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考试真题 2002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选择题(每题 1分共 10分)(总题数:10,分数:10.00)1.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1.00)A.孟子B.格塞尔C.威尔逊D.华生2.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 (分数:1.00)A.舒尔茨B.斯特鲁米林C.布鲁纳D.亚当?斯密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 ) (分数:1.00)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4.古希腊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自然特点的思想家是 ( ) (分数:1.00)A.苏格拉底B.柏
2、拉图C.亚里斯多德D.赫拉克里特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 (分数:1.00)A.互补性B.个体差异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6.用测量知识的题目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 ( ) (分数:1.00)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7.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 )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学习中。 ( ) (分数:1.00)A.知识B.技能C.概念D.态度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 ( ) (分数:1.00)A.职业B.专业C.事业D.以上三者都是9.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
3、和其它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 ) (分数:1.00)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或道德推理( ) (分数:1.00)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二、填空题(每题 1分,共 5分)(总题数:5,分数:5.00)11.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1 年。(分数:1.
4、00)填空项 1:_13.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1 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从做中学”的过程。(分数:1.00)填空项 1:_1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15.涂尔干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 1 三要素组成。(分数:1.00)填空项 1:_三、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15分)(总题数:5,分数:15.00)16.发展关键期 (分数:3.00)_17.终身教育 (分数:3.00)_18.课的结构 (分数:3.00)_19.认识的间接性 (分数:3.00)_20.观察学习 (分数:3.00)_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总题数:5,分
5、数:25.00)21.美育即艺术教育(分数:5.00)_22.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是一回事(分数:5.00)_23.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分数:5.00)_24.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分数:5.00)_25.学生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分数:5.00)_五、论述题(每题 15分,共 45分)(总题数:3,分数:45.00)26.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认识。(分数:15.00)_27.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分数:15.00)_28.围绕如下问题分析、评论下述案例。 (1)案例中
6、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 (2)这位教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 (3)这个案例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就在今天上午,加伦让我们知道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有事我进教室晚了些,不过老师还没有来。三、四个男孩子正在逗弄可怜的克洛西就是那一头红发、残了一只手臂、还有一个卖菜的妈妈的男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用剥了的栗子壳砸他的脸,恶意地模仿他残臂的姿势,取笑他是个残废,是个怪物。他孤零零地坐在板凳上,脸色惨白,求饶的目光从一个人脸上转向另一个人脸上,恳求他们放过他。可那些人恶作剧的模仿更甚了,他气得全身发抖,满脸通红。突然,一脸坏相的弗兰提跳一张长凳,装作两臂各挎一只篮子的样子,取
7、笑克洛西那以前常来校门口接儿子的母亲,她现在正卧病在床。许多人开始大笑。克洛西狂怒了,他抓起一只墨水瓶,用尽全力向那坏蛋砸去。可是弗兰提避开了,墨水瓶正砸在刚巧走进来的老师身上。大家全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吓得不敢出声。 老师脸色苍白地走上讲台,用严厉的声音责问:“谁干的?” 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谁干的?” 可怜的克洛西的不幸似乎感动了加伦,他突然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是我。” 老师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呆坐的学生,然后平静地说:“不是你。” 顿了一顿,他又说:“这一次我不会罚那个犯错误的人的。站起来吧!” 克洛西站了起来,抽泣地说:“他们砸我,还侮辱我,我气昏了头,才扔_” “坐
8、下吧。”老师说,“欺侮他的人,站起来。” 四个人耷拉脑袋站了起来。 “你们几个,竟然去侮辱一个根本没有冒犯你们的同伴,竟然去挖苦一个本来不幸的人,竟然去攻击一个无力自卫的人。你们这是卑鄙的行为!是懦夫!” 说完,他走下讲台,来到耷拉着脑袋的加伦面前,伸出一只手放在加伦的腮下, 抬起了他的头。老师注视着加伦的双眼,对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人。”加伦附在老师的耳旁,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老师就对四个顽皮的同学说:“这次原谅你们。” (分数:15.00)_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考试真题 2002年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选择题(每题 1分共 10分)(总题
9、数:10,分数:10.00)1.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1.00)A.孟子B.格塞尔C.威尔逊D.华生 解析:2.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 (分数:1.00)A.舒尔茨 B.斯特鲁米林C.布鲁纳D.亚当?斯密解析: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 ) (分数:1.00)A.大学B.论语C.学记 D.中庸解析:4.古希腊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自然特点的思想家是 ( ) (分数:1.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 D.赫拉克里特解析: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 (分数:1.00)A.互
10、补性B.个体差异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 解析:6.用测量知识的题目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 ( ) (分数:1.00)A.难度B.信度 C.效度D.区分度解析:7.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 )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学习中。 ( ) (分数:1.00)A.知识B.技能 C.概念D.态度解析: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 ( ) (分数:1.00)A.职业B.专业 C.事业D.以上三者都是解析:9.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 ) (分数:1.00)A.中华人民共和
