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3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32,分数:68.00)1.男性,65 岁,因心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术。下述哪项叙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尽管有心室颤动,必须经药物治疗证实无效后才能施行电除颤B.除了心室颤动,其他类型的心搏骤停均使用利多卡因C.在心肺复苏期间常规使用碳酸氢钠D.电除颤可以重复使用2.下列哪项关于心肺复苏的描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一旦发现心搏骤停的患者,立即送往医院B.检查有脉搏时,就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C.一旦确诊心搏骤停,首先施行的紧急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D
2、.即使心电监测显示不是心室颤动,也需要立即电复律男性,56 岁,30 分钟前心前区压榨样痛,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为零,诊断为心搏骤停。(分数:6.00)(1).下列哪一项不是诊断心搏骤停的必备条件(分数:2.00)A.意识丧失B.瞳孔散大C.呼吸断续或停止D.大动脉搏动消失(2).引起心搏骤停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分数:2.00)A.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心室停顿C.心室颤动D.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根据病理解剖发现,大部分心脏性猝死的重要病因是(分数:2.00)A.冠心病B.高血压性心脏病C.风湿性心瓣膜病D.心肌病3.男性,45 岁,诊断为高血压 1
3、级,有特征性的诊断标准是(分数:2.00)A.血压不稳定,时高时低B.有高血压家族史C.从事脑力劳动,工作压力大D.收缩压 140159mmHg,舒张压 9099mmHg4.高血压的并发症下列哪项较少见(分数:2.00)A.心功能不全B.眼底动脉硬化,出血C.继发性肾功能不全D.肺栓塞5.关于高血压所致靶器官并发症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B.可形成脑血管微动脉瘤C.可引起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D.良性高血压可发生肾入球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6.关于高血压危象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分数:2.00)A.临床表现为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药可诱发B.因全身小动脉痉挛
4、,血压急剧上升C.多数患者伴有抽搐与昏迷D.可有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7.下列哪项不是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分数:2.00)A.收缩压持续超过 180mmHgB.伴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和乳头水肿C.肾损害突出,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D.常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8.男性,43 岁,因高血压就诊。下列哪项最能说明此患者为 1 级高血压(分数:2.00)A.血压 160180/9095mmHgB.病程未超过 3 年C.血压 SBP160mmHg,DBP100mmHg,非药物治疗可使血压下降D.没有心、脑、肾等器官损害9.男性,58 岁,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定期门诊治疗,近期血
5、压波动在 180190/10011mmHg,X 线见主动脉型心,心电图左室高电压,尿蛋白(),最恰当的诊断是(分数:2.00)A.高血压 1 级高危组B.高血压 2 级极高危组C.继发性高血压D.高血压 3 级极高危组10.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血压并发症为(分数:2.00)A.主动脉夹层B.心力衰竭C.高血压危象D.高血压脑病11.男性,48 岁,有间歇性头痛、头晕、血压偏高病史,昨日出现剧烈头痛、心悸、多汗、呕吐、视物模糊、抽搐、面色苍白,血压 220/122mmHg,心率 120 次/分。合理诊断是(分数:2.00)A.高血压 3 级B.高血压脑病C.恶性高血压D.高血压危象12.产
6、生高血压脑病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心力衰竭B.脑小动脉强烈痉挛C.脑出血D.血压过高超过脑血流自身调节能力13.关于高血压脑病,下列哪项提法是不对的(分数:2.00)A.血压过高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B.脑血流过度灌注引起脑水肿C.临床以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为主D.脑神经症状的出现提示病情不可逆转14.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应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分数:2.00)A.呋塞米B.普萘洛尔C.卡普托利D.硝苯地平1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最突出的副作用是(分数:2.00)A.皮肤过敏B.白细胞减少C.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D.咳嗽16.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
7、酶抑制剂(ACEI)后,出现刺激性干咳的原因是(分数:2.00)A.体内缓激肽增加B.ACEI 能促进纤毛运动C.ACEI 使支气管分泌减少D.ACEI 的刺激作用17.高血压危象患者降压时首选(分数:2.00)A.硝普钠B.硝酸甘油C.卡普托利D.螺内酯18.关于老年人高血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大多数是收缩压与舒张压同时增高B.血压波动小,相对稳定C.较少发生直立性低血压D.容易发生心力衰竭19.高血压治疗原则不包括(分数:2.00)A.高血压 2 级或以上者应给药物治疗B.一旦高血压的诊断确立,立即给药C.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强调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D.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同时
