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中医综合-242 (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0936       资源大小:75.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中医综合-242 (2)及答案解析.doc

    1、中医综合-242 (2)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由桂枝汤变为小建中汤属于(分数:2.00)A.药味增减变化B.药量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2.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的药物是(分数:2.00)A.硼砂B.砒石C.硫黄D.白矾3.治疗梅毒的药物不包括(分数:2.00)A.大风子B.苦参C.硼砂D.轻粉4.外用可拔毒去腐的药是(分数:2.00)A.砒石B.轻粉C.升药D.炉甘石5.只供外用、不作内服的药物是(分数:2.00)A.砒石B.雄黄C.硫黄D.土荆皮6.药性毒烈,不作

    2、内服,只供外用的药是(分数:2.00)A.铅丹B.轻粉C.砒石D.升药7.首创方论的医学家是(分数:2.00)A.汉张仲景B.金成无己C.明吴崑D.清汪昂8.“七方”之说源于(分数:2.00)A.神农本草经B.内经C.伤寒论D.圣济经9.汤剂的优点是(分数:2.00)A.药效持久B.药效发挥迅速C.服用量小D.节省药材10.古代医集中,系统论述“八法”者首推(分数:2.00)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伤寒明理论D.医学心悟11.“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一语出自(分数:2.00)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寒明理论D.医学心悟12.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分数:2.00

    3、)A.伤寒论B.五十二病方C.备急千金要方D.肘后备急方13.方剂学发展史上第一部从理论上详细剖析方剂的专书是(分数:2.00)A.医方集解B.金匮要略方论C.医方考D.成方便读14.不属于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内容的是(分数:2.00)A.补、和B.攻、散C.滑、涩D.寒、热15.关于“八阵”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分数:2.00)A.寒方之制,为除热也B.攻方之制,攻其不通者也C.固方之制,固其泄也D.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16.不属于“十剂”内容的是(分数:2.00)A.轻、重B.温、清C.滑、涩D.宣、通17.含有包煎药物的方剂是(分数:2.00)A.清营汤B.蒿芩清胆汤C.炙甘草汤D.朱砂

    4、安神丸18.我国历史上最早从理论上剖析方剂的医家是(分数:2.00)A.张仲景B.成无己C.李时珍D.汪昂19.“主病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治方之要也。”语出(分数:2.00)A.张仲景B.何柏斋C.李东垣D.张元素20.可以直接影响方剂功用的因素是(分数:2.00)A.体质强弱B.四时气候C.年龄大小D.剂型、服法21.普济方的作者是 A吴又可 B朱 (分数:2.00)A.B.C.D.22.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者,宜选用的治法是(分数:2.00)A.汗法B.和法C.托法D.消法二、X 型题(总题数:35,分数:56.00)23.属于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原文的有(分数:2.00

    5、)A.攻方之制,攻其实也B.固方之制,固其泻也C.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D.用散者,散表证也24.方剂配伍中,佐制药的作用有(分数:2.00)A.防止病势拒药B.协调诸药之用C.降低君、臣药之毒性D.减缓君、臣药之烈性25.黄帝内经中论及的组方原则包括(分数:2.00)A君B臣C佐D使26.汤剂的优点是(分数:2.00)A.吸收快B.可以照顾到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C.药效持久D.节省药材27.使药的含义包括(分数:2.00)A.引经报使的药物B.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C.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的药物D.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28.宜于煎药的器具是(分数:

    6、2.00)A.瓦罐B.砂锅C.搪瓷器具D.铁器29.臣药的含义包括(分数:2.00)A.针对主病因、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针对兼病因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D.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30.属“消法”范畴的治法是(分数:2.00)A.消食导滞B.行气C.活血D.化痰31.属“和法”的范畴的有(分数:2.00)A.和解少阳B.开达膜原C.滋补肝肾D.回阳救逆32.出自温病条辨的方剂有(分数:2.00)A.青蒿鳖甲汤B.甘露消毒丹C.普济消毒饮D.银翘散33.汗法可用于治疗(分数:2.00)A.外感表证B.疹出不畅C.疮疡初起D.里热实证34.方剂的变化形式包括

    7、(分数:2.00)A.方名的变化B.药味的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D.服药时间变化35.专供外用,不作内服的药物有(分数:2.00)A.轻粉B.砒石C.升药D.炉甘石36.外用能敛疮生肌的药物有(分数:2.00)A.硼砂B.明矾C.血竭D.孩儿茶37.治疗梅毒的常用药有(分数:2.00)A.轻粉B.明矾C.苦参D.土茯苓38.治疗梅毒常选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土茯苓B.守宫C.轻粉D.大风子39.下列关于蟾酥的叙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辛温,有毒,归心经B.入丸散,每次 0.30.9gC.外用不可入目D.孕妇忌服40.硼砂常用于治疗(分数:2.00)A.咽喉肿痛B.口舌生疮

