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法律硕士联考-刑法学-4 及答案解析(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构成妨害公务罪,必须( )。(分数:2.00)A.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B.造成严重后果C.情节严重D.致人重伤或死亡2.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分数:2.00)A.判决确定B.判决公布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D.判决执行3.甲于 1997 年 8 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 2004 年 7 月被抓获归案。在 1979 年刑法和 1997 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的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
2、完全相同。对本案( )。(分数:2.00)A.应适用 1997 年刑法B.应适用 1979 年刑法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 1979 年刑法还是 1997 年刑法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 1979 年刑法还是 1997 年刑法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分数:2.00)A.表面联系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C.一般联系D.普遍联系5.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即必要要件的是( )。(分数:2.00)A.犯罪目的B.犯罪对象C.危害行为D.犯罪时间6.非法拘禁罪的主体是( )。(分数:2.00)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
3、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一般主体7.从一般意义而言,犯罪主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了( )。(分数:2.00)A.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B.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8.李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后,王某声称要把李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李某怕王某杀死自己,就在王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王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假想防卫D.故意犯罪9.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构成( )。(分数:2.00)A.妨害公务罪B.走私罪C.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D.武装叛乱罪10.甲用爆炸的方法炸毁了正在
4、行驶中的一列车的主要设备,甲构成( )。(分数:2.00)A.爆炸罪B.破坏交通工具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和爆炸罪数罪并罚D.破坏交通设施罪11.刑法中的司法工作人员不包括具有( )职责的工作人员。(分数:2.00)A.侦查B.监察C.审判D.监管12.犯罪法定最高刑为 5 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期限为( )。(分数:2.00)A.5 年B.10 年C.15 年D.20 年13.根据刑法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同时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 )。(分数:2.00)A.实行数罪并罚B.择一重罪处断C.以徇私枉法罪定罪处罚D.以受贿罪定罪处罚1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从字面上看贿赂的含义是( )
5、。(分数:2.00)A.财物B.财产性利益C.不正当利益D.财物和财产性利益15.行为人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的,( )。(分数:2.00)A.以伪造货币罪一罪定罪从重处罚B.以出售、运输假币罪一罪定罪从重处罚C.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运输假币罪实行数罪并罚D.比较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运输假币罪的刑罚轻重,择一重罪从重处罚16.在我国,特赦由( )。(分数:2.00)A.最高人民法院决定B.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D.国务院决定17.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方法是( )。(分数:2.00)A.先减后并B.限制加重C.先并后减D.绝对相加18.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
6、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抢劫罪行,并协助公安机关将乙抓获。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B.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19.绑架罪的既遂应以( )为标准。(分数:2.00)A.行为人实际控制被害人(人质)或者完成偷盗婴幼儿的行为B.行为人实际勒索到财物或者获取非法利益C.行为人对被害人人身自由开始进行限制时D.以上选项都不对20.某县有一伙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有组织地进行
7、违法犯罪活动,称霸当地,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张某参加该组织并按该组织授意杀害了丁某全家。张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参加恐怖组织罪B.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C.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D.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30.00)21.对于假释的犯罪分子,可以撤销假释的条件有( )。(分数:3.00)A.犯严重的故意犯罪B.发现其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C.过失犯罪D.违反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但没有构成犯罪2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分数:3.00)A.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
