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1569       资源大小:6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8及答案解析.doc

    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8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1.简述离骚的艺术特色。(山东师范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2.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武汉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3.简析韩愈碑志文的特色。(浙江大学 2016 年)(分数:2.00)_4.你是如何评价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的?(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分数:2.00)_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影响。(中山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1,分数:22.00)6.尚书(首都师范大

    2、学 2011 年)(分数:2.00)_7.都城赋(中山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8.文赋(南开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9.骈文(浙江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10.隋书经籍志(南开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11.“温李”(扬州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12.西昆体(山东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13.院本(浙江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14.方回(北京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15.宝剑记(人民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16.才子佳人小说(北京大学 2008 年)

    3、(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17.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山东大学 2006 年)(分数:2.00)_18.试分析汉乐府的叙事手法。(厦门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19.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中国传媒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20.分析辛弃疾在词境开拓上的贡献,举例说明。(陕西师范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21.论分析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北京师范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四、填空题(总题数:9,分数:18.00)22.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

    4、)_23.“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出处是周易的( )卦。(四川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 )。(暨南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25.“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是( )、( )、( )、( )、( )、( )、( )、( )。(复旦大学 2000 年)(分数:2.00)_26.南宋范成大的诗歌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 )诗。(浙江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27.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代小说( )。(北京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28.金瓶梅最早的续书是( )。(暨南大学 2009 年)(分数:2

    5、.00)_29.常州词派张惠言开山,至( )发扬光大,蔚为宗派。(北京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30.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揭露“清官”之恶的是( )。(北京师范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8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1.简述离骚的艺术特色。(山东师范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是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的精华,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

    6、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1)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有着高贵的家世、美好的品质、优秀的才能、高尚的人格。诗人以披香戴芳的象征手法,反复描写了自己人格的高洁和精勤不息地修养道德,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苏世独立的形象。诗人有着忠君爱国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他关切君王和国家的命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岂余身之惮殃,恐皇舆之败绩”。虽然有小人的离间和君王的疏远,但都没能改变他眷恋故国的情怀。诗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执著的理想追求。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地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时对感叹

    7、时光流逝和功业未就:“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虽然现实的黑暗使理想难以实现,但他执著坚持自己的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2)离骚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兴、象征、叙述、幻想、虚构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创造了丰富的意象系统。离骚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创造性地将诗经的简单比兴发展为丰富的意象系统。离骚创造性地运用了三大意象群:一是人事意象群;二是花草禽鸟意象群;三是神话意象群。 (3)离骚创造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离骚是一首抒情诗,主要是以抒发忠贞而遭忧的情怀作为诗的线索。抒情诗一般没有故事

    8、情节,但离骚的前一部分是在诗人的人生遭际的基础上展开抒情的,后一部分又虚构了女媭劝说、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成降神、四方神游等一系列虚幻的情节,使抒情在若隐若现的情节中展开。同时,也扩大了诗的结构,增加了诗的内容含量,形成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 (4)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语言形式。这样就扩大了结构,增加了容量,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离骚的语言精练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叠词、双声、叠韵等。诸如:贪婪、追逐、菲菲、浪浪、忽忽、冉冉之类。此外,诗人还熟练地运用对

    9、偶工巧,表现出高超的艺术功力。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解析:2.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武汉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后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与庄子所说的“小说”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班固据七略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

    10、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解析:3.简析韩愈碑志文的特色。(浙江大学 2016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碑志早在汉代已开始流行,其主要特点是在不太长的篇幅内历叙传主德行、事迹,而多有谀美之词,久而久之,便形成空洞呆板的格套,令人读来生厌。韩愈所写 75 篇碑志中也有一小部分是“谀墓之文”,被人诟病,但在写法上却能不拘格套,别出手眼,或正写,或反写,或赞美,或讽刺,尤重细节描写,借一二琐事,即将传主的性格、心态巧妙地展现出来,使之成为一篇篇生动的人物传记,从而一举打破了传统碑志死气沉沉的局面。 (1)韩愈碑志的不拘格套。从一些篇章的起笔即可看出,如唐

    11、河中府法曹张君墓碣铭开篇即云:“有女奴抱婴儿来,致其主夫人之语曰:妾,张圆之妻刘也”,考功员外卢君墓铭一上来写道:“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学伏一世,其友四人,其一”,这种写法,与先叙墓主姓名籍贯谱系的碑志惯例截然不同,而是着意于出奇变化,很有破空而来的味道。在人物刻画上,韩愈诸碑志更是“一人一样,绝妙”(李涂文章精义)。 (2)韩愈碑志有许多已极近小说笔法,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叙写骗婚经过极形象生动,充满戏剧色彩。侯翁的迂直、媒妪的狡猾、王适的违俗不羁,都借助灵动的文字跳出纸外。这种写法,在韩愈之前从未有过,在韩愈之后也甚罕见,它只能出现在韩愈笔下,成为对墓志的一大创造。 (3)韩愈碑

