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及答案解析(总分:84.02,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1.在世界历史上,19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 ( )(分数:1.00)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总是不一致的B.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分数:1.00)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完全一
2、致性3.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 ( )(分数:1.00)A.科学技术B.人C.生产工具D.生产对象4.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分数:1.00)A.当社会形态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必然会马上灭亡B.社会形态的更替需要经过一个过程C.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不受生产力决定D.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社会也可以正常发展5.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 ( )(分数:1.00)A.在一切社会中都有鲜明的阶级性B.典型性C.直
3、观性D.生动性6.从本质上来看,国家起源于 ( )(分数:1.00)A.暴力的征服B.生产力的发展C.私有产品的出现D.阶级的产生7.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 )(分数:1.00)A.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B.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D.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8.“出淤泥而不染”这一说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分数:1.00)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能动的反作用9.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作为阶级暴力机关的国家形式是 ( )(分数:1.00)A.封建主专政B.资本家专政C.无产阶
4、级专政D.农民阶级专政10.文化的本质是 ( )(分数:1.00)A.人的自然化的过程B.客体主体化的过程C.主体对象化的过程D.社会意识实现相对独立性的过程1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分数:1.00)A.劳动者的素质B.生产工具的水平C.科学技术D.自然资源12.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中最本质的职能是 ( )(分数:1.00)A.镇压的职能B.组织建设的职能C.进行管理的职能D.外交的职能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31,分数:62.00)13.社会有机体的特点有 ( )(分数:2.00)A.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B.生产方式决定并制约着全部社会生活,好比社会有机
5、体的“骨骼”C.一切政治的、思想的等等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是社会有机体的“血肉”;D.人是社会有机体的“细胞”14.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切旧历史观的两大主要缺陷是 ( )(分数:2.00)A.没有考察人们从事历史活动时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B.没有正确评价杰出人物的作用C.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否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15.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是 ( )(分数:2.00)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特殊与普遍的关系D.具体与抽象的关系16.根据唯物史观,我们寻找对于整个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 ( )(分数:2.00)A.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寻
6、找B.到人们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C.到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D.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17.下列各种关系中属于生产关系的有 ( )(分数:2.00)A.生产资料归谁所有B.人们在社会中的各种认识关系C.在生产中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D.在一切社会中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两个阶级之间的关系18.庸俗经济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 )(分数:2.00)A.否认了经济对政治、文化的决定作用B.否认了政治、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否认了政治、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D.夸大了经济的决定作用,把影响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完全归结为一种因素19.道德的特点有 ( )(分数:2.00)A.不具有强制性B.比法
7、律的调节更加广泛C.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无产阶级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有一定的继承性,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0.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有 ( )(分数:2.00)A.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B.能使我们发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C.能使我们正确地揭示事变的内部联系D.使得社会历史科学的研究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精确21.下列关于生产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分数:2.00)A.生产关系体现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B.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形式,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内容C.生产关系是人类各种关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
8、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各方面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方面22.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史观的有 ( )(分数:2.00)A.英雄史观B.地理环境决定论C.人口决定论D.上层建筑决定论23.宗教的特点有 ( )(分数:2.00)A.宗教崇拜的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B.宗教是自然和社会压迫的产物C.在历史上宗教从未起过积极的作用D.宗教是粗俗的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是精致的宗教24.在人类历史上的三大文明形态包括 ( )(分数:2.00)A.科学文明B.物质文明C.政治文明D.精神文明25.在历史上出现过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三种基本形式有 ( )(分数:2.00)A.奴隶主占有制B.封建主占有制C.个体
9、生产者私有制D.资本家占有制26.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特点有 ( )(分数:2.00)A.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日益成为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B.在投入生产过程之前,它还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力C.在投入生产过程前后科学技术都是潜在的、意识形式的十产力D.科学技术对现实的作用必须通过渗透到三要素和管理过程中才能发挥出来27.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历史中的基本关系 ( )(分数:2.00)A.仍是生产关系B.仍是物质关系C.将变为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关系D.将变为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虚拟关系28.国体和政体的特点或关系有 ( )(分数:2.00)A.国体决定着国家的