8、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的,成立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情节严重的,构成开设赌场罪C.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D.组织多人故意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爆炸、生化、放射威胁等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成立组织恐怖组织罪23.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 )。(分数:3.00)A.排斥习惯法B.禁止有罪类推C.排斥绝对不定期刑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24.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分数:3.00)A.法定最高刑为 1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B.法定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
9、的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的D.法定最高刑为 2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25.下列行为中,构成受贿罪的有( )。(分数:3.00)A.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B.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所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D.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
10、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26.关于贪污罪的正确说法是( )。(分数:3.00)A.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也可构成贪污罪B.个人贪污数额不满 5000 元不构成贪污罪C.犯罪手段可以是侵吞、盗窃和诈骗D.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构成贪污罪27.下列犯罪中,法律明文规定“明知”是( )的构成要件。(分数:3.00)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C.窝藏罪D.传播淫秽物品罪28.死刑缓期执行适用的条件是( )。(分数:3.00)A
11、.罪不至死B.罪行极其严重C.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D.不是必须立即执行29.对下列犯罪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有( )。(分数:3.00)A.故意杀人罪B.诬告陷害罪C.绑架罪D.投放危险物质罪30.我国刑罚的执行机关有( )。(分数:3.00)A.公安机关B.检察院C.法院D.监狱三、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3,分数:45.00)31.被告人:张某,男,28 岁。 被告人张某于 2003 年 12 月利用因病休假的机会,与其兄张浩合伙投资开办新兴木器厂。该厂资金大部分为张浩所投入,张某只投入部分工具和木材。在 1 年多的经营中,张浩分给张某人民币及家用电器等物共合人民币 7 万多元,张某
12、认为分配不公,经常表示不满,兄弟二人为此发生过纠纷。2005 年 7 月中旬,张某的所在单位要张某回厂上班,张某又为分配问题对其兄嫂不满。2005 年 7 月 22 日上午 8 时许,张某先到木器厂,将和其兄张浩共同保管的保险箱打开,拿走其中的新兴木器厂的经营资金 4 万元。然后,张某趁其兄嫂家中无人,携带羊角锤、螺丝刀等工具,翻墙破窗进入其兄家中,撬开保险柜,盗走人民币 48700 余元、价值 13000 余元的金饰品以及一本存折。随后,张某利用假的身份证将存折中的 1 万元取出。作案后,张某把窃得的财物藏在家中,将作案使用的羊角锤和螺丝刀扔给一个收废品的人。案发后经公安机关传讯,张某交代了
13、盗窃事实,赃款、赃物已全部追回,其作案时使用的铁棍、塑料编织袋等物也一并查获。 问:(1)本案当如何处理? (2)如果张浩要求司法机关不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你作为法官应当如何处理?(分数:15.00)_32.2003 年下半年,被告人白某与湖北 A 市的个体经营者张某做生意,张某欠下白某货款 6000 余元。白某向张某多次讨要未成,遂起意扣押人质索要欠款。2004 年 1 月 19 日,白某邀约了被告人于某和高某,并携带手铐,租乘个体出租车从某县开往 A 市。途中,白某买了舒乐安定片一盒。1 月 21 日下午白某等人到达 A 市。白某先到张某家去要钱,未果,即于当晚 8 时许将张某骗出,与于某
14、和高某将张某挟持到出租车上,后挟持到一宾馆内。在宾馆内,张某极力反抗、呼喊。白某对张某进行了殴打,并私下告诉于某和高某下手要注意,只是要钱,别搞出人命来。于某用酒瓶打了张某头部一下,高某等人用手铐铐住张某的双手。张某继续呼喊,白某又迫使张某吞服舒乐安定 2 片,并用毛巾将其嘴堵住。在张某昏睡时,白某、高某和于某共同搜身将张某身上的现金 1 万余元拿走。1 月 22 日中午,张某趁于某外出、白某和高某睡熟的机会,逃出宾馆。但是被外出回来的于某发现,于某追上张某后用匕首向张某胸部猛刺一刀,导致张某死亡。经法医鉴定:死者张某尸体上虽有较多的损伤,且头面部的创伤较重,但这些创伤均不足以导致张某立即死亡
15、,且在性质上属于轻伤(偏重),胸部的创伤是致命伤。 问:本案如何处理?(分数:15.00)_33.谢某,男,62 岁,已退休,曾系某县建设局局长。在某县的检察院,谢某交代如下的事实:(1)在其担任局长期间,包工头甲为了争取到一个小区的项目,在春节期间送给他 5 万元过节费,谢某点头收下。后来由于该包工头的建筑队没有达到有关标准,谢某没有将该项目交给甲。(2)在其担任局长期间,建设局准备建办公大楼,谢某找来投标者乙,向其索要某某股票 1 万股,当时市场价格为 10 万元。乙送来股票后,谢某未付股金收下股票,不久将办公大楼的建设项目交给乙承建。但是由于股票市场波动,现在股票价格总共值 100 元。
16、(3)谢某在担任局长期间,操办过 58 岁生日,谢某共收到其高中、大学同学的礼金80 笔,共计 1 万元。(4)谢某在担任局长期间,职工丙被提拔为科长,丙为了感谢谢某的关照,事后将 8万元的好处费交给谢某的妻子丁某,丁某事后告诉了谢某,谢某第二天将 8 万元上交建设局的纪委。 问:谢某交代的上述事实分别应当如何处理?(分数:15.00)_在职法律硕士联考-刑法学-4 答案解析(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构成妨害公务罪,必须( )。(分数:2.00)A.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
