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13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九章律指的是( )。(分数:2.00)A.秦律B.汉律C.晋律D.唐律3.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由( )公布的。(分数:2.00)A.子产B.邓析C.赵鞅D.商鞅4.有权对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作出的判例实施核定的机关是( )。(分数:2.00)A.立法院B.司法院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D.国民大会5.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
2、25 年)又称为( )。(分数:2.00)A.“天坛宪草”B.“段记宪草”C.“五五宪草”D.“袁记约法”6.唐朝的徒刑一共( )。(分数:2.00)A.两等B.三等C.五等D.十等7.唐朝有关禁违止邪的官吏守则是( )。(分数:2.00)A.律B.令C.格D.式8.下列关于汉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汉朝对于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相互容隐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B.汉朝首次确立了“诬告反坐”原则,以严惩诬告犯C.汉朝确立了上请原则,对于需要上请的官员,须由廷尉作最后裁决D.汉朝是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9.我国古代第一部封建行政法典出现于( )。(分数:2
3、.00)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称为( )。(分数:2.00)A.郑国铸刑书B.晋国铸刑鼎C.竹刑D.法经11.关于革命根据地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土地政策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了“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C.最早规定“减租减息”政策的文件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规定了没收四大家族财产的政策12.在清朝制定的各种“例”中,地位最重要的例为( )。(分数:2.00)A.条例B.则例C.判例D.成例13.中国古代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 )。(分数:2.
4、00)A.唐律疏议B.宋刑统C.大明律D.明大诰14.类似于损害赔偿的“烧埋银”制度出现于( )。(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5.下列有关我国婚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七出、三不去制度属于我国古代的基本婚姻制度B.按照唐律的规定,诸嫁娶违律,主婚、结婚者皆坐C.明朝首次明确将婚书作为建立婚姻关系的法定构成要件D.清朝在法律上明确了家长的主婚权16.唐朝的法定流刑一共( )。(分数:2.00)A.五等B.四等C.十等D.三等17.汉朝法律形式中,属于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的是( )。(分数:2.00)A.廷行事B.科C.封诊式D.决事比18.西周时
5、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分数:2.00)A.明德慎罚B.德主刑辅C.德本刑用D.尚德缓刑19.中国历史上最早确立“民商合一”的民法典编纂体例的政权是( )。(分数:2.00)A.清末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临时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0.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1.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分数:2.00)A.北齐律B.开皇律C.晋律D.大明律22.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中,包括( )。(分数:2.00)A.辞听B.色
6、听C.气听D.旁听23.以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朝代有(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4.下列选项中,构成唐律“十恶”罪中内乱罪的有( )。(分数:2.00)A.强奸小功亲B.与父亲妾通奸C.与祖父妾通奸D.强奸缌麻亲25.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有关民主制度的规定包括( )。(分数:2.00)A.实行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度B.采取“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C.实行普遍选举D.实行民族平等26.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独有法律制度的是( )。(分数:2.00)A.鞫谳分司制B.重法地法C.翻异别推制D.折杖法27.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行政法范畴的法律有( )。(分数:2.0
7、0)A.唐六典B.元典章C.明会典D.五朝会典28.清朝秋审的结果包括( )。(分数:2.00)A.情实B.缓决C.留养承祀D.可衿29.唐朝有关婚姻缔结限制的情形包括( )。(分数:2.00)A.尊卑不得结婚B.同姓不得结婚C.不得与逃亡女子结婚D.良贱不得通婚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0.四、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1.简论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数:2.00)_32.试论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13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
8、:19,分数:38.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九章律指的是( )。(分数:2.00)A.秦律B.汉律 C.晋律D.唐律解析:解析:汉律从广义上讲,指的是汉律六十篇,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九章律,共九篇。故选B 项。3.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由( )公布的。(分数:2.00)A.子产 B.邓析C.赵鞅D.商鞅解析:解析: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公布的,故选 A 项。邓析是竹刑的制定者,赵鞅是我国第二次成文法的公布者,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律的制定者。4.有权对南京国民政府最高
9、法院作出的判例实施核定的机关是( )。(分数:2.00)A.立法院B.司法院 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D.国民大会解析:解析:判例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的一个重要层次就是由最高法院依照法定程序作成的判例和司法院大法官会议作出的解释例和决议。最高法院作出的判例,须报司法院核定,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故选 B 项。立法院是有名无实的“牌位”机关,排除 A 项。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是实权领导机关和控制立法权的机关,但并不过问司法事宜,排除 C 项。国民大会是国民党形式上的立法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排除 D 项。5.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 年)又称为( )。(分数:
