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2012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5,分数:130.00)1.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状态的是A感觉 B想象 C注意 D记忆(分数:2.00)A.B.C.D.2.在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结构是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分数:2.00)A.B.C.D.3.神经系统最小的功能单位是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 D胞体(分数:2.00)A.B.C.D.4.大部分患有色盲的人不能够区分的颜色是A红和青 B红和黄 C红和蓝 D红和绿(分数:2.00)A.B.C.D.5.感受性提高的
2、感觉适应现象是A触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分数:2.00)A.B.C.D.6.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下图时,往往只看到一些凌乱的斑点。经提示这是一幅骑士骑马图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示的内容。这主要体现的知觉特性是A知觉整体性 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 D知觉选择性(分数:2.00)A.B.C.D.7.立体电影利用的知觉原理主要是A运动视差 B纹理梯度 C线条透视 D双眼视差(分数:2.00)A.B.C.D.8.一名 5 岁儿童向怀里抱着的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的故事。这种言语活动属于A对话言语 B独白言语 C语言获得 D语言理解(分数:2.00)A.B.C.D.9.安德森(J.R.An
3、derson)提出了语言产生的三阶段模型,该模型认为语言产生的阶段包括A构造、转化、执行 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C构造、转化、发音 D概念化、公式化、执行(分数:2.00)A.B.C.D.10.在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中,对情绪产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A注意 B认知 C生理变化 D情境(分数:2.00)A.B.C.D.11.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这种动机冲突是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分数:2.00)A.B.C.D.1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是A生理、安全、尊重、归属与爱、自我实现B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
4、实现C生理、归属与爱、安全、尊重、自我实现D生理、归属与爱、尊重、安全、自我实现(分数:2.00)A.B.C.D.13.某学生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但其他方面却表现平平。根据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该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的智力是A分析性智力 B创造性智力 C实践性智力 D综合性智力(分数:2.00)A.B.C.D.14.下列选项中,属于晶体智力的是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C理解词汇的能力 D知觉的速度(分数:2.00)A.B.C.D.15.最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分数:2.00)A.B.C.D.16.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
5、的那些重要特质属于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根源特质 D共同特质(分数:2.00)A.B.C.D.17.根据人对问题思考速度的差异,卡根(J.Kagan)等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A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C同时性与继时性 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分数:2.00)A.B.C.D.18.让一个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而接受治疗的病人,之后他戒了烟。这一情境中对戒烟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A相似性 B可说服性 C卷入 D心境(分数:2.00)A.B.C.D.19.自我服务偏差(self-setving bias)的主要成因是A利用认知捷径 B团体极化 C维持和保护自尊 D可得性启发(分数:2.
6、00)A.B.C.D.20.下列关于心理学家对发展心理学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荣格最先开展对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B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青春期C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创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D皮亚杰以活动特点为标准将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数:2.00)A.B.C.D.21.下列研究设计类型中,既能描述因变量的年龄差异,又能描述年龄变化,还能对年龄、群组、测量时间等效应进行分离的是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双生子设计(分数:2.00)A.B.C.D.22.将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的学者是A米德(M.Mead) B普莱尔(W.T.Preyer)C霍尔(G.