10、性质B.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C.我国当前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作用于国体29.社会意识形式的特点有 ( )(分数:2.00)A.是一种系统化的、自觉的意识形式B.主要是理性认识C.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D.以社会心理为基础30.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有 ( )(分数:2.00)A.政治上屋建筑是在思想上层建筑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B.政治上层建筑可以反过来巩固和维护思想上层建筑C.一般情况下总是先有思想上层建筑,后有政治上层建筑D.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31.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分数:2.00)A.一切社会科学B.一
11、切自然科学C.大部分社会科学D.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32.关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 ( )(分数:2.00)A.经济决定政治与文化B.政治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能动的反作用C.政治受经济的决定,同时又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指导下而建立起来的D.政治对思想文化的发展能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33.我党提出在理论探索领域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理论根据是 ( )(分数:2.00)A.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B.思想领域的斗争主要依靠说服教育而不是暴力手段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一致,可能超前或者滞后D.在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共存、没有主导的局面,有利于我国的思想发展3
12、4.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产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有 ( )(分数:2.00)A.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前提B.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不可能进行政治活动,也不可能有精神活动C.社会历史活动可以脱离人类意识而存在D.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反映35.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有 ( )(分数:2.00)A.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横断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D.洋装
13、虽然穿在身,但我心仍是中国心36.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有 ( )(分数:2.00)A.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一部分C.政治法律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了经济基础D.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了思想上层建筑37.社会存在的内容包括 ( )(分数:2.00)A.各种自然条件B.人口的数量、质量与分布C.生产力D.生产关系38.在阶级社会中体现着阶级关系的概念有 ( )(分数:2.00)A.社会形态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39.下列选项中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 ( )(分数:2.00)A.国家政权B.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C.企业管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社
14、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表明 ( )(分数:2.00)A.实践是人们存在的基本方式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前提C.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改造社会的过程D.社会规律只能通过有意识、有意志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来表现41.在党中央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中,三大文明的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大文明的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联系有 ( )(分数:2.00)A.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B.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C.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42.下列关于生产力及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分数:2.00)A.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是生产工具B.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C.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D.生产力是由各种客观的物质要素构成的43.社会有机体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 )(分数:2.00)A.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的活动之中B.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C.有机体的决定力量是上层建筑D.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三、B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B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B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
16、命题:(分数:10.02)(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形”和“影”的关系。(分数:1.67)_(2).政治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分数:1.67)_(3).历史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分数:1.67)_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答案解析(总分:84.02,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1.在世界历史上,19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 ( )(分数:1.00)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总是不一致的B.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
17、的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解析:注释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有时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因此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正确选项为 C。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分数:1.00)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完全一致性解析:注释 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最突出的表现。因此,正确选项为 B。3.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 ( )(分数:1.00)A.科学技术B.人 C.生产工具D.生产对象解析:注
18、释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客观能力,它揭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指参与社会生产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基本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能动的、主导的因素。因此,正确选项是 B。4.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分数:1.00)A.当社会形态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必然会马上灭亡B.社会形态的更替需要经过一个过程 C.生产关系
