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文科真题1998年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2107       资源大小:8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文科真题1998年及答案解析.doc

    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文科真题 1998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分数:1.00)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分数:1.00)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行速度3.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分数:1.00)A.唯物史观B.

    2、剩余价值学说C.科学社会主义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分数:1.00)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5.促使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重大事件是(分数:1.00)A.公车上书B.百日维新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分数:1.00)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下列工资收入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是(分数

    3、:1.00)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B.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C.高等学校教师的工资D.文艺工作者的工资8.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分数:1.00)A.为人民服务B.诚实守信C.爱国主义D.团结互助9.宣告“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的条约是(分数:1.00)A.罗马条约B.布鲁塞尔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10.1982 年中曾根内阁对日本外交战略作了重要调整,明确提出(分数:1.00)A.谋求政治大国战略B.有限推回战略C.世界秩序战略D.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分数:2.00)A.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13.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共和制(分数:2.00)A.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B.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C.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D.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E.

    5、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14.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突破。这里“薄弱环节”的含义包括(分数:2.00)A.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C.无产阶级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比较高D.资产阶级统治比较薄弱E.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下15.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分数:2.00)A.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C.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D.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E.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16.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分数:2.00)A.资产受益

    6、权B.重大决策权C.资产支配权D.选择管理者的权力E.经营自主权17.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飞跃有(分数:2.00)A.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农业发展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E.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18.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日两国确立的发展相互友好合作关系的原则是(分数:2.00)A.和平友好B.平等互利C.长期稳定D.相互信赖E.共同发展19.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联合国

    7、主要机构的有(分数:2.00)A.联合国安全理事会B.联合国大会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D.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联合国秘书处20.1997 年 10 月,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阐述的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关系的指导方针是(分数:2.00)A.坚持用战略眼光和长远观点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局B.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既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C.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是发展中美关系的基础D.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正确处理两国间的分歧E.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三、B简答题/B(总题数:2,分数:8.00)21.简述党的十五大对党章总纲的修改及其

    8、意义。(分数:4.00)_22.简述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分数:4.00)_四、B辨析题/B(总题数:4,分数:20.00)23.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分数:5.00)_24.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分数:5.00)_25.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分数:5.00)_2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分数:5.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4.00)27.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

    9、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试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评析上述观念,阐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分数:12.00)_2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城市土地征收使用费,并按不同地段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试析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分数:12.00)_六、B材料题/B(总题数:2,分数:20.00)29.下列是有关“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策略路线及其变化的材料: 材料 1 日军进展当与中国亲日军阀之活跃相并行。日本将利用华北各派军阀之冲突特别是在“停战”后防地之分配上,煽起大规模的军阀战争。冯玉祥、方振武已开端于先。他如四川军阀战争正酣,西南

    10、的反蒋的酝酿,都昭示着各帝国主义列强正在积极准备便于他们瓜分中国的军阀战争。 摘自中央致各级党部及全体同志的信论反帝运动中的统一战线(1933 年 6 月 8 日) 材料 2 中国民众在福建所谓人民革命政府的存在与破产之中深刻地了解了反革命改良主义的实质,在福建聚集了一切中国的反革命的改良主义的集团与派别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一切行动都是动摇犹豫投降出卖妥协与失败主义的行动。 摘自中央为福建事变第二次宣言(1934 年 1 月 26 日) 材料 3 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

    11、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摘自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 年 8 月 1 日) 材料 4 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东北四省之后,现在又并吞了整个华北,而且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无疑地,新的反日的民族革命高潮,不但推醒了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中更落后的阶层,使他们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而且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与知识分子,现在又转入了革命,中国国民经济的总崩溃,千千万万人民的失业失地,千千万万的

