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10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下列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效力B.规范性法律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则适用于特定的人C.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复适用,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仅能适用一次D.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
2、准,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3.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中,属于政策性原则的是( )。(分数:2.00)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B.婚姻法规定,我国鼓励晚婚晚育和实行计划生育C.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D.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4.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 )(分数:2.00)A.律师法第 13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B.中
3、小企业促进法第 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C.宪法第 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5.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即出
4、现了法律漏洞时,应采用( )。(分数:2.00)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6.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后乙公司违约。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乙公司不执行判决,由法院强制执行。关于此案中的法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院对乙公司强制执行的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B.法院与甲、乙公司在诉讼中的法律关系是平等的法律关系C.甲、乙公司分别作为诉讼的原、被告是纵向的法律关系D.甲、乙公司的合同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7.下列属于法律制裁的是( )。(分数:2.00)A.甲、乙两公司签订有合作协议,后甲公司违约,经乙公司聘请的律
5、师与之进行交涉,并以提起诉讼相威胁,甲公司被迫付给乙公司一笔违约金B.党员张某因违反党纪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C.学生李某因严重违反校规被学校通报批评D.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因与宪法相抵触,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8.下列有关法律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原则具有稳定性B.法律原则是法律价值的基本承担者C.法律原则不具有强制的作用D.在西方的语言中,法律原则与法律原理通用9.法律规范在成文法中由( )体现出来。(分数:2.00)A.法律条文B.法律概念C.法律原则D.法律规则10.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属性是( )。(分数:2.00)A.法的国家强制性B.法的规范性C.法
6、的公平性D.法的人民性11.社会主义法律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分数:2.00)A.调整范围相同B.要求相同C.规范内容相同D.历史使命相同12.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分数:2.00)A.有权解释、无权解释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C.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D.字面解释、扩大解释、限制解释13.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 )。(分数:2.00)A.立法技术B.依照宪法规定的立法权限的划分C.立法措施D.立法规划14.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
7、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分数:2.00)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B.在我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代沈家本修订法律后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15.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应划归为( )。(分数:2.00)A.行政法B.民法C.商法D.劳动法16.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分数:2.00)
8、A.扩充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17.在我国,法和共产党的政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说明二者( )。(分数:2.00)A.体现的意志相同B.经济基础相同C.适用的范围相同D.思想理论基础相同18.法律规范应( )。(分数:2.00)A.与道德完全一致B.与道德完全分开C.具有最低限度的道德内容D.以符合道德为最重要准则19.在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在考虑损害事实的同时,还要考虑当事人的实际经济状况,这体现了归责原则中的( )。(分数:2.00)A.责任法定原则B.公平原则C.公正原则D.效益原则二、多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00)20.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
9、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1.关于法律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意识即指人们的法律心理B.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的心理基础C.从当代中国的语言实践看,法律意识通常指对法律的肯定的态度、心理、观点和思想D.根据意识主体的不同,法律意识可分为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22.关于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人的行为能力有完全和不完全之分B.法人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由其成立宗旨和业务范围决定C.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即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D.法
10、人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有行为能力23.在立法时,法律意识能够( )。(分数:2.00)A.产生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的要求B.形成完善法律制度的愿望C.提出进行法律调整的具体设想或方案D.帮助立法者正确认识客观实际24.下列规则中属于确定性规则的是( )。(分数:2.00)A.中小企业促进法第 19条第 2款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B.科学技术普及法第 13条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C.政府采购法第 4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D.清洁生产促进法第 7条第 1款规定: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
11、策25.法律的可诉性特征是指( )。(分数:2.00)A.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起诉的根据B.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辩护的根据C.法律可以成为法官裁判的依据D.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26.下列有关具体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B.具体法律制度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C.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不同法律部门D.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27.“自然公正”的最基本要求包括( )。(分数:2.00)A.任何法官的任职必须经过职业的训练B.任何人不能自己审理自己或审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C.任何被告的上诉权利都不得被剥夺D.任何一