8、兼顾代谢综合征的处理20.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对高危、极高危组强调长期服药的原则B.收缩压下降 1020mmHg,心血管事件可明显减少C.降压同时要给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D.血压160/100mmHg 时,多数需联合两种以上降压药方能起效21.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下列哪项说法正确(分数:2.00)A.ACS 发生机制与冠脉痉挛直接相关B.是由于衣原体、支原体直接感染斑块所致C.冠脉内超声检查,对诊断无帮助D.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2.男性,52 岁,近 23 个月来常于上楼走路后出现发作性心前区
9、闷痛,安静心电图为正常范围,为明确诊断需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有关冠心病的诊断,以下哪项说法正确(分数:2.00)A.血管内超声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手段B.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P)是确诊冠心病的可靠依据C.冠脉造影可发现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D.活动平板阳性可确诊冠心病23.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下列哪一种提法正确(分数:2.00)A.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心肌缺氧而诱发B.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脉紧张性增高是重要诱因C.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有新的血栓形成D.多数由斑块的破裂引起24.下列哪项符合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分数:2.00)A.多见于 60 岁以上的女性B.硝酸甘
10、油制剂往往不能缓解症状C.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常有出血D.活动时可诱发,停止活动后症状可缓解25.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分数:2.00)A.心前区B.胸骨中段伴左肩、左臂C.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D.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波及心前区26.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在于(分数:2.00)A.疼痛持续时间20 分钟B.血中心肌梗死标记物的升高与否C.48 小时内是否有多次心绞痛发作D.是否在安静状态下疼痛27.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区别除外以下哪项(分数:2.00)A.发作时有 ST 段抬高的心绞痛B.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增高C.1 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
11、的负荷诱发D.休息状态下的心绞痛28.心绞痛发作时不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分数:2.00)A.T 波倒置B.ST 段无移位C.QRS 波群多0.12 秒D.ST 段下移29.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最差的是(分数:2.00)A.冠脉左主干狭窄B.冠脉左回旋支狭窄C.冠脉左前降支狭窄D.冠脉右支狭窄30.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 受体阻断剂,下列哪一种提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不管心功能如何,均可选用B.主要通过阻断交感胺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缓解心绞痛C.与硝酸酯类合用不需考虑减量问题D.对低血压、支气管哮喘患者也可选用31.男性,60 岁,近 34 个月来常于上楼、情绪激动、饱餐后出现胸前
12、区压榨性疼痛,以胸骨后为明显,疼痛向左手内侧放射每次发作持续 13 分钟不等,休息后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时心电图见ST 段水平下降0.05mV,T 波低平,该例的诊断应为(分数:2.00)A.不稳定型心绞痛B.急性冠脉综合征C.心肌梗死D.稳定型心绞痛二、B 型题(总题数:3,分数:16.00) A.ACEI+长效钙通道阻断剂 B. 受体阻断剂+利尿剂 C.钙通道阻断剂+利尿剂 D.硝普钠静脉滴注(分数:3.00)(1).男性,55 岁,高血压病史 3 年,查体:血压 160/80mmHg,心率 80 次/分,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55mm,EF 50%,血 Cr 200mmo
13、l/L。该患者宜选择(分数:1.00)A.B.C.D.(2).男性,48 岁,工作压力大,近期头痛,心跳加快,检查:血压 160/100mmHg,心率 96 次/分,过去无高血压史,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该患者宜选择(分数:1.00)A.B.C.D.(3).女性,60 岁,高血压病史 10 年,今晨突发头痛、呕吐、出汗、气促。检查:血压 180/110mmHg,心率 90 次/分,双肺底散在少量湿啰音,无病理特征。该患者宜选择(分数:1.00)A.B.C.D.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酚妥拉明 D.普萘洛尔(分数:4.00)(1).扩张静脉和冠状动脉的是(分数:1.00)A.B.C.D.(
14、2).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前、后负荷的是(分数:1.00)A.B.C.D.(3).抑制 受体,扩张动脉的是(分数:1.00)A.B.C.D.(4).抑制 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排出量的是(分数:1.00)A.B.C.D. A.心电图 B.201Tl-心肌显像 C.PET D.冠状动脉造影(分数:9.00)(1).诊断心绞痛最准确的方法是(分数:1.80)A.B.C.D.(2).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数:1.80)A.B.C.D.(3).对了解冠脉狭窄程度及部位最有价值的检查是(分数:1.80)A.B.C.D.(4).可显示心肌缺血灶部位和范围的检查方法是(分数:1.80)A.B.C.