11、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解析:1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或道德推理( ) (分数:1.00)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解析:二、填空题(每题 1分,共 5分)(总题数:5,分数:5.00)11.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解析: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1 年。(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
12、:1985 年)解析:13.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1 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从做中学”的过程。(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杜威)解析:1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儿童)解析:15.涂尔干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 1 三要素组成。(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意志自由)解析:三、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15分)(总题数:5,分数:15.00)16.发展关键期 (分数:3.00)_正确答案:(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解析:17.终身教育 (分数:3.00)_正确
13、答案:(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解析:18.课的结构 (分数:3.00)_正确答案:(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解析:19.认识的间接性 (分数:3.00)_正确答案:(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育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认识的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和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活动为基础。)解析:20.观察学习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观察学习:社会学习论关于道德教
14、育的基本观点是,儿童的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采用道德判断的故事进行实验证实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是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得来的。)解析: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总题数:5,分数:25.00)21.美育即艺术教育(分数:5.00)_正确答案:(错。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并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容要比美学和艺术教育学习要广泛得多。)解析:22.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是一回事(分数:5.00)_正确答案:(错。活动课程渊于课外活动,但与课外
15、活动不同,从课程上看,比课外活动正规化,列人教学计划;从内容上看,注意活动系列化;从参加者看,由部分学生扩展到整体学生,由自由参加到必须但可以自由选择内容参加,因此,不要把我国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活动课程等同于课外活动。)解析:23.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分数:5.00)_正确答案:(错。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按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而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与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它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解析:24.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分
16、数:5.00)_正确答案:(正确,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形式。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解析:25.学生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分数:5.00)_正确答案:(正确。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对外界的认识对其品德形成起
17、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解析:五、论述题(每题 15分,共 45分)(总题数:3,分数:45.00)26.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认识。(分数:15.00)_正确答案:(1)内涵; 主张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恢心;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现实意义: 进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鼓励学生,因材施教,进行理想教育,善于发现
18、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解析:27.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分数:15.00)_正确答案:(基本特点: (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2)强调加强基础;(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解析:28.
19、围绕如下问题分析、评论下述案例。 (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 (2)这位教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 (3)这个案例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就在今天上午,加伦让我们知道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有事我进教室晚了些,不过老师还没有来。三、四个男孩子正在逗弄可怜的克洛西就是那一头红发、残了一只手臂、还有一个卖菜的妈妈的男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用剥了的栗子壳砸他的脸,恶意地模仿他残臂的姿势,取笑他是个残废,是个怪物。他孤零零地坐在板凳上,脸色惨白,求饶的目光从一个人脸上转向另一个人脸上,恳求他们放过他。可那些人恶作剧的模仿更甚了,他气得全身发抖,满脸通红。突然,一脸坏相的弗
20、兰提跳一张长凳,装作两臂各挎一只篮子的样子,取笑克洛西那以前常来校门口接儿子的母亲,她现在正卧病在床。许多人开始大笑。克洛西狂怒了,他抓起一只墨水瓶,用尽全力向那坏蛋砸去。可是弗兰提避开了,墨水瓶正砸在刚巧走进来的老师身上。大家全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吓得不敢出声。 老师脸色苍白地走上讲台,用严厉的声音责问:“谁干的?” 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谁干的?” 可怜的克洛西的不幸似乎感动了加伦,他突然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是我。” 老师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呆坐的学生,然后平静地说:“不是你。” 顿了一顿,他又说:“这一次我不会罚那个犯错误的人的。站起来吧!” 克洛西站了起来,抽泣地说:“
21、他们砸我,还侮辱我,我气昏了头,才扔_” “坐下吧。”老师说,“欺侮他的人,站起来。” 四个人耷拉脑袋站了起来。 “你们几个,竟然去侮辱一个根本没有冒犯你们的同伴,竟然去挖苦一个本来不幸的人,竟然去攻击一个无力自卫的人。你们这是卑鄙的行为!是懦夫!” 说完,他走下讲台,来到耷拉着脑袋的加伦面前,伸出一只手放在加伦的腮下, 抬起了他的头。老师注视着加伦的双眼,对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人。”加伦附在老师的耳旁,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老师就对四个顽皮的同学说:“这次原谅你们。” (分数:15.00)_正确答案:( (1)进行如下方面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 (2)使用如下道德教育方法;陶冶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3)该案例反映了如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重视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观点,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注:考生可结合案例展开论述)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