17、中 B.造成严重后果C.情节严重D.致人重伤或死亡解析:精解 根据刑法的规定,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阻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中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故选 A 项。2.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分数:2.00)A.判决确定B.判决公布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D.判决执行解析:精解 根据刑法的规定,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即两年考验期期满了
18、,就开始计算。故选 C 项。3.甲于 1997 年 8 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 2004 年 7 月被抓获归案。在 1979 年刑法和 1997 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的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分数:2.00)A.应适用 1997 年刑法B.应适用 1979 年刑法 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 1979 年刑法还是 1997 年刑法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 1979 年刑法还是 1997 年刑法解析:精解 根据我国刑法第 12 条的规定,刑法的溯及力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的具体表现。一方面,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
19、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另一方面,从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来看,罪刑法定原则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所以当新出现的法律有利于被告人时,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应当适用有利于被告人的法律。所以,在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之后,从旧兼从轻原则是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的必然选择。在从旧兼从轻原则上,从旧是占主导地位的,从新是例外的规定。所以,在新旧刑法的规定一致时,自然应当适用旧法。故选 B 项。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分数:2.00)A.表面联系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一般联系D.普遍联系解析:精解 从哲学上看,因果关系是指现象与
20、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引起其他现象的现象称为原因,被引起的现象称为结果。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应当注意,刑法学上研究的因果关系是发生在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这两种特定现象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故选 B 项。5.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即必要要件的是( )。(分数:2.00)A.犯罪目的B.犯罪对象C.危害行为 D.犯罪时间解析:精解 犯罪构成是南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组成的,其中有些构成要件是一切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称其为必要要件,有些构成要件则只是某些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称其为选择要件。必要要件有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
21、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这四个要件。在这四个要件下面,还包含下一层次的各要素。如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对象等,其中只有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成立不可缺少的要件,因此是必要要件,而危害结果、行为对象等只是某些犯罪成立时要求具备的条件;犯罪主观方面的故意和过失,是必要要件,而犯罪目的、动机是选择要件;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是必要要件,而犯罪主体的身份是选择要件。故选 C 项。6.非法拘禁罪的主体是( )。(分数:2.00)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一般主体 解析:精解 根据刑法的规定,非法拘禁罪的犯罪主体是
22、一般主体,而不是特殊主体。故选 D 项。7.从一般意义而言,犯罪主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了( )。(分数:2.00)A.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B.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 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解析:精解 犯罪构成由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四大要件组成,它们是任何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称为必要要件。另外,客观方面又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犯罪对象等因素,其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因而也是必要要件,其他各个因素只是某些犯罪成立的条件,称为选择要件。主观方面的故意、过失也是犯罪成立的必要要件,而犯罪目