19、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不受生产力决定D.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社会也可以正常发展解析:注释 根据唯物史观,每一种社会形态的灭亡,从根本上来看都是由于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生产力所造成的。如果旧的生产关系尚能允许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即使与生产力不完全符合,这种社会形态也不会灭亡。这充分地说明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因此,正确选项为 B。5.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 ( )(分数:1.00)A.在一切社会中都有鲜明的阶级性B.典型性 C.直观性D.生动性解析:注释 艺术的特点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存在,其突出的特点是典型性。因此,正确选项为 B。6.从本质上来
20、看,国家起源于 ( )(分数:1.00)A.暴力的征服B.生产力的发展 C.私有产品的出现D.阶级的产生解析:注释 唯物史观总是把社会发展的一切最终原因都归结为生产方式或生产力的作用。因此,正确选项为 B。7.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 )(分数:1.00)A.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B.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D.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解析:注释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我们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唯物史观和唯物心史观是根本对立的陶种历史观。因此,正确选项为 C。8.“出淤泥而不染”这一说法体现的哲学
21、原理是 ( )(分数:1.00)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能动的反作用解析:注释 这句话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一致性。因此,正确选项为 B。9.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作为阶级暴力机关的国家形式是 ( )(分数:1.00)A.封建主专政B.资本家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 D.农民阶级专政解析:注释 在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政是最后一个作为阶级统治暴力机关的形式,在无产阶级专政以后国家和阶级将消亡。因此,正确选项为 C。10.文化的本质是 ( )(分数:1.00)A.人的自然化的过程B.客体主体化的
22、过程C.主体对象化的过程 D.社会意识实现相对独立性的过程解析:注释 广义的文化实际上就是切人化的成果,任何经过人类改造过的物质或精神成果都可以称为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主体的对象化,即把主体的需要和意志通过物质活动转化为客观对象。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因此,正确选项为 C。1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分数:1.00)A.劳动者的素质B.生产工具的水平C.科学技术 D.自然资源解析:注释 略。12.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中最本质的职能是 ( )(分数:1.00)A.镇压的职能 B.组织建设的职能C.进行管理的职能D.外交的职能解析:注释 一切国家的本质都
23、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无产阶级国家也不例外。因此一切国家的对内职能中最本质的职能都是镇压的职能。因此,正确选项为 A。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31,分数:62.00)13.社会有机体的特点有 ( )(分数:2.00)A.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B.生产方式决定并制约着全部社会生活,好比社会有机体的“骨骼” C.一切政治的、思想的等等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是社会有机体的“血肉”; D.人是社会有机体的“细胞” 解析:注释 略。14.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一切旧历史观的两大主要缺陷是 ( )(分数:2.00)A.没有考察人们从事历史活动时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B.没有正确评价杰出人
24、物的作用C.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否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解析:注释 略。15.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是 ( )(分数:2.00)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D.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解析:注释 个人意识是丰富多彩的,而群体意识则是共同体的意识。二者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因此,正确选项为 BC。16.根据唯物史观,我们寻找对于整个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 ( )(分数:2.00)A.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寻找B.到人们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C.到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D.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解析:注释 根据唯物史观
25、,我们应当把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政治变革的原因归结为某种物质的经济的因素。因此,正确选项是 CD。17.下列各种关系中属于生产关系的有 ( )(分数:2.00)A.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B.人们在社会中的各种认识关系C.在生产中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 D.在一切社会中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两个阶级之间的关系 解析:注释 略。18.庸俗经济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 )(分数:2.00)A.否认了经济对政治、文化的决定作用B.否认了政治、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否认了政治、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D.夸大了经济的决定作用,把影响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完全归结为一种因素 解析:注释 庸俗经济决定论夸大了经济在推动社会发
26、展中的作用,否认了政治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社会发展的推动因素完全归结为单一的经济因素。因此,正确选项为 CD。19.道德的特点有 ( )(分数:2.00)A.不具有强制性 B.比法律的调节更加广泛 C.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无产阶级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有一定的继承性,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析:注释 略。20.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有 ( )(分数:2.00)A.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 B.能使我们发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 C.能使我们正确地揭示事变的内部联系D.使得社会历史科学的研究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精确 解析:注释
27、答案 D 的观点是列宁的观点,这句话说明了:唯物史观的创立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地研究利:会历史科学。21.下列关于生产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分数:2.00)A.生产关系体现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B.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形式,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内容 C.生产关系是人类各种关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各方面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解析:注释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力的形式,而生产力则是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生产力则体现着
28、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也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关系。因此,正确选项为 BCD。22.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史观的有 ( )(分数:2.00)A.英雄史观 B.地理环境决定论C.人口决定论 D.上层建筑决定论 解析:注释 唯心史观是一种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把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为某种精神力量的历史观。英雄史观往往夸大个人意志的作用;抽象人性论往往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某种主观的力量;人口决定论,一般专指英国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夸大了人的主观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企图掩盖资本主义自身的各种罪恶;上层建筑决定论否认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
