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法律硕士联考-中国宪法学-7 及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以宪法的效力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是否相同为标准对宪法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U /U。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C.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D.原生宪法与派生宪法(分数:2.00)A.B.C.D.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性质上属于U /U。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民主党派组织 C.爱国团体组织 D.国家权力机关(分数:2.00)A.B.C.D.3.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的
2、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的,称为U /U。 A.附带性审查 B.事先审查 C.事后审查 D.司法审查(分数:2.00)A.B.C.D.4.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U /U调整方案。 A.整体 B.部分 C.重大 D.个别(分数:2.00)A.B.C.D.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须报U /U批准后生效。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分数:2.00)A.B.C.D.6.关于 2004 年宪法修正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U /U。 A.
3、增加规定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 B.在统一战线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内容 C.增加规定了“国家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的内容 D.增加规定了“政治文明”的内容(分数:2.00)A.B.C.D.7.下列各项权利和自由中,U /U是我国宪法没有规定的。 A.言论自由 B.迁徙自由 C.公民的人格尊严 D.宗教信仰自由(分数:2.00)A.B.C.D.8.上级人民检察院与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关系是U /U。 A.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B.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C.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D.指导与协调的关系(分数:2.00)A.B.C.D.9.人民主权学说最早是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U
4、 /U提出的,该学说发展成为人民主权原则。 A.卢梭 B.孟德斯鸠 C.洛克 D.汉密尔顿(分数:2.00)A.B.C.D.10.下列关于矿产资源和水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U /U。 A.任何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 B.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一般矿产资源可以由集体所有 C.除了依法由集体所有的矿产资源以外,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 D.水流属于国有或者农村集体所有(分数:2.00)A.B.C.D.11.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U /U任命。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家主席 C.中央人民政府 D.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委员会(分数:2.00)A.B.C
5、.D.1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是U /U。 A.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以及国务院秘书长 B.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C.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国家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分数:2.00)A.B.C.D.1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U /U的监督。 A.选民 B.原选举单位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群众(分数:2.00)A.B.C.D.14.根据我国选举法的
6、规定,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范围包括U /U。 A.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分数:2.00)A.B.C.D.15.最早写入人格尊严内容的我国宪法是U /U。 A.1954 年宪法 B.1975 年宪法 C.1978 年宪法 D.1982 年宪法(分数:2.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8,分数:24.00)16.可以由全国人大罢免的国家领导人员的有U /U。 A.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B.国务院秘书长 C.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分数:3
7、.00)A.B.C.D.17.人大代表候选人按照U /U提名产生。 A.选区 B.选举单位 C.社会团体 D.企业事业单位(分数:3.00)A.B.C.D.18.下列关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有U /U。 A.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B.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状况决定的 C.民族区域自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自治 D.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分数:3.00)A.B.C.D.19.下列属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有U /U。 A.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C.休息权 D.物质帮助权(分数:3.00)A.B.C.D.20.我国宪法修改提议
8、的主体包括U /U。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分数:3.00)A.B.C.D.21.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有U /U。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D.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分数:3.00)A.B.C.D.22.英国的宪法性法律包括U /U。 A.自由大宪章 B.人身保护法 C.权利法案 D.权利请愿书(分数:3.00)A.B.C.D.
9、23.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U /U。 A.选民对代表的监督、罢免的原则 B.秘密投票的原则 C.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D.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分数:3.00)A.B.C.D.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40.00)24.简论宪法产生的条件和当代宪法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数:20.00)_25.简论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分数:20.00)_在职法律硕士联考-中国宪法学-7 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以宪法的效力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是否相同为标准对宪法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U /U。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
10、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C.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D.原生宪法与派生宪法(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故排除 A 项。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是以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为标准所作的分类,故选 B 项。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是以制定宪法的机关为标准对宪法所作的分类。故排除 C 项。此外,在宪法学中,没有原生宪法和派生宪法这种分类。故排除 D 项。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性质上属于U /U。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民主党派组织 C.爱国团体组织 D.国家权力机关(分数:2.00)A
11、. B.C.D.解析:解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故选 A 项。3.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的,称为U /U。 A.附带性审查 B.事先审查 C.事后审查 D.司法审查(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宪法审查的方式包括事先审查、事后审查、附带性审查和宪法控诉。事先审查是一种预防性审查,是法律、法规或其他的法律文件在发生效力前,或行为还没有实施前,由特定的机关所作的一般性审查。事后审查是指法律、法规或其他的法律文件在发生效力后,或者行为已经实
12、施后,由特定的机关所作的具体审查。附带性审查也是一种事后审查,但不同于一般的事后审查,主要是指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因当事人提出适用于该案件的法律、法规存在着违宪问题,而由法院对该法律、法规所进行的审查。宪法控诉也是一种事后审查,是公民因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向法院提出控诉的一种方式。故选 A 项。4.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U /U调整方案。 A.整体 B.部分 C.重大 D.个别(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67 条第 5 项的规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
