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 资源ID:140203       资源大小:50.3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1、2013 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 一、( 6 小题, 20 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洗 濯 /烧 灼 炫 耀 /头晕目 眩 B.慰 藉 /嫉 妒 告 罄 / 惟吾德 馨 C.炽 痛 /叱 咤 点 缀 /因病 辍 学 D.泯 灭 /器 皿 纯 粹 /猝 然长逝 解析 : 慰藉 ( ji) , 嫉妒 ( j) , 告罄 ( qng) , 惟吾德馨 ( xn) 。 答案 :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 分) A.证据确凿 人声顶沸 机构臃肿 搏学多才 B.仰慕之情 家瑜户晓 妇儒

    2、皆知 鞠躬尽瘁 C.深恶痛疾 出言不逊 匿名举报 诘责当局 D.器宇轩昂 禁固思想 张惶失措 颔首低眉 解析 : A.人声顶沸 人声鼎沸;搏学多才 博学多才。 B.家瑜户晓 家喻户晓;妇儒皆知 妇孺皆知。 D.禁固思想 禁锢思想;张惶失措 张皇失措。 答案 : C 3.下列与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景仍 历历在目 。巨大的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 鳞次栉比 的建筑在豪华的背后又难掩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故事结合完美, 相得益彰 。那 眼花缭乱 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A.

    3、历历在目 B.鳞次栉比 C.相得益彰 D.眼花缭乱 解析:眼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不清。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眼花缭乱”与 “清晰真切”前后矛盾。 答案 : D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 B.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 场。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解析: “衣物”不属于

    4、“学习用品”,应把“衣物”去掉。 答案 : C 5.下面的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 最得体的一项是( )( 3 分) 某顾客到商场买照相机,把货架上的机子几乎都试了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要求售货员带他到仓库去挑 。面对这过分的要求 ,售货员微笑地说 :“ ” A.不行!商场里有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 B.真对不起,我们经理宣布过,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商品。 C.开玩笑吧,我能带你去?难道你不知道“仓库重地,闲人免进”吗? D.就你特殊!我私自带着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时要被罚一个月奖金的。 解析: A 语气过于强硬; C 带有嘲讽意味; D 语气 过于生硬,不够尊重客人

    5、。 答案 : B 6.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 60 字。( 5 分)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解析: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总体为人物,身份,行为,自己得到的感悟等。人物为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的一个,可选性很大。 答案 : 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 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

    6、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 2 小题, 15 分) 7.古诗文默写( 10 分) ( 1)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落日长烟孤城闭。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贤臣,远

    7、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E.莫道不消魂,西风帘卷,人比黄花瘦。 F.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2)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 分) 急湍甚箭, 。(吴均与朱元思书)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已是黄昏独自愁, 。(陆游卜算子咏梅)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 3)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 4 分) 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 36 卷的中华史系列丛书,他这种“ , ”(曹操龟虽

    8、寿)的雄心壮志令人感动。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不畏艰难,勇于追求,才能“ , ”(李白行路难),让青春绽放耀眼的光芒。 解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丛、萧、消、苔、燕、著、枥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 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答案 : ( 1) C F A.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E.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2) 猛浪若奔、 苔痕上阶绿、 似曾相识燕归来 山回路转不见君 更著风和雨 黑云压城城欲摧 (

    9、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5 分) ( 1) 便扶向路,处处 志 之(桃花源记) ( 2) 对镜 帖 花黄(木兰诗) ( 3) 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 陛下(出师表) ( 4) 吾与汝 毕 力平险(愚公移山) ( 5) 故人不独 亲 其亲(大道之行也) 解析 :“志、毕、亲”为活用字。“帖、遗”为通假字。 答案 : ( 1) 做标记 ( 2) 通 “ 贴 ” ( 3) 给予 ( 4) 竭尽、用尽 ( 5) 意动用法,以 为亲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5 分) 三、( 4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0、9 11 题。( 10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11、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手 自笔录 虽人有百 手 B.又 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 患 有所不辞也 C.从 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 从 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 人也 若 为佣耕 解析 : A.动词,亲手;名词,手 。 B.动词,担心,忧虑;名词,祸患,灾难。 C.跟从,跟随。 D.比得上;你。 答案 : C 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

    12、现代汉语。( 4 分) 解析 : 注意关键词 “ 援:引、提出。质:询问 ”的解释 。 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答案 : (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解析 :“ 处 于 服饰华丽

    13、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 ”的说法不正确,“略无慕艳意”即是印证。 答案 : D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 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 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解析:理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含义及思想感情,是理解“了却”与“可怜”的关键。 答案 : 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 2)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

    14、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 解析 :结合吹角连营的意象,可以体会出是军旅生活的写照,分析 思想感情 时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内容; 概括诗句构成的图景或意境; 分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 10 小题, 40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17 题。( 18 分) 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

    15、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 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 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

    16、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 、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 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

    17、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 是因 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

    18、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 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 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

    19、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 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1962 年 3 月 (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 13.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3 分) 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

