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9.00)1.儿童少年与成年人相比基础心率水平 ( )(分数:1.00)A.相同B.比较高C.比较低D.不确定2.运动生理学将每搏量达到峰值时的心率水平称为 ( )(分数:1.00)A.脉搏B.心搏峰C.靶心率D.心功能3.关于“超量恢复原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1.00)A.运动训练的负荷应该超过以往的常量负荷B.消耗过程的强度愈大,恢复过程的强度也愈大,持续时间愈长C.在生理范围内,肌肉活动量愈大,超量恢复过程愈明显D.消耗过程愈剧烈,机体各器官系统
2、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愈不明显4.部分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表现为动脉血压暂时性升高,该现象称为 ( )(分数:1.00)A.原发高血压B.继发高血压C.青春期高血压D.波动性高血压5.反映心肺功能的最重要的综合指标是 ( )(分数:1.00)A.最大摄氧量B.最大心率C.时间肺活量D.氧脉搏6.心搏峰一般在 ( )(分数:1.00)A.70 次/分钟80 次/分钟B.110 次/分钟130 次/分钟C.150 次/分钟160 次/分钟D.170 次/分钟180 次/分钟7.通常将心输出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心率范围称为 ( )(分数:1.00)A.靶心率范围B.最差心率范围C.最佳心率范围D.正常心率范
3、围8.评价安静时运动训练效果的常用生理指标不包括 ( )(分数:1.00)A.基础心率B.肺活量C.动脉血压D.动态心电图9.负荷阈的组成不包括 ( )(分数:1.00)A.运动方式B.运动持续时间C.运动密度D.运动练习数量二、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0.人们从安静状态到运动状态,心率随负荷增加而增加,每搏量不变。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心率也会一直增加。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2.在“心搏峰”范围内运动时,随着心率的进一步增加,每搏量减小,心输出量基本保持不变。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
4、3.体育课运动密度是指整个体育课实际练习时间与休息时间之比。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4.出现青春期高血压的青少年大多数是运动能力比较差的。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5.经常锻炼的青少年安静时肺活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比较大。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6.儿童少年体育运动容易疲劳,且恢复较慢。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7.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学体育课和训练课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其优势素质。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8.超负荷原则中,超负荷的量可以通过控制训练的强度和训练的频率这两个基本因素
5、改变。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9.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体育课的运动量不应过高,心率以不超过心搏峰水平为宜。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三、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45.00)20.论述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负荷阈的因素及负荷阈的调控。(分数:15.00)_21.如何调控中学业余运动训练的负荷阈?(分数:15.00)_22.论述体育教学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基础。(分数:15.00)_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9.00)1.儿童少年与成年人相比基础心率水平
6、( )(分数:1.00)A.相同B.比较高 C.比较低D.不确定解析:2.运动生理学将每搏量达到峰值时的心率水平称为 ( )(分数:1.00)A.脉搏B.心搏峰 C.靶心率D.心功能解析:3.关于“超量恢复原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1.00)A.运动训练的负荷应该超过以往的常量负荷B.消耗过程的强度愈大,恢复过程的强度也愈大,持续时间愈长C.在生理范围内,肌肉活动量愈大,超量恢复过程愈明显D.消耗过程愈剧烈,机体各器官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愈不明显 解析:4.部分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表现为动脉血压暂时性升高,该现象称为 ( )(分数:1.00)A.原发高血压B.继发高血压C.青春期
7、高血压 D.波动性高血压解析:5.反映心肺功能的最重要的综合指标是 ( )(分数:1.00)A.最大摄氧量 B.最大心率C.时间肺活量D.氧脉搏解析:6.心搏峰一般在 ( )(分数:1.00)A.70 次/分钟80 次/分钟B.110 次/分钟130 次/分钟 C.150 次/分钟160 次/分钟D.170 次/分钟180 次/分钟解析:7.通常将心输出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心率范围称为 ( )(分数:1.00)A.靶心率范围B.最差心率范围C.最佳心率范围 D.正常心率范围解析:8.评价安静时运动训练效果的常用生理指标不包括 ( )(分数:1.00)A.基础心率B.肺活量C.动脉血压D.动态心
8、电图 解析:9.负荷阈的组成不包括 ( )(分数:1.00)A.运动方式 B.运动持续时间C.运动密度D.运动练习数量解析:二、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0.人们从安静状态到运动状态,心率随负荷增加而增加,每搏量不变。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1.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心率也会一直增加。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2.在“心搏峰”范围内运动时,随着心率的进一步增加,每搏量减小,心输出量基本保持不变。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3.体育课运动密度是指整个体育课实际练习时间与休息时间之比。 ( )(分数:1
9、.00)A.正确B.错误 解析:14.出现青春期高血压的青少年大多数是运动能力比较差的。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5.经常锻炼的青少年安静时肺活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比较大。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16.儿童少年体育运动容易疲劳,且恢复较慢。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7.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学体育课和训练课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其优势素质。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8.超负荷原则中,超负荷的量可以通过控制训练的强度和训练的频率这两个基本因素改变。 ( )(分数:1.00)A.正
10、确B.错误 解析:19.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体育课的运动量不应过高,心率以不超过心搏峰水平为宜。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三、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45.00)20.论述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负荷阈的因素及负荷阈的调控。(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体育课和训练课中机体承受的生理负荷是否适宜,是影响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1)负荷阈概念。 (2)负荷阈的影响因素: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密度、运动练习的数量。 (3)中学体育负荷阈的生理学基础是心搏峰理论和最佳心率范围理论,分别阐述其含义。 (4)评价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心率是常用
11、的简便有效的指标。心率快慢反映机体耗氧水平,可间接反映运动练习时机体的生理负荷。合理控制负荷阈,一是在心搏峰的心率水平上持续运动一定时间,使保持心搏峰值的时间较长,以发展心肌泵血功能;二是应使心率出现高峰并达到最佳心率范围高限,以使青少年心脏泵血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21.如何调控中学业余运动训练的负荷阈?(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合理控制运动强度。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量强度。 (3)训练要注意不同项目的特点。 (4)注意营养和休息。22.论述体育教学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基础。(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应说明各原则的概念。 (2)可训练性原则和可逆性原
12、则 生物机体能对外界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是可训练性原则的生理学基础,通过教学与训练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同时建立运动条件反射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由于应激过程的中止使已经获得的适应逐步消失,即条件反射的消退。因此体育锻炼应保持经常性和持续性。 (3)全面身体锻炼原则 运动锻炼对机体引起的功能改变是有选择性的。不同的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各有侧重。要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应注重全面身体锻炼与专项能力的锻炼相结合。 (4)循序渐进和超负荷原则 循序渐进的生理学基础是生物机体对刺激的适应规律及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规律;超负荷原则的生理学基础是能量代谢的超代偿规律、神经生理学的刺激强度规律等。 (5)专门性原则 运动锻炼对机体结构、机能的影响具有专门性特征。 以上要结合实践说明如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