29、作用,夸大了上层建筑的作用,而上层建筑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可见这些观点都属于唯心史观。而地理环境决定论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并不是唯心史观。因此,正确选项为 ACD。23.宗教的特点有 ( )(分数:2.00)A.宗教崇拜的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B.宗教是自然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C.在历史上宗教从未起过积极的作用D.宗教是粗俗的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是精致的宗教 解析:注释 宗教作为一种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自然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在社会历史上也曾经被人民群众用来反对剥削阶级的统治,因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宗教消灭的前提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由于宗教夸大某种神秘
30、的精神力量,因而是一种唯心主义,但这种唯心主义是以盲目的、直观的崇拜,而不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特征的,因而是粗俗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夸大某种精神性的力量,就好像宗教崇拜上帝一样,因而在这一意义上说,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宗教,它所崇拜的是一种主观的或者神秘的精神力量,但这种宗教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特征的,因而是精致的宗教。因此,正确选项为 ABD。24.在人类历史上的三大文明形态包括 ( )(分数:2.00)A.科学文明B.物质文明 C.政治文明 D.精神文明 解析:注释 略。25.在历史上出现过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三种基本形式有 ( )(分数:2.00)A.奴隶主占有制 B.封建主占有制 C.个体生
31、产者私有制D.资本家占有制 解析:注释 性质不同的五种生产关系分别是:原始公有制、奴隶主占有制、封建主占有制、资本家占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其中两种基本类型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生产关系私有制的社会有奴隶主占有制、封建主占有制、资本家占有制。因此,正确选项为 ABD。26.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特点有 ( )(分数:2.00)A.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日益成为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B.在投入生产过程之前,它还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力 C.在投入生产过程前后科学技术都是潜在的、意识形式的十产力D.科学技术对现实的作用必须通过渗透到三要素和管理过程中才能发挥出来 解析:注释 无论科学技术怎么发展,它
32、都不可能成为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因为它不是一种实体性的要素,在投入生产过程前它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力,投入生产过程之后,它通过渗透到生产力的三要素和管理过程中才能发挥出起巨大作用。因此,正确选项为 BD。27.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历史中的基本关系 ( )(分数:2.00)A.仍是生产关系 B.仍是物质关系 C.将变为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关系D.将变为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虚拟关系解析:注释 略。28.国体和政体的特点或关系有 ( )(分数:2.00)A.国体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B.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 C.我国当前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
33、作用于国体 解析:注释 我国当前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因此 C 不对,其他答案对。因此,正确选项为 ABD。29.社会意识形式的特点有 ( )(分数:2.00)A.是一种系统化的、自觉的意识形式 B.主要是理性认识 C.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D.以社会心理为基础 解析:注释 社会意识按照水平高低不同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主要是指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包括人们的各种心理活动,而社会意识形式则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包括各种理论体系。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30.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有 ( )(分数:2.00)A.政治上屋建筑是在思想上层建筑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B
34、.政治上层建筑可以反过来巩固和维护思想上层建筑 C.一般情况下总是先有思想上层建筑,后有政治上层建筑 D.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解析:注释 略。31.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分数:2.00)A.一切社会科学B.一切自然科学C.大部分社会科学 D.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 解析:注释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指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大部分社会科学,但一切自然科学一般都没有阶级性,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也包括了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因此,正确选项为 CD。32.关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 ( )(分数:2.00)A.经济决定政治与文化
35、B.政治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C.政治受经济的决定,同时又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指导下而建立起来的 D.政治对思想文化的发展能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解析:注释 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作用中,经济决定文化,而文化对经济又有能动的反作用。政治与文化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33.我党提出在理论探索领域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理论根据是 ( )(分数:2.00)A.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B.思想领域的斗争主要依靠说服教育而不是暴力手段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一致,可能超前或者滞后 D.在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共存、没有主导的局面,有利于我国的思想
36、发展解析:注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元领导地位,反对多元主导的局面。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34.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产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有 ( )(分数:2.00)A.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前提 B.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不可能进行政治活动,也不可能有精神活动 C.社会历史活动可以脱离人类意识而存在D.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反映 解析:注释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