    8、C.目赤肿痛D.痰热咳嗽41.属于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原文的有(分数:2.00)A.补方之制,补其虚也B.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C.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D.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42.下列各组方剂中,不属于“剂型更换”的有(分数:2.00)A.四逆散与四逆汤B.理中丸与理中汤C.失笑散与失笑丸D.右归丸与右归饮43.下列方剂中,以君药和主要功用命名的有(分数:2.00)A.枳实导滞丸B.黄连解毒汤C.枳实消痞丸D.苏子降气汤44.下列方剂中,遣药配伍寓“培土生金”之意的有(分数:1.00)A.白虎汤B.参苓白术散C.麦门冬汤D.玉屏风散45.“消法”的理论依据是(分数:1.00)A.甚者

    9、从之B.结者散之C.逸者行之D.坚者削之46.临证遣药组方的基本要求是(分数:1.00)A.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依法治方B.不一定君臣佐使俱全,但君药必不可缺少C.君药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D.方中必设一药专作引经之用47.确定方剂剂型的主要依据是(分数:1.00)A.病情的轻重缓急B.药物的性能特点C.病证的寒热虚实D.给药方式与途径48.下列各项中。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分数:1.00)A.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B.消除或减低君、臣药的毒性C.针对某些症状发挥治疗作用D.制约君、臣药的峻烈49.属于佐药范畴的药物有(分数:1.00)A.配合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B.用以消除或减少

    10、君臣药毒性的药物C.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D.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50.关于“十剂”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有(分数:1.00)A.通可去闭B.宣可去壅C.泄可去实D.涩可固脱51.丸剂的特点是(分数:1.00)A.吸收缓慢B.药力持久C.服用方便D.多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52.属于汗法的方剂是(分数:1.00)A.杏苏散B.川芎茶调散C.香薷散D.止嗽散53.影响方剂功用、主治的因素有(分数:1.00)A.药物B.配伍C.剂量D.剂型54.治法是(分数:1.00)A.在辨证审因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B.指导选药组方的原则C.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D.治疗一切疾病必须遵循的原则55.下列方

    11、剂中,含当归、生地的是(分数:1.00)A.小蓟饮子B.朱砂安神丸C.血府逐瘀汤D.龙胆泻肝汤56.具清热解毒功用的有(分数:1.00)A.银翘散B.犀角地黄汤C.甘露消毒丹D.防风通圣散57.属于糊丸特点的有(分数:1.00)A.性质柔润,兼有补益作用B.作用缓和,药力持久C.对胃肠刺激性小D.不易变质,便于贮存中医综合-242 (2)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由桂枝汤变为小建中汤属于(分数:2.00)A.药味增减变化B.药量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解析:2.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

    12、痰平喘,截疟的药物是(分数:2.00)A.硼砂B.砒石 C.硫黄D.白矾解析:解析 砒石: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目赤翳障。内服清肺化痰:痰热咳嗽。3.治疗梅毒的药物不包括(分数:2.00)A.大风子B.苦参C.硼砂 D.轻粉解析:解析 硼砂能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目赤翳障、痰火壅滞、痰黄黏稠、咳吐不利等证,不能治疗梅毒。大风子、苦参、轻粉、土茯苓都能治疗梅毒。4.外用可拔毒去腐的药是(分数:2.00)A.砒石B.轻粉C.升药 D.炉甘石解析:解析 升药外用有拔毒去腐的作用。5.只供外用、不作内服的药物是(分数:2.00)A.砒石B

    13、.雄黄C.硫黄D.土荆皮 解析:解析 砒石外用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雄黄功能为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内服、外用均可,但毒性较强,内服宜慎,且不可过量久服。硫黄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唯有土荆皮专作外用,不作内服,本品具有较好的杀虫止痒作用,用治体癣、手足癣、头癣等各种癣病,可单用浸酒涂擦或研末用醋调敷。现多制成 10%50%土荆皮酊,或将土荆皮与水杨酸、苯甲酸等合制成中西药结合的复方土荆皮酊涂擦患处。6.药性毒烈,不作内服,只供外用的药是(分数:2.00)A.铅丹B.轻粉C.砒石D.升药 解析:解析 升药有大毒,不作内服,只供外用。7.首创方