7、S.Hall) D何林渥斯(L.Hollingworth)(分数:2.00)A.B.C.D.23.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游戏类型是A象征性游戏 B练习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分数:2.00)A.B.C.D.24.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的排序,正确的是A翻身坐抬头站立行走 B抬头坐翻身站立行走C翻身抬头坐站立行走 D抬头翻身坐站立行走(分数:2.00)A.B.C.D.25.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儿童成长外层系统的是A父母的工作单位 B家长与学校的关系 C社会文化 D家庭(分数:2.00)A.B.C.D.26.奥苏伯尔认为,当学习者具备同化有逻辑意义的
8、新材料所必需的背景知识时,则该新材料具备了A心理意义 B潜在意义 C现实意义 D参考意义(分数:2.00)A.B.C.D.27.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调A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B真实情境对于学习的价值C社会互动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D师生关系对于学习的促进(分数:2.00)A.B.C.D.28.28-教师向学生随机呈现一个词表,并要求记住表中的单词。学生学会了按照蔬菜、肉类、水果、饮料等对单词进行归类组织,并能运用该方法记忆其他词表。根据加涅的观点,这种学习属于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力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语义信息的学习(分数:2.00)A.B.C.D.29.对
9、于自发的、原本就有兴趣的学习任务,外部物质奖励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持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A行为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自我价值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分数:2.00)A.B.C.D.30.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当个体取得学业成功时,应引导其将成功归因于A努力 B能力 C运气 D方法(分数:2.00)A.B.C.D.31.强调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维系于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明确提出这一主张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 B奥苏伯尔 C马斯洛 D罗杰斯(分数:2.00)A.B.C.D.32.证明表象具有可操作性的经典实验是A心
10、理旋转实验 B人工概念实验 CStroop 实验 D点探测实验(分数:2.00)A.B.C.D.33.在反应时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A速度和准确性 B速度和稳定性 C稳定性和准确性 D灵敏性和稳定性(分数:2.00)A.B.C.D.34.根据唐德斯的 ABC 法,辨别时间应是A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 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分数:2.00)A.B.C.D.35.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是AGO-NOGO 范式 BPDP 范式 CIAT 范式 DDRM 范式(分数:2.00)A.B.C.D.36.相对于被试问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
11、缺点是A需要更多的被试 B研究效率较低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分数:2.00)A.B.C.D.37.考察 7、8、9 岁三个年龄组女生对四种不同材料的不同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A3 种 B4 种 C7 种 D12 种(分数:2.00)A.B.C.D.38. (分数:2.00)A.B.C.D.39.当实验出现了“霍桑效应”时,为了改进实验,后续研究应采取A双盲法 B消除法 C平衡法 D对抗法(分数:2.00)A.B.C.D.40.霍瓦-多尔曼(Haward-Dolman)仪常用来测定A深度知觉 B时间知觉 C诱动知觉 D似动知觉(分数:2.00)A.B.C.D.41.在
12、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视觉刺激中,如果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的 200600ms 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那么探测第二个靶刺激的能力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A注意瞬脱 B注意分散 C返回抑制 D非注意盲视(分数:2.00)A.B.C.D.42.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双耳同时随机呈现数量相同的靶子词,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左耳或右耳听到靶子词时,要分别做出反应。结果发现,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都超过 50%,且差异不显著。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A衰减理论 B晚期选择理论 C资源有限理论 D早期选择理论(分数:2.00)A.B.C.D.43.补笔测验通常用来研究A前瞻记忆 B内隐记忆 C外显记忆 D元记忆
13、(分数:2.00)A.B.C.D.44.小明在一次由 50 人参加的英语测验中得了 80 分,排名第 8,其百分等级是A16 B80 C85 D88(分数:2.00)A.B.C.D.45.应用方差分析检验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其回归自由度和残差自由度分别是A1 和 n-1 B1 和 n-2 C2 和 n-1 D2 和 n-2(分数:2.00)A.B.C.D.46.某研究将工人、农民、公务员、商人按生活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介于两者之间三类,现欲研究不同职业类型人员之间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分析该研究数据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A相关分析 B 2检验 C因素分析 Dt 检验(分数:2.00)A.B.
14、C.D.47.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如果要使抽样标准误降低 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的倍数是A2 B4 C5 D8(分数:2.00)A.B.C.D.48.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 100 的样本,其均值 (分数:2.00)A.B.C.D.49.数据 2,5,9,11,8,9,10,13,10,24 的中位数是A80 B85 C90 D95(分数:2.00)A.B.C.D.50.一组数据的分布曲线呈双峰形态,据此可以推测该组数据中可能有两个A中数 B众数 C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分数:2.00)A.B.C.D.51.关于 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At 分布的均值大
15、于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B标准正态分布的标准差大于分布的标准差C两者的标准差、均值都相同D随着自由度增大,分布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分数:2.00)A.B.C.D.52.已知 X 与 Y 的相关系数 rxy=0.38,A 与 B 的相关系数 rAB=0.58,r XY与 rAB均在 0.01 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r XY与 rAB的差异在 0.01 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Br XY与 rAB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r XY与 rAB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法推断Dr AB要比 rXY更显著(分数:2.00)A.B.C.D.53.在假设检验中,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的值是A犯型错误
