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四川大学考研历史学世界通史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2740       资源大小:49.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四川大学考研历史学世界通史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

    1、四川大学考研历史学世界通史真题 2013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40.00)1.汉谟拉比法典(分数:5.00)_2.婆罗门教(分数:5.00)_3.荷马史诗(分数:5.00)_4.西塞罗(分数:5.00)_5.大化改新(分数:5.00)_6.三十年战争(分数:5.00)_7.马丁?路德?金(分数:5.00)_8.新社会史学派(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20.00)9.简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分数:5.00)_10.简析基督教产生的社会和思想根源。(分数:5.00)_11.简述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形成

    2、。(分数:5.00)_12.简述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及影响。(分数:5.00)_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40.00)13.分析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和影响。(分数:10.00)_14.分析 19 世纪英国议会改革对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作用。(分数:10.00)_15.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分数:10.00)_16.分析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因及主要内容。(分数:10.00)_四川大学考研历史学世界通史真题 2013 年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40.00)1.汉谟拉比法典(分数:5.00)_正确答案:(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3、颁布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1901 年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于伊朗苏萨古城。法典由序言、正文(共 282 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法典在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解析:2.婆罗门教(分数:5.00)_正确答案:(古印度著名宗教。婆罗门教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主张“梵我一致”说和“造业轮回”说,强调森严的等级制度,实行瓦尔那制度。婆罗门教信奉的神祗主要有梵天、毗湿奴和湿

    4、婆三大主神。吠陀为该教信奉的主要典籍。公元前 4 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落。后来,婆罗门教融合了佛教及其他民间信仰形成印度教。 )解析:3.荷马史诗(分数:5.00)_正确答案:(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两部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著。两诗题材都和特洛伊战争有关。伊利亚特集中讲述了特洛伊战争时,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参战并击毙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的经过。奥德赛则介绍英雄奥德修斯战后回国时漂泊十年、历经艰险的故事。荷马史诗为希腊文明奠定了一块最重要的基石。)解析:4.西塞罗(分数:5.00)_正确答案:(古罗马政治家。公元前 63 年任罗马执政官。公元前 6

    5、0 年“前三头同盟”成立后,拒绝恺撒要他参加政治同盟的邀请。公元前 57 年被放逐,次年返回罗马。公元前 49 年,恺撒与庞培内战爆发后支持庞培。恺撒被刺后,他热衷于恢复共和,连续发表演说抨击安东尼。公元前 43 年“后三头同盟”成立后,被安东尼部下杀死。主要著作有论国家、论法律、论神的本质、论善与恶之定义等。)解析:5.大化改新(分数:5.00)_正确答案:(7 世纪中叶,日本大化年间开始的一次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645 年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发动政变,建立新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建元大化。646 年元月,天皇颁发新诏书,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租税制,实行租庸调法;改革

    6、统治机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解析:6.三十年战争(分数:5.00)_正确答案:(16181648 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洲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欧洲各国在宗教信仰的牵带下,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哈布斯堡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反哈布斯堡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得到英国、俄国的支持。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三十年战争彻底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确

    7、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同时还有力地促成了近代国际法体系的诞生。 )解析:7.马丁?路德?金(分数:5.00)_正确答案:(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29 年出生于佐治亚州。1955 年获神学博士学位。19551956 年,金成为民权运动黑人领袖。1957 年起领导一系列黑人民权运动。1963 年 8 月 28 日组织 20 多万人发动向华盛顿“自由进军”的活动,并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说。1964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 年 4 月4 日在田纳西州被刺死。 )解析:8.新社会史学派(分数:5.00)_正确答案:(英国现代历史学学派。以整个社会为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指导,同时广泛

    8、吸收英国经济史和社会史的优秀遗产,以及欧美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史的理论和方法。具体研究的课题有人口与宗族的关系,历史上的城市问题、阶级与社会群体、社会运动、社会变革、文化现象、社会心理等。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鲍姆、汤普逊等。他们既重视动态地研究阶级和社会群体,又注重研究他们的文化心理,以求从多层面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20.00)9.简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分数:5.00)_正确答案:(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大体以今之希特一萨马腊为界,北部称亚述,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尼普尔(今名努法尔)以北称阿卡德,以南称苏美尔。 (1)楔