    20、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 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 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解析 : 题干 “ 比较多的是 ” 与原文意思不符,以偏概全。文章第二段, “ 比如在云南 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 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 ,文章第四段, “ 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 ” .所以 B 项不正确。 答案 : B 14.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3 分)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

    21、誉,是人们喜 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 “ 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解析 : B、第七段第二行,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的还是因为他 。 C、偷换概念, “ 误用马谡使长亭失守 ” 是为了证明 “ 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 ” 。 D、与原文不符, “ 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 宁可多一些时候的诸葛亮倒也不坏 ”“ 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 ” 。 答案 : A 15.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 4 分)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我现在并

    22、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解析 : 把握文章 中心论点,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思考 “诸葛亮”在两个句中的意思 。注意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的观点一般是由点到面的,因此阅读时注意将深入挖掘 。 答案 : 两个 “ 诸葛亮 ” 不一样: 指存在于人们设想中,并被人们当作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历史人物。 指学习、效仿诸葛亮的后人。 16.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 分) 解析 :此题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注意分值,判断答案大致有几点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按照 “ 谁做什么 ” 、 “ 什么东西怎么样 ” 进行概括,注意信息不要遗漏。 3

    23、,注意扣题。题目问 “ 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因此回答时应该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答案 : ( 1) 过于高傲自负,使旁人难以亲近。 ( 2) 自以为是,遇到失败就消极落泪。 17.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4 分) 解析 : 围绕 “ 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结论会有所不同 ” 这个观点,结合文本的观点 ,简要展开讲述,最后总结。 基本 格式:总(观点) +分析(结合文本) +总(重述观点) 答案 : 我认为作者的身份、立场对于创设作品人物具有极大影响。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因此更注

    24、重于对史实的真实记录,在他的三国志中,诸葛亮精于政务但谋略一般;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他笔下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文韬武略;甚至在京剧 “ 借东风 ” 中,为了舞台效果,诸葛亮的形象更为夸张,简直无所不能。因此,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如果从作者的身份、立场等背景进行分析,结论能够更全面客观。 (二)阅读下 面文段,完成 18 22 题。( 22 分) 猫人 (美)罗杰迪安 基瑟 我喜欢钓鱼。我最喜欢的钓鱼地点是在一个湖边,那个地方在加利福尼亚山区的一个城镇的小加油站附近,距我当初住的地方有三个小时的路程。 每年,冬雪刚刚融化,我便把渔具装上旅行车,出去钓一

    25、天鳟鱼。 有一次,我穿过美丽的人造高山湖泊的小水坝,把车开到一侧,开始卸下鱼竿。忽然,我听到一声枪响,呼啸着飞过我的头顶。听到有人开枪射击,让我大吃一惊,因为这是禁猎区,不允许打猎。另外,在我多年钓鱼的区域内,除了几辆拉木材的卡车路过,还是头一回遇到有人来。 我 蹲在汽车后面,小心地瞭望四周,看是否有人。又响了两枪。子弹“砰砰”地击中大岩石,我却还是没有看到人。 随后,四个年轻人从土路上走来。一个人举起步枪,开了一枪。一只猫跑过土路,钻进灌木丛。 “嗨,你们到底在干什么?”他们走近了,我问他们,“这里不允许打猎。” “只是打一只该死的猫。”大一些的青年说。另一个小青年慢慢举起枪,朝着那只猫又开

    26、了一枪,猫还藏在大石块后面。 “别胡扯,伙计们。为什么没来由地要杀生?”我问。 “让你看,那只猫值多少钱?”一个小青年说。 “十元怎么样?”我说。 “砰!”朝着猫的方向又是一枪,“一百元怎样?这个价钱可以接受。”四个年轻人中最大的一个说,他朝着猫的方向又开了一枪。 几个星期来,我一直在攒钱,好去买一艘旧船和发动机,以便不必在岸上钓鱼了。我钱包里有一百一十元,口袋里有二十元。 “好吧,我给你们一百元买那只猫。只是请不要杀死它。”我掏出钱包,从秘密夹层拿出一百元,放在棕色旅行车的引擎盖上。四个年轻人走过来,站在那里盯着钱看。他们的脸上显出非常严肃的表情。大一些的小青年俯身拿起钱来,揣进牛仔裤的口袋

    27、。 四个年轻人消失在路的拐弯处,我开始寻 找那只猫。 几分钟后,男孩们乘坐一辆旧的敞篷小货车从我身边驶过,回山上的镇子。 用了一个多小时,我才给了那只猫足够的信任,抓到了它。我抚摸它五分钟左右,随后放进我的车里,连带我的渔具,开车回到山上的小店。 我问店主,他是否知道周围有人丢了一只猫。他走到我的车旁,看那只猫。他告诉我,住在隔壁的老人大约一星期前丢了自家的猫。老人很伤心,因为那是他妻子的猫,她在几个星期前去世,那只猫是她留下的全部纪念。 小店店主到电话机旁,打了一个电话。他回来时,给我倒了一杯热咖啡,我们聊了大约十分钟。我听到身后的门开了,我转过身。 一位花 白头发的老人,弯腰驼背,看上去至