15、D.(5).可准确评估心肌活力的检查方法是(分数:1.8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32.原发性高血压高度危险组标准包括(分数:2.00)A.高血压 3 级不伴危险因素B.高血压 2 级伴糖尿病C.高血压 1 级伴 3 个危险因素D.高血压 1 级伴靶器官损害33.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分数:2.00)A.一般应降至140/90mmHgB.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为130/80mmHgC.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者为130/80mmHgD.老年收缩性高血压为140150/90mmHg34.高血压急症时一般不宜采取的措施是(分数:2.00)A.立即将血压降
16、至正常范围B.静脉滴注降压药C.口服速效短效降压药D.强力利尿剂降压35.对一名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为初步了解其心血管病危险分层,除了规范测量血压以外,还应进行的检查包括(分数:2.00)A.测身高、体重、腹围B.尿常规、肾功能C.血脂、血糖水平,甚至 OGTT 试验D.眼底检查36. 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禁忌证是(分数:2.00)A.高血压伴急性心衰B.高血压伴房室传导阻滞C.高血压伴外周血管疾病D.高血压伴扩张型心肌病37.心绞痛发作时产生疼痛的直接原因是 A.钠钾泵受损,K +的刺激作用 B.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自主神经 C.心肌内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 D.冠状动脉的异常牵拉或收缩(分数
17、:2.00)A.B.C.D.38. 受体阻滞剂治疗心绞痛的机制包括(分数:2.00)A.减弱心肌收缩力,以降低氧耗B.扩张冠状动脉C.减慢心率,以降低氧耗D.降低血压,降低心肌后负荷39.下列各项中,可引起心绞痛的疾病有(分数:2.00)A.心肌梗死B.梅毒性主动脉炎C.肥厚型心肌病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3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32,分数:68.00)1.男性,65 岁,因心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术。下述哪项叙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尽管有心室颤动,必须经药物治疗证实无效后才能施行电除颤B.除了心室颤动
18、,其他类型的心搏骤停均使用利多卡因C.在心肺复苏期间常规使用碳酸氢钠D.电除颤可以重复使用 解析:解析 心室颤动应立即电除颤,心搏骤停或复苏时间过长者,或早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患者可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最好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补给量,防止产生碱中毒。心室颤动给予23 次除颤加心肺复苏及肾上腺素之后仍然是室颤/无脉室速,可考虑用利多卡因。电除颤可以重复使用。2.下列哪项关于心肺复苏的描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一旦发现心搏骤停的患者,立即送往医院B.检查有脉搏时,就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C.一旦确诊心搏骤停,首先施行的紧急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 D.即使心电监测显示
19、不是心室颤动,也需要立即电复律解析:解析 心肺复苏时,一旦确诊心搏骤停,首先施行的紧急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男性,56 岁,30 分钟前心前区压榨样痛,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为零,诊断为心搏骤停。(分数:6.00)(1).下列哪一项不是诊断心搏骤停的必备条件(分数:2.00)A.意识丧失B.瞳孔散大 C.呼吸断续或停止D.大动脉搏动消失解析:解析 瞳孔散大不是诊断心搏骤停的必备条件。(2).引起心搏骤停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分数:2.00)A.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心室停顿C.心室颤动 D.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解析:解析 导致心搏骤停的病理生理
20、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3).根据病理解剖发现,大部分心脏性猝死的重要病因是(分数:2.00)A.冠心病 B.高血压性心脏病C.风湿性心瓣膜病D.心肌病解析:解析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 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 75%有心肌梗死病史。3.男性,45 岁,诊断为高血压 1 级,有特征性的诊断标准是(分数:2.00)A.血压不稳定,时高时低B.有高血压家族史C.从事脑力劳动,工作压力大D.收缩压 140159mmHg,舒张压 9099mmHg
21、 解析:解析 1 级高血压(轻度)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 140159mmHg,或舒张压 9099mmHg。4.高血压的并发症下列哪项较少见(分数:2.00)A.心功能不全B.眼底动脉硬化,出血C.继发性肾功能不全D.肺栓塞 解析:解析 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并发症。5.关于高血压所致靶器官并发症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B.可形成脑血管微动脉瘤C.可引起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D.良性高血压可发生肾入球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解析:解析 高血压时,压力负荷增高,儿茶酚胺与血管紧张素等生长因子都可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心脏肥厚和扩大,称高血压心脏病
