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5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唐朝有关亲属相奸的内容规定在( )。(分数:2.00)A.名例律B.户婚律C.贼盗律D.杂律3.“科”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分数:2.00)A.汉朝B.曹魏C.北魏D.西魏4.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分数:2.00)A.七出、三不去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嫁娶礼书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形式意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是( )。(分数:2.00)A.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B.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C.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D.政治协商会议6.在中国近代史上,以美国国家制度为蓝本实行总统制而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是( )。(分数:2.00)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B.中华民国训政纲领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中国古代的刺配刑始创于( )。(分数:2.00)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唐律疏议B.宋刑统C.大明律D.开皇律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律儒家化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
3、0)A.九章律B.晋律C.开皇律D.唐律疏议10.中国历史上首次创立了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篇章体例结构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禹刑B.铸刑书C.秦律D.法经11.西周时期将惯犯称为( )。(分数:2.00)A.眚B.非终C.惟终D.非眚12.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规定“二五减租”原则的土地立法文件是( )。(分数:2.00)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D.中国土地法大纲13.为中华民国的成立作准备而公布的宪法性文件是( )。(分数:2.00)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D.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4
4、.宋朝制定的有关民事审判时限的法律是( )。(分数:2.00)A.重法地法B.务限法C.三互法D.铨选法15.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是( )。(分数:2.00)A.明德慎罚B.德主刑辅C.德本刑用D.明刑弼教16.元朝为了推行同罪异罚原则,将全国人分为( )。(分数:2.00)A.二等B.四等C.五等D.三等17.由张斐、杜预作注而制定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曹魏律B.晋律C.唐律疏议D.北齐律18.依据“准五服以制罪”制度,如果以尊犯卑,则处罚最重的亲等是( )。(分数:2.00)A.斩衰亲B.子衰亲C.大功亲D.缌麻亲二、多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
5、00)19.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下列选项中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西周时期已经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作出了明确的区分B.西周时期已经对贪污受贿行为作出了规定C.同姓不婚、七出、三不去、义绝、和离都属于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范畴D.中国历代的司法实践都基本沿用了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21.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2.宋朝的折杖法中,折成脊杖的刑种有( )。(分数:2.00
6、)A.笞刑B.杖刑C.徒刑D.流刑23.属于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有( )。(分数:2.00)A.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24.在明、清时期的六部中,最重要的部是( )。(分数:2.00)A.户部B.兵部C.吏部D.刑部25.秦、汉时期的徒刑包括( )。(分数:2.00)A.鬼薪白粲B.城旦舂C.司寇D.隶臣妾26.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由( )组成的。(分数:2.00)A.六法全书B.判例C.解释例D.行政法规27.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构成要件包括( )。(分数:2.00)A.先问亲邻B.输钱印契C.过割赋税D.原主
7、离业28.下列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傅别”B.西周时期实行“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C.西周时期的“六礼”属于婚姻成立的法定程序D.西周时期已经对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进行了区分29.下列有关元、明、清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损害赔偿B.明朝的上言大臣德政罪和交结近侍官员罪是奸党罪的补充和具体表现C.因文字获罪的,清朝一律以谋大逆罪论处D.元、明、清三代均以大理寺作为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0.四、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
8、00)_31.简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分数:2.00)_32.简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主要内容、特点。(分数:2.00)_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5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唐朝有关亲属相奸的内容规定在( )。(分数:2.00)A.名例律B.户婚律C.贼盗律D.杂律 解析:解析:唐朝将强奸、和奸、亲属相奸等犯罪规定在唐律12 篇中的杂律中。名例律属于唐律的总
9、则,规定的是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户婚律规定的是户籍管理、赋税征收、徭役、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如继承、七出、三不去等。贼盗律规定的是恶性杀人、伤人的法律。3.“科”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分数:2.00)A.汉朝 B.曹魏C.北魏D.西魏解析:解析:“科”这一法律形式出现于汉朝,从而形成汉朝四种法律形式之一(律、令、科、比),南北朝北魏政权创立“格”后,以格代科,科才退出历史舞台。故选 A 项。4.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分数:2.00)A.七出、三不去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嫁娶礼书 解析:解析: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范畴包括
10、七出、三不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一夫一妻制等。嫁娶礼书为元朝婚姻制度,故选 D 项。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形式意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是( )。(分数:2.00)A.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B.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C.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D.政治协商会议解析: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的实权机关是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形式意义上的最高权力杌关是国民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民大会),其常设机关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国民大会闭会期间行使职权),政治协商会议属于国民党形式上的各党派参政议政组织。故选 C 项。6.在中国近代史上,以美国国家制度为蓝本实行总统制而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是( )。(分
