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法律硕士联考专业综合课-5 及答案解析(总分:13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41.00)1.法律渊源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法律进行的分类,根据法律渊源的含义,我国可以把法律分为( )。A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B宪法、法律、行政法、决定等C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D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法律文件等(分数:1.00)A.B.C.D.2.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一定的社会危害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 D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分数:1.00)A.B.C.D.3.西周的借贷契约是(
2、)。A傅别 B质剂C书契 D约剂(分数:2.00)A.B.C.D.4.根据宪法的规定,( )行使宪法解释权。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分数:1.00)A.B.C.D.5.李某欲到王家盗窃,正在翻箱倒柜时,忽听到屋外有多人脚步声,只好仓皇逃走。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分数:2.00)A.B.C.D.6.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使用的概念是( )。A人民 B国民 C公民 D各族人民(分数:1.00)A.B.C.D.7.沈某因交通违章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罚款 1800 元,拘留 15
3、 日。他受到的法律制裁属于( )。A民事制裁 B行政处罚C刑事制裁 D行政处分(分数:1.00)A.B.C.D.8.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是( )。A判决宣告之 B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间之日C判决书中确定的死亡日期 D下落不明之日(分数:1.00)A.B.C.D.9.民事行为被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确认为无效时,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 )。A当然无效 B仍然有效C另行签订协议后有效 D修改补充后有效(分数:2.00)A.B.C.D.10.下列法学家中,把法律比作语言和风俗,主张法是民族精神之体现的是( )。A格劳秀斯 B黑格尔C萨维尼 D奥斯丁(分数:1.00)A.B.C.D.11.下列
4、关于牵连犯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邮政工作人员为窃取财物而私拆邮件的,依照盗窃罪论处B以暴力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C拐卖妇女中又奸淫被拐卖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定罪处罚D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索贿后枉法裁判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罪定罪处罚(分数:1.00)A.B.C.D.12.甲将汽车一辆作价 10 万元抵押给乙,由甲继续使用。甲在开车外出时不慎翻车,造成汽车严重毁损,该损失( )。A应归甲承担 B应归乙承担C由甲、乙共同承担 D双方协商承担(分数:1.00)A.B.C.D.13.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
5、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面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内地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分数:1.00)A.B.C.D.14.在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中,设有分院的是( )。A最高人民检察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C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 D县级人民检察院(分数:2.00)A.B.C.D.15.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
6、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案的制度,汉朝称为( )。A读鞫 B录囚 C别勘 D翻异(分数:2.00)A.B.C.D.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渊源的是( )。A宪法典 B宪法惯例C宪法判例 D国际条约(分数:1.00)A.B.C.D.17.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中共同适用的惩戒措施是( )。A罚款 B开除 C警告 D拘留(分数:2.00)A.B.C.D.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办学和合作办学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从法律规则的分类角度看,该规定属于( )。A确定性规则 B委任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分数:1.00)A.B.C.