    12、志不惟叙墓主事迹,时亦借以发议论,寓讽刺,表现强烈的爱憎之情。如柳子厚墓志铭以大段议论之词表述他对浮薄世风和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者的极度愤慨,对柳宗元与刘禹锡在危难中相扶持的义烈之风的由衷敬慕;集贤院校理石君墓志铭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唐故监察御史卫府君墓志铭等,则以议论的形式对那些假隐士以及服药“祈不死”者进行讽刺。诸如此类已将重心转向揭露现实社会弊端的写法,在此前墓志中也是不多见的。 明人吴讷说墓志铭文“古今作者,惟昌黎最高。行文叙事,面目首尾,不再蹈袭”(文章辨体序说),堪称的评。但受墓志格局的限制,韩愈碑志仍属一种实用文体,上述诸篇生动的文学性描写也只是墓主生平行事的一个片断,从总的方面来看

    13、,尚不能将之归人文学散文的范畴。)解析:4.你是如何评价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的?(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莺莺。西厢记生动细腻地表现了莺莺的内心世界,成功地揭示了她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使人不仅看到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看到她怎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看到她战胜自我的过程和内心的矛盾痛苦。莺莺性格的改变经历了一个曲折而痛苦的过程。她和张生在佛殿相逢时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她更多的是在心里赞美张生,在行动上并没有更大胆的表露,当她派红娘去探望张生,带回张生的情书后,心里又惊又喜,可长期以来接受的教育和她头脑里的道德观念,使她不愿让人

    14、知道她的快乐,甚至她自己也不愿承认这内心的快乐。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2)张生。王实甫笔下的张生,被去掉了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被突出的则是对爱情执着诚挚的追求,“志诚”是作者赋予这一形象的内核,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以后爱情故事中的书生形象,常常沿袭张生的性格特点。首先,他真诚而执着地追求爱情。张生是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不过王实甫在塑造张生的形象时,没有把表现他的才华

    15、作为重点,而是表明一旦坠人了情网,这才子竟成了“不酸不醋的风魔汉”。张生从游殿时对莺莺一见钟情起,就将事关读书人前程的科举考试抛在脑后,在僧寺住了下来,为了接近莺莺,他附斋追荐亡父,祷词却是希望“早成就了幽期密约”。为了莺莺,他月下吟诗,写信退贼。崔母赖婚,他失望得要悬梁自尽,莺莺变卦,又使他病倒书斋,几乎不起,后来也还是为了莺莺,他强打精神上京应试。其次,他是忠厚而带傻气的痴心人。比如他第一次和素不相识的红娘搭讪,就冒冒失失地自报家门,并不合时宜地打听:“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结果被红娘骂做“傻角”。在“赖婚”一场,作者写张生起初以为鸿鹄将至,他一早起来,精心打扮,“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

    16、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一心等待崔家来请,憨态可掬。谁知道,老夫人忽然变卦,他始而目瞪口呆,继而气急败坏,还直挺挺地跪在红娘面前哭丧着脸,声称要上吊自尽,这手足无措的表现,委实令人喷饭。在这场戏里,王实甫鲜明地展现出张生从焦急高兴到失望负气的情景,而无论写张生或是愣头愣脑,或是酸不溜秋,或是急得像热锅中的蚂蚁,都表明他对爱情的执着。爱情的力量,使这才子傻头傻脑,顾不上言谈举止,但是他的傻气常与忠厚不可分,呆气又正是钟情的一种表现,因此反而获得了莺莺的倾心和红娘的同情。 (3)红娘。在西厢故事中,红娘的形象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会真记里的红娘,地位无足轻重。西厢记诸宫调里的红娘,则成了崔张结合

    17、不可缺少的助力,这说明金代的董解元,意识到在强大的封建压力面前,才子佳人要冲破罗网,必须获得外力的帮助。他突出了出身卑贱的红娘的作用,说明了下层人民对自身力量有所认识。 王实甫在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又赋予红娘新的面貌。他写红娘之所以撮合崔张的爱情,不仅是出于对老夫人不守信义的反感,更重要的是她本身对爱情追求的认同;她不仅是见义勇为,而且是缘情反礼。王实甫写她从一开始不动声息地协助崔张,以致后来为他们两肋插刀,这种积极主动地帮助“有情人”的侠气,反映了人民大众对“情”自觉追求的态度。汤显祖说王实甫笔下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识,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攻不破。何战不克”,他以运筹帷幄的“军师