23、的、犯罪动机则是选择要件。故选 B 项。8.李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后,王某声称要把李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李某怕王某杀死自己,就在王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王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假想防卫D.故意犯罪 解析:精解 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要求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李某在王某伤害行为实施之前就实施了防卫行为,是事前防卫。对于事前防卫的,应当追究防卫人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故选 D 项。9.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构成( )。(分数:2.00)A.妨害公务罪B.走私罪C.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D.武装叛乱罪解析:精解 我国刑法理
24、论通说认为,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是从一重处断,但是刑法有特别规定的,应当按照刑法的特别规定处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按照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故选 C 项。10.甲用爆炸的方法炸毁了正在行驶中的一列车的主要设备,甲构成( )。(分数:2.00)A.爆炸罪B.破坏交通工具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和爆炸罪数罪并罚D.破坏交通设施罪解析:精解 虽然甲的行为也符合爆炸罪的构成要件,但是破坏交通工具罪包含了用爆炸的方法破坏交通工具的情形。用破坏交通工具罪更能全面地评价甲的行为,所以应当按照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故选 B 项。11.刑法中的司法工作人员不包括具有( )职责
25、的工作人员。(分数:2.00)A.侦查B.监察 C.审判D.监管解析:精解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具有监察职责的工作人员与具有检察职责的工作人员不能混同。故选 B 项。12.犯罪法定最高刑为 5 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期限为( )。(分数:2.00)A.5 年B.10 年 C.15 年D.20 年解析:精解 根据我国刑法第 87 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 5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5 年;(2)法定最高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10 年;(3)法定最高刑为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 15
26、 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 20 年。如果 20 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而“不满”是不包括本数的,所以犯罪法定最高刑为 5 年有期徒刑的,应当适用第二个追诉时效的幅度,即为 10 年。故选 B 项。13.根据刑法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同时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 )。(分数:2.00)A.实行数罪并罚B.择一重罪处断 C.以徇私枉法罪定罪处罚D.以受贿罪定罪处罚解析:精解 根据我国刑法第 399 条第 4 款刑法修正案(四)增加了 1 款,原采的第 3 款变成现在的第 4 款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
27、 385 条规定之罪的(受贿罪),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选 B 项。1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从字面上看贿赂的含义是( )。(分数:2.00)A.财物 B.财产性利益C.不正当利益D.财物和财产性利益解析:精解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故选 A 项。15.行为人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的,( )。(分数:2.00)A.以伪造货币罪一罪定罪从重处罚 B.以出售、运输假币罪一罪定罪从重处罚C.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运输假币罪实行数罪并罚D.比较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运输假币罪的刑罚轻重,择一重罪从重处罚解
28、析:精解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一定的行为,而其手段行为或者目的行为又构成另外犯罪的犯罪形态。行为人伪造货币之后所进行的运输和出售的行为与伪造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成立牵连犯。而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是从一重处罚。因为伪造货币罪是重罪,所以应当以伪造货币罪一罪定罪,并从重处罚。故选 A 项。16.在我国,特赦由( )。(分数:2.00)A.最高人民法院决定B.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D.国务院决定解析:精解 我国 1954 年宪法规定了大赦和特赦两种,但是 1982 年宪法只规定了特赦,因此,刑法第 65、66 条规定的赦免都是指特赦。根据宪法第 67、80 条的规定,特赦由全国人民
29、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故选 C 项。17.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方法是( )。(分数:2.00)A.先减后并 B.限制加重C.先并后减D.绝对相加解析:精解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采取先减后并的并罚方法。限制加重和绝对相加是数罪并罚的原则,而不是数罪并罚的方法。故选 A 项。18.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抢劫罪行,并协助公安机关将乙抓获。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B
30、.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 解析:精解 根据刑法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抢劫罪行,符合特别自首的成立条件。同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同案犯,是立功行为。由于甲、乙两人人户抢劫且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乙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所以甲协助司法机关抓获乙,属于重大立功。故选 D 项。19.绑架罪的既遂应以( )为标准。(分数:2.