11、数:2.00)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B.中华民国训政纲领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以美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了总统制的共和政体,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这个大纲为 1912 年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蓝本。故选 A 项。中华民国训政纲领是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文件,该部宪法性文件确立的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宪政体制,而不是三权分立制衡下的总统制。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是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文件,该部宪法性文件的实质在于蒋介石个人独裁,无所谓三权分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一部重要的宪
12、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同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特点在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7.中国古代的刺配刑始创于( )。(分数:2.00)A.唐代B.宋代 C.元代D.明代解析:解析:刺配刑始创于宋代,宋太祖赵匡胤为了标榜“慎刑”,创立“刺配刑”,以宽贷死刑。但是宋朝以后的统治者很快违背初衷,滥施刺配刑,使刺配刑成为滥刑之刑,即复活了肉刑,被后人讥笑为“六刑”。故选 B 项。刺配刑被元、明、清沿用,清末沈家本修律,颁布大清现行刑律,废除了刺配刑。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唐律疏议B.宋刑统 C.大明律D.开皇律解析
13、:解析:宋刑统是宋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故选 B 项。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律儒家化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九章律B.晋律 C.开皇律D.唐律疏议解析:解析:我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开始于汉朝,但汉朝制定的九章律却没有使得法律儒家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律儒家化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晋律,因为晋律规定了服制定罪,并用儒家经典注解晋律,等等。故选 B 项。唐律疏议集法律儒家化之大成,是一部全面儒家化的封建成文法典,但却不是第一部法律儒家化的封建成文法典。10.中国历史上首次创立了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篇章体例结构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
14、2.00)A.禹刑B.铸刑书C.秦律D.法经 解析:解析:法经中已经有总则与分则、实体法与程序法、刑事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等各方面内容,首次创立了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篇章体例结构,为后世各代成文法典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 D 项。11.西周时期将惯犯称为( )。(分数:2.00)A.眚B.非终C.惟终 D.非眚解析:解析:西周时期将惯犯称为“惟终”,将偶犯称为“非终”,将过失称为“眚”,将故意称为“非眚”。故选 C 项。12.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规定“二五减租”原则的土地立法文件是( )。(分数:2.00)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 D.中国土
15、地法大纲解析:解析:抗日民主政权土地立法的重点是减租减息、保障佃权和低利借贷。其中,减租减息的具体措施就是实行“二五减租”,这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的规定实行的减租措施。故选 C 项。13.为中华民国的成立作准备而公布的宪法性文件是( )。(分数:2.00)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D.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解析: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筹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纲领性文件。故选 C 项。14.宋朝制定的有关民事审判时限的法律是( )。(分数:2.00)A.重法地法B.务限法 C.三互法D.铨选法解析:解析:
16、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民事纠纷不断,宋朝统治者不想因此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特规定了民事审判时限制度务限法,即州县只能在每年农历十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三十日受理民事诉讼,其余时间不受理民事诉讼,以不影响农活。故选 B 项。重法地法是宋朝为了加强治安、惩治盗贼而制定的法律。三互法是汉朝有关官员任职回避制度的法律。铨选法是宋朝关于文官受官的法律。15.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是( )。(分数:2.00)A.明德慎罚B.德主刑辅C.德本刑用D.明刑弼教 解析:解析: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有二:刑乱国用重典和明刑弼教,故选 D 项。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德主刑辅是汉武帝之后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德
17、本刑用是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16.元朝为了推行同罪异罚原则,将全国人分为( )。(分数:2.00)A.二等B.四等 C.五等D.三等解析:解析:元朝将全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以实施同罪异罚原则。故选 B 项。17.由张斐、杜预作注而制定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曹魏律B.晋律 C.唐律疏议D.北齐律解析:解析:公元 267 年,晋武帝诏颁晋律,晋律由当时著名的律学家张斐、杜预作注,因此,后人将经过张斐、杜预注疏的晋律也称为“张杜律”。故选 B 项。18.依据“准五服以制罪”制度,如果以尊犯卑,则处罚最重的亲等是( )。(分数:2.00)A.斩衰亲B.子衰亲
18、C.大功亲D.缌麻亲 解析:解析:依据“服制定罪”,以尊犯卑,亲等越远,处刑越重,缌麻亲的亲等最远。故选 D 项。二、多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9.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0.下列选项中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西周时期已经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作出了明确的区分 B.西周时期已经对贪污受贿行为作出了规定 C.同姓不婚、七出、三不去、义绝、和离都属于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范畴D.中国历代的司法实践都基本沿用了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
19、 解析:解析:西周时期已经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作出了规定,将故意称为“非眚”,将过失称为“眚”,故选 A 项。西周时期已经规定了贪污受贿的刑事责任,具体规定在“五过”之中,“五过”即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中,惟货就是贪赃受贿而枉法,故选 B 项。C 项错在:义绝与和离是唐朝的婚姻制度,西周时期还没有这两种离婚制度。“五听”是西周时期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中国历代的司法实践都基本沿用了“五听”制度。故选 D 项。21.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 D.清朝 解析: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将前朝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使得都察院成为
