2).进一步抽血查心肌坏
12、死标记物外,ECG 需加做哪些导联(分数:2.00)A.V 79B.V 3 R、V 4 RC.深呼气做、及 aVFD.CR 4 R 及 V 4 R 解析:解析:右心室心肌梗死不易从心电图得到诊断,但 CR 4 R(负极置于右上肢前臂,正极置于 V 4 部位)或 V 4 R 导联的 ST 段抬高,可作为下壁 MI 扩展到右心室的参考指标。(3).心肌标记物升高,V 4 RST 段水平升高 1mm,以下处理哪项是不对的(分数:2.00)A.常规选用硝酸酯类静脉滴注 B.加快补液,纠正低循环状态C.24 小时补液量可达 46LD.补液过程密切注意双肺啰音,如啰音增加应减慢补液速度解析:解析:右室心肌
13、梗死一般不用硝酸酯类静脉滴注,因减少左心回心血量。男性,50 岁,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入院 12 小时后体检:血压 13080mmHg,心率 100 次分,律齐,S 1 正常、S 2 稍增高,双肺底散在湿啰音,但少于双侧肺野的 50,心电图 V 14 ST 抬高,V 1 、V 2 呈QS 型V 3 、V 4 呈 qR 型。CK-MB 80Uml,肌钙蛋白 T 22mgL。(分数:10.00)(1).该病诊断应为(分数:2.00)A.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B.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C.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D.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解析:解析:V 1 、V 2 呈 QS 型,V 3 、V 4 呈 qR 型,共
14、4 个导联受累,为前壁心肌梗死。达到 5 个导联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根据 Killip 心泵功能分级,该例应为(分数:2.00)A.级B.级C.级 D.级解析:解析:双肺底散在湿啰音少于双侧肺野的 50,为 Killip 心泵功能级。(3).住院 40 小时后,患者再度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血压 16080mmHg,心率 110 次分,可闻第三心音,双肺散在湿性啰音超过双肺野 50,心电图除原来 V 14 外,V 5 、V 6 、及 aVL 导联 ST 段弓背抬高,超过 02mV,心肌酶再度升高,形成第二高峰。目前该例应为(分数:2.00)A.急性肺动脉栓塞B.心肌梗死范围扩大 C.梗死
15、后心绞痛D.符合心肌梗死的正常演变解析:解析:该例符合心肌梗死范围扩大,出现广泛前壁心肌梗死。(4).现在的心泵功能应为(分数:2.00)A.级B.级 C.级D.级解析:解析:Killip 心泵功能分级法可分为:级尚无明显心力衰竭;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级有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啰音;级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兼有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则情况最严重,为 V 级。(5).该患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发展为(分数:2.00)A.急性心包填塞B.急性乳头肌断裂C.急性肺动脉栓塞D.急性肺水肿乃至心源性休克 解析:解析: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约为 3248,严重者可
16、发生肺水肿乃至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乃至心源性休克主要决定于心肌梗死的范围,如梗死范围左心室的 40,即可发生心源性休克。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多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脱落。心脏破裂常在起病 l 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可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但心脏破裂很少见。二、C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第四心音 B第三心音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分数:4.00)(1).急性心肌梗死可听到(分数:2.00)A.B.C. D.解析:(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听到(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急性心肌梗死
17、的心脏体征为心脏浊音界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心包摩擦音;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有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可有各种心律失常。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尖部可听到响亮的第四心音,有收缩期杂音;在胸骨左缘 34 肋间听到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三、X 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1.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律失常的表现特点包括(分数:2.00)A.心肌梗死发病后第二周最多见B.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C.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多见D.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多源性,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 解析: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律失常多发
18、生在起病 12 天,而以 24 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每分钟 5 次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R 在 T 波上),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2.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以下哪些心律失常提示有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分数:2.00)A.室性期前收缩超过 5 次分 B.连续 2 个或 2 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成埘、成串型期前收缩) C.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前一期前收缩的 T 波上 D.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解析:3.心电图运动试验的禁忌证是(分数:2.00)A.明显心衰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心肌梗死急性期 D.严重心
19、律失常 解析:解析:心肌梗死急性期,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疾病者禁作运动试验。心电图运动试验禁忌证包括:心梗急性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疾病者。四、A1 型题(总题数:13,分数:26.00)4.女性,62 岁,突发胸痛 2 小时入院。心电图 V 15 ST 段抬高,弓背向上,即抽血查 CK-MB 轻微升高,达不到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请示上级医生,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最大,有关心肌酶值的测定,以下哪项是错的(分数:2.00)A.肌红蛋白起病 2 小时升高,12 小时达高峰,2448 小时后恢复正常B.肌钙蛋白起病 34 小时升高,24 小