16、的概率 B犯型错误的概率C犯型与型错误的概率之和 D犯型与型错误的概率之差(分数:2.00)A.B.C.D.54.下列测验中,属于文字测验的是A16PF BTAT C罗夏墨迹测验 D瑞文推理测验(分数:2.00)A.B.C.D.55.如果某测验的效度系数是 0.70,则该测验无法做出解释的变异比例是A30% B49% C51% D70%(分数:2.00)A.B.C.D.56.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最恰当的方法是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双列相关(分数:2.00)A.B.C.D.57.人格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A行为观察法 B他评量表 C访谈法 D
17、自陈量表(分数:2.00)A.B.C.D.58.信度系数不仅可以解释测验总变异中的随机测量误差,还可以解释A样本标准差 B组间误差 C真分数变异 D组内误差(分数:2.00)A.B.C.D.59.通过考察甲测验与测量同一特质的标准化乙测验之间的维度相似性,可以分析甲测验的效度类型是A内容效度 B区分效度 C效标效度 D构想效度(分数:2.00)A.B.C.D.6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MMPI 效度量表的是A说谎量表 B诈病量表 C校正量表 D疑病量表(分数:2.00)A.B.C.D.61.在概化理论中, (其中, (p)为测量目标效应方差, (分数:2.00)A.B.C.D.62.在项目反应
18、理论三参数 Logistic 模型数学表达式 中,表示项目区分度参数的符号是Aa Bb CC D (分数:2.00)A.B.C.D.63.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需要A检验两个样本的联合方差是否齐性B检验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齐性C检验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齐性D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分数:2.00)A.B.C.D.64.对这两个变量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最恰当的方法是At 检验 BZ 检验 Cq 检验 D 2检验(分数:2.00)A.B.C.D.65.差异检验的自由度为A9 B10 C19 D20(分数:2.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30.00)66.视网膜上锥体细胞与杆
19、体细胞的区别有(分数:3.00)A.数量不同B.形状不同C.功能不同D.分布位置不同67.在斯腾伯格的爱情理论中,其基本要素包括(分数:3.00)A.信任B.亲密C.激情D.承诺68.表情主要包括(分数:3.00)A.面部表情B.躯体表情C.手势表情D.言语表情69.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评价“成功”的标准有(分数:3.00)A.任务标准B.价值标准C.自我标准D.他人标准70.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习俗水平的发展阶段包括(分数:3.00)A.好孩子定向B.处罚与服从定向C.社会契约定向D.维持社会秩序定向71.下列学习与教学方式中,社会建构主义倡导的有(分数:3.00)A.支架式教学B.认
20、知学徒制C.同伴辅导D.合作学习72.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主要有(分数:3.00)A.双任务范式B.序列学习范式C.人工语法范式D.信号检测范式73.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有(分数:3.00)A.可检验前测处理的效应B.将“有无前测程序”这一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中C.可采用被试内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所有主效应D.可检验“前一后测效应”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74.效标是衡量心理测验有效性的外在标准。下列选项中,通常被研究者选为效标的有(分数:3.00)A.工作绩效B.临床诊断C.学业成就D.心理特征的描述性评价75.下列关于 2分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分数:3.00)A. 2取值均为正值B.
21、2分布是正偏态分布C. 2分布为非连续性分布D. 2分布的标准差与自由度相同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50.00)76.简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对梦的解释。(分数:10.00)_77.什么是短时记忆?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哪些?(分数:10.00)_7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分数:10.00)_79.根据下列方差分析表回答问题:差异源 SS dfMS F因素 A 6 2 3因素 B 12 1 12AB 26残差 192662.91总计 23671双侧检验 F 表(=0.05)如下: 分子自由度分母自由度1 2 3 4 5 6 7 860 5.293.933.34
22、3.012.792.632.512.41120 5.153.803.232.892.672.522.392.30(1)计算交互作用 AB 的自由度和它的均方值。(2)检验因素 B 及 AB 的显著性。(分数:10.00)_80.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分数:10.00)_四、综合题(总题数:3,分数:90.00)81.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什么是问题与问题解决,并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分数:30.00)_82.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将婴儿和母亲带到一个实验室中,观察婴儿在游戏时与母亲的互动情况,之后要求母亲离开房间,一位陌生人进入房间与婴儿游戏一段时间后母亲再返回。下面是
23、两岁的平平和乐乐在实验中的表现。平平:在与母亲独自相处时,积极地探索环境。与母亲分离后,明显地产生不安。当母亲返回时,就寻找母亲,很快地与母亲接触,很容易又高兴起来。乐乐:在与母亲单独相处时相当焦虑,不愿意进行探索活动。与母亲分离后,表现得非常不安。母亲返回时,对母亲曾经离开表现出强烈不满,试图留在母亲身边,但对母亲的接触又表示反抗。请问:(1)该实验程序的名称是什么?(2)什么是依恋?平平和乐乐分别属于什么依恋类型?(3)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两位母亲在养育方式上各具有什么特点?(4)依恋安全性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分数:30.00)_83.请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研究
24、一:为研究家庭经济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者随机选择了某市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不同的两组儿童各 50 名,在控制了除经济收入外的其他重要的额外变量后,测量了这两组儿童分别在 1 岁和 2岁时的语言发展水平。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在 1 岁时不存在语言发展上的差异,但在 2 岁时差异显著,表现为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儿童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拥有明显的语言优势。据此结果,该研究推论,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研究二: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呈现伪证是警察审问嫌疑人获取口供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证明其可靠性,研究者设计了一个 2(高、低易感性)2(有、无目击者)的完全随机实验。其中,易感性“高、低
25、”是指被试分别以快、慢两种速度输入字母,目击者“有、无”是指主试同伙报告“看见”或“没看见”被试是否敲击了“空格”键。因变量指标是被试顺从、内化和虚构的人数比例。“顺从”是指被迫承认敲击了“空格”键,“内化”是向别人叙述自己敲击了“空格”键,“虚构”是指向主试承认自己敲击了“空格”键。结果发现,被试有 69%表现出顺从,28%表现出内化,9%表现出虚构,经检验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易感性和有目击者条件下,被试最有可能表现出顺从和虚构。这表明,呈现伪证能够使人们更易接受被指控的结果。该研究据此推论,警察审问时通过呈现伪证引出的供词并不可靠。(1)这两项研究各自存在哪些不足?请说明理由,并分别给出改