    9、形文字。苏美尔人最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文字的发明。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公元前 4000 年代后期的乌鲁克时期,在苏美尔地区出现了图画文字,后来演变成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其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同类符号作用相同,而表音符号在构造上与埃及的表音符号有所不同。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吉尔伽美什史诗。苏美尔一巴比伦文学作品多是宗教神话和史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吉尔伽美什史诗。它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叙事诗,其基本内容早在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就已具雏形,至亚述帝国时代才出现最完备的编辑本。史诗的情

    10、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主人公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的残暴统治,及他与恩启都的友谊;第二部分叙述了他与恩启都的英雄业绩战胜林中妖怪洪巴巴和杀死残害乌鲁克居民的天牛;第三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为探索人生奥秘而进行的努力;第四部分叙述了他与恩启都的幽灵的谈话。这部史诗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同各种暴力进行斗争的某种情景,歌颂了为民建立功勋的英雄和英雄壮举,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认识自然法则和探索人生奥秘的愿望。 )解析:10.简析基督教产生的社会和思想根源。(分数:5.00)_正确答案:(1)基督教大约产生于公元 1 世纪中叶,最早出现在罗马统治下的犹太下层群众中间,不久便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它是受罗马

    11、统治的人民特别是犹太人民反抗罗马的群众运动的产物。罗马各地人民不断掀起反罗马的斗争,但都遭到残酷的镇压,他们找不到出路,转而把希望寄托于宗教。 (2)原始基督教的根本特点是,打破了民族宗教的狭隘性,建立一种新的世界性信仰。基督教不分民族,不分阶级,只要信奉耶稣,遵守教义,都可成为教徒,得到上帝的拯救和赐福。加上基督教改革礼仪,废除了原始宗教大量的献祭和繁琐仪式,为其在罗马城乡居民中尤其是社会下层中的广泛流传打下了基础。 (3)在社会观方面,原始基督教有着朴素的社会平等思想,主张建立人人平等、共同消费的理想社会和国家。信徒之间衣食互济、患难相恤的淳朴之风,以及对富人权贵的鄙视,对末日审判正义必胜

    12、和救世主行将降临世间的信念,对于受尽现世压迫和呻吟于奴隶制之下的广大劳苦大众,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解析:11.简述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形成。(分数:5.00)_正确答案:(公元 622 年,穆罕默德迁往麦地那,伊斯兰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吉拉”。希吉拉是阿拉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对伊斯兰教的胜利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穆罕默德迁到麦地那后,便以此为根据地,把从麦加迁来的穆斯林(称为迁士)和麦地那的穆斯林(称为辅士)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乌马”,即穆斯林公社。穆斯林公社既是宗教社团,又是军事和行政组织,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锥形。

    13、在公社内,穆罕默德不仅是宗教领袖,同时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后来的哈里发国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穆斯林公社建立以后,穆罕默德依靠穆斯林的支持,积极图谋发展和扩大伊斯兰教势力。624 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武装击溃麦加古莱西贵族的商队;627 年,穆罕默德在“壕沟之战”中取得对麦加贵族的胜利。630 年 1 月,穆罕默德率万名穆斯林武装进驻麦加。麦加古莱西贵族迫于形势,宣布承认穆罕默德的权威,接受伊斯兰教。麦加的归顺,标志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胜利。此后,穆罕默德又征服了其他许多地区和部落,至 632年,阿拉伯半岛大体上归于统一。 )解析:12.简述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及影响。(分数:

    14、5.00)_正确答案:(1945 年 2 月 411 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木岛的雅尔塔举行了战时第二次会议。会议发表了雅尔塔会议公报,签订了雅尔塔会议议定书和雅尔塔协定以及有关附录等文件。主要内容是: (1)关于德国。决定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并在柏林设立管制委员会。德国必须赔偿盟国的损失,并实行非军国主义化。 (2)关于波兰的疆界和政府的组成。最后达成原则协定: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即受苏联支持的卢布林政府),应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改组,以容纳波兰国内外的民主力量。关于波兰疆界,东部依照寇松线,而在西部和北部波兰应得到领土补偿,西疆的最后定界应待和会解决

    15、。 (3)关于联合国。经过争论,解决了两个难题。一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应成为创始会员国。二是提交安理会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质性问题,美、苏、英、中、法五大国有否决权;另一类是程序问题,如果常任理事国为争端当事国,则该国不得参加投票。会议还决定,1945 年 4月 25 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 (4)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后达成秘密协定,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条件是:外蒙古的现状应予维持;由日本在 1904 年日俄战争中从沙俄手中夺取的“权益”须予恢复,包括归还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大连商港国际化、恢复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

    16、经营;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雅尔塔会议是战时苏、美、英三大国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所确定的打败德国、肃清德国法西斯主义、对日作战、规划战后世界和平以及三大国合作等项基本原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会议及其协议还贯穿了苏、美、英三大国主宰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强权政治原则。 )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40.00)13.分析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和影响。(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1)对黄金的追求和原有商路不通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上的动因。15 世纪的西欧,商品经济得到了广泛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与此同时,西欧的货币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主要的支付

    17、手段。但欧洲的黄金产量较小,而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使欧洲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东方。15 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 810 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 (2)传播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鼓舞是推动西欧人海外发展的精神动力。15 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的欧洲人已能制造多桅快速、载重数百吨甚至千吨的适宜远航的大船。古代希腊的地圆说理论在当时的西欧广泛流行,罗盘针和占星仪则被

    18、应用于测定船在海上的方位。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时期的西欧在海上占据优势。 (3)专制政府的支持。统一政权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远洋航行的财力和物力来源。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这是因为:第一,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第二,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亨利王子,他的绰号是“航海家”,他的业绩在于: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改进了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第三,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这是在与伊斯兰教的斗争中形成的。 (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开

    19、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它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商业往来扩大了,并开始与美洲有了商业联系。亚、非、美洲的众多商品,开始或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城市趋于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日益繁荣。 (2)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价格革命”。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货币的贬值和物价上涨对西欧国家社会各阶层的经济地位产生了不同影响,加剧了阶级分化的过程,有力地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

    20、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西欧国家从此超越了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 (3)开辟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对世界各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殖民掠夺的总先锋。而后起的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挤掉西班牙和葡萄牙,继续在亚、非、美洲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解析:14.分析 19 世纪英国议会改革对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作用。(分数:10.00)_正确答案:(19 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以三次议会改革为标志的政治民主化。 (1)1832 年

    21、议会改革。 1832 年 6 月,辉格党内阁的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是为英国第一次国会选举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56 个人口不到 2000 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 20004000 人口的选区各减少 1 个议员席位。余出的 143 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 65 个,各郡选区特别是北方郡选区得到 65 个,其余分给了苏格兰和爱尔兰。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 10 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 10 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 50 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1832 年,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上层获得了参加政

    22、权的机会。议会在一些新立法中转向自由贸易原则,废除了谷物法(1846 年)和实行了近 200 年的航海条例(1849 年)。 (2)1867 年议会改革。 19 世纪 60 年代,激进派和英国工联领袖联合成立了“全国改革联盟”,掀起第二次声势浩大的争取议会改革运动。1867 年,狄斯雷利内阁的改革方案获得议会的通过。这一改革方案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租金每年不少于 10 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选票给予从私产承担租金中每年所得不少于 5 镑的人。短期租户如有 12 镑收入,也可获得选举权。另有 46 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

