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法律硕士联考专业综合课-1-2 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1.夫妻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这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分数:2.00)A.行为结果B.非物质财富C.物质财富D.无形财产2.赵文和周成共同出资购买了一间房并将其出租给郑流。在租赁期间,周成欲转让自己的共同份额。现赵文和郑流都表示愿意购买,该房屋应当卖给谁?( )(分数:2.00)A.在同等条件下由赵文优先购买B.在同等条件下由郑流优先购买C.根据赵文和郑流的实际情况,视双方实际需要程度确定由谁购买D.在同等条件下由周成决定出卖给谁3.“八议”中有“
2、议宾”一项,“宾”指( )。(分数:2.00)A.皇帝的亲戚B.皇帝的故旧C.外邦的客人D.前朝君主的后代4.中国奴隶制五刑是指( )。(分数:2.00)A.官、脯、膑、劓、斩B.斩、剕、脯、刖、墨C.大辟、宫、剕、劓、墨D.黥、戮、枭首、劓、剕5.某人购得一条电热毯,在使用时因该电热毯漏电而受伤害,如果他向法院起诉,法律保护其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分数:2.00)A.1 年B.2 年C.20 年D.6 个月6.中国改革开放以后, ( )增加规定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分数:2.00)A.1982 年宪法B.1988 年宪法修正案C.1993 年宪法修正案D.19
3、99 年宪法修正案7.( )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分数:2.00)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D.选举制度8.欧洲大陆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分数:2.00)A.1679 年英国人身保护法B.1791 年法国宪法C.1215 年英国自由大宪章D.1787 年美国宪法9.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诸多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 )。(分数:2.00)A.历史渊源不同B.法的分类不同C.法律术语不同D.法的渊源不同10.我国物权的设立采( )。(分数:2.00)A.登记主义B.公示主义C.法定主义D.任意主义11.1997 年刑法典确立了与 1979 年
4、刑法中类推制度相对立的原则,即( )。(分数:2.00)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刑罚人道主义原则12.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分数:2.00)A.1 年以上 5 年以下B.3 年以上 5 年以下C.3 年以上 10 年以下D.1 年以上 10 年以下13.王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李某因受丈夫责骂,与王某中断了关系,王某怀恨在心。某日下午,王某将李某骗至自己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家将其丈夫杀死。王某的行为属于刑法中的( )。(分数:2.00)A.连续犯B.继续犯C.吸收犯D.结果加重犯14.按照狭义的解释,
5、下列哪一行为属于法的适用?( )(分数:2.00)A.某人认为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而拒绝同女友结婚B.海关工作人员认为某人有走私嫌疑而查办该案件C.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D.审判员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口角,依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15.在我国直接隶属于省、自治区下面的区域建制是( )。(分数:2.00)A.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B.自治州、县、自治县、市C.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区D.自治州、县、自治县、民族乡16.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案的制度,汉朝称为( )。(分数:2.00)A.读鞫B.录囚C.别勘
6、D.翻异17.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将共同犯罪形式划分为( )。(分数:2.00)A.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B.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D.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18.下列行为不能代理的有( )。(分数:2.00)A.签订买卖合同B.行使追认权C.起诉D.演讲19.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 )。(分数:2.00)A.地方性法规B.经国家认可的习惯C.社会公德D.国家政策20.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有( )。(分数:2.00)A.人的死亡B.甲违章驾驶撞死一人C.甲抢劫银行D.甲与乙签订借款合同21.下列行
7、为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2.00)A.追认无权代理B.催告无权代理C.对要约的承诺D.交付租赁物22.陈某于 1999 年 7 月秘密成立“中国国家自由党”,制定了党纲,以推翻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当月发展了一批成员,同时策划到香港地区与美国驻港领事馆取得联系,向美方介绍该党纲领及组织人员情况,争取经济援助。陈某还企图偷渡出境,利用境外敌对势力实现其政治目的。在其准备过程中被安全人员抓获。陈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23.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之中。(分数:2.00)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