26、进的建议。(2)试根据研究评价标准,分析这两项研究所存在问题的性质,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数:30.00)_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2012 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5,分数:130.00)1.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状态的是A感觉 B想象 C注意 D记忆(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概念的理解和区分。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其中心理过程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27、言语等。而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叫做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故本题选 C。2.在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结构是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生应该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具体功能。边缘系统位于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它在结构上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及附近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等,其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如动物的喂食、攻击等行为。胼胝体是大脑最大的白质带,它连接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大脑两半球间的通信多数是通过胼胝体进行的。杏仁核,是
28、基底核的一部分,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马体旁回沟的深面,与尾状核的末端相连。杏仁核是边缘系统的皮质下中枢,有调节内脏活动和产生情绪的功能。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位于基底神经节与丘脑之间。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故本题选 D。3.神经系统最小的功能单位是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 D胞体(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的了解情况。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一个神经元不能单独执
29、行神经系统的机能。各神经元之间必须相互联系,构成简单或者复杂的神经通道,才能传导信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故本题选 C。4.大部分患有色盲的人不能够区分的颜色是A红和青 B红和黄 C红和蓝 D红和绿(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视觉的生理机制的概念及视觉基本现象的掌握情况。色盲属于色觉缺陷之一,包括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其中红绿色盲是局部色盲中最常见的一种。故本题选D。5.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A触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视觉
30、适应现象的理解情况。视觉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类。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嗅觉和触觉刺激都会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被适应,表现为感受性降低。故本题选 C。6.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下图时,往往只看到一些凌乱的斑点。经提示这是一幅骑士骑马图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示的内容。这主要体现的知觉特性是A知觉整体性 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 D知觉选择性(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知觉特性的掌握情况。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
31、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为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征和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征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不变。故本题选 B。7.立体电影利用的知觉原理主要是A运动视差 B纹理梯度 C线条透视 D双眼视差(分数:2.00)A.B.C
32、.D. 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知觉的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的区分能力。运动时差、文理梯度和线条透视都属于单眼线索;而双眼视差属于双眼线索,其对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有重要的意义。故本题选 D。8.一名 5 岁儿童向怀里抱着的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的故事。这种言语活动属于A对话言语 B独白言语 C语言获得 D语言理解(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言语种类的概念理解情况。言语活动包括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其中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故本题选 B。9.安德森(J.R.Ander
33、son)提出了语言产生的三阶段模型,该模型认为语言产生的阶段包括A构造、转化、执行 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C构造、转化、发音 D概念化、公式化、执行(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语言产生的相关理论的了解情况。安德森(J.R.Anderson)于1980 年提出了三阶段模型,把语言产生划分为构造、转换、执行三个阶段,大大简化了对语言产生过程的阶段划分。故本题选 A。10.在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中,对情绪产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A注意 B认知 C生理变化 D情境(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情绪的认
34、知理论的掌握情况。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包括三个工作系统:第一,对环境刺激情境输入的信息觉知分析;第二,由于长期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第三,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这个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来实现。故本题选 B。11.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这种动机冲突是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种类的知识掌握情况。动
35、机冲突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双趋冲突的真实写照;(2)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才能避免另一个,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正是这种处境的表现;(3)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两种动机态度。一方面想接近它,一方面又想远离它。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4)多重趋避冲
36、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趋避冲突常常表现出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故本题选 C。1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是A生理、安全、尊重、归属与爱、自我实现B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C生理、归属与爱、安全、尊重、自我实现D生理、归属与爱、尊重、安全、自我实现(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掌握情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分别是
