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综合-240 (1)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0,分数:120.00)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点的医家是(分数:6.00)A.刘完素B.张子和C.朱震亨D.李东垣2.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阴阳什么关系的正常(分数:6.00)A.对立与制约B.制约与转化C.制约与消长D.消长与平衡3.有关情志相胜,错误的是(分数:6.00)A.惊胜怒B.恐胜喜C.怒胜思D.喜胜忧4.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最主要依据是(分数:6.00)A.解剖形态B.所在部位C.阴阳属性D.功能特点5.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依赖于(分数:6.
2、00)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主宣发肃降D.肺朝百脉6.“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由于(分数:6.00)A.心者,生之本B.心主身之血脉C.心主神志D.心者,君主之官7.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分数:6.00)A.经脉的相互连结B.气血的相互关系C.上焦宣散水谷精微的作用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8.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是(分数:6.00)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C.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9.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部相会的经脉是(分数:6.00)A.阳跷脉B.阴跷脉
3、C.阴维脉D.阳维脉10.七情内伤致病多见于哪几个脏腑的气血失调(分数:6.00)A.心、肺、脾B.心、肝、脾C.心、肝、肾D.心、肺、肝11.经络病机中的哪种病理变化可以引起“厥”(分数:6.00)A.经络气血偏盛B.经络气血逆乱C.经络气血不畅D.经络气血偏衰12.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的病机是(分数:6.00)A.肝失疏泄B.肾精不足C.肾气不固D.肺气虚衰13.灵枢经脉所载“实则癫狂,虚则足不收,胫枯”,为何经的病变(分数:6.00)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太阴脾经D.足阳明胃经14.对“热结旁流”应选用的治疗方法是(分数:6.00)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
4、用D.通因通用15.主生的善色,有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6.00)A.青如翠羽B.赤如鸡冠C.黄如枳实D.黑如乌羽16.首先论述十怪脉的医家是(分数:6.00)A.张介宾B.危亦林C.贺升平D.周学海17.瘰疬的病机与下列哪项有关(分数:6.00)A.肝郁气结痰凝B.感受风火时毒C.肾中精气亏损D.心脾两经湿热18.青舌的主病是(分数:6.00)A.气滞证B.阳虚证C.寒凝证D.痰湿证19.咳吐脓血腥臭痰,多属(分数:6.00)A.肺痿B.肺热C.肺痈D.肺痨20.小便余沥不尽多属(分数:6.00)A.膀胱虚衰B.肾气不固C.湿热蕴结D.肾阴亏损二、B 型题(总题数:5,分数:60.00) A
5、.人气始生,病气衰 B.人气长,长则胜邪 C.人气始衰,邪气始生 D.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分数:12.00)(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分数:6.00)A.B.C.D.(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夜甚是因为(分数:6.00)A.B.C.D. A.左肾右命门说 B.两肾总号命门说 C.命门为“水火之宅”说 D.“命门者,目也”说(分数:12.00)(1).难经关于命门的论点是(分数:6.00)A.B.C.D.(2).内经关于命门的论点是(分数:6.00)A.B.C.D. A.戴眼,反折,瘛疭 B.耳聋,百节皆纵
6、,目睘绝系 C.口目动作,善惊忘言 D.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分数:12.00)(1).少阳之脉终绝,可见(分数:6.00)A.B.C.D.(2).太阴之脉终绝,可见(分数:6.00)A.B.C.D. A.寒痰 B.热痰 C.燥痰 D.湿痰(分数:12.00)(1).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多属(分数:6.00)A.B.C.D.(2).痰黄稠有块者,多属(分数:6.00)A.B.C.D. A.夺气 B.少气 C.谵语 D.短气(分数:12.00)(1).中气大虚的表现是(分数:6.00)A.B.C.D.(2).热扰心神的表现是(分数:6.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15,分
7、数:120.00)21.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病情较重的有(分数:8.00)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22.下列符合“木曰曲直”生理特点的是(分数:8.00)A.肝主疏泄B.肝体阴而用阳C.肝喜条达D.肝为刚脏主升主动23.三焦主持诸气的生理功能的确切内涵是(分数:8.00)A.为元气之别使B.为升降出入之通道C.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D.为气化的场所24.肺与脾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为(分数:8.00)A.肺主宣肃,助脾之运化B.脾运化,肺主气,促进宗气生成C.肺宣肃,脾运化,促进水液代谢D.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25.气对血液调节作用的是(分数:8.00)A.推动
