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1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人的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_。(分数:2.00)A.词语记忆B.长时记忆C.记忆D.记忆表象2.保持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是_。(分数:2.00)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3.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_。(分数:2.00)A.形象记忆B.词语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4.容量约为 72 个组块的记忆是_记忆。(分数:2.00)A.瞬时B.短时C.形象D.动作5.人脑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_。(分数:2.00)A.感觉记
2、忆B.形象记忆C.记忆表象D.想象记忆6.工作记忆具有_双重功能。(分数:2.00)A.提取与存储B.加工与存储C.提取与加工D.编码与加工7.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_。(分数:2.00)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适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8.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是_。(分数:2.00)A.记忆表象B.想象C.印象D.形象记忆9.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线为_。(分数:2.00)A.1 分钟B.5 分钟C.10 分钟D.1 小时10.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心理学家将
3、短时记忆扩展为_。(分数:2.00)A.工作记忆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D.程序记忆11.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是_。(分数:2.00)A.意义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D.不随意识记12.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_。(分数:2.00)A.再现B.识记C.回忆D.保持13.贾维和埃思曼所做的白鼠跳台实验证明了记忆的_。(分数:2.00)A.定位说B.条件反射理论C.反响回路说D.化学分子说14.瑞典神经生理学家海登提出了记忆的_。(分数:2.00)A.反响回路说B.定位说C.条件反射理论D.化学分子说15.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潘菲尔德提出了记忆的_。(分数:2.00)A.条件
4、反射理论B.定位说C.反响回路说D.化学分子说16.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_。(分数:2.00)A.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C.倒摄抑制D.接近律17.由李白想到杜甫,由春天想到繁荣的联想规律是_。(分数:2.00)A.接近律B.类似律C.对比律D.近因律18.见到一个特别矮小的人,就想到一个个子特别高大的人,虽然两人在经验中并未联系过,这是联想的_。(分数:2.00)A.接近律B.类似律C.对比律D.多因律19.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想到跟此人面孔相似的另一个人,这是联想的_。(分数:2.00)A.接近律B.类似律C.对比律D.多因律20.早晨起床后背外语效果好,重要的
5、原因是_。(分数:2.00)A.超限抑制弱B.倒摄抑制弱C.延缓抑制弱D.前摄抑制弱21.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地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这是记忆的_。(分数:2.00)A.敏捷性B.持久性C.正确性D.准备性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37.00)22.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 1 三个基本环节。 (分数:2.00)23.词语记忆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 1。 (分数:2.50)24.不需要意识或不需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是 1。 (分数:2.50)25.短时记忆是保持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其容量为 72
6、 个组块。 (分数:2.50)26.长时记忆具有组织性、备用性等特点,其容量几乎 1。 (分数:2.50)27.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心理学家将短时记忆扩展为 1 记忆。 (分数:2.50)28.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心理学家还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 1 记忆。 (分数:2.50)29.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头脑中所保存的形象称作记忆 1。 (分数:2.50)30.记忆表象有三个特点: 1、概括性和模糊片断性。 (分数:2.50)31.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是 1。 (分数:2.50)32.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回忆或再认是 1。 (分数:
7、2.50)33.对遗忘进行系统的、首创性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德国心理学家 1。 (分数:2.50)34.艾宾浩斯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 1。 (分数:2.50)35. 1 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分数:2.50)36.记忆的品质有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的和记忆的 1。 (分数:2.50)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1.00)37.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分数:10.00)_38.记忆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品质? (分数:11.00)_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1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
8、,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人的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_。(分数:2.00)A.词语记忆B.长时记忆C.记忆 D.记忆表象解析:2.保持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是_。(分数:2.00)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解析:3.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_。(分数:2.00)A.形象记忆B.词语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 解析:4.容量约为 72 个组块的记忆是_记忆。(分数:2.00)A.瞬时B.短时 C.形象D.动作解析:5.人脑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_。(分数:2.00)A.感觉记忆B.形象记忆 C.记忆表象