20、时左右达高峰,维持 1014 天C.CK-MB4 小时升高,1624 小时达高峰,32 小时恢复正常D.肌红蛋白的特异性仅次于肌钙蛋白 解析:解析:特异性最高的是肌钙蛋白,其次是 CK-MB。5.下列血清标志物,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敏感的是(分数:2.00)A.CKB.cTnT C.LDHD.CK-MB解析:解析:cTnT(肌钙蛋白 T)34 小时后升高,2448 小时达高峰,1014 天后正常。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敏感。6.急性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数:2.00)A.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B.心脏破裂C.心肌梗死后综合征D.心室壁瘤解析: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乳头肌功能失
21、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 50;心脏破裂少见;心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 520;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 10。7.有关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以下哪项正确(分数:2.00)A.溶栓是基础治疗B.低危险组不必使用药物C.中危险组以阿司匹林和肝素尤其是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为主D.高危险组以介入治疗为首选 解析:解析: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宜溶栓治疗。其中低危险组(无并发症、血流动力稳定、不伴反复胸痛者)以阿司匹林和肝素尤其是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为主;中危险组(伴持续或反复胸痛,心电图无变化或 ST 段压低 1mm 上下者)和高危险组(并发心源性休克、肺水肿或持续低血压)则以介
22、入治疗为首选。其余治疗原则同上。8.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分数:2.00)A.发病 6 小时,心电图 ST 段抬高02mY B.有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C.可疑为主动脉夹层D.近期(24 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解析:解析: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包括: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 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颅内肿瘤;近期(24 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未排除主动脉夹层;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近期(24 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 分钟)的心肺复苏;近期(
23、3 周)外科大手术;近期(2 周)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行穿刺术。9.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展与预后,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由于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死亡率已明显降低B.死亡者多发生在起病 1 周内,常死于严重并发症C.原发性室颤者抢救成功率低 D.非 ST 段抬高性 MI 近期预后虽佳,但长期预后较差解析:解析:原发性室颤者抢救成功率高,预后相对好。预后与梗死范围的大小、侧支循环产生的情况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急性期住院病死率过去一般为 30左右,采用监护治疗后降至 15左右,采用溶栓疗法后再降至 8左右,住院 90 分钟内施行介入治疗后进一步降至 4左右。死亡多发生在第一周内
24、,尤其在数小时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者,病死率尤高。非 ST 段抬高性 MI 近期预后虽佳,但长期预后较差,可由于相关冠状动脉进展至完全阻塞或一度再通后再度阻塞以致再梗死或猝死。10.关于心脏瓣膜病,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分数:2.00)A.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B.我国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C.主要累及 40 岁以下人群D.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解析:解析:我国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有逐年减少的趋势。11.男性,28 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诊,怀疑风湿性心脏病。下列检查哪项有确诊意义(分数:2.00)A.X 线胸片B.超声心动图 C.心电
25、图D.核素心室造影解析:解析: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心瓣膜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具有确诊意义。12.在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中,以下哪项组合最常见(分数:2.00)A.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狭窄B.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关闭不全 C.主动脉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D.主动脉关闭不全伴二尖瓣关闭不全解析:解析: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的联合瓣膜损坏是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关闭不全。1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分数:2.00)A.二尖瓣 B.三尖瓣C.肺动脉瓣D.主动脉瓣解析:解析:风湿性心脏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14.男性,40 岁,风湿性心脏病史 10 年。近一年常有发作性夜间呼吸困难,被迫
26、坐起、出汗、咳嗽,血压 14060mmHg,双肺有水泡音及少量哮鸣音,心脏听诊 A:MDM 36,L 2、3 EDM 36 向右颈部传导,胸片见心影扩大,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C.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D.风湿活动解析:解析:心尖区 MDM 杂音提示二尖瓣狭窄;胸骨左缘 2、3 肋间 EDM 杂音提示主动脉关闭不全。15.有关二尖瓣狭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以下哪项提法是不对的(分数:2.00)A.二尖瓣狭窄左房压、肺静脉压反应性肺 A 压B.持续肺动脉压右心负荷增
27、加C.右心代偿肥厚,收缩力增加肺血增加易咳血痰D.右心衰竭后,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增加 解析:解析:二尖瓣狭窄患者,当右心衰竭后,肺淤血可有一定程度减轻,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可暂时减轻。16.关于二尖瓣狭窄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患者 23 为女性B.测定左房压可判断二尖瓣狭窄的程度 C.瓣口常呈“鱼口”状D.二尖瓣狭窄的瓣口面积可小于 2cm 2解析:解析:二尖瓣狭窄患者 23 为女性,最常见病因是风湿热。急性风湿热后,至少需 2 年才形成明显的二尖瓣狭窄。狭窄的二尖瓣呈漏斗状,瓣口常呈“鱼口”状。正常二尖瓣口面积为 46cm 2 ,当瓣口面积减小一半时定义为狭窄。二尖瓣狭窄时,左房血流进入左室受阻,左房压显著增高,使跨瓣压差增加。重度二尖瓣狭窄时,跨瓣压差可达 20mmHg。测量跨瓣压差(不是左房压)可判断二尖瓣狭窄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