22、。长期高血压可使脑血管发生缺血和变性,容易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能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并发脑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可发生闭塞性改变。恶性高血压时,肾入球小动脉和小叶间动脉可发生纤维素坏死,在短期内发生肾衰竭。良性高血压发生的是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及小动脉硬化。6.关于高血压危象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分数:2.00)A.临床表现为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药可诱发B.因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压急剧上升C.多数患者伴有抽搐与昏迷 D.可有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解析:解析 有抽搐与昏迷应考虑为高血压脑病。7.下列哪项不是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分数:2.00)A.收缩压持续超过 18
23、0mmHg B.伴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和乳头水肿C.肾损害突出,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D.常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解析:解析 恶性高血压的特点是: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130mmHg;并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神经乳头水肿;肾损害突出,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衰。有很多良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也可持续超过 180mmHg(A 错误)。8.男性,43 岁,因高血压就诊。下列哪项最能说明此患者为 1 级高血压(分数:2.00)A.血压 160180/9095mmHgB.病程未超过 3 年C.血压 SBP160mmHg,DBP100mmHg,非药物治疗可使
24、血压下降 D.没有心、脑、肾等器官损害解析:解析 1 级高血压时,收缩压为 140159mmHg,舒张压 9099mmHg,非药物治疗可使血压下降。9.男性,58 岁,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定期门诊治疗,近期血压波动在 180190/10011mmHg,X 线见主动脉型心,心电图左室高电压,尿蛋白(),最恰当的诊断是(分数:2.00)A.高血压 1 级高危组B.高血压 2 级极高危组C.继发性高血压D.高血压 3 级极高危组 解析:解析 该患者的血压符合高血压 3 级(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而且具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年龄大于 55 岁,所以属于高血压 3
25、 级极高危组。10.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血压并发症为(分数:2.00)A.主动脉夹层 B.心力衰竭C.高血压危象D.高血压脑病解析:解析 选项 A、B、C、D 都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主动脉夹层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的胸痛,并伴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1.男性,48 岁,有间歇性头痛、头晕、血压偏高病史,昨日出现剧烈头痛、心悸、多汗、呕吐、视物模糊、抽搐、面色苍白,血压 220/122mmHg,心率 120 次/分。合理诊断是(分数:2.00)A.高血压 3 级B.高血压脑病 C.恶性高血压D.高血压危
26、象解析:解析 高血压脑病是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临床表现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12.产生高血压脑病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心力衰竭B.脑小动脉强烈痉挛C.脑出血D.血压过高超过脑血流自身调节能力 解析:解析 正常情况下,脑循环的灌注压为 80100mmHg,当平均动脉压在 60140mmHg 范围变动时,脑血管可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维持脑血流量的恒定。高血压脑病是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所致。13.关于高血压脑病,下列
27、哪项提法是不对的(分数:2.00)A.血压过高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B.脑血流过度灌注引起脑水肿C.临床以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为主D.脑神经症状的出现提示病情不可逆转 解析:解析 高血压脑病的神经系统症状是可逆转的。14.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应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分数:2.00)A.呋塞米B.普萘洛尔C.卡普托利 D.硝苯地平解析:解析 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其降压机制为:抑制周围和组织的 ACE,使血管紧张素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此外,卡托普利还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因此特别适用于伴有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15.血