    12、灾民难民,更使得新的反日民族革命高潮,同群众救死求生的日常斗争密切地联系起来;大大的扩大了民族革命的群众基础,广大民众的革命义愤是在全中国一切地方酝酿着,并已经在普及各大城市的学生反日示威运动中开始表现出来了。在反革命营垒中是新的动摇分裂与冲突,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许多的乡村富农与小地主,甚至一部分军阀,对于目前开始的新的民族运动,是有采取同情中立以至参加的可能的。 当然,不同的个人、不同的团体、不同的社会阶级与阶层、不同的武装队伍,他们参加反日的民族革命,各有他们不同的动机与立场。有的是为了保持他们原有的地位,有的是为了要争取运动的领导权使运动不至超出他们所容许的范围之外,有的真是为了中华民

    13、族的彻底解放。正因为他们的动机与立场各有不同,有的在斗争开始时就要动摇叛变,有的会在中途消极或退出战线,有的愿意奋斗到底。但是我们的任务,是在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 摘自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 年 12 月 25 日) 请回答: (1)指出材料 1、2 中的策略错误及其性质。 (2)比较材料 3、4 与材料 1、2 指出党的策略路线的变化 (3)根据材料 3、4,说明党实现策略路线转变的主要依据。 (4)从党的策略路线的这一变化

    14、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分数:10.00)_30.下列是有关美国人权外交的材料: 材料 1 所有联合国签字国都应尊重人权,遵守人权基本原则。因此,一国侵犯公民权利就不仅仅是本国的事情,无论在世界何处发生侵犯人权的情况,各国都有不可推卸的进行监督和谴责的责任。美国将毫不保留地、坚定地担负起保障人权的这一责任, 我们重申,美国对国际人权负有义务。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 摘自 1977 年 3 月 17 日卡特在联大的演说 材料 2 越南战争产生了深刻的道义危机,损坏了世界对美国政策的信用。70 年代的经济紧张使公众对工业化民主国家为它的公民提供持久福利能力的信心减少了, 多年来,我们一直甘心

    15、采取我们对手们的有缺点的原则和策略,有时我们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念,而采取他们的价值观念。 我们曾经用火对付火,从未想到用水对付火会更好一些。 但是,我们从失败中找到了回到我们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念的道路,我们已恢复了失去的信心。 摘自 1977 年 5 月 22 日卡特在圣母大学的对外政策讲话 材料 2 遏制战略发生了作用我们现在正接近于战后两种目标暴政和冲突这一目标同民主和自由这一目标之间一场历史性的较量的尾声。我们的目标是大胆的比我的任何前任可能认为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抱负更大的目标现在是制订一项 90 年代的新政策的时候了。 摘自 1989 年 5 月 13 日布什在得克萨斯州的讲话 材料 4

    16、号召尊重人权不仅使现有的共产党国家处于守势,而且从全球看,还使民主国家与共产党国家划清了界限。 积极宣传尊重人权,还为更直接地进行民主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活动有助于使独立性越来越大,政治色彩日益浓厚的民间团体的出现,就等于社会从共产党统治下最终解放出来的开端。 摘自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的灭亡 材料 5 西方国家过分关心其他国家的所谓“人权状况”,这是别有企图的。这些国家过去以炮舰政策征服落后国家,在炮舰政策因被压迫国家的觉醒而失灵后,它们又以“人权”和“经济制裁”为手段按照“人权无国界”之类主张行事其结果是天下大乱。 摘自 1991 年 11 月 7 日菲律宾世界日报

    17、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 和 2,分析卡特政府推行人权外交的原因。 (2)结合材料 3 和 4,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 5 中为什么说“按照人权无国界之类主张行事其结果是天下大乱”?(分数:10.00)_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文科真题 1998 年答案解析(总分:10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分数:1.00)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

    18、的理论体系解析: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据。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可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思路剖析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可见,B 项正确。C、D 两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不是科学性的根据。正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才有 C、D 两项所述内容。 必背考点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据。 应试对策 本题容易错在不能很好区分学科的科学性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要注意把握其各自特点。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分数

    19、:1.00)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行速度解析: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区分的依据是资本周转方式的不同,区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可见,A 项正确。 C 项是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B、D 两项虽表述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部分差异,但未阐明两者在价值转移方式上的不同。 必背考点 固定资本和