37、: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故本题选 B。13.某学生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但其他方面却表现平平。根据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该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的智力是A分析性智力 B创造性智力 C实践性智力 D综合性智力(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智力的相关理论的了解情况。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 年提出了三重智力理论,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已发现的问题,其问题界定清晰、答案与方法唯一:创造性智力用来寻找合适的问题,其问题的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实践性智力用来解决实际工
38、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其问题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答案多样且与日常经验密切联系。故本题选 A。14.下列选项中,属于晶体智力的是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C理解词汇的能力 D知觉的速度(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智力理论的掌握情况。1966 年,霍恩和卡特尔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的智力活动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这些能力大部分是先天的,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而晶体智力是一个人后天经由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故本题选 C。15.最具
39、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个性心理特征的掌握情况。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其表现在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其通常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的影响,是个人最一般的特征,并影响到个人活动的一切方面。性格是指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它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故本题
40、选 C。16.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那些重要特质属于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根源特质 D共同特质(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人格理论的了解情况。奥尔波特将人的特质分为三大类: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 510 个中心特质。如林黛玉的清高、聪明、孤僻、抑郁、敏感等,都属于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如有些人虽然喜欢高谈阔论,但在陌生人面前则沉默寡言。故本题选 B。17.根据人对问题
41、思考速度的差异,卡根(J.Kagan)等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A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C同时性与继时性 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认知风格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卡根针对认知风格的研究,总结出冲动型思维和沉思型思维。它们反映的是在面临若干种选择而难以肯定何者为最合适的情况下,个体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速度差异。故本题选 B。18.让一个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而接受治疗的病人,之后他戒了烟。这一情境中对戒烟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A相似性 B可说服性 C卷入 D心境(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
42、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中态度改变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劝诫吸烟上瘾者戒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说服过程,根据霍夫兰(Hovland)的说服模型,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包括说服者因素、说服信息因素、被说服者因素以及情境因素。本题选项中的“相似性”是指说服信息所体现的态度与被说服者态度之间的相似程度;“可说服性是指被说服者个体的人格特性,如智商高低和自尊强弱会影响个体的可说服性;“卷入”是指设定某一特定环境,让被说服者融入其中以改变他的态度,如通过引发人们恐惧感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态度;“心境”是指被说服者的情感状态,好心情更容易被说服。综上所述,通过排除法可知,本题应选 C。19.自我服务偏差(self-set
43、ving bias)的主要成因是A利用认知捷径 B团体极化 C维持和保护自尊 D可得性启发(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相关内容的了解情况。在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中,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这种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定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的倾向性称为自我服务偏差。故本题选 C。20.下列关于心理学家对发展心理学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荣格最先开展对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B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青春期C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创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D皮亚杰以活动特点为标准将心理发展划分为四
44、个阶段(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皮亚杰以儿童认知特点为依据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故本题选 D。21.下列研究设计类型中,既能描述因变量的年龄差异,又能描述年龄变化,还能对年龄、群组、测量时间等效应进行分离的是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双生子设计(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研究设计的了解情况。横向设计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纵向设计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
45、的观察、测量或实验;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故本题选 C。22.将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的学者是A米德(M.Mead) B普莱尔(W.T.Preyer)C霍尔(G.S.Hall) D何林渥斯(L.Hollingworth)(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成熟,知识、经验和活动能力随之增长,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们开始以具有独立人格的成人的目光来认识自己,考察自己与家庭的关系。要求从父母的保护和对父
46、母的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并在家庭中占有平等和独立自主的地位。如果这种要求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就会在两代人之间产生隔阂。青少年和父母之间在关系上的这种变化,何林渥斯把它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故本题选D。23.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游戏类型是A象征性游戏 B练习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皮亚杰理论的掌握情况。皮亚杰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三类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是在感知一运动阶段出现的唯一的一种游戏。当儿童能够把以前经验过的事物、活动以及在眼前并不存在的事物作为表象回忆起来的时候,练习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