    18、”比喻红娘,这无疑是看到了她在崔张爱情纠葛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从而给予高度的评价。)解析: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影响。(中山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前七子。前七子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正德年间,是一个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为成员的文学群体。明史文苑传称:“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 他们先后中进士,在京任职,聚会吟诗,研讨艺文,高睨一切,以复古自命。他们对国运危机、官场腐败和士风苟且的现状,很为不满,促使其在政治和

    19、社会生活中取一种挑战的姿态。对明初文坛“尚理而不尚辞,人宋人窠臼”的现象不满,便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口号以复古自命,实则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复古手段而欲达变革之目的,此乃其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在贬斥文学“主理”现象的同时,李梦阳提出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以为“真诗乃在民间”,在强调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文学观念与创作提出了质疑,具有某种挑战性。其中“真诗在民间”之说,也反映了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一种特征,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 当然,前七子从复古人手来改变文学现状的态度也包含着某些弊端。他们过多地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束缚了他们创作的手脚,影响了

    20、作品中作家情感自由充分地表达,暴露了“刻意古范”的弊病。 (2)后七子。嘉靖前期,前七子逐渐偃旗息鼓,约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进士出身的李攀龙、王世贞相结交讨论文学,决定重举李梦阳、何景明诗歌的文学复古旗帜。之后,徐中行,梁有誉、宗臣中进士,与李、王结成诗社,遂有“五子”之称。后又增加谢榛、吴国伦,称“后七子”。其中王世贞影响最大。 李、王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明史李攀龙传)。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王世贞强调诗文创作要重视“法”:结构上“篇法有起有束,有放

    21、有敛,有唤有应”;“句法有直下者,有倒插者”,“字法有虚有实,有沉有响”。同时王世贞又强调重格调要“根于情实”,讲法度要“不屈阏其意以媚法”,重视作家的思想感情在创作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到了晚年,他在反省格调说的流变时,明确地将主格调者分成两种,一种是“先有它人而后有我”的“用于格者”,另一种是在确立自我基础上学习古人的“用格者”,从而提出了“有真我而后有真诗”的主张。 后七子的有些主张也是针对当时以王慎中、唐顺之为代表的唐宋派文人的创作而提出的。在他们看来,王、唐等人所作“学宋而伤之理”,因而批评其“惮于修辞,理胜相掩”,表达了反对重“理”轻“辞”的文学态度。 一方面,后七子对于反击“唐宋派

    22、”的文学倒退的动向、维护文学的独立地位、强调文学的艺术特征起了极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文学复古运动固有的弊病,在“后七子”那里显得更加突出。虽然他们也提出过很好的意见,如王世贞说过“有真我而后有真诗”(邹黄鹤鹪鹩集序),李攀龙要求“拟议成变,日新富有”(王世贞李于鳞先生传),但他们太强调效法古人,对于创作的法则又规定得太具体、细密,必然会对个性、情感的自由表现和艺术的创新,造成严重的束缚。)解析: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1,分数:22.00)6.尚书(首都师范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

    23、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先秦时期它被称为书,原为夏商周原始历史文献,主要记载帝王的命令和言论,后来成为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尚书一共 28 篇,文体包括典、谟、誓、训、诰、命等,即帝王和诸侯的文告、誓词、命令、谈话记录等。大多为上古记言体散文,文字艰深,晦涩难懂。这是因为各王朝史官记录这些文章时,普遍使用当时的官方语言,力求写得雍容雅正,简短扼要。)解析:7.都城赋(中山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都城赋也称为都邑赋,或都市赋,是以都市为描写对象的赋。它最早产生于汉代,首创者是班固的

    24、两都赋,此外还有张衡的二京赋、左思的三都赋。都城赋的主要特点:一是篇幅长,二是内容繁复,三是结构严谨。)解析:8.文赋(南开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赋是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人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文赋首次把创作过程、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等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析:9.骈文(浙江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

    25、:(正确答案:骈文是中国古代文体名,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因其字句皆成对偶而得名,这种文体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词汇的对偶和用典。起源于汉魏时期。南北朝时期,专尚骈俪,以藻绘相饰,文格遂趋卑靡。唐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解析:10.隋书经籍志(南开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代史志目录,隋书十志之一,是贞观十五年(641)至显庆元年(656)由魏征等主持修纂的梁、陈、齐、周、隋五朝史志中的一种。隋书经籍志按四部分类,先有总序一篇,记叙目录学演变和编写经籍志的原因。此后,每部下有大序,类下又有小序。序中简要