    20、流动资本的划分。 应试对策 在复习中要搞清楚生产资本几种不同划分的依据,还要注意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以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3.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分数:1.00)A.唯物史观B.剩余价值学说C.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解析: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 思路剖析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证明

    21、和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和结论。题干问的是“理论核心和结论”,C 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其中 A、B 项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的理论发现, D 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必背考点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地位。 应试对策 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史观是第一个层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剩余价值学说是第二个层次,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之上的第三个层次,即理论核心和基本结论。新大纲已经删除,本题内容作一般了解即可。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分数:1.00)A

    22、.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命题出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两个根本原则。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同时,多次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公有制,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两条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正确

    23、答案为 D 项。 必背考点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与根本任务 应试对策 在复习中注意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与根本任务等概念的联系及区别。5.促使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重大事件是(分数:1.00)A.公车上书B.百日维新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命题出处 中国革命史促使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事件。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李鸿章等所开展的洋务运动的惨败,使孙中山进一步认识到清王朝已经不可救药,转而开始从事反清的革命运动,其具体的时间和事件标志是他于 1894 年 11 月

    24、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可见,C 项正确。 必背考点 促使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事件 应试对策 本题内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作一般了解即可。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分数:1.00)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命题出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五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

    25、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是由我国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此分析,D 项正确。A、B、C 三项所述,只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某一方面的描述。 必背考点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应试对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存在着自己的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对这些特征的总体概括和理性认识。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这是常考点,要准确掌握其中几个重要概念。7

    26、.下列工资收入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是(分数:1.00)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B.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 C.高等学校教师的工资D.文艺工作者的工资解析:命题出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收入的分配。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国民收入创造出来后,需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其中,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分配。据此分析,B 项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A、C、D 三项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必背考点 国民收入的分配。 应试对策 本题内容在新大

    27、纲中已被删除,作一般了解即可。8.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分数:1.00)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C.爱国主义D.团结互助解析:命题出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试题: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九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党的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可见,A 项正确。C 项“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B 项“诚实守信”和 D 项“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

    28、道德的基本要求。 必背考点 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 应试对策 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即集体主义的阐述,要认真学习。9.宣告“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的条约是(分数:1.00)A.罗马条约B.布鲁塞尔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阿姆斯特丹条约解析:命题出处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欧洲联合及一体化进程。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1991 年 12 月,欧共体 12 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包括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于

    29、 1993 年 11 月正式生效,宣告欧洲联盟的建立。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基本勾画了2000 年前欧共体的经济、货币、政治、外交和安全建设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措施,是欧洲联合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因此,C 项是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 欧洲联合及一体化进程。 应试对策 “欧盟”是一重要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合及一体化进程是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考生复习时应注意掌握。10.1982 年中曾根内阁对日本外交战略作了重要调整,明确提出(分数:1.00)A.谋求政治大国战略 B.有限推回战略C.世界秩序战略D.综合安全保障战略解析:命题出处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曾根内阁时期的日本对外政策。随着学科名称和知

    30、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1982 年 7 月,中曾根内阁在第三次公开演讲中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成为日本对外战略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据此分析,A 项为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 中曾根内阁时期的日本对外政策。 应试对策 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调整,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是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走向的重大问题,考生复习时应注意掌握。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分数:2.00)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1、”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解析: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A 项所述出自系辞,它从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认识到一切事物在变化不已,故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项所述出自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包含了任何事物都向其反面转化(矛盾转化)的思想。D 项所述出自春秋世伦,“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表达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过渡的思想;E 项所述出自王夫之的太和篇,

    32、“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发展变化的思想。据此分析,正确选项为 A、B、 D、E。C 项所述出自董仲舒的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典型的形而上学不动论。 必背考点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应试对策 中国哲学史上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考生复习中应注意搜集材料,并学会分析。1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解析: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学科名称和知

    33、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A、B、D 三项所述,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符合题意。 矛盾双方能融合,但不能调和。矛盾调和论否认对立双方的斗争,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矛盾融合论不否认对立双方的斗争,认为发展都不能不经过斗争,也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达到对立面的融合,故 C 项不合题意。E 项否认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错误的,也不合题意。 必背考点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应试对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其含义以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作用是经常性考点。13.列宁说:

    34、“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共和制(分数:2.00)A.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B.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 D.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E.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 解析: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阶级实质。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的内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 思路剖析 民主共和制这种政体与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最相符合,也与商品经济所要求的自由买卖、自由竞争、平等交换的原则最相适应,所以比君主立宪制更适

    35、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及调节资产阶级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因而被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亮”,列宁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民主共和制政体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意义。选项 A、B、C、E 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故 D 项错误。 必背考点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阶级实质。 应试对策 学习资本主义民主要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涵以及实质进行对比,加深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14.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突破。这里“薄弱环节”的含义包括(分数:

    36、2.00)A.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C.无产阶级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比较高 D.资产阶级统治比较薄弱 E.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下解析: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学说。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列宁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依据,首先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其次是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爆发战争,最后是革命在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突破。这里的“薄弱环节”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下的国家,它有四方面内容:一是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37、三是无产阶级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比较高,四是资产阶级统治比较薄弱。由此可见,A、B、C、D 为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 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学说。 应试对策 本题内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作一般了解即可。15.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分数:2.00)A.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D.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E.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解析:命题出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一

    38、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1992 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这次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B、C、D、E 四项为邓小平 1992 年视察南方谈话时提出来的。A 项“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也是邓小平提出的,但时间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 1980 年。 必背考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应试对策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重点考查内容。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几个重要阶段。其中 1992 年

    39、视察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学习和掌握,要结合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以把握其科学体系。16.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分数:2.00)A.资产受益权 B.重大决策权 C.资产支配权D.选择管理者的权力 E.经营自主权解析:命题出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试题: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六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权责明确的企业制度,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

    40、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据此分析,A、B、D 三项为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 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重要考点。 应试对策 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出资者权利和法人权利,什么是企业的资产支配权和经营自主权,等等。17.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飞跃有(分数:2.00)A.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农业发展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E.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农村工业和第

    41、三产业解析:命题出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安徽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关于中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飞跃”:一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二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由此可见,B、D 为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 中国农业的发展战略。 应试对策 本题是对大纲知识点的考核,知识掌握的扎实,就能够看到题干中其实隐去了“两个”这一

    42、关键词,这样就不会漏选。18.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日两国确立的发展相互友好合作关系的原则是(分数:2.00)A.和平友好 B.平等互利 C.长期稳定 D.相互信赖 E.共同发展解析:命题出处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1972 年 9 月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8 年 8 月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来往日益发展。1983 年确立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四项原则,作为发展中日关系的指针。可见,A、B、C、D 是正

    43、确选项。 必背考点 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应试对策 中日两国自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总的来讲发展是平稳的,但时有波折。这也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常考点,考生注意收集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资料,以增强对中国外交策略科学性的认识。19.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联合国主要机构的有(分数:2.00)A.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B.联合国大会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D.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E.联合国秘书处 解析:命题出处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联合国的主要机构。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下设 6个主要机构:联合国

    44、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因此正确选项为 A、B、D、E。 必背考点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应试对策 此题是对大纲知识点的直接考查。联合国是最大国际政治组织,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常考点。因此,考生复习时仍要关注。20.1997 年 10 月,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阐述的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关系的指导方针是(分数:2.00)A.坚持用战略眼光和长远观点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局 B.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既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 C.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是发展中美关系的基础 D.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

    45、精神,正确处理两国间的分歧 E.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解析:命题出处 形势与政策19971998 年度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思路剖析 本题五个选项,出自江泽民在 1997 年 10 月访美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阐述了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关系的指导方针。选项 A、B、C、D、E 都是江泽民此次讲话中阐述的指导方针。 必背考点 19971998 年度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应试对策 1997 年 10 月 26 日11 月 3 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 12 年后首次访美。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举行会晤时商定,建立两国元首定期会晤制度。这是 19971998 年度的重大时事。三、B简答题/B(总题数:2,分数:8.00)21.简述党的十五大对党章总纲的修改及其意义。(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文科真题1998年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