37、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动的前提,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们就无法从事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反映。社会历史活动不可以脱离人类意识而存在,所以 C 错。因此,正确选项是 ABD。35.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有 ( )(分数:2.00)A.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横断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D.洋装虽然穿在身,但我心仍是中国心 解析:注释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总是同步的,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存在发展的水平也不总是平衡的,并且
38、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横断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体现了不同社会意识形式(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出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相对于社会存在的独立性。因此,正确选项为 CD。36.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有 ( )(分数:2.00)A.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一部分 C.政治法律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了经济基础 D.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了思想上层建筑 解析:注释 社会意识形式既包括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也包括无阶级性的、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构成了社会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则构成了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意识形
39、态中,政治法律思想阶级性最强,最直接地反映了经济基础。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37.社会存在的内容包括 ( )(分数:2.00)A.各种自然条件 B.人口的数量、质量与分布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解析:注释 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三方面内容。其中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38.在阶级社会中体现着阶级关系的概念有 ( )(分数:2.00)A.社会形态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解析:注释 体现着阶级关系的概念也就是指具有阶级性的概念,在阶级社会中,一般来讲生产力没有阶级性,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
40、形态都具有阶级性。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39.下列选项中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 ( )(分数:2.00)A.国家政权 B.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C.企业管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注释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所构成的复杂体系。本题中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属于上层建筑,而政治法律思想是一种意识状态,没有形成代表社会意识存在的政治法律制度,所以不屈于上层建筑。因此,正确选项为 ABD。4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表明 ( )(分数:2.00)A.实践是人们存在的基本方式 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前提 C.社会
41、历史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改造社会的过程 D.社会规律只能通过有意识、有意志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来表现 解析:注释 略。41.在党中央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中,三大文明的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大文明的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联系有 ( )(分数:2.00)A.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B.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 C.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解析:注释 略。42.下列关于生产力及其特点的说法
42、中正确的有 ( )(分数:2.00)A.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是生产工具 B.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 C.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 D.生产力是由各种客观的物质要素构成的 解析:注释 略。43.社会有机体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 )(分数:2.00)A.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的活动之中 B.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C.有机体的决定力量是上层建筑 D.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解析:注释 略。三、B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B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B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命题:(分数:10.02)(1).社会存在与社
43、会意识是“形”和“影”的关系。(分数:1.67)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具体表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尤其是经济基础的性质往往决定了社会意识的阶级性。 但是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表现在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有时可能会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时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基本一致。可见,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不完全一致,但不能说总是不一致。(2).政治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分数:1.67)_正确答案:()解析:国家是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前,所有类
44、型的国家都把自己凌驾于社会之上,自诩为全社会普遍利益的代表者,要求全体居民服从国家的意志,遵守国家的法律,执行国家的命令。一切剥削阶级国家都是少数剥削者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剥削与统治,并没有真正的普遍性,因而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 但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人民群众成了社会的统治者,国家权力变成了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统治,充分体现了国家权力的普遍性,因而国家就不再是虚幻的共同体。(3).历史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分数:1.67)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历史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方面组成的有机的统一体。由于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的要素也是客观的,因此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的形式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物质运动过程。 同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规律也必须通过有目的和有意识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来体现,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虽然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它是由社会上所有人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的合力来推动的,合力的方向就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从而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_解析:_解析:_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