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中国宪法学)-试卷 6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下列职务中必须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 )。(分数:2.00)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B.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C.自治县县长D.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3.1803 年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意义在于( )。(分数:2.00)A.开创了州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州宪法的先例B.开创了州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
2、法的先例C.开创了联邦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先例D.开创了联邦法院审查联邦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先例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是( )。(分数:2.00)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D.公开投票的原则5.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主席的替补制度,下列对替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代 NB.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C.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D.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代理6.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分数:2.00)A.有权改变或撤销B.有
3、权撤销,无权改变C.有权改变,无权撤销D.无权撤销,无权改变7.宪法与宪政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 )。(分数:2.00)A.宪政是宪法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B.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C.宪政是宪法的前提,宪法是宪政的生命D.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法是宪政的生命8.以宪法的效力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是否相同为标准对宪法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 )。(分数:2.00)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C.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D.原生宪法与派生宪法9.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范围包括( )。(分数:2.00)A.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不设区的
4、市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 )。(分数:2.00)A.3500 人B.3000 人C.2500 人D.2000 人1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全国人大常委会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所包含内容的是( )。(分数:2.00)A.司法上的平等B.守法上的平等C.立法上的平等D.民族平等、男女平等13.下列选项中,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的是( )。(分数:2.00)A
5、.国务委员B.审计长C.秘书长D.税务总局局长14.将国歌正式定为义勇军进行曲的修正案是( )。(分数:2.00)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15.将镇压“反革命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是在( )。(分数:2.00)A.1988 年宪法修正案中B.1993 年宪法修正案中C.1999 年宪法修正案中D.2004 年宪法修正案中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 )。(分数:2.00)A.解释法律B.监督宪法的实施C.公布法律D.决定任免驻外全权代表17.在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 )。(分数:2.00)A.全体公民B.18 岁以上
6、的公民C.18 岁以上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D.全体人民1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实行( )。(分数:2.00)A.引导、监督和管理B.鼓励、指导和帮助C.鼓励、支持和引导D.保障、鼓励和帮助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9.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是( )。(分数:2.00)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部门规章2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享有制定
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力的机关有( )。(分数:2.00)A.自治区人民政府B.自治州人大常委会C.自治县人大D.自治乡人大22.我国宪法中有关( )的规定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C.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23.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的当选条件包括( )。(分数:2.00)A.年满 40 周岁B.在外国无居留权C.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 15 年D.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24.下
8、列主体中,如果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相抵触,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要求的有( )。(分数:2.00)A.国家主席B.最高人民检察院C.省人大常委会D.中央军委25.下列关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国家只有一部宪法B.国家只有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C.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国籍D.国家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26.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分数:2.00)A.自治区B.自治州C.自治县D.民族乡27.在我国颁布的四部宪法中,规定由全国人大行使宪法实施监督权力的有( )(分数:2.00)A.1954 年宪法B.1975 年宪
9、法C.1978 年宪法D.1982 年宪法2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既可以属于国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的有( )。(分数:2.00)A.城市土地B.城市郊区土地C.农村土地D.宅基地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29.四、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0.简论我国特别行政区的特点。(分数:2.00)_31.简论“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中国宪法学)-试卷 6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10、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下列职务中必须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 )。(分数:2.00)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B.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C.自治县县长 D.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解析:解析:根据宪法第 114 条的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言外之意,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由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职务仅为行政首长,而其他职务则不限于自治地区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故选 C 项。3.1803 年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意义在于( )。(分数:2.00)A.开创了州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州宪法的
11、先例B.开创了州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先例C.开创了联邦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先例D.开创了联邦法院审查联邦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先例 解析:解析:违宪审查制有不同模式。1803 年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最早创立了由普通法院实施违宪审查的制度。具体说,开创了联邦法院审查联邦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先例。故选 D 项。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是( )。(分数:2.00)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D.公开投票的原则 解析:解析:选举法第 2 条规定,全国人大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的代
12、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该条体现了选举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并用原则。第 3 条规定,我国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体现了选举权的平等性和普遍性原则。由于我国选举实施秘密(无记名)投票原则,故选 D 项。5.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主席的替补制度,下列对替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代 NB.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 C.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D.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代理解析:解析
13、:根据宪法第 84 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大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大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故选 B 项。6.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分数:2.00)A.有权改变或撤销B.有权撤销,无权改变 C.有权改变,无权撤销D.无权撤销,无权改变解析:解析:根据宪法第 67 条第 8 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故选 B 项
14、。7.宪法与宪政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 )。(分数:2.00)A.宪政是宪法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B.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 C.宪政是宪法的前提,宪法是宪政的生命D.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法是宪政的生命解析:解析:宪法与宪政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宪法的生命,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故选 B 项。8.以宪法的效力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是否相同为标准对宪法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 )。(分数:2.00)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C.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D.原生宪法与派生宪法解析:解析: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所依
15、据的分类标准,是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故排除 A 项。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是以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为标准所作的分类,故选 B 项。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是以制定宪法的机关为标准对宪法所作的分类。故排除 C 项。此外,在宪法学中,没有原生宪法和派生宪法这种分类。故排除 D 项。9.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范围包括( )。(分数:2.00)A.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解析:解析: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根据选举法第 2 条的规定,不
16、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故选 A 项。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 )。(分数:2.00)A.3500 人B.3000 人 C.2500 人D.2000 人解析:解析:根据选举法第 15 条第 2 款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不超过 3000 人。故选 B 项。1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析:解析:
17、根据宪法第 67 条的有关规定,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故选 D 项。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所包含内容的是( )。(分数:2.00)A.司法上的平等B.守法上的平等C.立法上的平等 D.民族平等、男女平等解析:解析:平等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宪法第 33 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平等包括司法上的平等、守法上的平等,此外,还包括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等内容,但要注意:公民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故选 C 项。13.下列选项中,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的是( )。(分数:2.00)A.国务委员B.审计长C.秘书长D.税务总局局长 解析:解
18、析:根据宪法第 86 条的规定,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故 A、B、C 都属于国务院的组成人员。税务总局属于国务院直属机关,税务总局局长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故选 D 项。14.将国歌正式定为义勇军进行曲的修正案是( )。(分数:2.00)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解析:解析: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故选 D 项。15.将镇压“反革命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是在( )。(分数:2.00)A.1988 年宪法修正案中B.1993 年宪法修正案中C.1999 年宪法修正案中 D.2
19、004 年宪法修正案中解析:解析:1999 年宪法修正案将镇压“反革命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故选 C 项。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 )。(分数:2.00)A.解释法律B.监督宪法的实施C.公布法律 D.决定任免驻外全权代表解析:解析:根据宪法第 80 条的规定,公布法律属于国家主席的职权,故选 C 项。根据宪法第67 条第 1、4、13 项的规定,A、B、D 项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7.在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 )。(分数:2.00)A.全体公民B.18 岁以上的公民C.18 岁以上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D.全体人民解析:解
20、析:根据选举法第 3 条的规定,年满 18 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选 C 项。1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实行( )。(分数:2.00)A.引导、监督和管理B.鼓励、指导和帮助C.鼓励、支持和引导 D.保障、鼓励和帮助解析:解析:根据宪法第 7 条、第 8 条第 3 款和第 11 条第 2 款的规定,我国对各种经济成分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对于集体经济,国家“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故选C 项。二
21、、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9.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是( )。(分数:2.00)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解析:解析:根据立法法第 78 条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故选 A、B、C、D 项。2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力的机关有( )。(分数:2.00)A
22、.自治区人民政府 B.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C.自治县人大D.自治乡人大 解析:解析:根据宪法第 116 条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见,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此外,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但不包括民族乡。故选 A、B、D 项。22.我国宪法中有关( )的规定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C.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
23、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解析:解析:宪法第 1、2 条的规定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选 A、C 项。23.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的当选条件包括( )。(分数:2.00)A.年满 40 周岁B.在外国无居留权 C.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 15 年 D.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解析:解析: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61 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官员由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 15 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
24、任。据此,选 B、C、D 项。注意两条差异: (1)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61 条和第 44 条规定的差异。 (2)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61 条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63 条规定的差异。24.下列主体中,如果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相抵触,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要求的有( )。(分数:2.00)A.国家主席B.最高人民检察院 C.省人大常委会 D.中央军委 解析:解析:根据立法法第 90 条的规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
25、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故选 B、C、D 项。25.下列关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国家只有一部宪法 B.国家只有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 C.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国籍 D.国家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 解析:解析: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者自治单位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的特征有:只有一部宪法、一个立法机关和一个中央政府;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国籍;国家整体在国际关系中是唯一的主体。故备选项应全选。26.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分数:2.00)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民
26、族乡解析:解析:根据宪法第 112 条的规定,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但不包括民族乡。故选 A、B、C 项。27.在我国颁布的四部宪法中,规定由全国人大行使宪法实施监督权力的有( )(分数:2.00)A.1954 年宪法 B.1975 年宪法C.1978 年宪法 D.1982 年宪法 解析:解析:1954 年宪法和 1978 年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在监督宪法实施中的作用。在具体的宪法监督制度建设方面,1982 年宪法从人民监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制度的主要方面作了规定。故选A、C、D 项。2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既可以属于国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的有( )。(分数
27、:2.00)A.城市土地B.城市郊区土地 C.农村土地 D.宅基地解析:解析:根据宪法第 10 条的规定,城市土地必然为国有,故排除 A 项,而宅基地必然为集体所有,故排除 D 项。城市郊区的土地、农村土地既可以属于国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故选 B、C 项。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29.四、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解析:30.简论我国特别行政区的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
28、法律规定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相对于一般行政区而言,尽管特别行政区与一般行政区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单位,但特别行政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自治权包括: 1)行政管理权。除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根据基本法应当由中央人民政府处理的行政事务外,特别行政区有权依照基本法的规定,自行处理有关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业、土地、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行政事务。 2)立法权。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但备案并不影响法律的
29、生效。 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法院为最高审级,该终审法院的判决为最终判决。 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中央人民政府可授权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 (2)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50 年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都规定,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50 年不变。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3)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该区永久性居民依照基本法的有关规定组成。永久性居民是指在特别行政区享有居留权和有资格依照
30、特别行政区法律取得载明其居留权和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居民。 (4)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特别行政区除原有法律同基本法相抵触或经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原有法律予以保留。)解析:31.简论“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04 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三个文明”的关系:国家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第一次规定国家要推动政治文明的建设,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在“三个文明”中,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包括生产工
31、具的改进和技术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律行为等内容,它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的成果,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等事业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物质文明主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政治文明主要解决国家权力运作中的规范和保障问题,精神文明主要解决的是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问题。具体而言,“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1)物质文明为政
32、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因此,物质文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物质文明的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物质文明决定和制约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 二是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是物质文明构成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检验标准。 (2)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障。政治文明因其与国家政权直接联系而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并决定着物质文明的方向和精神文明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甚至决定物质文
33、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政治文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政治文明具有统率作用。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以经济为基础,又居于经济基础之上,具有统揽全局的作用。 二是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确定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三是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 四是政治文明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影响甚至决定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 (3)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物质文明决定并制约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又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们反过来可以对物质文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既可能推动、也可能阻碍甚至破坏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引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引导人们自觉地投身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三是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科学、教育、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