8、意的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24.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是( )。(分数:2.00)A.判决宣告之B.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间之日C.判决书中确定的死亡日期D.下落不明之日25.西周法制的一个重要思想是( )。(分数:2.00)A.恭行天罚B.行刑重轻C.明德慎罚D.德主刑辅26.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 )。(分数:2.00)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C.准确、及时、合法D.实事求是、有错必纠27.甲、乙两个企业法人新设合并后成立新法人丙,合并前甲、乙两法人的债权债务由( )承担。(分数:2.00)A.原法人甲B.原法人乙C.新法人丙D.甲、乙、丙三法人连带
9、2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分数:2.00)A.言论自由B.平等权C.宗教信仰自由D.批评建议权29.我国宪法第 33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 )解释。(分数:2.00)A.字面B.限制C.扩充D.逻辑3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种人员不得假释?( )(分数:2.00)A.累犯B.惯犯C.因故意杀人被判处 9 年有期徒刑的罪犯D.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20.00)31.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的情形有( )。(分数:3.00)A.刑讯逼供致被刑讯人伤残的B.使用暴力强奸
10、妇女的过程中致被害妇女重伤的C.非法行医严重损害就诊人健康的D.在非法拘禁他人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拘禁人伤残的32.村民甲育有一儿一女,其妻早逝。甲生前一直由其女对其日常生活进行照顾。甲去世后,其女想分得甲留下的部分祖传贵重物品,甲子不同意,认为按照当地女儿无继承权的风俗习惯,其妹不能继承。当地村民也指责甲女的要求。对此,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3.00)A.中国现行法律与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存在一定的冲突B.法与习俗的正当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C.需要处理好国家的制定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关系D.风俗习惯应该优先于法律规定33.实质的一罪包括( )。(分数:3.00)A.牵连犯B.
11、连续犯C.继续犯D.想象竞合犯34.下列属于民法上的物的是( )。(分数:3.00)A.天上的星球B.阳光C.电力D.向居民家提供的暖气35.法的规范作用可以概括为( )。(分数:3.00)A.社会作用B.指引作用C.预测作用D.评价作用36.甲为了鼓励乙好好学习,答应赠给乙一台电脑及一架照相机。甲先给了电脑,要求在乙期末学习成绩好时再送照相机。到了期末,乙的成绩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甲非常生气,不但不再给照相机,而且要求返还电脑。请问,下列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3.00)A.甲与乙间赠与电脑及照相机的合同已经成立B.甲无权要求返还电脑C.甲有权不再给照相机D.甲有权要求返还
12、电脑37.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分数:3.00)A.租赁B.加工承揽C.定金D.借贷38.59、下列属于人格权的有( )。(分数:3.00)A.生命权B.健康权C.隐私权D.监护权39.因主观上不具有共同故意而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是( )。(分数:3.00)A.同时犯B.共同过失犯罪C.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D.实行犯过限40.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宪法形式有( )。(分数:3.00)A.宪法B.宪法性法律C.宪法判例D.宪法惯例41.脱逃罪的主体为( )。(分数:3.00)A.依法被关押的被告人B.依法被判处行政拘留而被关押者C.依法被关押的罪犯D.依法被关押的犯罪
13、嫌疑人42.以下( )体现了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分数:3.00)A.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B.宣布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C.自行处理行政事务D.立法权43.我国选举法规定,选区应按( )来划分。(分数:3.00)A.居住状况B.生产单位C.事业单位D.工作单位44.下列各项中属于债消灭的原因的有( )。(分数:3.00)A.抵销B.混同C.清偿D.债务免除45.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分数:3.00)A.罪刑法定化B.罪刑实定化C.罪刑具体化D.罪刑明确化46.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 )。(分数:3.00)A.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B.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