    14、论的医学家是(分数:2.00)A.汉张仲景B.金成无己 C.明吴崑D.清汪昂解析:解析 金人成无己之伤寒明理论系统阐述了张仲景伤寒论常用方 20 首的组方原理及方、药间的配伍关系,开方论之先河。8.“七方”之说源于(分数:2.00)A.神农本草经B.内经 C.伤寒论D.圣济经解析:解析 “七方”之说,源于黄帝内经。其记载“七方”虽早,但并无具体的分类内容,至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序提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这时才明确提出“七方”的名称,并将内经的“重方”改为“复方”,后世又引申其义,将“七方”称为方剂的分类法之一。9.汤剂的优点是(分数:2.00)A.药效持

    15、久B.药效发挥迅速 C.服用量小D.节省药材解析:解析 汤剂把药物配齐后,用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去渣取汁,称为汤剂,一般作内服用,如麻黄汤、归脾汤等。汤剂优点是吸收快,疗效快,而且便于加减使用,能较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病人或各种病证的特殊性,是中医临床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10.古代医集中,系统论述“八法”者首推(分数:2.00)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伤寒明理论D.医学心悟 解析:解析 清程钟龄的医学心悟:“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是“八法”的最早出处。11.“制方之用

    16、,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一语出自(分数:2.00)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寒明理论 D.医学心悟解析:解析 “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一语出自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12.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分数:2.00)A.伤寒论B.五十二病方 C.备急千金要方D.肘后备急方解析:解析 五十二病方是最早按病证分类的方书。13.方剂学发展史上第一部从理论上详细剖析方剂的专书是(分数:2.00)A.医方集解B.金匮要略方论C.医方考 D.成方便读解析:解析 开创方论者是伤寒明理论,但它不是关于方剂的专著,解释的方剂仅仅限于伤寒论中的 20 方。集大成者,专门释方的著作是医

    17、方考,它以病证为纲目,下列方剂,释明方义,因而是专著,涉及 700 余方。医方集解则是从全新的角度治法,对常用方剂进行重新分类,确立了方剂学的基本结构,其释方方法则与前人一致。第一部从理论上详细剖析方剂的专书是吴琨的医方考。14.不属于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内容的是(分数:2.00)A.补、和B.攻、散C.滑、涩 D.寒、热解析:解析 “滑、涩”为“十剂”内容,不属“八阵”。15.关于“八阵”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分数:2.00)A.寒方之制,为除热也B.攻方之制,攻其不通者也 C.固方之制,固其泄也D.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解析:解析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中说:“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

    18、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也”“用散者,散表证也。”备选项 B 与原文内容不尽一致。16.不属于“十剂”内容的是(分数:2.00)A.轻、重B.温、清 C.滑、涩D.宣、通解析:解析 “十剂”的内容是“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17.含有包煎药物的方剂是(分数:2.00)A.清营汤B.蒿芩清胆汤 C.炙甘草汤D.朱砂安神丸解析:解析 在备选项中,清营汤是由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及连翘组成;炙甘草汤是由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及大枣组成;朱砂安神丸是由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及当归组

    19、成;温经汤是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及麦冬组成,其中均不含有需要包煎的药物。唯有蒿芩清胆汤中的碧玉散需要包煎。18.我国历史上最早从理论上剖析方剂的医家是(分数:2.00)A.张仲景B.成无己 C.李时珍D.汪昂解析:解析 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伤寒论数方。19.“主病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治方之要也。”语出(分数:2.00)A.张仲景B.何柏斋C.李东垣 D.张元素解析:解析 所述为李东垣对于君臣佐使范围的界定。20.可以直接影响方剂功用的因素是(分数:2.00)A.体质强弱B.四时气候C.年龄大小D.剂

    20、型、服法 解析:解析 影响方剂有药味、药量增减变化、剂型更换三方面。21.普济方的作者是 A吴又可 B朱 (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明代朱22.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者,宜选用的治法是(分数:2.00)A.汗法 B.和法C.托法D.消法解析:解析 汗法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邪气滞留肌表之证,以及麻疹初期疹出不透、疮疡初起、水肿初起以及泄泻。二、X 型题(总题数:35,分数:56.00)23.属于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原文的有(分数:2.00)A.攻方之制,攻其实也 B.固方之制,固其泻也 C.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D.用散者,散表证也 解析:解析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中说:“补

    21、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24.方剂配伍中,佐制药的作用有(分数:2.00)A.防止病势拒药B.协调诸药之用C.降低君、臣药之毒性 D.减缓君、臣药之烈性 解析:解析 佐药:有三种意义。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