7、D.19.根据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律可分为( )。A国际法和国内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公法和私法(分数:2.00)A.B.C.D.20.A 国人在 B 国境内劫持了 C 国飞机,迫降于 D 国境内,该 A 国人逃到我国境内,我国法院依照刑法对A 国人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分数:1.00)A.B.C.D.21.民法是( )。A实体与程序统一法 B强制性规范法C公法 D权利法(分数:2.00)A.B.C.D.22.下列各项行为中,不属于民事代理行为的是( )。A甲委托乙代理房产登记 B丙受甲之托出席合同签字仪式C丁
8、受甲之委托接受赠与 D甲委托戊办理纳税(分数:2.00)A.B.C.D.23.下列属于有偿法律行为的是( )。A保管合同 B借款合同 C保险合同 D借用合同(分数:2.00)A.B.C.D.24.宋庆龄基金会属于( )。A社团法人 B财团法人C营利法人 D中间法人(分数:2.00)A.B.C.D.25.集会、游行、示威自由都来自于公民的( )。A请愿权 B诉愿权C人身自由权 D人格尊严权(分数:1.00)A.B.C.D.26.赠与合同是( )。A双务合同 B有偿合同 C互易合同 D诺成性合同(分数:1.00)A.B.C.D.27.甲以书信的方式对乙发出要约,依我国合同法规定,此项要约自( )之
9、时生效。A甲将信投入邮局信箱 B该信被投入乙的信箱C乙从信箱中取出该信 D乙阅读完该信(分数:1.00)A.B.C.D.28.下列关于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前提B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结果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基础D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根据(分数:1.00)A.B.C.D.29.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肖像权的是( )。A为报道时事新闻而拍摄并发表照片B公安机关错将甲某的照片作为通缉犯照片在报纸上发布C经公民甲某同意某照相馆将其照片放在框窗展示D未经许可将公民甲某的照片制作挂历,但没有用于销售(分数:1.00)A.B.C.D.30.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10、 )。A国家的民族关系 B国家的阶级关系C国家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D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72.00)3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B.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新刑律结构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D.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律例和大清新刑律3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劳动权包括( )。(分数:1.00)A.国家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条件B.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改善劳动条件C.国家保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D.国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者
11、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33.甲于 2000 年创作完成一幅油画作品并发表在全国性美术刊物上,2007 年,甲发现乙公司未经许可在其公司主页上使用了该作品,还将该作品改名后用于其公司宣传画册。为此引起纠纷。乙公司侵犯的甲的权利包括( )。(分数:3.00)A.发表权B.署名权C.信息网络传播权D.获得报酬权3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表现在( )。(分数:1.00)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B.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D.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35.假释与减刑的主要区别是( )。(分数:3.00)A.适用法律不同B.适用范围不同C.适用方
12、法不同D.法律后果不同36.洗钱罪是指明知是( )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采用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方法,从而使其“合法化”的行为。(分数:1.00)A.毒品犯罪B.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C.走私犯罪D.恐怖活动犯罪37.法律推理的方式有( )两大类。(分数:1.00)A.归纳推理方法B.辩证推理方法C.演绎推理方法D.形式推理方法38.下列选项中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有( )。(分数:1.00)A.甲和乙约定 10 天后甲将自己的自行车卖给乙B.甲和乙约定双方签订的合同在 1 周后生效C.甲和乙约定双方签订的合同有效期为 1 年D.甲和乙约定如果年底甲不能还清欠款,甲将承担欠款总额
13、10%的违约金39.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法的规则的有( )。(分数:1.00)A.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C.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D.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40.在( )的情况下,被代理人死亡后委托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有效。(分数:1.00)A.代理人知道被代理人死亡,并表示自己愿意继续进行代理行为B.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C.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约定到代理事项完成时代理权终止的D.被代理人的继承人之一明确表示承认的41.甲有二子乙和丙。乙离家出走,经法院依法判决宣告死亡。后甲病故,遗产由丙继承。甲病故 3 年后,乙返回
14、并要求继承甲的遗产,请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分数:1.00)A.乙、丙均为甲的继承人,理由是甲与乙、丙是父子关系B.只有丙为继承人,理由是继承开始后,乙被宣告死亡C.乙无权要求继承甲的遗产,理由是遗产已由丙继承,该继承行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D.乙被宣告死亡后又生还,法院应根据其申请撤销宣告死亡的判决,乙享有继承权42.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是宪法实施保障体制的重要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1.00)A.最早提出设立宪法法院的是奥地利规范法学派代表人物汉斯凯尔森B.我国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专门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是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