14、暴力相威胁C.以当场对阻拦的群众实行报复相威胁D.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47.关于大中刑律统类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3.00)A.大中刑律统类制定于唐代末年大中年间B.大中刑律统类将刑律各篇分为若干“门”,每门下又分别辅之以相关内容的敕、令、格、式C.大中刑律统类对于明朝的立法产生重大影响D.宋刑统的编纂体例渊源于大中刑律统类48.外国人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是( )。(分数:3.00)A.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B.本人定居在中国C.是中国公民的近亲属D.有其他正当理由49.徇私枉法罪的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分数
15、:3.00)A.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追诉B.轻罪重判C.重罪轻判D.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使其不受追诉50.现行宪法第 5 条规定了一切法律、( )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分数:3.00)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政府规章D.决议、决定51.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 )。(分数:3.00)A.继续履行B.支付违约金。C.停止侵害D.赔礼道歉52.唐朝的官吏管理制度包括( )。(分数:3.00)A.科举制度B.考课制度C.致仕制度D.轮换制度53.法制和法治都是以法律为中心的国家上层建筑,二者的区别有哪些?( )(分数:3.00)A.两个上层建筑中所涉及的法律与权力的关系不同B.两个概念
16、中隐含着对国家权力的结构形式的要求不同C.两个概念中内含的法律制度的含义不同D.两个概念所涵指的人民与法律的关系不同54.下列民事法律事实中属于事件的有( )。(分数:3.00)A.不当得利B.无因管理C.自杀D.时效期间的经过55.被告人吴某系某煤矿供销科科长,其月工资 800 余元,爱人在农村,两个孩子在身边上学,家境困难,常申请补助。但一次吴某家被盗,破案后查明罪犯盗得其现金 10 万余元,“良友”香烟 12 条,金项链 3条。吴某涉嫌经济罪被捕,但查证属实的受贿物品仅有 7000 余元,吴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3.00)A.受贿罪B.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C.贪污罪D.侵占公共财产罪
17、56.甲、乙两人因为生活琐事发生争吵,甲生气,挥刀砍向乙,致乙死亡。事后,甲与乙的妻子在中间人的调解下达成私了。后乙父母在得知儿子身亡后坚决不同意私了,向当地公安机关告发。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移送检察院,法院判处甲无期徒刑,同时判决甲向乙家属承担民事责任。就本案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3.00)A.该案件形成多种法律关系B.甲与乙的家属之间形成实体法律关系C.引起甲和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行为D.该案件中,甲与检察院之间存在法律关系57.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 )(分数:3.00)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 1 万元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
18、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被拘留或处以重罚C.何某为赶着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58.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包括( )。(分数:3.00)A.自行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B.行政管理权C.立法权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59.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关系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3.00)A.法律具有“两面性”,而道德仅具有“一面性”B.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要广泛得多C.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D.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60.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不同之处在于( )。(分数:3.00)A.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B.法律关系是
19、以相应的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D.所有的法律关系都是合法的61.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同时,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为此,统治者决定用重典治贼盗,专立了一系列特别刑事法规。以下属于特别刑事法规的有( )。(分数:3.00)A.窝藏重法B.重法地法C.盗贼重法D.禁榷法62.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 )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分数:3.00)A.社会B.国家C.社会单位D.事业单位63.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 )。(分数:3.00)A.尚书B.中书C.门下D.总督64.宪法规范的主