    22、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25.黄帝内经中论及的组方原则包括(分数:2.00)A君 B臣 C佐D使 解析:26.汤剂的优点是(分数:2.00)A.吸收快 B.可以照顾到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 C.药效持久D.节省药材解析:27.使药的含义包括(分数:2.00)A.引经报使的药物 B.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C.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的药物 D.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解析:28.宜于煎药的器具是(分数:2.00)A.瓦罐 B.砂锅 C.搪瓷器具D.铁器解析:29.臣药的含义包括(分数:2.00)A.针对主病因、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针对兼病因或兼证起主要治疗

    23、作用的药物 C.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D.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解析:30.属“消法”范畴的治法是(分数:2.00)A.消食导滞 B.行气 C.活血 D.化痰 解析:31.属“和法”的范畴的有(分数:2.00)A.和解少阳 B.开达膜原 C.滋补肝肾 D.回阳救逆解析:32.出自温病条辨的方剂有(分数:2.00)A.青蒿鳖甲汤 B.甘露消毒丹C.普济消毒饮D.银翘散 解析:33.汗法可用于治疗(分数:2.00)A.外感表证 B.疹出不畅 C.疮疡初起 D.里热实证解析:34.方剂的变化形式包括(分数:2.00)A.方名的变化B.药味的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服药时间变化解析:35

    24、.专供外用,不作内服的药物有(分数:2.00)A.轻粉B.砒石C.升药 D.炉甘石 解析:解析 升药:外用适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轻粉: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干掺,制膏外贴。内服每次 0.10.2g,入丸、散服。砒石:外用适量,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内服一次 0.0020.004g,入丸、散服。炉甘石: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水飞点眼、吹喉。一般不内服。宜炮制后用。36.外用能敛疮生肌的药物有(分数:2.00)A.硼砂B.明矾C.血竭 D.孩儿茶 解析:解析 硼砂、明矾无敛疮生肌作用。血竭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内服活血散瘀止痛;孩儿茶外用能收湿

    25、敛疮、生肌止血,内服能清肺化痰、生津止血。37.治疗梅毒的常用药有(分数:2.00)A.轻粉 B.明矾C.苦参D.土茯苓 解析:解析 土茯苓能解毒除湿利关节,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引起的肢体拘挛者、湿热疮毒、热淋涩痛等症。轻粉外用攻毒杀虫,治疗梅毒、疥癣、疮疡溃烂等。38.治疗梅毒常选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土茯苓 B.守宫C.轻粉 D.大风子 解析:解析 轻粉外用攻毒杀虫,治疗梅毒、疥癣、疮疡溃烂等;大风子祛风燥湿、攻毒杀虫,治疗梅毒、麻风等;守宫不能治疗梅毒。土茯苓能解毒除湿利关节,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引起的肢体拘挛者。39.下列关于蟾酥的叙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辛温

    26、,有毒,归心经 B.入丸散,每次 0.30.9gC.外用不可入目 D.孕妇忌服 解析:解析 蟾酥性味甘辛温,有毒,内服 0.0150.03g 入丸散,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服。40.硼砂常用于治疗(分数:2.00)A.咽喉肿痛 B.口舌生疮 C.目赤肿痛 D.痰热咳嗽 解析:解析 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目赤翳障,痰火壅滞,痰黄黏稠,咳吐不利。41.属于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原文的有(分数:2.00)A.补方之制,补其虚也 B.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C.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 D.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 解析:42.下列各组方剂中,不属于“剂型更换”的有(分数

    27、:2.00)A.四逆散与四逆汤 B.理中丸与理中汤C.失笑散与失笑丸 D.右归丸与右归饮 解析:解析 四逆散与四逆汤属于不同的组方。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四逆汤回阳救逆:附子、干姜、甘草。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药力强。失笑散与失笑丸属于不同方剂: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本方所治诸痛,均为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而止瘀痛。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失笑丸别名枳实消痞丸行气消痞,健脾和胃。右归饮与右归丸均有温肾填精的作用,治疗肾阳不足证。但右归丸较右归

    28、饮组成多鹿角胶、菟丝子、当归,而不用甘草,故其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力更强。43.下列方剂中,以君药和主要功用命名的有(分数:2.00)A.枳实导滞丸B.黄连解毒汤 C.枳实消痞丸 D.苏子降气汤 解析:解析 枳实导滞丸,君:大黄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臣:枳实行气导滞,消积除满;神曲消食化滞和胃。枳实、神曲助大黄攻积导滞。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白术燥湿健脾,使攻积而不伤正。配伍特点:消法与下法并用;通因通用。黄连解毒汤,君:黄连清心泻火;泻中焦之火。臣:黄芩清肺泻热,泻上焦之火。佐:黄柏清下焦之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引药入三焦,兼为使药。枳实消痞丸