15、施体制的两种主要形式D.专门机关负责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 1799 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43.下列行为中,属于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有( )。(分数:1.00)A.擅自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B.擅自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C.擅自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D.擅自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44.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特殊侵权行为中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是( )。(分数:3.00)A.产品致人损害B.环境污染致人损害C.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D.地面施工致人损害45.下列关于宪法监督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全国人民代
16、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属于事先监督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C.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以附带性审查为主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属于事后监督46.汉律规定的徒刑有( )。(分数:3.00)A.司寇B.罚作C.鬼薪D.城旦47.下列属于民法上的物的是( )。(分数:3.00)A.天上的星球B.阳光C.电力D.向居民家提供的暖气48.封建制五刑体系中,加、减若干等,实行上下推算原则量刑的刑罚有( )。(分数:1.00)A.流刑B.徒刑C.杖刑D.笞刑49.自然人的姓名权,包括( )。(分数:1.00)A
17、.对自己命名的权利B.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C.变更自己姓名的权利D.排除他人侵害自己姓名的权利50.如未成年人甲父母双亡,祖父母去世。外祖父母年老体衰,甲又无兄弟姐妹,可担任他的监护人包括( )。(分数:1.00)A.民政部门B.甲的父亲所在单位C.甲的母亲所在单位D.甲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5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规定的主要原则是( )。(分数:1.00)A.分清首要和附和,区别对待B.对自首、自新者减免刑罚C.罪刑法定主义与类推原则相结合D.实行按阶级成分及功绩定罪量刑52.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有( )。(分数:1.00)A.有行为人B.行为人合格C.行为人有意思表示D.行为人意
18、思表示真实53.我国选举法规定,选区应按( )来划分。(分数:3.00)A.居住状况B.生产单位C.事业单位D.工作单位54.清代的基本法典大清律例并非定型于( )。(分数:3.00)A.顺治年间B.康熙年间C.雍正年间D.乾隆年间55.下列选项中的表述不属于对狭义的法的适用的理解的有( )。(分数:1.00)A.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B.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的法律的活动C.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D.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
19、件的专门活动56.小偷张三窃取王某的木材对自己的房屋进行修缮,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应确认张三对添附物的所有权B.张三应将木材返还王某C.张三应向王某赔偿损失D.因张三为恶意,故不能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5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普通法是英国在 11 世纪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判例法B.普通法是调整某类社会关系的法律C.普通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D.普通法是指针对一般人、一般事在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58.清末官制改革后中央的司法主审机关不是( )。(分数:3.00)A.大理寺B.大理院C.法部D.刑部59.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 )。
20、(分数:1.00)A.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B.集体挪用公款外出旅游C.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D.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 3 个月未还60.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 )。(分数:3.00)A.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B.集体挪用公款外出旅游C.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D.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 3 个月未还61.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分数:3.00)A.国际法是国内法的渊源B.国内法的一切规范性文件均在全国范围内适用C.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D.国际法就是国际公约62.下列各项可以用于质押的是( )。(分数:3.00)A.支票
21、B.存单C.保函D.债券63.贪污罪与受贿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分数:3.00)A.犯罪目的不同B.犯罪主体不同C.犯罪对象不同D.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不同64.以制定宪法的主体为标准,可将宪法分为( )。(分数:3.00)A.钦定宪法B.民定宪法C.官定宪法D.协定宪法65.下列情形中,不受追诉时效期限制约的有( )。(分数:1.00)A.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B.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C.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D.犯罪性质为危害国家安全罪的6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
22、工作部门受( )领导。(分数:3.00)A.本级人民政府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C.本级人大常委会D.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67.宪法草案经一定程序通过后,一般由( )公布。(分数:1.00)A.司法机关B.代表机关C.政府首脑D.国家元首68.受贿罪和贪污罪的主要区别是( )。(分数:3.00)A.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B.犯罪主体不同C.犯罪主体的范围有所不同D.犯罪的性质不同69.下列哪些是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主体范围和方法的不同,对法律规范作用进行的划分?( )(分数:3.00)A.调整作用B.保护作用C.指引作用D.评价作用70.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宪法一词的含义是指( )。(分数:1.00)A