    26、说明每类的学术源流及其演变。类下著录书名及卷数,又常常附以简要注释,指明注者,记其时代爵衔,间或注明书的内容真伪及存亡残缺。开中国古代图书著录四分法:经史子集命名的先河,确定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解析:11.“温李”(扬州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晚唐诗人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温庭筠是晚唐时期走在文学潮流前面,诗、词、骈文、小说兼擅的作家。他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作风浪漫,以爱情题材的诗歌和艳丽诗风,在诗苑中开辟出新的境界。李商隐诗歌风格凄艳,在表现包括爱情体验在内的心灵世界方面,作出了重大开拓,同时创造了“绮密瑰妍”的诗风。)解析:12

    27、.西昆体(山东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代表诗人是杨亿、刘筠、钱惟演。此派诗作的内容大多是馆阁生涯的吟咏,以咏物、咏史、拟古为主要题材,是当时盛世雍容堂皇气象的点缀,虽也有托古讽今之作,但多数作品贫弱苍白,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此派诗人师承李商隐,却缺乏李诗的深思挚情,追求用典精巧,属对精工,词采藻丽,音节谐婉。西昆体以华丽典雅的作风取代了白体、晚唐体的冲淡瘦硬,使宋初以来的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风靡一时,同时它的雕琢浮艳与模仿痕迹过重,也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抨击。)解

    28、析:13.院本(浙江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院本是民间散乐戏班所用的脚本,是宋杂剧在宋、金南北分治之后,保留在北方并得到发展的舞台艺术。院本的角色行当体制与宋杂剧相同,以净色为主,有末泥、引戏、副末和装孤,通常演时用 5 人,故又称“五花爨弄”。它以滑稽凋笑的科诨见长,可唱小曲,与以旦、末演故事的元杂剧有所不同。但其作品都已失传,仅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有院本名目 700 余种。)解析:14.方回(北京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元代诗人方回是江西诗派的殿军,论诗推崇江西诗风。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比较复杂,由于他降元不久便被废弃

    29、,未见重用,心中颇多懊悔,同时又感到外界对他的精神压力,内心不无愧怍之感,这使他的诗作往往表达出低回往复的心情。艺术上,他大力发挥江西诗派的创作特点,在诗眼、句法上深致工夫,其诗以意象生新,境界老成为主要特征。)解析:15.宝剑记(人民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宝剑记是明代李开先所作传奇之一,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写林冲落草的故事,系李开先及其友人的集体创作。与小说中被动反抗的林冲不同,剧作中的林冲基本上是一位主动出击的英雄。宝剑记以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的沉闷剧苑。其夜奔一场戏,至今还作为武生的看家戏而风靡场上,激荡人心。)解

    30、析:16.才子佳人小说(北京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这类小说从题材上说,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其情节构成,大多是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形式上说,一是相当一部分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要人物姓名中的一个字拼合而成,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金云翘传春柳莺雪月梅等。二是一般在 15 回至 20 回之间,均十万字左右,

    31、相当于现代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17.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山东大学 2006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的叙事传统和语言艺术对史传文学、散文和小说创作的滋养,尤为明显。 (1)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史书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而汉纪资治通鉴等,则是对春秋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先秦叙事散文记述历史事件时直书其事、褒贬鲜明的特点,左传战国策高超的写作艺术,都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

    32、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战国策的文章,对汉赋的产生也起过促进作用。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风格,都可以看出对战国策的借鉴。 (3)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我国古代小说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特

    33、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结局。这些都是左传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叙事传统。 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 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受到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这不仅是包括如东周列国志之类以先秦叙事散文为题材的作品,同时,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和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果是产生在历史著述中不无关系。)解析:18.试分析汉乐府的

    34、叙事手法。(厦门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两汉乐府诗中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而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1)生活镜头的选取表现了两汉乐府叙事诗高度的艺术性。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如两汉乐府诗有两篇作品是以酒店妇女为主角的,一篇是收录在相和歌辞中的陇西行,一篇是辛延年的羽林郎,通过描写她们与顾客的交往及各类人物的举止言行,艺术地展示了汉代的市井风情。 (2)两汉乐府叙事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两个生活片断,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妇病行有临终托孤、沿街乞讨等场面,中间又穿插许多细节。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3)两汉乐府叙事诗在刻画人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各具特点绝无雷同。秦罗敷和胡姬都是反抗强暴的女性,罗敷以机智的言词戏弄向她求婚的使君,演出一场幽默的喜剧;胡姬则是以生命抗拒羽林郎的调戏,具有悲剧主角的品格。一个聪明多智,一个刚烈坚贞,相似的题材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气质和性格。 (4)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娴熟技巧,还体现为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如十五从军征以景物渲染、叙述行动为主,而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