20、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清朝沿用。故选 C 项和 D 项。宋朝和元朝都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22.宋朝的折杖法中,折成脊杖的刑种有( )。(分数:2.00)A.笞刑B.杖刑C.徒刑 D.流刑 解析:解析:宋朝的折杖法中,折成臀杖的刑种有笞刑和杖刑,折成脊杖的刑种有徒刑和流刑。故选 C 项和 D 项。23.属于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有( )。(分数:2.00)A.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解析:解析:抗日民主政权时期颁布了许多宪法性文件,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陕甘宁边区
21、施政纲领以及各边区的施政纲领。而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故排除 D 项。24.在明、清时期的六部中,最重要的部是( )。(分数:2.00)A.户部 B.兵部C.吏部D.刑部 解析:解析: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 1380 年废三省和宰相制,故明、清时期的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这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是户部和刑部,故选 A 项和 D 项。25.秦、汉时期的徒刑包括( )。(分数:2.00)A.鬼薪白粲 B.城旦舂 C.司寇 D.隶臣妾 解析:解析:秦、汉时期的徒刑包括四种,即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和司寇,注意:这里的司寇不是司法官的名称
22、,故备选项都是正确答案。26.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由( )组成的。(分数:2.00)A.六法全书 B.判例 C.解释例 D.行政法规 解析: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由六法全书(基本法典)、关系法规(低位阶的行政法规)、判例和解释例组成。27.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构成要件包括( )。(分数:2.00)A.先问亲邻 B.输钱印契 C.过割赋税 D.原主离业 解析:解析: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必须具备先问亲邻、输钱印契、过割赋税和原主离业四个构成要件才能生效,故备选项应全选。28.下列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傅别”B.西周时期实行“德主
23、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C.西周时期的“六礼”属于婚姻成立的法定程序 D.西周时期已经对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进行了区分 解析:解析:A 项错在: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而借贷契约称为“傅别”。B 项错在:西周时期实行“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而汉朝实行“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C 项和 D 项表述都正确。29.下列有关元、明、清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损害赔偿 B.明朝的上言大臣德政罪和交结近侍官员罪是奸党罪的补充和具体表现 C.因文字获罪的,清朝一律以谋大逆罪论处D.元、明、清三代均以大理寺作为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解析:解析:C 项错在
24、:因文字获罪的,清朝一般以谋大逆罪论处,但也有少数以谋反论处,故 C 项表述错误。D 项错在:元朝没有大理寺,故也不存在由大理寺作为刑事案件复核机关的情形。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0.四、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1.简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秦朝灭亡后,汉朝统治阶级和思想家们深刻反思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传统肉刑不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加之汉文帝继位以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稳定,这些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汉文帝、汉景帝实施刑制改革。而促进这次改革的导火线是缇萦上书。缇萦上书后,引
25、发了汉文帝对传统肉刑的改革,史称“刑制改革”。 (2)汉文帝刑制改革主要是对以往的奴隶制五刑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拉开了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过渡的序幕。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墨刑(黥刑)为髡钳城旦舂;改劓刑为笞三百;改剕刑中的斩左趾为笞五百;改斩右趾为弃市(死刑)。这次刑制改革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这次改革为最终废除肉刑奠定了基础。但是此次改革也有弊端,主要表现为三点: 1)改斩右趾为弃市(死刑),实际上是由轻改重。 2)宫刑未改。 3)笞数过多,往往有的犯人在行刑过程中被打死。 (3)汉景帝在汉文帝改制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刑制改革。包括: 1)减少笞数,将笞五百与笞三百分别降为笞三百与笞二百,
26、后又再度减为笞二百与笞一百。 2)明确规定了笞杖的材料、质量、长度、宽窄、厚薄等规格,而且严格限定了笞打的部位与行刑的程序,进一步减轻了法定的笞刑数。 (4)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向,为结束奴隶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汉文帝、汉景帝的刑制改革,是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转变的标志,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解析:32.简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主要内容、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1941 年 11 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抗日民主政权制定的最具代表性的宪法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阐述制定施政纲领的依据
27、以及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任务。制定该纲领既要以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为依据,又要遵从国民政府的民主纲领。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任务,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抗日”、“团结”、“民主”三大任务的法律化,即:发扬民主,团结边区内各阶级、党派,发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2)加强政权民主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规定边区实行“三三制”政权组织原则,实行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度,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及其他人权、财权及各项自由。 3)改进司法制度,厉行廉洁政治。如坚决废除肉刑,重证据不重口供;明确公务人员是人民公仆,严惩贪污和假公济私行为,实行以俸养廉等。 4)规定边区的基本文化经济政策。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出发,发展农、林、牧业、手工业和工业,奖励扶助私人企业,保障经营自由。贯彻统筹统支的财政制度,征收统一累进税,维护法币,巩固边币。举办各类学校,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尊重知识分子,提高边区人民的政治文化水平。 (2)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级利益、改善工农生活、镇压汉奸反动派为基本出发点,全面系统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和抗战时期的宪政主张,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与总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