20、要特点是( )。(分数:3.00)A.最高权威性B.原则性C.纲领性D.易变性65.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是( )。(分数:3.00)A.主物权B.他物权C.从物权D.对人权66.不适用或者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分数:3.00)A.国务院颁布的法规B.诉讼案例选编C.未发表的小说D.盗版光盘6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3.00)A.“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说明法律是自由的保障B.“恶法亦法”强调法律的权威来自于法律自身,与法律之外的因素无关C.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68.成立不作为犯罪,在客观方面需要具备的条件为( )。(分数:3.0
21、0)A.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B.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可能性而未履行C.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D.不作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69.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债务为连带债务的是( )。(分数:3.00)A.个人合伙债务B.企业法人联营中的债务C.保证人的责任D.共有人的债务70.犯罪未遂的表现形态包括( )。(分数:3.00)A.犯罪目的未实现B.犯罪结果未发生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D.犯罪构成要件未齐备三、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4,分数:60.00)71.2001 年 9 月 8 日下午,某村村民李某饲养的看门狗在同村屠户林某的肉铺里叼走一块肉,林某
22、上前用棍子将狗打跑,狗在慌忙逃跑中撞上一头正在路上游荡的家猪,猪受到惊吓而乱跑时,将在此间行走的七旬老太高某撞倒,导致高老太胫骨骨折,经过住院治疗花去医疗费人民币 2000 元。事后,高老太要求打狗人林某赔偿,林某称:“是因为狗偷吃肉铺里的肉我才去打狗,撞伤你是由狗引起的,你应该去找养狗人。”养狗人李某则称:“直接撞伤你的不是我的狗,而是麦某的猪,要找就找麦某去。”养猪人麦某则认为:“我的猪被撞倒,按理说也是受害者,而且一连串事件是因为打狗人造成的。”各方相互推脱责任。高老太只好诉至法院。 问:谁的主张能够成立?本案应当如何处理?试运用民法原理并结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加以分析。(分数:15.00
23、)_72.某小学要定作校服,在本地报纸上登载公告:“本校欢迎各大、小服装公司,携带布料、款式来商谈,有满意者即行订货。”A、B、C 三家公司闻讯,都带着布料、款式、资料来到学校。学校经审查后对 C 公司说:“你们的资料基本可以,但有一处能不能改一改?”C 公司表示回去考虑考虑,第二天答复。第二天,C 公司没有答复。第三天,D 公司携带资料和样品来到学校,学校对样品和价格都很满意,当即与 D公司签订了定作 1200 套校服的合同。C 公司知道此事后,认为学校与 D 公司订立合同的行为对 C 公司构成违约,遂与学校发生争执。 试分析: (1)学校在报纸上登载公告的行为是何种行为? (2)A、B、C
24、 三公司携带资料到学校来商谈是何种行为? (3)学校与 C 公司之间发生了什么法律行为? (4)学校与 D 公司之间是什么法律关系?(分数:15.00)_73.某甲,男,22 岁,大学生。 某乙,男,21 岁,大学生。 某甲与某乙系邻居,相处很好。某乙因与同班同学某丙发生争执,对某丙怀恨在心,产生杀人意念。为此,某乙暗中购买了小刀一把,藏在身上。某日,当某乙得知某丙到另一同学家玩,遂决意动手杀某丙。但因怕自己打不过某丙,便叫某甲帮忙“打某丙一顿,出出气”,某甲考虑到与某乙的朋友关系,答应了某乙的要求。两人埋伏在某丙回家必经的小路上。当某丙路过两人埋伏处时,某乙首先跳出扑向某丙,与某丙扭打在一起
25、;某甲随后也扑向某丙,并将某丙拦腰抱住,重重地摔倒在地,致其头部撞地昏迷。某乙趁机掏出刀子,对某丙胸部猛捅一刀。然后,某甲与某乙一起逃走。某丙因被刀刺中心脏,流血过多不治身亡。经法医鉴定:死因系心脏被锐器刺中大出血所致。 试分析: 某甲与某乙应当构成什么罪?并说明理由。(分数:15.00)_74.甲在 2003 年 10 月 15 日见路边一辆面包车没有上锁,即将车开走,前往 A 市。行驶途中,行人乙拦车要求搭乘,甲同意。甲见乙提包中有巨额现金,遂起意图财。行驶至偏僻处时,甲谎称面包车发生故障,请乙下车帮助推车。乙将手提包放在面包车座位上然后下车,甲乘机发动面包车欲逃。乙察觉出甲的意图后,紧抓
26、住车门不放,被面包车拖行 10 多米。甲见乙仍然不松手并跟着车跑,便加速疾驶,使得乙摔倒在地造成重伤。乙报警后,公安机关根据汽车牌号将甲查获。 讯问过程中,虽有乙的指认并查获赃物,但甲拒不交待。侦查人员丙、丁非常气愤,对甲进行殴打,造成甲轻伤。在这种情况下,甲供述了以上犯罪事实,同时还交待了其在 B 市所犯的以下罪行:2003 年 6 月的一天,甲于某小学放学之际,在校门口拦截了一名一年级的男生,将其骗走,随即带该男生到某个体商店,向商店老板购买价值 5000 余元的高档烟酒,在交款时,甲声称自己未带够钱,将男生留在商店,回去拿钱交款后再将男生带走。商店老板以为男生是甲的儿子便同意了,甲携带烟
27、酒逃之天天。公安机关查明,甲身边确有若干与甲骗来的烟酒名称相同的烟酒,但未能查到商店老板和男生。 本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甲称自己的认罪口供均系侦查人员丙、丁对他的刑讯逼供所致,推翻了以前所有的有罪供述。经过检察人员调查核实,确认了侦查人员丙、丁对甲刑讯逼供的事实。 请对上述案件中甲、丙、丁的各种行为及相关事实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分数:15.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60.00)75.试论法律渊源的表现形式。(分数:20.00)_76.请运用宪法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下列条款的含义及其意义。 宪法第 33 条第 2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8、 宪法第 33 条第 4 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分数:20.00)_77.请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曰:“化外人”,谓藩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 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 唐律疏议名例(分数:20.00)_在职法律硕士联考专业综合课-1-2 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1.夫妻间有相互