23、.一般的法律制度B.优于刑法的基本法C.颁布、实施法律D.皇帝的诏书、谕旨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4.00)71.个体工商户张山因购货急需,由其同乡好友马乃作一般保证人,向另一个体工商户王如林借款 5 万元,在借款合同上马乃以一般保证人的身份签字。后来,张山因经营不善,为逃债举家出走,下落不明。一年后债务到期,张山没有偿还债务。于是王如林直接向马乃索债。马乃以自己承担的是一般保证责任,享有先诉抗辩权,在王如林没有提起诉讼或仲裁并就张山的财产强制执行前,自己没有义务清偿为由,拒绝王如林的请求。王如林诉至法院,要求马乃履行保证义务,清偿张山所欠债务。试分析:(1)张、马、王之间形成何种法
24、律关系,有何法律依据?(2)这种关系是否变化,适用法律有否变化?(3)马乃应否清偿张山所欠债务,理由和根据何在?(分数:1.00)_72.2001 年 9 月 8 日下午,某村村民李某饲养的看门狗在同村屠户林某的肉铺里叼走一块肉,林某上前用棍子将狗打跑,狗在慌忙逃跑中撞上一头正在路上游荡的家猪,猪受到惊吓而乱跑时,将在此间行走的七旬老太高某撞倒,导致高老太胫骨骨折,经过住院治疗花去医疗费人民币 2000 元。事后,高老太要求打狗人林某赔偿,林某称:“是因为狗偷吃肉铺里的肉我才去打狗,撞伤你是由狗引起的,你应该去找养狗人。”养狗人李某则称:“直接撞伤你的不是我的狗,而是麦某的猪,要找就找麦某去。
25、”养猪人麦某则认为:“我的猪被撞倒,按理说也是受害者,而且一连串事件是因为打狗人造成的。”各方相互推脱责任。高老太只好诉至法院。问:谁的主张能够成立?本案应当如何处理?试运用民法原理并结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加以分析。(分数:1.00)_73.17 周岁的高中生甲继承其父价值 15 万元的劳力士手表一块。后未经其母同意将该表以 13 万元出卖给乙,因甲长得高大魁梧,举止言谈较老成,乙误信其已成年,遂将此表买下。二日后,乙又将此表以13.8 万元转卖给不知情的丙。甲母获悉此事后,向乙交涉,认为甲乙之间的买卖无效;又向丙主张乙无权转卖此表,要求丙将此表还给自己。试运用民法原理及有关法律规定,分析说明以
26、下问题:(1)甲与乙的买卖是否有效?乙能否主张善意取得?为什么?(2)甲母能否请求丙返还此表?为什么?(3)甲与乙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为什么?(分数:1.00)_74.被告人周某,男,32 岁。被告人周某好逸恶劳,又一心想发大财,于是便打起了歪主意。周某从云南某地出境到达缅甸境内,用 6000 元人民币向当地的毒贩购买 500 克海洛因。周某回国后将海洛因分成小包出售,获利 1 万元。一次周某出售毒品时被查获。经查,周某所贩毒品为假毒品。请分析:周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应如何定罪?(分数:1.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22.00)75.古装戏徐九经升官记中主人公徐九经
27、有一句著名台词: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试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数:1.00)_76.简论宋代折杖法的原则特点。(分数:20.00)_77.试论宪法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分数:1.00)_在职法律硕士联考专业综合课-5 答案解析(总分:13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41.00)1.法律渊源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法律进行的分类,根据法律渊源的含义,我国可以把法律分为( )。A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B宪法、法律、行政法、决定等C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D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中央军事委员会
28、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法律文件等(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法律渊源是指法的各种表现形式,也称为法律形式,主要是根据法律效力或法律地位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法律类别。我国成文法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其中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2.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一定的社会危害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 D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是刑事违法性,三是应受刑
29、罚惩罚性。其中,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表现为对国家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关系的侵犯。如故意杀人罪,是对国家法律所保护的公民的生命权及其所体现的公民的生命的侵犯。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这样或者那样的损害。没有社会危害性也就没有犯罪;当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不构成犯罪。社会危害性具体包括:(1)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利益;(2)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这里有量和质的关系。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特征,我国刑法根据社会危害性的不同在刑法分则中将犯罪分为十类。理解社会危害性时应注意,并非所有客观结果严重的都是犯罪。如交通事故,也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但不一定构成犯罪。
30、社会危害性应是对主观心理和客观结果的综合评价。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的特征,因为它揭示了国家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的原因,阐明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选项 D 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范畴。3.西周的借贷契约是( )。A傅别 B质剂C书契 D约剂(分数:2.00)A. B.C.D.解析:4.根据宪法的规定,( )行使宪法解释权。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宪法条文内容的考查。根据我国宪法第 67 条第
31、 1 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而其他三机关都无权解释宪法。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各机关的职权范围。5.李某欲到王家盗窃,正在翻箱倒柜时,忽听到屋外有多人脚步声,只好仓皇逃走。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就犯罪的停止形态的特征来看,犯罪的停止形态可以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它表明某一犯罪行为已经完全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它表明某一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具备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但却构成了犯罪。犯罪的预