13、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故选 B 项。注意:在宪法部分的复习中,一些知识性的法条内容需要熟记,这些知识点,往往是命题的重点。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须报U /U批准后生效。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116 条和立法法第 66 条的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或者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
14、案。故选 D 项。6.关于 2004 年宪法修正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U /U。 A.增加规定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 B.在统一战线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内容 C.增加规定了“国家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的内容 D.增加规定了“政治文明”的内容(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2004 年宪法修正案增加的规定主要包括:(1)规定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规定了推动“三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内容:(3)在爱国统一战线内容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内容;(4)增加了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补偿制度;(5)完善了非公
15、有制经济的规定;(6)增加了关于建立和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7)规定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8)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9)全国人大代表组成中增加了特别行政区代表组成的内容;(10)将“戒严”改为“紧急状态”;(11)扩大国家主席的职权范围;(12)将乡、民族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 3 年改为 5 年;(13)将义勇军进行曲规定为我国的国歌。对比上述内容,C 项表述错误。7.下列各项权利和自由中,U /U是我国宪法没有规定的。 A.言论自由 B.迁徙自由 C.公民的人格尊严 D.宗教信仰自由(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16、 我国宪法在确认公民基本权利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条件看,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做到的,宪法就不予确认。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城市建设水平较低,为使人口不过分集中于城市而造成生产与生活质量下降的后果,我国现行宪法中没有 1954 年宪法中规定的“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的条款。故选 B 项。8.上级人民检察院与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关系是U /U。 A.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B.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C.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D.指导与协调的关系(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132 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
17、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故选 B 项。注意: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不同,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9.人民主权学说最早是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U /U提出的,该学说发展成为人民主权原则。 A.卢梭 B.孟德斯鸠 C.洛克 D.汉密尔顿(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人民主权原则根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政治要求的集中体现。故选 A 项。孟德斯鸠是提出完善“三权分立”理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而不是“人民主权”学说的创始人。故排除 B 项。洛克是最早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英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但不
18、是“人民主权”学说的创始人。故排除 C 项。汉密尔顿是美国的“宪法之父”,是将“三权分立”原则最终付诸实践的宪法学家。故排除 D 项。10.下列关于矿产资源和水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U /U。 A.任何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 B.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一般矿产资源可以由集体所有 C.除了依法由集体所有的矿产资源以外,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 D.水流属于国有或者农村集体所有(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9 条第 1 款的规定,矿藏、水流都属于国家所有。故选 A 项。11.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U /U任命。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常务委员会 B.国家主席 C.中央人民政府 D.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委员会(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45 条第 1 款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故选 C 项。1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是U /U。 A.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以及国务院秘书长 B.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C.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国家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0、、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66 条第 2 款、第 79 条第 3 款、第 87 条第 2 款、第 124 条第 2 款、第 130条第 2 款的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人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结合上述内容可知,只有 D 项是正确答案。1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U /U的监督。 A.选民 B.原选举单位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群众(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77
21、 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故选 B 项。考生应当注意对比宪法第 77 条和选举法第 43 条的规定。根据选举法第 46 条的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14.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范围包括U /U。 A.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
22、举并用。根据选举法第 2 条的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故选 A 项。15.最早写入人格尊严内容的我国宪法是U /U。 A.1954 年宪法 B.1975 年宪法 C.1978 年宪法 D.1982 年宪法(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作为平等的人的资格和权利,1982 年宪法第 38 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是我国宪法第一次
23、写入人格尊严的内容,故选 D 项。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8,分数:24.00)16.可以由全国人大罢免的国家领导人员的有U /U。 A.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B.国务院秘书长 C.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分数:3.00)A. B. C. D.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63 条的规定,全同人大有权罢免的人员有: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委主席及军委其他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故选 A、B、C 项。17.人大代表候选人按照U /U提名产生。 A.选区 B.选举单位 C.社会团体
24、 D.企业事业单位(分数:3.00)A. B. C.D.解析:解析 根据选举法第 29 条第 1 款的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故选 A、B 项。18.下列关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有U /U。 A.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B.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状况决定的 C.民族区域自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自治 D.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分数:3.00)A. B. C.D. 解析:解析 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规定表明,单一制是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故选 A