29、扶养的义务,这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分数:2.00)A.行为结果 B.非物质财富C.物质财富D.无形财产解析:详解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法律关系的客体基本上可以分为:(1)物;(2)人身;(3)精神产品;(4)行为结果。2.赵文和周成共同出资购买了一间房并将其出租给郑流。在租赁期间,周成欲转让自己的共同份额。现赵文和郑流都表示愿意购买,该房屋应当卖给谁?( )(分数:2.00)A.在同等条件下由赵文优先购买 B.在同等条件下由郑流优先购买C.根据赵文和郑流的实际情况,视双方实际需要程度确定由谁购买D.在同等条件下由
30、周成决定出卖给谁解析: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优先购买权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共有人在其他共有人出售其份额时,承租人在出租人出售租赁物时都享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的权利。当两者发生冲突时,由于共有财产权属于物权,而租赁权属于债权,依物权优先于债权的原理,共有人应优先于承租人享有购买权。3.“八议”中有“议宾”一项,“宾”指( )。(分数:2.00)A.皇帝的亲戚B.皇帝的故旧C.外邦的客人D.前朝君主的后代 解析:详解 八议是指封建贵族官僚中的八种人犯罪后,须“议其所犯”,对他们所犯罪行实行减免刑罚的制度,表现出封建法律特权思想的鲜明特征。“八议”制度源于西周“八辟之议”的主张,曹魏时期“八议”
31、正式入律,形成“八议之制”。根据唐律疏议名例中“八议”条的注疏,其内容包括:(1)议亲,即皇亲国戚,包括皇帝袒免以上亲,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2)议故,即皇帝的亲密故旧。(3)议贤,即“德行”可供人效法的贤人君子。(4)议能,即具有杰出军事、政治才能的人。(5)议功,即对国家有卓越功勋的人。(6)议贵,即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以及有一品爵位的人。(7)议勤,即为国家服务极其勤劳的人。(8)议宾,即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凡属以上这八种人,犯死罪时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理,必须将其犯罪事实及应享受特权的理由上报皇帝,由皇帝交朝臣“集议”,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一般均可免除死罪
32、;若犯流以下的罪,则可直接减一等处罚。但是犯“十恶”者不得适用八议的规定。4.中国奴隶制五刑是指( )。(分数:2.00)A.官、脯、膑、劓、斩B.斩、剕、脯、刖、墨C.大辟、宫、剕、劓、墨 D.黥、戮、枭首、劓、剕解析:详解 奴隶制五刑是指中国奴隶制时代长期存在的大辟、宫、搁、劓、墨等五种常用刑。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法律中完备的刑罚体系。大辟是死刑的总称。在夏、商、周三代,死刑尚不规范,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极端残酷。特别是在商朝末期的纣王时,除常见的斩、戮等死刑方法外,还出现了炮烙、醢等酷刑。墨刑是肉刑的一种,又称黥刑,刺面并涂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这种墨刑既是刻入肌肤的具体刑,
33、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墨刑是奴隶制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剕刑,又称刖刑,指砍脚。另外,与砍手足相类似的还有砍去膝盖骨的膑刑。砍去受刑人手足也是早期各古代民族经常使用的处罚方法。宫刑,指残害生殖器官,男性去势,女性闭幽。这种宫刑剥夺了受刑人“传宗接代”的能力,在中国古代社会被视为最大的耻辱和不幸,因而是五刑中除死刑以外最为残酷和最重的刑罚,一般适用于较重的犯罪者。选项 A 不正确,脯,即将罪犯晒成肉干;斩,即腰斩,均为死刑之一种。选项 B 不正确,剕和刖指同一种刑罚,即砍脚。选项 D 不正确,戮和枭首均为死刑之一种。5.某人购得一条电热毯,在使用时因该电热毯漏电而受伤
34、害,如果他向法院起诉,法律保护其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分数:2.00)A.1 年 B.2 年C.20 年D.6 个月解析:详解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人身受到伤害要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1 年,故选 A。6.中国改革开放以后, ( )增加规定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分数:2.00)A.1982 年宪法B.1988 年宪法修正案 C.1993 年宪法修正案D.1999 年宪法修正案解析:详解 本题是对宪法修正案内容的考查。我国现行宪法为 1982 年宪法,到目前为止,共经过四次修正。这四次修正的内容都可能成为命题的考点,因而要牢记。此外,也应了解一下宪法修正的
35、背景,以便于记忆,也可以在记不清楚时推出答案。本题的答案为 B 项。7.( )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分数:2.00)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 D.选举制度解析:详解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在这些民主形式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选举制度只是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途径,而多党合作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实现民主的形式,在实现民主的主体方面存在限制,而且在实现民主的范围和效能方面,也无法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比。8.欧洲大陆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