28、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最突出的副作用是(分数:2.00)A.皮肤过敏B.白细胞减少C.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D.咳嗽 解析:解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最突出的副作用是咳嗽,发生率可高达 14%,如咳嗽症状轻未必停药。16.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出现刺激性干咳的原因是(分数:2.00)A.体内缓激肽增加 B.ACEI 能促进纤毛运动C.ACEI 使支气管分泌减少D.ACEI 的刺激作用解析:解析 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 ACEI 后,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干咳的发生率为 10%20%,可能与体内缓激肽增多有关,停药后可消失。17.高血压危象患者降
29、压时首选(分数:2.00)A.硝普钠 B.硝酸甘油C.卡普托利D.螺内酯解析:解析 硝普钠能直接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降低前、后负荷。作用迅速、半衰期短,静脉滴注后立即发挥降压作用,停止滴注后,作用仅维持 35 分钟,不良反应较小。另外,在降压过程中不明显影响心率、心排出量和脑血流量,因此首选应用于各种高血压急症的抢救。硝酸甘油可扩张静脉和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与大动脉,主要用于急性心衰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高血压急症。使用卡托普利后,一般34 周才达最大降压作用,因此不适合高血压急症。18.关于老年人高血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大多数是收缩压与舒张压同时增高B.血压波动小,相对稳定C
30、.较少发生直立性低血压D.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解析:解析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大多数是收缩压高舒张压偏低;血压波动大,相对不稳定;较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容易发生心力衰竭。19.高血压治疗原则不包括(分数:2.00)A.高血压 2 级或以上者应给药物治疗B.一旦高血压的诊断确立,立即给药 C.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强调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D.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同时兼顾代谢综合征的处理解析:解析 患者相对年轻的 1 级高血压,先改善生活行为,追踪 36 个月后再考虑是否药物治疗。20.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对高危、极高危组强调长期服药的原则B.收缩压下降 1020mmH
31、g,心血管事件可明显减少C.降压同时要给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 D.血压160/100mmHg 时,多数需联合两种以上降压药方能起效解析:解析 治疗高血压并不强调降压同时要给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应根据个体而论。21.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下列哪项说法正确(分数:2.00)A.ACS 发生机制与冠脉痉挛直接相关B.是由于衣原体、支原体直接感染斑块所致C.冠脉内超声检查,对诊断无帮助D.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解析:解析 ACS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内。缺血性心力衰竭
32、(缺血性心肌病)属于慢性冠脉病或称慢性缺血综合征。22.男性,52 岁,近 23 个月来常于上楼走路后出现发作性心前区闷痛,安静心电图为正常范围,为明确诊断需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有关冠心病的诊断,以下哪项说法正确(分数:2.00)A.血管内超声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手段B.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P)是确诊冠心病的可靠依据C.冠脉造影可发现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 D.活动平板阳性可确诊冠心病解析:解析 目前血管内超声可观察到动脉内斑块的大小形状以及稳定与否,确实是诊断冠心病的好方法,但由于操作复杂,价格昂贵,目前仍不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手段;PEP 可了解心肌灌注与代谢之间的匹配,
33、对了解冬眠心肌、存活心肌方面较好,对确立诊断冠心病意义一般;冠脉造影可发现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活动平板阳性只能说明心肌运动后的供血情况,心肌病、心肌炎等均可阳性,特异性有限。23.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下列哪一种提法正确(分数:2.00)A.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心肌缺氧而诱发 B.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脉紧张性增高是重要诱因C.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有新的血栓形成D.多数由斑块的破裂引起解析:解析 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24.