9、D.想象记忆解析:6.工作记忆具有_双重功能。(分数:2.00)A.提取与存储B.加工与存储 C.提取与加工D.编码与加工解析:7.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_。(分数:2.00)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B.感觉登记、适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解析:8.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是_。(分数:2.00)A.记忆表象 B.想象C.印象D.形象记忆解析:9.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线为_。(分数:2.00)A.1 分钟 B.5 分钟C.10 分钟D.1 小时解析:10.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0、,心理学家将短时记忆扩展为_。(分数:2.00)A.工作记忆 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D.程序记忆解析:11.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是_。(分数:2.00)A.意义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 D.不随意识记解析:12.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_。(分数:2.00)A.再现B.识记 C.回忆D.保持解析:13.贾维和埃思曼所做的白鼠跳台实验证明了记忆的_。(分数:2.00)A.定位说B.条件反射理论C.反响回路说 D.化学分子说解析:14.瑞典神经生理学家海登提出了记忆的_。(分数:2.00)A.反响回路说B.定位说C.条件反射理论D.化学分子说 解析:15.加拿大神经外科医
11、生潘菲尔德提出了记忆的_。(分数:2.00)A.条件反射理论B.定位说 C.反响回路说D.化学分子说解析:16.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_。(分数:2.00)A.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C.倒摄抑制 D.接近律解析:17.由李白想到杜甫,由春天想到繁荣的联想规律是_。(分数:2.00)A.接近律 B.类似律C.对比律D.近因律解析:18.见到一个特别矮小的人,就想到一个个子特别高大的人,虽然两人在经验中并未联系过,这是联想的_。(分数:2.00)A.接近律B.类似律C.对比律 D.多因律解析:19.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想到跟此人面孔相似的另一个人,这是联想的_。(分数:2
12、.00)A.接近律B.类似律 C.对比律D.多因律解析:20.早晨起床后背外语效果好,重要的原因是_。(分数:2.00)A.超限抑制弱B.倒摄抑制弱C.延缓抑制弱D.前摄抑制弱 解析:21.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地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这是记忆的_。(分数:2.00)A.敏捷性B.持久性C.正确性D.准备性 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37.00)22.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 1 三个基本环节。 (分数:2.00)解析:回忆与再认23.词语记忆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 1。 (分数:2.50)解析:逻辑性24.不需要意识或不需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
13、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是 1。 (分数:2.50)解析:内隐记忆25.短时记忆是保持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其容量为 72 个组块。 (分数:2.50)解析:126.长时记忆具有组织性、备用性等特点,其容量几乎 1。 (分数:2.50)解析:无限27.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心理学家将短时记忆扩展为 1 记忆。 (分数:2.50)解析:工作28.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心理学家还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 1 记忆。 (分数:2.50)解析:程序29.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头脑中所保存的形象称作记忆 1。 (分数:2.50)解析:表象30.记忆表象有三
14、个特点: 1、概括性和模糊片断性。 (分数:2.50)解析:直观形象性31.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是 1。 (分数:2.50)解析:保持32.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回忆或再认是 1。 (分数:2.50)解析:遗忘33.对遗忘进行系统的、首创性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德国心理学家 1。 (分数:2.50)解析:艾宾浩斯34.艾宾浩斯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 1。 (分数:2.50)解析:遗忘曲线35. 1 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分数:2.50)解析:回忆36.记忆的品质有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的和
15、记忆的 1。 (分数:2.50)解析:准备性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1.00)37.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得到同等的良好效果。复习的效果与其说决定于复习的次数,不如说决定于复习的合理组织。 (1)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遗忘规律指出,识记后最初遗忘较快,以后逐渐减慢。针对这一规律,识记后应及早加以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即在复习中间有休息)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比不间时复习的好。 (2)复习中的尝试回忆。研究证明,
16、在复习过程中,拿全部时间复习,不如只拿部分时间复习,而用另一部分时间去进行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从而使下一次复习更有目的性,以便在难点上多下功夫。 (3)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对于不太长的学习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但若学习材料很长,部分复习又比整体复习效果好。 (4)复习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能提高复习效果。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地组织,自己编写提纲,等等。 我们在教学中要正
17、确引导学生复习。例如:学生在背诵古文时,让学生看几遍以后就试着背,比用全部时间来回地读记忆效果好得多;在复习外语单词时,采取听、说、读、写多种方法比单纯用一种方法要有效。38.记忆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品质? (分数:11.00)_正确答案:()解析:(1)识记的敏捷性。 识记速度的快慢即为识记的敏捷性。记忆的这种品质很重要,因为只有记得快,才有条件记得多。怎样提高识记的敏捷性呢?首先是明确识记的目的。知道在每种场合记什么,不记什么,这样就可避免浪费时间。其次是应当集中注意。因为在由注意所引起的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区内,最容易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也就是最容易进行识记。 (2)保持的持久性
18、。 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久暂,即保持的持久性。一般说来,记忆的敏捷性往往与保持的持久性相联系。加强保持的持久性首先是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其次是进行及时和经常的复习。 (3)记忆的正确性。 这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记忆的这种品质极为重要。培养记忆的正确性,首先,必须进行认真的识记,在大脑皮层上建立精确的暂时神经联系。其次,在复习时要把类似的材料经常加以比较,防止混淆。再有,要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住的东西区别开,把所见所闻的真实材料与主观的增补臆测区别开来。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指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地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培养记忆的准备性,关键是要使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做到从有条不紊的记忆仓库中,随时迅速提取所需要的材料。 总之,记忆的四种品质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我们不能只根据某一方面的品质去评定一个人记忆的好坏。每种品质只有和其他的品质结合起来才有价值。记忆的这些品质都是后天形成和发展的,应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