36、是( )。(分数:2.00)A.1679 年英国人身保护法B.1791 年法国宪法 C.1215 年英国自由大宪章D.1787 年美国宪法解析:详解 A 项英国人身保护法,是 1679 年制定的宪法性文件,它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不是成文宪法。C 项自由大宪章是英国 1215 年制定的,它也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只是宪法性文件,不能称之为成文宪法;并且英国也不是欧洲大陆国家。D 项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但是美国不是欧洲国家。B 项法国宪法是 1791 年制定的,是欧洲大陆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可见从制定的国家上只有B 项符合题意。9.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诸多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 )。(分
37、数:2.00)A.历史渊源不同 B.法的分类不同C.法律术语不同D.法的渊源不同解析:详解 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英美法系则是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历史渊源的差别决定了两大法系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很多差别。10.我国物权的设立采( )。(分数:2.00)A.登记主义B.公示主义C.法定主义 D.任意主义解析:详解 物权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物权法定主义,包括物权的设立法定和物权的内容法定。A 项登记主义是我国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B 项公示主义是物权变动的原则。D 项任意主义是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也是合同与物权的主要区别所在。11.1997 年刑法典确立了与 197
38、9 年刑法中类推制度相对立的原则,即( )。(分数:2.00)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刑罚人道主义原则解析:详解 这道题涉及我国现行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刑法即 1997 年刑法确立了三项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三是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其中,罪刑法定原则与1979 年刑法中的类推制度相对立。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历经两个世纪的发展变化,其基本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其二是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
39、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其三是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用清晰的文字表述确切的意思,不得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我国刑法第 3 条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刑法第 13 条对犯罪的定义,为区分罪与非罪行为确立了总的标准。(2)刑法第 14 条至第 18 条明文规定了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为认定犯罪提供了一般的规格和标准。(3)刑法分则条文对每一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作了明确规定,为认定各种具体犯罪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4)在
40、刑法第 32 条至第 35 条中明确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即 5 种主刑、3 种附加刑以及对犯罪的外国人单独适用的附加刑,为依照法律处刑提供了根据。(5)明确规定了量刑的原则,包括刑法第 61 条规定的一般量刑原则以及具备各种法定情节的量刑原则,如自首、累犯等。(6)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为对具体犯罪的正确量刑提供了具体的法律标准。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中的适用表现为:(1)司法机关在具体办理个案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严格按照刑法明文规定的各种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以刑法总则规定的原则为指导,准确认定犯罪,恰当判处刑罚,不得偏离法律条文的规定滥定罪、滥处刑。(2)司法机关在忠于法律
41、规定的原意和符合法律规范含义的范围之内正确进行司法解释,指导具体的定罪量刑活动,不得用司法解释任意修改、补充或变更立法内容,不得脱离法律条文的规定去创制新的法律规范。换言之,不得以司法解释代替刑事立法。选项 D 不正确,我国刑法中未明确规定刑罚人道主义原则。12.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分数:2.00)A.1 年以上 5 年以下B.3 年以上 5 年以下C.3 年以上 10 年以下 D.1 年以上 10 年以下解析:详解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的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根据刑法第 55 条、第 57 条的规定,剥夺政治