32、备、未遂和中止并不存在于所有犯罪过程中。一般认为,过失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只有出现了法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因而过失犯罪没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停止形态。对于过失犯罪来说,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而没有既遂与未遂的区分问题。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也不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之中。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既然只是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持放任的态度,就不可能积极地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于间接故意犯罪只有发生了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也就无所谓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所以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
33、6.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使用的概念是( )。A人民 B国民 C公民 D各族人民(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我国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使用的是“国民”,直到 1953 年以后才使用“公民”的称谓。7.沈某因交通违章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罚款 1800 元,拘留 15 日。他受到的法律制裁属于( )。A民事制裁 B行政处罚C刑事制裁 D行政处分(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法律制裁解析 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治性措施。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行政制裁等。
34、其中民事制裁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民事责任主体所施加的惩罚性措施。刑事制裁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对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主体所施加的惩罚性措施。行政制裁又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分的对象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处分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公务人员。因此选择 B。8.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是( )。A判决宣告之 B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间之日C判决书中确定的死亡日期 D下落不明之日(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民通意见第 36 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B 项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间之日为得申请宣告死亡之日。C 项,虽有学说认为判决书中确定的死亡
35、日期为死亡日期,但立法和司法解释并未采纳,因此,仍以判决宣告之日为死亡日。D 项下落不明之日为计算下落不明期间的起算日,而非死亡日。9.民事行为被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确认为无效时,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 )。A当然无效 B仍然有效C另行签订协议后有效 D修改补充后有效(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客观存在的主从关系,物可以分为主物与从物。主物是指独立存在,与同属一人所有的其他独立物的结合使用中有主要效用的物。在两个独立物的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是从物,也叫“附属物”。据此,A 项钥匙和锁,钥匙起到主要作用,而锁起辅助
36、和配合作用。二者为主物与从物关系。B 项房屋和墙不是主从物关系,墙是房屋的组成部分,不是独立于房屋之外的从物。C 项网球拍和网球二者不分主从。D 项餐桌和配套的椅子,也不分主从。10.下列法学家中,把法律比作语言和风俗,主张法是民族精神之体现的是( )。A格劳秀斯 B黑格尔C萨维尼 D奥斯丁(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西方法律思想史解析 主张法是民族精神的法学家是萨维尼,他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存在于民族的共同意识和共同信念之中。而格劳秀斯被视为近代自然法、主权理论和国际法学的大家,他的代表著作是战争与和平法。黑格尔则属于德国古典法哲学。奥斯丁是
37、分析法学的创始人,提出了“法是主权者的命令。”11.下列关于牵连犯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邮政工作人员为窃取财物而私拆邮件的,依照盗窃罪论处B以暴力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C拐卖妇女中又奸淫被拐卖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定罪处罚D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索贿后枉法裁判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罪定罪处罚(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对于牵连犯,其处断原则是;凡刑法分则条款对特定犯罪的牵连犯明确规定了相应处断原则的,应严格依照刑法分则条款的规定予以处断;对于其他牵连犯,应当适用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定罪处刑,不实行数罪并罚。根据刑法第 253 条第 2 款的规定,邮政工作人员为
38、窃取财物而私自开拆邮件的,按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根据刑法第 157 条第 2 款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根据刑法第 240 条的规定,拐卖妇女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定罪处罚;根据刑法第 399 条第 3 款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索贿后枉法裁判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罪定罪处罚。12.甲将汽车一辆作价 10 万元抵押给乙,由甲继续使用。甲在开车外出时不慎翻车,造成汽车严重毁损,该损失( )。A应归甲承担 B应归乙承担C由甲、乙共同承担 D双方协商承担(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设立抵押权不转移抵押物的所有和占有,由抵押人继续占有
39、、使用,但抵押人在抵押期间应妥善保管抵押物,并承担抵押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故甲不慎翻车,造成汽车严重毁损,应由甲承担损失。13.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面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内地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分数:1.00)A.B.C.D.
