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真题2002年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1808       资源大小:3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真题2002年及答案解析.doc

    1、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真题 2002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4,分数:20.00)1.数守恒(分数:5.00)_2.直觉行动思维(分数:5.00)_3.前道德水平(分数:5.00)_4.皮亚杰的自我中心言语(分数:5.00)_二、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50.00)5.简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意义。(分数:10.00)_6.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分数:10.00)_7.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分数:10.00)_8.简述青少年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应对办法。(分数:10.00)_9.简述假装游

    2、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分数:10.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30.00)10.什么是早期教育?目前对开展早期教育有何争议?谈谈你对开展早期教育的看法,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你的假设。(分数:30.00)_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真题 2002年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4,分数:20.00)1.数守恒(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守恒是皮亚杰的术语,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数守恒是指儿童对数量的守恒能力,具体是指儿童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因素的

    3、影响,形成数的守恒能力。2.直觉行动思维(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直觉行动思维从婴儿期开始发展起来,这种思维的特点与儿童的感知觉和行为密切联系,儿童只能在感知行动中思维,在进行思维时,幼儿只能考察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或预见动作的效果。3.前道德水平(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这是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一个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在这个水平的儿童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在这个水平又可以分为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及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4.皮亚杰的

    4、自我中心言语(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所谓自我中心语言,就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它共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它不指向于同别人交际,它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活动。二、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50.00)5.简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研究对象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描述

    5、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反映出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构建成熟的儿童心理理论。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虽然每个儿童发展经历的阶段是相同的,但是发展的速度、发展最后达到的水平、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特点并不同。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为如何正确指导儿童健康地发展创造条件。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3)研究意义 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儿童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6.简述埃里克森的

    6、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埃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基本心理性欲框架,但他又把弗洛伊德的理论扩展到整个人的一生,提出了心理社会理论,或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他把人格的发展看做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在一生中要经历八个固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文化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如果儿童解决了冲突,完成了任务,就会获得积极的品质,转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儿童完成得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不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端点之间的某一点上。不同社会中人们的个性或人格发展的结构基本相同,都要经历这八个阶段

    7、。 (1)第一阶段是婴儿期,从出生到 2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婴儿在本阶段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从 2岁到 4岁,基本的自主感对羞耻感和疑虑。儿童在本阶段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第三阶段是学前期或游戏期,从 4岁到 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儿童在本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4)第四阶段是学龄期,从 7岁到 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儿童在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第五阶段是青年期,从

    8、 12岁到 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他提到在这一阶段有“合法延缓期”,是指在儿童期后的青年在此时觉得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在做出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6)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 18岁到 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7)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大约到 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8)第八阶段是老年期或成年晚期,直至死亡,自我完善感对失望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

    9、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他认为上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的顺利通过,但是如果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得不好,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中得以完成。同时他认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也并不等于这个矛盾不复存在了,在以后的发展阶段里仍然有可能产生已解决的矛盾。7.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通过教学消除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这个思想他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

    10、前面,这样儿童才能得到发展,获得知识。8.简述青少年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应对办法。(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原因 冲突是指个人、团体或组织间因目标、认识、情感和利益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对立的互动历程。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发生的冲突称为亲子冲突。青少年期是个体身体发育和性成熟时期,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探索自我同一性成为这个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生理迅速发育的同时,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这种身心发展的失衡,以及父母对这种发展变化的不适应,造成这一时期亲子冲突会大量增加。 (2)策略 逃避。个体可能承认冲突的存在,却不在乎自己的利益,也不关心对方的反应,采

    11、取退缩或压抑的方式。一味地从冲突情境中逃避,使自己和别人保持距离,划清界限,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是双方均不满意的“双输”的局面。 竞争。个体只考虑自己的目标或利益,不顾及对方所受的影响,所采取的支配行为。为了赢得胜利,个体会运用各种权力或其他可用资源,展开竞争,是一种“我赢你输”的局面。 妥协。个体与对方互相让步,必须放弃部分利益,也能顾及对方的利益,没有人“全赢或全输”,借此谋求和平共存的局面。 忍让。个体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维持彼此的关系,宁可牺牲自我的利益,所采取的息事宁人消极的做法,是一种“我输你赢”的方式。合作。个体处理冲突时,借由共同合作,共同找到对彼此有利的解决方式,不

    12、但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也使对方满意,造成一个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9.简述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假装游戏在儿童身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户外游戏有利于儿童接触阳光、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还会给儿童带来愉快和娱乐,有利于儿童基本技能和动作的熟练。 (2)假装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也发挥着作用,使儿童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有利于儿童任务的完成。 (3)假装游戏对儿童情感发展也有作用,有利于儿童消极情感的疏导,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4)假装游戏在儿童个性形成中也存在一定的影响,能够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13、有着重要的作用。三、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30.00)10.什么是早期教育?目前对开展早期教育有何争议?谈谈你对开展早期教育的看法,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你的假设。(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有目的地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顺利发展。及时而适宜的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发展。婴幼儿潜能开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即身体潜能的开发和心智潜能的开发,后者又可分为智慧潜能的开发与人格潜能的开发与培养。 目前对早期教育的目的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天才儿童,又被称为天才教育、神童教育等,把早期教育视为培养天才的重要手段。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实施早期教育就可以培养出大量的早慧儿,可以使超智儿童进入千家万户。本人认为,进行早期教育可能培养出神童,但是得到良好早期教育的儿童不一定都能成为神童。一个儿童能否成为神童,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取决于多方面。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要提前教育,要尽量提早教学,加强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辅导,限制孩子的游戏和娱乐时间,这样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使他们的个性受到压抑,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对早期教育的争议不仅限于目的,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很多方面存在误区。 (请根据自己的看法设计实验)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真题2002年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