42、权利的期限有以下四种情况:(1)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主刑是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1 年以上 5 年以下。(2)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3)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所以刑法第 57 条第 2 款明确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13.王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李某因受丈夫责骂,与王某中断了关系,王某怀恨在心。某日下午
43、,王某将李某骗至自己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家将其丈夫杀死。王某的行为属于刑法中的( )。(分数:2.00)A.连续犯 B.继续犯C.吸收犯D.结果加重犯解析:详解 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的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行为,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行为所吸收,对行为人仅
44、以吸收之罪论处,而对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论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规定加重其法定刑的犯罪形态。继续犯、结果加重犯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人仅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而本题中的王某实施了两个危害行为(一是杀害李某,一是杀害李某的丈夫),因而不属于继续犯、结果加重犯;吸收犯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行为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和指向的对象具有同一性,而本题中王某的两个行为指向的对象分别是李某、李某的丈夫,不具有同一性,因此,王某的行为也不属于吸收犯。14.按照狭义的解释,下列哪一行为属于法的适用?( )(分数:2.00)A.
45、某人认为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而拒绝同女友结婚B.海关工作人员认为某人有走私嫌疑而查办该案件C.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D.审判员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口角,依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解析:详解 具体参见法的适用的含义。15.在我国直接隶属于省、自治区下面的区域建制是( )。(分数:2.00)A.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B.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C.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区D.自治州、县、自治县、民族乡解析:详解 根据宪法第 30 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
46、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16.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案的制度,汉朝称为( )。(分数:2.00)A.读鞫B.录囚 C.别勘D.翻异解析:详解 录囚制度始于汉代,是指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案,疏理滞狱的制度。录囚之制对平反冤案、改善狱政、统一法律的适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被后世所沿用,直至清末。选项 A 不正确,汉朝经过审判的各项程序,事无可疑后,法官可依据律令条文的规定作出判决,并向
47、被告及其亲属宣读,称为“读鞫”。选项 C、D 不正确,翻异别勘制度是宋代的审判制度,即犯人否认其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案件改由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审理。改换法官审理,称为“别勘”。17.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将共同犯罪形式划分为( )。(分数:2.00)A.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B.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D.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解析:详解 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可以把共同犯罪形式划分为: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简称事前共犯,指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就已形成。这种形式的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甚为常见。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些犯罪,便以事前是否具有通谋作为该罪的共同犯罪与他罪的单独犯罪的区分标准。比如,依据刑法第 310 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