31、00)A.行为人实际控制被害人(人质)或者完成偷盗婴幼儿的行为 B.行为人实际勒索到财物或者获取非法利益C.行为人对被害人人身自由开始进行限制时D.以上选项都不对解析:精解 绑架罪是行为犯,行为犯的既遂以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实行行为为准。绑架罪实行行为完成的标志是实际控制被害人(人质)或者完成偷盗婴幼儿的行为。故选 A 项。20.某县有一伙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当地,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张某参加该组织并按该组织授意杀害了丁某全家。张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参加恐怖组织罪B.参加恐怖组织罪、故意杀人罪C.参加黑
32、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 D.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解析:精解 根据刑法的规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所以,张某首先构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同时,根据刑法的规定,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后又实施其他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对张某应当按照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故选 C 项。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30.00)21.对于假释的犯罪分子,可以撤销假释的条件有( )。(分数:3.00)A.犯严重的故意
33、犯罪 B.发现其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 C.过失犯罪 D.违反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但没有构成犯罪 解析:精解 根据我国刑法第 86 条的规定,撤销假释的条件是:(1)又犯新罪;(2)发现漏罪;(3)违反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但没有构成犯罪。其中的又犯新罪,没有任何的限制,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这与死缓制度中的情形不同。故备选项应全选。2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分数:3.00)A.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的,成立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B.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情节严
34、重的,构成开设赌场罪C.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 D.组织多人故意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爆炸、生化、放射威胁等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成立组织恐怖组织罪 解析:精解 在 A 项中,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的,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而不是泄露国家秘密罪。在 C 项中,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而不是传播淫秽物品罪。在 D 项中,组织多人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却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恐怖组织,不可能构成组织恐怖组织罪,而应当按照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开设赌场不能简单地从传统意
35、义上加以考虑,只要行为人为他人提供赌博的场所和赌具的,即使是在虚拟空间,也应当从实质意义上加以认定。同时,由于刑法修正案(六)将开设赌场的行为从赌博罪中独立出来,开设赌场罪是独立的犯罪。23.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 )。(分数:3.00)A.排斥习惯法 B.禁止有罪类推 C.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解析:精解 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自然要求处罚时只能依据法律进行处罚。而习惯法是社会生活习惯,不是法律所规定,不能成为处罚的依据。类推是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根据最相似的法律加以适用,同样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
36、求罪与刑都必须实定化,要明确,所以不定期刑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矛盾的。刑法溯及既往说明在行为人行为之时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一旦溯及既往了也是和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的。故备选项应全选。24.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分数:3.00)A.法定最高刑为 1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B.法定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家工作人员或者军人的 D.法定最高刑为 2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解析:精解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
37、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根据其规定,我国刑法对于我国公民在境外犯罪的,在符合特定情况下只是“可以”不追究,所以,从根本上讲,我国公民在境外只要触犯了我国刑法,我国刑法就对其有管辖权。只是司法实践具有选择适用的特点。故备选项应全选。25.下列行为中,构成受贿罪的有( )。(分数:3.00)A.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 B.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所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
38、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 D.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解析:精解 B 项的行为属于直接受贿,应当选 B 项。C 项的行为方式属于斡旋受贿的一般形式,构成受贿罪没有疑问。需要注意的是 A 项和 D 项。刑法修正案(七)对受贿罪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将受贿的情形之一斡旋受贿的行为方式作了扩展性规定,扩大了处罚范围。一方面,将“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
39、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斡旋受贿的行为也按照受贿罪处理。故应当选 A 项。另一方面,刑法修正案(七)将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规定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行为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认定,但是 D 项中因为谋取的是正当利益,而不是不正当利益,故应当排除 D 项。26.关于贪污罪的正确说法是( )。(分数:3.00)A.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受国家机关委