10、2.00)A.“天坛宪草”B.“段记宪草” C.“五五宪草”D.“袁记约法”解析:解析:被称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有三部:袁世凯时期的“天坛宪草”(1913 年)、段祺瑞时期的“段记宪草”(1925 年)和蒋介石时期的“五五宪草”。故选 B 项。6.唐朝的徒刑一共( )。(分数:2.00)A.两等B.三等C.五等 D.十等解析:解析:唐朝的五刑一共二十等,其中笞刑五等、杖刑五等、徒刑五等、流刑三等、死刑两等。故选C 项。7.唐朝有关禁违止邪的官吏守则是( )。(分数:2.00)A.律B.令C.格 D.式解析:解析: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律、令、格、式四种。其中,格是具有行政法律性质的官吏守则,具
11、有“禁违止邪”的作用。故选 C 项。8.下列关于汉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汉朝对于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相互容隐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B.汉朝首次确立了“诬告反坐”原则,以严惩诬告犯C.汉朝确立了上请原则,对于需要上请的官员,须由廷尉作最后裁决D.汉朝是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解析:解析:汉宣帝时期确立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对于一定范围的亲属犯罪,可以相互隐瞒而不负刑事责任。故 A 项表述正确。B 项错在:秦朝首次确立了“诬告反坐”原则,而不是汉朝。C 项错在:对于上请案件,须由廷尉最终上报皇帝裁决,廷尉没有最终决断权。D 项错在:秦朝是唯一以身高
12、确认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汉朝则用年龄划分刑事责任年龄。9.我国古代第一部封建行政法典出现于( )。(分数:2.00)A.汉朝B.唐朝 C.元朝D.明朝解析:解析:唐朝、明朝和清朝都制定过行政法典,但唐朝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封建行政法典,称为“唐六典”。故选 B 项。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称为( )。(分数:2.00)A.郑国铸刑书 B.晋国铸刑鼎C.竹刑D.法经解析:解析:我国春秋时期开始了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是郑国子产“铸刑书”,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动是晋国赵鞅“铸刑鼎”。法经是中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但不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故选 A 项
13、。11.关于革命根据地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土地政策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了“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 C.最早规定“减租减息”政策的文件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规定了没收四大家族财产的政策解析:解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是土地革命后期影响最大、实施地区最广、适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在土地分配制度上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故 A 项表述正确。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了“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故 B 项表述错误。1937 年,陕甘宁边区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
14、领,最早提出了“减租减息”政策。故 C 项表述正确。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规定了三项内容:第一,打倒蒋介石反动政府;第二,没收四大家族和其他首要战犯的资本;第三,组成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故 D 项表述正确。12.在清朝制定的各种“例”中,地位最重要的例为( )。(分数:2.00)A.条例B.则例 C.判例D.成例解析:解析:清朝继承明朝对律典采取律例合编的编纂方式,大清律例就是采用这种编纂体例。一般而言,清朝将制定的例附在律文之后,成为正式律典。清朝制定的例很多,但却没有“判例”这种提法。清朝的例有条例(如西宁番子治罪条例)、事例(如光绪会典事例)、成例(如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则例(如
15、理藩院则例、都察院则例、钦定户部则例)等。在各种例中,则例最多,地位也最重要,故选 B 项。13.中国古代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 )。(分数:2.00)A.唐律疏议B.宋刑统C.大明律D.明大诰 解析:解析:为了贯彻“刑乱国用重典”的方针,明太祖特颁布明大诰。明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扭转世风、警戒臣民而亲自编定的一部特别刑事法规,内容主要由明朝建立以后施用严刑峻法惩治官民的案例、律法之外的峻令和明太祖的训诫组成。明大诰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因为明大诰的颁布,使得朱元璋时期讲读明大诰之风盛行,但朱元璋死后,明大诰逐渐被臣民忘却。故选 D 项。14.类似于损害赔偿的“烧埋银”制度出现于(
16、 )。(分数:2.00)A.宋朝B.元朝 C.明朝D.清朝解析:解析:在损害赔偿方面,元朝法律规定在对犯罪人处刑的同时,并科对被害人赔偿损失。对于各种杀人罪,元朝法律一般规定罪犯应给付苦主“烧埋银”,烧埋银一般为白银 50 两。故选 B 项。15.下列有关我国婚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七出、三不去制度属于我国古代的基本婚姻制度 B.按照唐律的规定,诸嫁娶违律,主婚、结婚者皆坐C.明朝首次明确将婚书作为建立婚姻关系的法定构成要件D.清朝在法律上明确了家长的主婚权解析:解析:七出、三不去制度一直属于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 A 项。B 项错在:按照唐律的规定
17、,诸嫁娶违律,独坐主婚,而不是主婚者和结婚者皆坐。C 项错在:元朝首次明确将婚书作为建立婚姻关系的法定构成要件,不是明朝。D 项错在:明朝在法律上明确了家长的主婚权,而不是清朝。16.唐朝的法定流刑一共( )。(分数:2.00)A.五等B.四等C.十等D.三等 解析:解析:唐朝的法定流刑一共三等,即流二千里、流二千五百里、流三千里。虽然唐太宗增设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减等之刑,但加役流不属于法定流刑,故选 D 项。注意:唐朝的笞刑五等,杖刑五等,徒刑五等,流刑三等,死刑两等,五刑总计二十等。17.汉朝法律形式中,属于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的是( )。(分数:2.00)A.廷行事B.科C.封诊式D.决事比
18、 解析:解析: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科、比,其中,将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称为决事比。故选 D 项。汉朝的科就是指汉朝的单行刑事法规。廷行事和封诊式是秦朝的法律形式。18.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分数:2.00)A.明德慎罚 B.德主刑辅C.德本刑用D.尚德缓刑解析:解析: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故选 A 项。“德主刑辅”是汉武帝后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德本刑用”是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尚德缓刑”是清朝的立法指导思想。19.中国历史上最早确立“民商合一”的民法典编纂体例的政权是( )。(分数:2.00)A.清末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临时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解析:解析