    28、少有一百岁了,慢慢地走到拐角处。他坐在一张摇椅上,却一言不发。 “那是他的猫。”店主告诉我。 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从柜台后出来,走到老人坐着的地方。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随后递给他一张纸。店主扶着老人的手臂,帮他站起来,他们走向外面的旅行车。 我透过窗户看到老人伸手进去,拿起那只猫,抱在胸前。随后,两个人走到隔壁的一栋活动住房,走了进去。几分钟后,店主回来。 “我真该上路了。”我告诉他。 “找到那只猫有奖励。”店主说。 “我不想要奖励。”我回答。 店主拿出一张纸,我从 他手里接过来。我打开折叠的纸,看到那是一张私人支票,可以兑换成“现金”,上面写着 2500 元! 我吃惊地扬起眉毛。“

    29、别担心,那张支票无效。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店主说。 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其后,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我把支票拿回来,放到衬衣口袋里。 “我想,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他说着,大笑起来。 “是呀,我知道。只有傻瓜才这么想。”我说着,也笑了。 我走出门,钻进旅行车,开车回家。男孩和他们的枪让我决定推迟钓鱼旅行,另找时间。我到家时,妻子给我一张字条 ,是一位来访的朋友留下的。字条上说他认识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船卖给我,可按月付款。我给那位卖船的人打电话。说完船的情况,我问他想要多少钱。 “两千五百元。要是我替你筹措资金,就是三千元。”他告诉我。我对

    30、他说,过一个小时后再给他打电话。 我从口袋里拿出支票,给我存款的银行打电话。我告诉他们猫的故事,问他们是否有办法查出老人给我的支票是否有效。我把支票的号码报给他们,等着他们回话。十分钟后,电话打回来了。 “基瑟先生,支票有效。”那头的女士说着,笑了。 “有什么好笑的?”我问她。 “噢,我给银行打电话,询问这张 支票是不是真的,那位先生笑了。他告诉我,那位给你支票的老人特别富有。他拥有在加利福尼亚地区经营的大部分木材公司。” 这还不是唯一的惊喜。那天晚上,我驱车去看待售的船、发动机和拖车。揭开帆布时,那条船跟新的一样。这笔买卖很划算,我知道自己想要它。但是,我看到船的名字,我确定注定要这条船。

    31、船的后面漆着的字是:猫人。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2013 年第 3 期,孙宝成译) 18.全文围绕着“猫”展开故事,请把表格中处的情节补充出来。( 4 分) 地点 情节 高山湖边 山上小店 我的家里 验证支票欲买船 售船地点 惊喜奇遇“猫人”船 解析 :结合文章故事的讲述,结合分析各地点人物的心理,对情节进行概括。先 将每个情节独立概括, 然后 从整体上把握行文的思路,最终 将 前一情节与后一情节 进行 直接的联系 与概括 。 答案 : 舍钱救猫 归还猫意外获支票 19.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问题。( 6 分) ( 1) 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就走到老人身边。从这一细节里,你 看到老

    32、人与店主的关系如何? ( 2) 店主为什么说“那张支票无效”?除文中说店主认为“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这一原因外,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原因? 解析 :结合文本,并从文中第二十及二十六段可以得出老人这样做及店主这样说的原因。 答案 : ( 1) 关系熟络有默契,但是店主同时又非常敬重老人。 ( 2) 我仅仅用了 100 元从四个青年手中救回了猫。 店主说 “ 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 ” 店主受到老人的嘱托,故意这么说。 20.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以老人的身份,把“老人更店主耳语了几句”中“耳语”的内容写出来。( 4 分) 解析 : 做题时要联系上下文 , 难度在于把握

    33、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老人与店主的内心情感分析清楚。 答案 : 你把这张支票给年轻人,并告诉他支票是无效的。 21.“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反映了“我”怎样的品格?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 : 围绕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 从文中找出该句然后结合全文分析此时我的人物情感。 答案 : “ 我 ” 是一个崇尚精神但又不拒绝物质、 矛盾、有侥幸心理的人。如文中当店主拿出支票时, “ 我吃惊地扬起眉毛 ”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 “ 我 ” 救猫是出于自己善良的本性和对生命的尊重,没有想过因此而获得物质奖励,所以当店主给 “ 我 ” 支票时

    34、便是 “ 吃惊 ” 。而 “ 扬起眉毛 ” 则表现了 “ 我 ” 的惊喜。当 “ 我 ” 知道买船需要 2500 元时,又侥幸地打电话给银行查支票是否有用。 22.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 : 本题因出人意料的情节较明显,难度不大,但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分析过于简单,没有将 “ 出人意料 ” 表现在哪分析清楚。 答案 : 本题相对较开放, 围绕 “ 出人意料 ” 的写作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即可,如文中店主告诉我们老人 “ 精神错乱 ” ,结尾处交代确是 “ 经营大部分木材 ” 的富有老人;被认为 “ 无效 ” 的支票,最后竟然是有效的;整个买船过程竟然是老人一手安排的。 第三部分 写作(共 60 分) 五、( 1 小题, 60 分) 23.按要求作文。( 60 分) 请以“出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600 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 : 略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