    29、,君:枳实行气消痞;臣:厚朴下气除满。君臣相合,增强行气以消痞除满之功。苏子降气汤,君: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润肠通便,以助降肺气。臣:半夏降气化痰;前胡降气祛痰;厚朴降气平喘,宽胸除满。君臣相合,以治“上实”。佐:肉桂温肾纳气,温阳化饮;当归养血和血;“治咳逆上气”。肉桂、当归配伍温补下元,以治“下虚”。苏叶、生姜开宣肺气,降逆和胃;使降中有升,有利于恢复肺之宣降。44.下列方剂中,遣药配伍寓“培土生金”之意的有(分数:1.00)A.白虎汤B.参苓白术散 C.麦门冬汤 D.玉屏风散 解析:解析 麦门冬汤,君:麦门冬养阴生津,润肺益胃,清降虚火。臣:半夏降逆化痰;开胃行津,使麦门冬滋而不腻。

    30、佐: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气生津,补中益肺,培土生金。使(兼):甘草调和诸药。参苓白术散,君: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补中,健脾运湿。臣:山药、莲子肉补益脾气,固涩止泻。白扁豆、薏苡仁键脾渗湿。佐:砂仁行气化滞,芳香化湿,醒脾和胃;大枣补脾养胃;桔梗开宣肺气,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宣肺利气化痰。使(兼):桔梗载药上行入肺,甘草和中调药,兼作使药。配伍特点:治疗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体现“培土生金”之法。45.“消法”的理论依据是(分数:1.00)A.甚者从之B.结者散之 C.逸者行之D.坚者削之 解析:解析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

    31、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等就是消法的理论依据之一。补法: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都是指此而言。补法的目的,在于通过药物的补益,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于平衡,同时,在正气虚弱不能祛邪时,也可用补法扶助正气,或配合其他治法,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所以,补法虽也可以间接收到祛邪的效果,但一般是无外邪时使用,以避免“闭门留寇”之弊。46.临证

    32、遣药组方的基本要求是(分数:1.00)A.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依法治方 B.不一定君臣佐使俱全,但君药必不可缺少 C.君药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D.方中必设一药专作引经之用解析:解析 组方基本要求是: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依法组方。不一定君臣佐使俱全,但君药必不可缺少。47.确定方剂剂型的主要依据是(分数:1.00)A.病情的轻重缓急 B.药物的性能特点 C.病证的寒热虚实D.给药方式与途径 解析:解析 选择剂型依据是病情的轻重缓急,药物的性能特点和给药方式与途径。48.下列各项中。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分数:1.00)A.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B.消除或减低君、臣药的毒性 C.针对

    33、某些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D.制约君、臣药的峻烈 解析:解析 佐药含义:佐助药,配合君药加强治疗作用或者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少君臣药毒性与烈性的药物;反佐药。49.属于佐药范畴的药物有(分数:1.00)A.配合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B.用以消除或减少君臣药毒性的药物 C.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D.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解析:50.关于“十剂”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有(分数:1.00)A.通可去闭 B.宣可去壅C.泄可去实 D.涩可固脱解析:解析 “十剂”包括“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

    34、可去枯”。51.丸剂的特点是(分数:1.00)A.吸收缓慢 B.药力持久 C.服用方便 D.多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 解析:解析 丸剂特点: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方便;多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52.属于汗法的方剂是(分数:1.00)A.杏苏散 B.川芎茶调散 C.香薷散 D.止嗽散 解析:解析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53.影响方剂功用、主治的因素有(分数:1.00)A.药物 B.配伍 C.剂量 D.剂型 解析:解析 方剂的组成药物,配伍方法,剂量大小,剂型变化都影响方剂的功用与主治。54.治法是(分数:1.00)A.在辨证审因之后,有针对性地采

    35、取的治疗方法 B.指导选药组方的原则 C.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D.治疗一切疾病必须遵循的原则解析:解析 治法是在辨证审因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对于方剂来说又是指导选药组方的原则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55.下列方剂中,含当归、生地的是(分数:1.00)A.小蓟饮子 B.朱砂安神丸 C.血府逐瘀汤 D.龙胆泻肝汤 解析:解析 方歌为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康。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56.具清热解毒功用的有(分数:1.00)A.银翘散 B.犀角地黄汤 C.甘露消毒丹 D.防风通圣散解析:解析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泻热通便。57.属于糊丸特点的有(分数:1.00)A.性质柔润,兼有补益作用B.作用缓和,药力持久 C.对胃肠刺激性小 D.不易变质,便于贮存解析:解析 糊丸吸收缓慢,可延长药效,减轻药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中医综合-242 (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