19、:南京国民政府最早确立了“民商合一”的民法典编纂体例,该编纂体例对现行民事立法的编纂体例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 D 项。清末政府和北洋政府采取“民商分立”的民事立法体例,而南京临时政府则没有确立民事立法体例。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0.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1.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分数:2.00)A.北齐律 B.开皇律 C.晋律D.大明律 解析:解析:自北齐律以后的各代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名。故选
20、A 项、B 项和 D 项。22.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中,包括( )。(分数:2.00)A.辞听 B.色听 C.气听 D.旁听解析:解析: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包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没有旁听。故选 A 项、B 项和 C项。23.以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朝代有( )。(分数:2.00)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解析:解析:北齐设置大理寺,使得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隋、唐、宋沿用。故选 A 项、B 项和C 项。元朝撤销大理寺,以刑部取代,故不选 D 项。24.下列选项中,构成唐律“十恶”罪中内乱罪的有( )。(分数:2.00)A.强奸小功亲 B.与父亲妾通奸 C.与祖父
21、妾通奸 D.强奸缌麻亲解析:解析:唐律对于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以及与和者,均以内乱罪论处。“和”就是指通奸,故选 A项、B 项和 C 项。因缌麻亲属于小功以下亲,故强奸缌麻亲不构成内乱罪。25.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有关民主制度的规定包括( )。(分数:2.00)A.实行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度 B.采取“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 C.实行普遍选举 D.实行民族平等 解析:解析: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度;规定“三三制”;保障自由权利;男女平等;反对民族歧视等内容。26.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独有法律制度的是( )。(分数:2.00)A.鞫谳分司制 B.重法地法 C.
22、翻异别推制 D.折杖法解析:解析:D 项属于宋朝首创,但并非宋朝独有,元朝也有折杖法,只不过是以七为尾数的十一等笞杖刑罢了。27.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行政法范畴的法律有( )。(分数:2.00)A.唐六典 B.元典章 C.明会典 D.五朝会典 解析:解析:唐朝颁布的唐六典,元朝地方政府纂辑的元典章,明朝的明会典和清朝的大清会典(五朝会典)都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故备选项应全选。28.清朝秋审的结果包括( )。(分数:2.00)A.情实 B.缓决 C.留养承祀 D.可衿 解析:解析:清朝对案件经过秋审,将处理结果分为情实、缓决、可衿(注意:不是可疑)和留养承祀几种处理结果。29.唐朝有关婚姻缔结限
23、制的情形包括( )。(分数:2.00)A.尊卑不得结婚B.同姓不得结婚 C.不得与逃亡女子结婚 D.良贱不得通婚 解析:解析:唐朝对婚姻缔结的限制表现在:同姓不婚、非同姓但有血缘关系的尊卑间不得为婚、严禁与逃亡女子结婚、监临官不得娶监临之女为妾、良贱之间不得为婚。故选 B 项、C 项和 D 项。A 项错在:尊卑不是不能通婚,而是非同姓但有血缘关系的尊卑间不得为婚。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0.四、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1.简论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
24、成文法典。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战国时期成文法典的代表,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2)从篇目结构上看,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以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以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和金禁等。“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法经的基本特
25、征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残余,并且贯彻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法治理论。法经是封建法制战胜奴隶法制的标志,也是李悝的重要贡献。法经的内容和特点,也充分反映了它的阶级本质,即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经是地主阶级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和武器。 (3)法经的历史地位。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一种肯定。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基
26、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成为秦律、汉律的主要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中“盗”、“贼”、“囚”、“捕”、“杂”、“具”各篇的主要内容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和发展。因此,无论从其历史作用还是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法经都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解析:32.试论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清末对司法机关的调整。 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以使司法与行政分立,并改按察使司为提法使司,负责地方司法行政工作及司法监督。 改大理寺为大理院,
27、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地方设立高级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和初级审判厅,形成新的司法系统。 实行审检合署,在各级审判厅内设置相应的检察厅,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提起公诉、实行审判监督,并可参与民事案件的审理,充当诉讼当事人或公益代表人。 (2)清末在司法制度上引进了一系列西方近代诉讼审判原则和具体制度。 在诉讼程序上实行四级三审制度。 规定了刑事案件公诉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民事案件的自诉及代理制度、证据制度、保释制度等,并承认律师活动的合法性。 在审判制度上,允许辩论,实行回避、公开审判等,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在审判规则方面,吸收了西方国家的一系列新的司法原则,如司法独立、辩护制度等,但并未真正实施。 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