34、下列哪项符合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分数:2.00)A.多见于 60 岁以上的女性B.硝酸甘油制剂往往不能缓解症状C.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常有出血D.活动时可诱发,停止活动后症状可缓解 解析:解析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年龄在 40 岁以上。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比较见下表: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脉病变 劳力负荷 硝酸甘油 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 劳力负荷增加时可诱发心绞痛,一般停止活动后症状可消除 92%患者可缓解 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继发病理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痕、表面有血小板聚集 劳力负荷可诱发心绞痛,劳力负荷终止后胸痛并不缓解 往往不能缓解 2
35、5.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分数:2.00)A.心前区B.胸骨中段伴左肩、左臂C.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D.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波及心前区 解析:解析 心绞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胸痛常呈压榨痛、发闷或紧缩感,大多数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可缓解。26.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在于(分数:2.00)A.疼痛持续时间20 分钟B.血中心肌梗死标记物的升高与否 C.48 小时内是否有多次心绞痛发作D.是否在安静状态下疼痛解析:解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在于:血中心肌
36、梗死标记物的升高与否。27.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区别除外以下哪项(分数:2.00)A.发作时有 ST 段抬高的心绞痛B.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增高 C.1 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负荷诱发D.休息状态下的心绞痛解析:解析 两者都不会出现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升高。28.心绞痛发作时不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分数:2.00)A.T 波倒置B.ST 段无移位C.QRS 波群多0.12 秒 D.ST 段下移解析:解析 绝大多数(并不是全部)心绞痛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 ST 段下移(0.1mV),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 T 波倒置。在平时有 T 波持续性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
37、假性正常化)。一般无 QRS 波群的变化。29.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最差的是(分数:2.00)A.冠脉左主干狭窄 B.冠脉左回旋支狭窄C.冠脉左前降支狭窄D.冠脉右支狭窄解析:解析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存活多年,但有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的危险。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心功能。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最严重,年死亡率达 30%左右,此后依次为三支、二支与一支病变。30.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 受体阻断剂,下列哪一种提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不管心功能如何,均可选用B.主要通过阻断交感胺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缓解心绞痛 C.与硝酸酯类合用不需考虑减量问题D.对低血压、支气管哮喘患者也
38、可选用解析:解析 使用 受体阻断剂要注意:本药与硝酸酯类合用有协同作用,因而用量应偏小,开始剂量尤其要注意减小,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停用本药时应逐步减量,如突然停用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低血压、支气管哮喘以及心动过缓、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不宜应用。31.男性,60 岁,近 34 个月来常于上楼、情绪激动、饱餐后出现胸前区压榨性疼痛,以胸骨后为明显,疼痛向左手内侧放射每次发作持续 13 分钟不等,休息后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时心电图见ST 段水平下降0.05mV,T 波低平,该例的诊断应为(分数:2.00)A.不稳定型心绞痛B.急性冠脉综合征C.心肌梗死D.稳定型心绞痛
39、解析:解析 该患者心绞痛的特点(1 个月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基本相同)以及心电图特点都支持稳定型心绞痛。二、B 型题(总题数:3,分数:16.00) A.ACEI+长效钙通道阻断剂 B. 受体阻断剂+利尿剂 C.钙通道阻断剂+利尿剂 D.硝普钠静脉滴注(分数:3.00)(1).男性,55 岁,高血压病史 3 年,查体:血压 160/80mmHg,心率 80 次/分,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55mm,EF 50%,血 Cr 200mmol/L。该患者宜选择(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长效钙通道阻断剂适应于以收缩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而 ACEI 适应于轻度肾功能不
40、全者,故选 A。(2).男性,48 岁,工作压力大,近期头痛,心跳加快,检查:血压 160/100mmHg,心率 96 次/分,过去无高血压史,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该患者宜选择(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相对年轻者的高血压,尤其以舒张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首选 受体阻断剂+利尿剂。(3).女性,60 岁,高血压病史 10 年,今晨突发头痛、呕吐、出汗、气促。检查:血压 180/110mmHg,心率 90 次/分,双肺底散在少量湿啰音,无病理特征。该患者宜选择(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的治疗首选硝普钠静脉滴注。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