12、方的诉词都要被听取28.社会主义法制( )。(分数:2.00)A.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B.是实质意义上的法治C.强调“以法治国”的制度、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D.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主义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9.以下表述中存在错误的是( )。(分数:2.00)A.只有法律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具有法律效力C.法律的渊源是指法律的来源D.导致各国立法体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30.亚里士多德说:“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法律恰是全没有感情的;人类的本性便是谁都难免有感情。”“我们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如果既是贤良为政,那就不会
13、乱法;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以下运用法理学进行的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既是贤良为政,那就不会乱法”说明法治与人治相比,法治并不一定优越于人治,只要有贤人B.法治国家的条件不仅需要有制定完善的法律,而且还要使“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C.在法治中,良法是前提条件,遵守法律是实行法治的关键D.无论实行法治还是人治,都是按照统治者的意志进行管理,不同的是,法治是按照统治阶级整体意志进行管理,人治按照统治者个人意志进行管理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四、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
14、_32.论述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分数:2.00)_33.论述法律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分数:2.00)_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10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下列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效力 B.规范性法律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则适用于特定的人
15、C.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复适用,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仅能适用一次D.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准,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解析:解析: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发布的个别性文件,这类文件的效力仅及于特定案件或相关的主体、客体、行为,没有普遍约束力,并非不具有效力。故 A项错误。3.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中,属于政策性原则的是( )。(分数:2.00)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B.婚姻法规定,我国鼓励晚婚晚育和实行计划生育 C.合同法规定,当
16、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D.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解析:解析:公理性原则,即由法律原理构成的原则,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原则,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普适性;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而制定的一些原则,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B 项中鼓励晚婚晚育和实行计划生育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相关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属于政策性原则。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公理性原则。4.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 )(分数:2.00)A.律师法第 13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
17、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 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C.宪法第 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
18、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法律规则的分类。按照法律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综上所述,本题 A项正确。5.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即出现了法律漏洞时,应采用( )。(分数:2.00)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 解析:解析:当法律规定本身可能有抵触时或法律对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需要运用的是实质推理。实质推理是指司法机
19、关对法律的精神进行解释。6.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后乙公司违约。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乙公司不执行判决,由法院强制执行。关于此案中的法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院对乙公司强制执行的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B.法院与甲、乙公司在诉讼中的法律关系是平等的法律关系C.甲、乙公司分别作为诉讼的原、被告是纵向的法律关系D.甲、乙公司的合同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解析:解析: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在法律上与当事人并不处于平等的地位,法院对乙公司强制执行的法律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法院在诉讼中与两公司的法律关系是纵向(隶属)法律关系,即在不平等
20、的法律主体之间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甲、乙两公司作为诉讼当事人,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它们之间的合同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故选 D项。7.下列属于法律制裁的是( )。(分数:2.00)A.甲、乙两公司签订有合作协议,后甲公司违约,经乙公司聘请的律师与之进行交涉,并以提起诉讼相威胁,甲公司被迫付给乙公司一笔违约金B.党员张某因违反党纪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C.学生李某因严重违反校规被学校通报批评D.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因与宪法相抵触,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 解析:解析: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A、B、C 项中的各种处罚都不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实施的,因
21、此不属于法律制裁。故选 D项。8.下列有关法律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律原则具有稳定性B.法律原则是法律价值的基本承担者C.法律原则不具有强制的作用 D.在西方的语言中,法律原则与法律原理通用解析:解析: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性规范。它和法律规范一样,在适用时具有强制性。9.法律规范在成文法中由( )体现出来。(分数:2.00)A.法律条文 B.法律概念C.法律原则D.法律规则解析:解析:法律规范在成文法中当然由法律条文体现出来,但一个法律规范并不一定等于一个法律条文。个法律规范可以