    23、选民的总数从 135 万人增加到 225万人,但是妇女仍无选举权。 1867 年的议会改革是继 1832 年以后废除“衰败选区”的第二阶段,它完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争取参加政权的斗争。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在“衰败选区”被取消后,贵族地主不能够再随心所欲地选送代表到下院去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 1/2 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能获得选举权。 (3)18841885 年议会改革。 80 年代,自由党推动了第三次议会改革。1884 年,自由党提出的人民代表制法获得议会通过,把选举权扩大到农业工人,使英国大部分成年男子获得选举

    24、权。1885 年又通过了重新分配席位法。除 22 个城市外,其他各城市和各郡一律实行单一代表选区制,大体上每 5.4 万人选出一个代表,从而接近于平等代表制原则。 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英国在 19 世纪实现了从贵族寡头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变。英国政治民主一步一步地扩大,其最显著的后果便是工人阶级可以参与政治生活,可以推动政府实行劳工立法。)解析:15.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分数:10.00)_正确答案:(1)政治上,建立了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2)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工业方而,战后美国的工业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国

    25、家。货币金融方面,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形成。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47年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科学技术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它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 (3)军事上,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力量,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已完全被美国取代。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建立了近 500 个军事基地。此外,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解析:16.分析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因及主要内容。(分数:10.00)_

    26、正确答案:(20 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开始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即新技术革命。这次革命在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达到高潮,到 80 年代以更大势头发展。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信息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兴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因 (1)科学理论的准备。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理论准备应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在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和方法论方面改变了牛顿力学体系,从而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世界引向微观世界。30 年代原子物理学的迅速发展揭开了核裂变的奥秘

    27、,使人工利用原子能成为可能。形成于战后初期的“三论”即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也是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理论依据。 (2)技术与物质前提。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与第二次技术革命创造的技术与物质条件分不开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中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是电子计算机得以诞生的直接前提。战后初期,属于第二次技术革命领域的一些尖端技术开始从军用转为民用,进一步扩大了新兴产业,推动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 (3)社会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战后西方国家普遍重视教育,特别

    28、是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来大力培养科技人才。随着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干预力度日趋加大。这不仅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减少自发性与盲目性的负面效应,直接推动了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1)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新技术革命首先是从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开始的。1945 年 7 月 16 日,美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1949 年 8 月,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1 年 5 月,第一颗氢弹在美国制成,1952 年 10 月 1 日试爆成功,其威力相当于

    29、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 600 倍。随后不久,1953 年 8 月,苏联在西伯利亚试爆氢弹成功。此外,从 19531964 年间,英、法、中等国相继宣布试制热核武器成功。 (2)电子计算机的利用与发展。1945 年制造的美国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NIAC)和 1952 年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主持制成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标志着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诞生。1958 年,美国 IBM公司制成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 100 万次以上,高于第一代 200 倍。1964 年 IBM 公司制成 360 系列计算机,首次使用集成电路,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 300 万次以上,被称为

    30、“电脑”。20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每秒运算千万次的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问世。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又研制出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20 世纪 80 年代,美日竞相研制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20世纪 90 年代以后,模仿人脑的判断与适应能力、具有可同时处理多种数据功能的神经网络第六代电子计算机,又成为电子计算机领域研究的最新方向。电子计算机在生产、流通、企业与行政管理、国防军事、教育乃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历程和各个领域制度变革的方向,对现代化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空间技术的利用与发展。1949 年,苏联发射了 35 吨

    31、推力、645 千米射程的火箭;1950 年,完成了 1600 千米射程火箭的研制工作。美国则在 1953 年才发射了一颗射程 800 千米的火箭。1957 年 6 月,苏联首次成功地发射了洲际导弹;同年 10 月 4 日、11 月 3 日,苏联相继发射了两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 1 号”和“伴侣 2 号”,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1958 年 1 月31 日,美国发射了重量小于苏联但质量很高的“探险者 1 号”人造地球卫星。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绕地球飞行成功。1969 年 7 月 21 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空间技术开始了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对太阳系行星和宇宙空间的探测研究。 新技术革命除了涉及以上领域外,还有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工程的诞生和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 )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四川大学考研历史学世界通史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