40、托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也可构成贪污罪 B.个人贪污数额不满 5000 元不构成贪污罪C.犯罪手段可以是侵吞、盗窃和诈骗 D.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构成贪污罪解析:精解 我国刑法第 383 条第 4 项规定,个人贪污数额不满 5000 元,情节较重的,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排除 B 项。另外,我国刑法第 394 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 382、383 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故选 A、C、D
41、项。27.下列犯罪中,法律明文规定“明知”是( )的构成要件。(分数:3.00)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C.窝藏罪 D.传播淫秽物品罪解析:精解 根据刑法的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行为。刑法在规定这两个罪时非常明确地要求对犯罪的人或者赃物要“明知”。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以及传播淫秽物品罪则没有相应的要求。故选B、C 项。28.死刑缓期执行适用的条件是( )。(分数:3.0
42、0)A.罪不至死B.罪行极其严重 C.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D.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解析:精解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死刑缓期执行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法。所以,适用死刑缓期执行的前提条件是符合死刑的适用条件,即罪行极其严重。同时死刑缓期执行与死刑立即执行也不同,即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故选 B、D 项。29.对下列犯罪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有( )。(分数:3.00)A.故意杀人罪 B.诬告陷害罪C.绑架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解析:精解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
43、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于投放危险物质罪和诬告陷害罪不是暴力犯罪,所以不能行使特殊防卫权。故选 A、C 项。30.我国刑罚的执行机关有( )。(分数:3.00)A.公安机关 B.检察院C.法院 D.监狱 解析:精解 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是由公安机关执行的。有期徒刑、元期徒刑是由监狱执行的。死刑、罚金、没收财产是由法院执行的。检察院是法律的监督机关,本身不是刑罚的执行机关。故选 A、C、D 项。三、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3,分数:45.00)31.被告人:张某,男,28 岁。 被告人张某于 2003 年 12 月利用因病休假的机会,与其兄张浩合伙投资开办新兴木器厂。
44、该厂资金大部分为张浩所投入,张某只投入部分工具和木材。在 1 年多的经营中,张浩分给张某人民币及家用电器等物共合人民币 7 万多元,张某认为分配不公,经常表示不满,兄弟二人为此发生过纠纷。2005 年 7 月中旬,张某的所在单位要张某回厂上班,张某又为分配问题对其兄嫂不满。2005 年 7 月 22 日上午 8 时许,张某先到木器厂,将和其兄张浩共同保管的保险箱打开,拿走其中的新兴木器厂的经营资金 4 万元。然后,张某趁其兄嫂家中无人,携带羊角锤、螺丝刀等工具,翻墙破窗进入其兄家中,撬开保险柜,盗走人民币 48700 余元、价值 13000 余元的金饰品以及一本存折。随后,张某利用假的身份证将
45、存折中的 1 万元取出。作案后,张某把窃得的财物藏在家中,将作案使用的羊角锤和螺丝刀扔给一个收废品的人。案发后经公安机关传讯,张某交代了盗窃事实,赃款、赃物已全部追回,其作案时使用的铁棍、塑料编织袋等物也一并查获。 问:(1)本案当如何处理? (2)如果张浩要求司法机关不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你作为法官应当如何处理?(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根据刑法的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本案中,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其与其兄共同保管的木器厂的经营资金 4 万元占为己有,数额较
46、大,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成立侵占罪。根据刑法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多次窃取或者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中,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其兄的人民币 48700 余元、价值 13000 余元的金饰品盗走,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成立盗窃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中,被告人张某利用虚假的身份证从银行骗走人民币 1 万元,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诈骗罪。 行为人张某犯侵占罪、盗窃罪和诈骗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数罪并罚。 (2)根据刑法的规定,侵占罪是告诉的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张浩
47、要求司法机关不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那么作为法官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不追究张某侵占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本案中,被告人张某盗窃的财物数额较大,确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但是在量刑时可以就盗窃罪适当从轻处罚。同时对于诈骗罪也可以参照盗窃罪的规定,适当从轻处罚。32.2003 年下半年,被告人白某与湖北 A 市的个体经营者张某做生意,张某欠下白某货款 6000 余元。白某向张某多次讨要未成,遂起意扣押人质索要欠款。2004 年 1 月 19 日,白某邀约了被告人于某和高某,并
48、携带手铐,租乘个体出租车从某县开往 A 市。途中,白某买了舒乐安定片一盒。1 月 21 日下午白某等人到达 A 市。白某先到张某家去要钱,未果,即于当晚 8 时许将张某骗出,与于某和高某将张某挟持到出租车上,后挟持到一宾馆内。在宾馆内,张某极力反抗、呼喊。白某对张某进行了殴打,并私下告诉于某和高某下手要注意,只是要钱,别搞出人命来。于某用酒瓶打了张某头部一下,高某等人用手铐铐住张某的双手。张某继续呼喊,白某又迫使张某吞服舒乐安定 2 片,并用毛巾将其嘴堵住。在张某昏睡时,白某、高某和于某共同搜身将张某身上的现金 1 万余元拿走。1 月 22 日中午,张某趁于某外出、白某和高某睡熟的机会,逃出宾馆。但是被外出回来的于某发现,于某追上张某后用匕首向张某胸部猛刺一刀,导致张某死亡。经法医鉴定:死者张某尸体上虽有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