22、包括在几个条文中;个条文中也可能包括几个法律规范。10.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属性是( )。(分数:2.00)A.法的国家强制性B.法的规范性C.法的公平性D.法的人民性 解析: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首先在于它的阶级本质,即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既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又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性,两者是统一的。11.社会主义法律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分数:2.00)A.调整范围相同B.要求相同C.规范内容相同D.历史使命相同 解析:解析:就调整范围来说,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围比社会主义法律要广泛。从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来说,社会主义道德对人们的要求比法律高,法律体现
23、了道德的最低要求,同时,法律中也有一些规定不直接涉及是否合乎道德。法律规范一般体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成文法,是条文化的,比较具体;而道德一般体现在人们意识或社会舆论中,比较原则、抽象。12.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分数:2.00)A.有权解释、无权解释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C.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 D.字面解释、扩大解释、限制解释解析:解析: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13.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 )。(分数:2.00)A.立法技术B.依照宪法规定的立法权限的划分 C.立法措施D.立法规划解析:
24、解析:立法体制,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国家机关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一个国家立法体制的形成,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般政体对于立法体制的形式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14.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分数:2.00)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B.在我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代沈家本修订法律后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D
25、.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体系的特征。15.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应划归为( )。(分数:2.00)A.行政法B.民法 C.商法D.劳动法解析:解析: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调整商事法律关系和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由劳动关系产生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6.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分数:2.00)A.扩充解释B
26、.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 D.历史解释解析:解析:扩充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文法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正是“禁止攀枝摘花”的目的所在,故选 C项。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17.在我国,法和共产党的政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说明二者( )。(分数:2.00)A.体现的意志相同B.经济基础相同C.适用的范围相同D.思想理论基础相同 解析:解析: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基础的。18.法律规范应(
27、 )。(分数:2.00)A.与道德完全一致B.与道德完全分开C.具有最低限度的道德内容 D.以符合道德为最重要准则解析:解析:法律规范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道德内容。19.在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在考虑损害事实的同时,还要考虑当事人的实际经济状况,这体现了归责原则中的( )。(分数:2.00)A.责任法定原则B.公平原则C.公正原则 D.效益原则解析:解析:我国法律归责原则主要有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和合理性原则。而综合考虑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做到合理地区别对待,是公正原则的体现。二、多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00)20.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
28、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1.关于法律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意识即指人们的法律心理 B.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的心理基础C.从当代中国的语言实践看,法律意识通常指对法律的肯定的态度、心理、观点和思想D.根据意识主体的不同,法律意识可分为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解析:解析: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是公民守法的心理基础。根据意识主体的不同,法律意识可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22.关于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
29、:2.00)A.法人的行为能力有完全和不完全之分B.法人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由其成立宗旨和业务范围决定 C.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即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D.法人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有行为能力解析:解析:法人的行为能力总是有限的,并且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灭的,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就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3.在立法时,法律意识能够( )。(分数:2.00)A.产生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的要求 B.形成完善法律制度的愿望 C.提出进行法律调整的具体设想或方案 D.帮助立法者正确认识客观实际 解析:解析:法律意识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表现在:法律意识能够产生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
30、整的要求,形成完善法律制度的愿望,提出进行法律调整的具体设想或方案,帮助立法者正确认识客观实际。24.下列规则中属于确定性规则的是( )。(分数:2.00)A.中小企业促进法第 19条第 2款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B.科学技术普及法第 13条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C.政府采购法第 4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D.清洁生产促进法第 7条第 1款规定: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 解析:解析:A 项为委任性规则;C 项为准用性规则。25.法律的可诉性特征是指( )。(分数:2.00)A.法律
31、可以成为人们起诉的根据 B.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辩护的根据 C.法律可以成为法官裁判的依据 D.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解析:解析:法律的可诉性包括两个方面: (1)可争讼性。即任何人均可以将法律作为起诉和辩护的根据。法律必须是明确的、确定的规范,才能担当作为人们争讼标准的角色。 (2)可裁判性(可适用性)。即法律作为法院适用的标准,作为法律判决的直接依据。故 A、B、C 项正确。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是法律的规范性特征。26.下列有关具体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B.具体法律制度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 C.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
