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U /U的要求。 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分数:1.00)A.B.C.D.2.教师向学生解释和论证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的教学方法称为 A.讲述法 B.讲解法 C.讲读法 D.讲演法(分数:1.00)A.B.C.D.3.社会政治经济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
2、的结构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方法(分数:1.00)A.B.C.D.4.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U /U。的要求。 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分数:1.00)A.B.C.D.5.学校产生于U /U。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分数:1.00)A.B.C.D.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U /U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分数:1.00)A.B.C.D.7.儿童的道
3、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杜威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卢梭(分数:1.00)A.B.C.D.8.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U /U。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分数:1.00)A.B.C.D.9.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是最早的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分数:1.00)A.B.C.D.10.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法反映了U /U。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 B.白板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分数:1.00)A.B.C.D.二
4、、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5.00)11.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中的“教学生活实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 1;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三是社会实际。(分数:1.00)填空项 1:_12.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1 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从做中学”的过程。(分数:1.00)填空项 1:_13.根据班级活动的时间分布,可以分成日常性班级活动和 1 班级活动两大类。(分数:1.00)填空项 1:_14.合作学习理论认为 1 应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分数:1.00)填空项 1:_15.提出“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这一主张的教育家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
5、_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16.教学评价(分数:3.00)_17.观察学习(分数:3.00)_18.德育方法(分数:3.00)_19.个体身心发展(分数:3.00)_20.教学过程(分数:3.00)_四、B判断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分数:5.00)A.正确B.错误22.个体的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个体能动实践的结果。(分数:5.00)A.正确B.错误23.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分数:5.00)A.正确B.错误24.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分数:5.00)A.正确B.错误25.在
6、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教师价值观的核心是个性化的价值观。(分数:5.00)A.正确B.错误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30.00)26.谈谈你对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与意义的理解。(分数:15.00)_27.论德育目标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分数:15.00)_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5.00)28.一位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萤火虫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啦?有的孩子回答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的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没有怎么了,这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他的理解。这时,老师无法对这些理解给予肯定,
7、因为书上不是这样说的,书上的正确答案是,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所以,老师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器,想办法一步步地“启发”孩子得出“正确”的认识,要求同学们再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什么呢?当然是看书、看课文。最后,孩子们终于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看”出一个“共同”的认识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 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分析。(分数:15.00)_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
8、,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U /U的要求。 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分数:1.00)A. B.C.D.解析:2.教师向学生解释和论证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的教学方法称为 A.讲述法 B.讲解法 C.讲读法 D.讲演法(分数:1.00)A.B. C.D.解析:3.社会政治经济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结构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方法(分数:1.00)A. B.C.D.解析:4.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U /
9、U。的要求。 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分数:1.00)A. B.C.D.解析:5.学校产生于U /U。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分数:1.00)A.B. C.D.解析: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U /U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分数:1.00)A.B.C.D. 解析:7.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杜威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卢梭(分数:1.00)A.B.C. D.解析:8.
10、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U /U。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分数:1.00)A.B. C.D.解析:9.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是最早的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分数:1.00)A.B. C.D.解析:10.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法反映了U /U。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 B.白板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分数:1.00)A.B.C. 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5.00)11.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中的“教学生活实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规定的与
11、实践相关的 1;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三是社会实际。(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活动性作业)解析:12.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1 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从做中学”的过程。(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杜威)解析:13.根据班级活动的时间分布,可以分成日常性班级活动和 1 班级活动两大类。(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阶段性)解析:14.合作学习理论认为 1 应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群体合作分组结构)解析:15.提出“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这一主张的教育家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
12、_ (正确答案:马卡连柯)解析: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16.教学评价(分数:3.00)_正确答案:(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解析:17.观察学习(分数:3.00)_正确答案:(又称“模仿学习”,是社会学习论代表班杜拉概括出来的一种学习类型,指儿童的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采用道德判断的故事进行实验证实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是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得来的。)解析:18.德育方法(分数:3.00)_正确答案:(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
13、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解析:19.个体身心发展(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解析:20.教学过程(分数:3.00)_正确答案:(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解析:四、B判断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
14、生。(分数:5.00)A.正确 B.错误解析: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他们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不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好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22.个体的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个体能动实践的结果。(分数:5.0
15、0)A.正确 B.错误解析: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个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的发展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23.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分数:5.00)A.正确B.错误 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按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而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与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
16、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它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24.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分数:5.00)A.正确 B.错误解析:相对性评价区别于绝对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进行的评价。25.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教师价值观的核心是个性化的价值观。(分数:5.00)A.正确B.错误 解析:教师的价值观总是代表着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他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30.00)26.谈谈你对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与意义的理解。(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
17、,千差万别的活的学生个体;(2)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3)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夏杂的动态变化过程;(4)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对侍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事实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解析:27.论德育目标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是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原则之一。根据这条原则,德育目标的设立,应该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
18、统一。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样才能团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3)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循序渐进,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就是要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
19、、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就是要鼓励先进,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4)对学校德育的指导意义:设定德育目标时,第一,要区分思想道德要求的层次,对大多数人的广泛群众性、基础性的要求,同对作为共产党员、先进分子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高标准要求就有所区别。第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多数学生,从基础文明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第三,要鼓励学生,倡导学生中的党员,团员和先进分子学习和践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5)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是,“把全
20、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便是在努力实现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的辩证统一。)解析: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5.00)28.一位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萤火虫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啦?有的孩子回答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的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没有怎么了,这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他的理解。这时,老师无法对这些理解给予肯定,因为书上不是这样说的,书上的正确
21、答案是,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所以,老师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器,想办法一步步地“启发”孩子得出“正确”的认识,要求同学们再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什么呢?当然是看书、看课文。最后,孩子们终于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看”出一个“共同”的认识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 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分析。(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教学过程中存在“唯教材”的倾向,只关注了教案的完成,没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2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只是从教材出发,而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反映了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3没有充分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