41、.酚妥拉明 D.普萘洛尔(分数:4.00)(1).扩张静脉和冠状动脉的是(分数:1.00)A.B. C.D.解析:(2).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前、后负荷的是(分数:1.00)A. B.C.D.解析:(3).抑制 受体,扩张动脉的是(分数:1.00)A.B.C. D.解析:(4).抑制 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排出量的是(分数:1.00)A.B.C.D. 解析: A.心电图 B.201Tl-心肌显像 C.PET D.冠状动脉造影(分数:9.00)(1).诊断心绞痛最准确的方法是(分数:1.80)A.B.C.D. 解析:解析 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
42、综合征。其根本病因为冠状动脉阻塞,因此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了解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2).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数:1.80)A. B.C.D.解析:解析 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3).对了解冠脉狭窄程度及部位最有价值的检查是(分数:1.80)A.B.C.D. 解析:解析 201 T1(铊)随冠脉血流很快被正常心肌细胞所摄取。休息时铊显像所示灌注缺损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在冠脉供血不足部位的心肌,明显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动后缺血区。因此,本检查可反映心肌缺血灶的部位和范围。(4).可显示心肌缺血灶部位和范围的检查方法是(分数:1.80)
43、A.B. C.D.解析:(5).可准确评估心肌活力的检查方法是(分数:1.80)A.B.C. D.解析:解析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T)可判断心肌的血流灌注,了解心肌的代谢情况,可用于评估心肌的活力。三、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32.原发性高血压高度危险组标准包括(分数:2.00)A.高血压 3 级不伴危险因素 B.高血压 2 级伴糖尿病 C.高血压 1 级伴 3 个危险因素 D.高血压 1 级伴靶器官损害 解析:解析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见下表: 血压(mmHg)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1 级(收缩压 140159 或 舒张压 9099) 2 级(收缩压 16
44、0179 或 舒张压 100109) 3 级(收缩压180 或 舒张压110) 无其他危险因素 12 个低危 中危 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危险因素 3 个以上危险因素,或 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 有并发症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33.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是(分数:2.00)A.一般应降至140/90mmHg B.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为130/80mmHg C.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者为130/80mmHg D.老年收缩性高血压为140150/90mmHg 解析:解析 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应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
45、/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收缩压(SBP)140150mmHg,舒张压(DBP)90mmHg 但不低于 6570mmHg。34.高血压急症时一般不宜采取的措施是(分数:2.00)A.立即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B.静脉滴注降压药C.口服速效短效降压药D.强力利尿剂降压 解析:解析 高血压急症时短时间内血压急剧下降,有可能使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应采取逐步控制性降压,治疗开始时也不宜使用强力的利尿降压药,除非有心力衰竭或明显的体液容量负荷过度,因为多数高血压急症时交感神经系统和 RAAS 过度激活,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升
46、高,患者体内循环血容量减少,强力利尿有危险。35.对一名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为初步了解其心血管病危险分层,除了规范测量血压以外,还应进行的检查包括(分数:2.00)A.测身高、体重、腹围 B.尿常规、肾功能 C.血脂、血糖水平,甚至 OGTT 试验 D.眼底检查 解析:解析 高血压的预后不仅与血压升高水平有关,而且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角度,现在主张对高血压患者作心血管危险分层。具体分层标准根据血压升高水平(1、2、3 级)、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A)、糖尿病(C)、靶器官损害(B、D)以及并发症情况。36. 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禁忌证是(分数
47、:2.00)A.高血压伴急性心衰 B.高血压伴房室传导阻滞 C.高血压伴外周血管疾病 D.高血压伴扩张型心肌病解析:解析 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但由于口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还可加重气道阻力,因此对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禁用。 受体阻滞剂可用于高血压伴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37.心绞痛发作时产生疼痛的直接原因是 A.钠钾泵受损,K +的刺激作用 B.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自主神经 C.心肌内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 D.冠状动脉的异常牵拉或收缩
48、(分数:2.00)A.B. C. D. 解析:解析 心绞痛疼痛的原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传入大脑,产生病觉;缺血区内富有神经供应的冠状血管的异常牵拉或收缩,直接产生疼痛冲动。心绞痛的疼痛与钠钾泵受损无关。38. 受体阻滞剂治疗心绞痛的机制包括(分数:2.00)A.减弱心肌收缩力,以降低氧耗 B.扩张冠状动脉C.减慢心率,以降低氧耗 D.降低血压,降低心肌后负荷 解析:解析 受体阻滞剂治疗心绞痛的机制包括: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此外,还减低运动时血流动力的反应,使在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减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区小动脉(阻力血管)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不包括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39.下列各项中,可引起心绞痛的疾病有(分数:2.00)A.心肌梗死 B.梅毒性主动脉炎 C.肥厚型心肌病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解析:解析 只要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就会引起心绞痛。所列各项原因都可能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而导致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