32、属于不同法律部门 D.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 解析:解析: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不同法律部门,例如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27.“自然公正”的最基本要求包括( )。(分数:2.00)A.任何法官的任职必须经过职业的训练B.任何人不能自己审理自己或审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 C.任何被告的上诉权利都不得被剥夺D.任何一方的诉词都要被听取 解析:解析:“自然公正”的内容大致包括两项最基本的程序规则: (1)任何人不能自己审理自己或审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即任何人或团体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
33、官。 (2)任何一方的诉词都要被听取,即今天所谓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利可能使别人受到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对方意见,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辩护和防卫的权利。28.社会主义法制( )。(分数:2.00)A.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 B.是实质意义上的法治C.强调“以法治国”的制度、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 D.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主义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法制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强调法律和制度的实施、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主义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9.以下表述中存在错误的是( )。(分数:2.00)A.只有法律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具
34、有法律效力 C.法律的渊源是指法律的来源D.导致各国立法体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 解析:解析: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分不在于只有法律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其他社会规范如党章等也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故 A项错误。法律渊源,是指由国家或社会所形成的,能够成为法官裁判依据或者人们行为准则,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其形式并不局限于规范性法律文件。故 C项正确。一国立法体制主要是由该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所决定的。30.亚里士多德说:“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法律恰是全没有感情的;人类的本性便是谁都难免有感情。”“
35、我们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如果既是贤良为政,那就不会乱法;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以下运用法理学进行的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既是贤良为政,那就不会乱法”说明法治与人治相比,法治并不一定优越于人治,只要有贤人 B.法治国家的条件不仅需要有制定完善的法律,而且还要使“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C.在法治中,良法是前提条件,遵守法律是实行法治的关键 D.无论实行法治还是人治,都是按照统治者的意志进行管理,不同的是,法治是按照统治阶级整体意志进行管理,人治按照统治者个人意志进行管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法治的理解,通过对亚
36、里士多德的经典的话进行分析,比较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意义。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四、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2.论述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法律的正义价值。 1)正义表现为一种法律的价值目标。 2)正义是一种现实的可操作的法律原则,也是衡量法律优劣的尺度和标准。 3)正义推动了法律的进化,正义观念的进步能够引起法律的革新。 (2)通过法律实现正义。 1)通过立法分配权利以确立正义,使正义要求规范化、明确化,从而促进和保障权利分配的正义。 2)通过法律实施,发挥法律的特殊强制性,惩罚非正义行为
37、,以促进和保障正义的实现。 3)通过公正地解决冲突,裁决纠纷,补偿损失,以恢复正义。)解析:33.论述法律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法律。 法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出对法律的需要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的法律便应运而生。一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以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法律的本质和特征。法律只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从而在政治上也占统治地位的掌控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共同意志的反映。因此,历史上出现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法律,它们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同一历史类型的各国法律,尽管
38、它们也各有其特点,但由于它们赖以存在的经济制度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因此,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法律。 当然,上层建筑的各部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各有其本身的形成和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历史,它们并不都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立即变化。但是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或迟或早要引起全部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则是确定不移的历史规律。因此,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引起法律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法律随着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而发生本质的变化,还表现在当经济基础发生局部变化时,也会引起法律的相应的变化。 (2)法律对经济的作用。 法律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39、方面: 1)确认经济关系。法律确认经济关系,是指法律创建新的生产关系及改造旧的生产关系。这种确认功能使社会基本经济关系以制度形态得以合法存在。该功能通常在宪法规范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例如中国宪法对国家允许的所有制形式进行了规定。 2)规范经济行为。法律对经济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和程序法等来加以间接宏观调控,对经济行为加以规范,从而使经济在一定的法律秩序中运行。法律对经济行为规范的发达程度、合理程度的规定常常对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经济运行规范的合理性、开放性及可信度构成主要的经济运行软环境,对经济的流动有极大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3)维护经济秩序。法律对经济关系不仅作出确认、调整,而且加以维护和保障,保证其正常的发展秩序不受侵扰,这样才能体现法律经济功能的目的性及本质。现阶段,我国法律的任务就是严格保护经过确认的各种经济形式和市场经济秩序,对于各种侵扰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给予应有的法律制裁。4)服务经济活动。法律的经济功能不仅通过直接规定经济关系内容的法律规范体现,而且还通过服务于经济活动的各种法律制度来体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