25、项。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有其历史原因和民族原因,如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传统和具体的民族状况,故选 B 项。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而不是单纯民族自治,故排除 C 项。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涵,故选 D 项。19.下列属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有U /U。 A.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C.休息权 D.物质帮助权(分数:3.00)A. B. C.D.解析:解析 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等,故选A、B 项。C、D 项属于社会经济文化权利。20.我国宪法修改提议的主体包括U /U。
26、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分数:3.00)A.B. C.D. 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64 条的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故选 B、D 项。21.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有U /U。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D.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分数:3.0
27、0)A. B. C. D.解析:解析 根据宪法第 67 条第 1 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故 A 项表述正确。根据宪法第 65 条第 4 款的规定,B 项正确。根据宪法第 69 条的规定,C 项正确。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置的职权属全国人大,故 D 项错误。22.英国的宪法性法律包括U /U。 A.自由大宪章 B.人身保护法 C.权利法案 D.权利请愿书(分数:3.00)A.B. C. D. 解析:解析 英国宪法性法律包括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改革法、国会法、国民参政法、共同体法等。故选 B、C、D 项。自由大宪章不属于英国宪法性法律,
28、但对英国宪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3.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U /U。 A.选民对代表的监督、罢免的原则 B.秘密投票的原则 C.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D.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分数:3.00)A.B. C. D. 解析:解析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和秘密投票原则四项。故选 B、C、D 项。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40.00)24.简论宪法产生的条件和当代宪法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数:20.00)_正确答案:(1)近代意义上的宪法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1)近代宪法的产生,是资产阶级
29、商品经济普遍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以自由竞争为条件。当商品经济得到普遍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基本经济结构时,自由竞争与平等交换的经济要求必然要通过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反映出来。因此当资产阶级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政权后,便通过宪法的形式,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以适应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发展。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毫无疑问,封建主义的政治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新的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资产阶级必须起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取而
30、代之,并通过宪法来确认和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了铲除封建制度的束缚,破除君权神授等思想观念的影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契约论,并进而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学说,阐述了通过制定宪法来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等立宪主义思想,从而为近代宪法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 (2)当代宪法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趋势:1)公民基本权利范围的扩大。18、19世纪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只限于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等自由权。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魏玛宪
31、法的制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自由权已扩大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领域。2)人权保障方式的转变。传统宪法强调通过限制政府权力来保障人权,在现代,人民对政府的要求逐渐由消极地防范其干涉公民的基本权利,转变成要求其积极地致力于调和社会的贫富不均,谋求人民的社会福利。3)违宪审查制度的强化。违宪审查制度最初起源于英美法系的司法审查制度。是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和裁决法律和国家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一项基本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违宪审查制度逐渐被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并相继创立了由特设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体制。4)宪法的国际化趋势。一方面,人权问题日益国际化,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
32、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相继通过和生效。另一方面,一些国际区域组织的出现对成员国宪法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析:25.简论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分数:20.00)_正确答案:(1)任何形式的基本权利都是受限制的,反映了基本权利相对化、社会化的趋势。限制基本权利是指确定基本权利的范围,使之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过限度则构成权利的滥用。基本权利的受限制性具体表现为对基本权利主体和基本权利具体活动形式的限制。具体地说,限制基本权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剥夺一部分主体的基本权利。2)停止行使某种基本权利。3)出于社会公益,对基本权利特殊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 (2)限制基本权利必须有明确的程序与合理目的
33、。1)限制基本权利要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当权利被滥用的行为危及社会秩序的基础时,出于恢复或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可对基本权利的某些内容进行必要的限制。2)出于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限制基本权利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在一个社会里,保障基本权利首先要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即国家政权的稳定。当发生国际、国内危机时,正常的宪法秩序就会受到破坏,基本权利的保障也就失去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安全是基本权利保障的前提之一。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出于国家安全的目的限制基本权利时,应明确国家安全机关的权限、限制程序及权利救济的具体形式等。3)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即行使权利和自由不得违背社会的
34、公共利益。公共利益通常指社会全体的利益、幸福与福利。我国宪法第 51 条对基本权利的限制目的作了如下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与权利。这一条是对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总的限制性规定,同时也表明限制的基本目标。 (3)限制基本权利的基本形式主要有:1)基本权利内在的限制。基本权利的内在限制主要指基本权利内部已确定限制的范围,不是从外部设定的条件。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基本权利概念本身的限制,即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概念本身对其范围与界限进行了必要的限定;二是通过具体附加的文句对其范围进行了限定。2)宪法和法律的限制。我国宪法第 51 条的规定是宪法对基本权利活动进行限制的总的原则与标准,确定了宪法的内在界限。在宪法上保障与限制基本权利是有机的统一,通过宪法的任何限制应具有合理的界限,不应超过宪法原则与精神所要求的范围与限度。制宪者在宪法中明示限制基本权利的界限,其目的是约束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尊重基本权利价值,依法正确行使立法裁量权。3)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在紧急状态下,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迅速恢复经济与社会的正常状态,有必要赋予国家机关一定的紧急权力。不过,紧急状态下,限制或克减公民的基本权利应该符合宪法的规定和基本精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