40、 解析:解析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体系具有以下特征:(1)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2)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废止的法律,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的法律;(3)法律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反映了法的统一性和系统性。D 项认为我国古代不存在法律体系是错误的,我国古代法律的总体特征虽然是“诸法合体”,但仍然存在民事、刑事等法律部门,也存在法律体系。14.在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中,设有分院的是( )。A最高人民检察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41、民检察院C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 D县级人民检察院(分数:2.00)A.B. C.D.解析:15.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案的制度,汉朝称为( )。A读鞫 B录囚 C别勘 D翻异(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录囚制度始于汉代,是指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案,疏理滞狱的制度。录囚之制对平反冤案、改善狱政、统一法律的适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被后世所沿用,直至清末。选项 A 不正确,汉朝经过审判的各项程序,事无可疑后,法官可依据律令条文的规定作出判决,并向被
42、告及其亲属宣读,称为“读鞫”。选项 CD 不正确,翻异别勘制度是宋代的审判制度,即犯人否认其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案件改由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审理。改换法官审理,称为“别勘”。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渊源的是( )。A宪法典 B宪法惯例C宪法判例 D国际条约(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我国宪法的渊源解析 我国宪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在我国不存在宪法判例,所以,宪法判例不是我国宪法的渊源。17.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中共同适用的惩戒措施是( )。A罚款 B开除 C警告 D拘留(分数:2.00)A.B.C. D.解析:18.中华
43、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办学和合作办学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从法律规则的分类角度看,该规定属于( )。A确定性规则 B委任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法律规则的分类解析 (1)按照法律规则是授予权利,还是设定义务,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权利规则、义务规则、复合规则。权利规则是指可以要求别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义务规则是指规定人们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复合规则是兼具授予权利和设定义务的双重属性的法律规则。(2)按照权利、义务的刚性程度,可以把法律规则区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强行性
44、规则又叫强制性规则,指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具有绝对肯定形式,不允许以当事人合意或者单方意志予以变更的法律规则;任意性规则是指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具有相对肯定形式,允许以当事人合意或单方意志予以变更的法律规则。(3)按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直接地被明确规定下来,可以把法律规则区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确定性规则是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无须再援用其他规则来确定本规则内容的法律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授权某一机构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但明确指 H可以援引其他规则来使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的法律规则。(4)按照规则所调整的行
45、为是否可能发生于该规则产生以前,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其中调整性规则是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授予权利或设定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法律规则;构成性规则是以本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则。19.根据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律可分为( )。A国际法和国内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公法和私法(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一般法指在一国范围内对一般人、一般事项有效的法。特别法指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项有效,或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有效的法。这是以法的效力范围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A 项的分类标准为法的创制和
46、适用主体。20.A 国人在 B 国境内劫持了 C 国飞机,迫降于 D 国境内,该 A 国人逃到我国境内,我国法院依照刑法对A 国人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我国刑法中刑事管辖所采取的原则问题。在刑事管辖中,我国刑法采取的原则主要有四个:一是属地原则,即以地域为标准,主张凡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在本国领域外犯罪的,均不适用本国刑法。二是属人原则,即以人的国籍为标准,主张凡是本国公民,无论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非本国公民犯罪,均不适用本国刑法。三是保护原则,即以侵害的对象是本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为标准,主张凡是侵害本国国家的利益或者公民利益的,无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也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四是普遍管辖原则,即是以保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标准,主张凡是侵害了为国际公约、条约规定所维护的各国共同利益的,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均适用本国刑法。就本题而言,该犯罪侵害的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属于我国所承担的国际条约义务的范围,因而我国法院可依照刑法对其追究刑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