8、功能B.气化功能C.防御功能D.固摄功能26.环绕口唇的经脉有(分数:8.00)A.肝经B.冲脉C.任脉D.胃经27.形成肝风内动的原因有(分数:8.00)A.邪热炽盛B.阴虚阳亢C.阴血亏耗D.外感风邪28.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要采用急则治其标的病症有(分数:8.00)A.中满B.小便不利C.大便不利D.大出血29.下列有关四时发病的叙述中,与素问金匮真言论相符的有(分数:8.00)A.春善病风疟B.长夏善病洞泄寒中C.秋善病衄D.冬善病痹厥30.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有(分数:8.00)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31.面色赤与下列哪项病证有关(分数:8.00)A.实热证B.虚热
9、证C.真寒假热证D.戴阳证32.下列属于肺阳虚证的临床表现的有(分数:8.00)A.久咳无力B.胸闷气喘C.痰多色白D.舌淡紫胖大33.实证的舌象表现为(分数:8.00)A.舌质胖嫩B.舌上生痈C.舌质红绛D.舌有芒刺34.凉燥与温燥相同的症状是(分数:8.00)A.鼻塞B.舌干C.脉浮D.面赤35.下列哪项符合胃阴虚证的表现(分数:8.00)A.饥不欲食B.口燥咽干C.吞酸嘈杂D.舌红少苔中医综合-240 (1)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0,分数:120.00)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点的医家是(分数:6.00)A.刘完素B.张子和C
10、.朱震亨 D.李东垣解析:考点 金元四大家 解析 朱震亨,字彦修,自号丹溪翁,主“相火论”,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被称为养阴派。2.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阴阳什么关系的正常(分数:6.00)A.对立与制约B.制约与转化C.制约与消长 D.消长与平衡解析:考点 阴阳学说 阴阳关系 解析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指阴阳之间取得协调平衡,生命活动就能保持正常。“阴平阳秘”是指阴阳在对立制约和相互消长中取得的动态平衡。阴阳相互制约的过程,也就是相互消长的过程。没有消长,也就没有制约,只有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之间协调平衡,事
11、物才能发展变化,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3.有关情志相胜,错误的是(分数:6.00)A.惊胜怒 B.恐胜喜C.怒胜思D.喜胜忧解析:考点 五志相胜 解析 五志分属五行,五行之间存在着相克的关系,所以五志之间也存在着相胜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金能克木,所以悲胜怒。恐为肾志,属水,喜为心志,属火,水能克火,所以恐胜喜。怒为肝志,属木,思为脾志,属土,木能克土,所以怒胜思。喜为心志,属火,忧为肺志,属金,火能克金,所以喜胜忧。4.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最主要依据是(分数:6.00
12、)A.解剖形态B.所在部位C.阴阳属性D.功能特点 解析:考点 藏象学说 脏腑划分 解析 素问五脏别论将人体内脏划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划分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解剖形态。府者,库也,聚也,六府及奇恒之府的形态都是空腔的。五脏与六腑相对,所以五脏的解剖形态是非空腔的。二是功能特点。五脏藏而不泻,是满而不能实的;六腑泻而不藏,是实而不能满的,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态空腔为府,但功能藏精气似脏,故称奇恒之府。虽然划分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依据是解剖形态和功能特点两个方面,但一般认为最主要的依据是功能特点。5.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依赖于(分数:6.00)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主宣
13、发肃降 D.肺朝百脉解析:考点 藏象学说 肺的功能 解析 通调水道是指肺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是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实现的。通过肺的宣发,将津液布散到全身,并通过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通过肺的肃降,将津液及代谢后的水液向下向内布散,下输于肾,并通过肾的蒸腾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是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在水液代谢方面的概括。6.“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由于(分数:6.00)A.心者,生之本B.心主身之血脉C.心主神志 D.心者,君主之官解析:考点 藏象学说 心的功能 解析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志的功能密不可
14、分的。心者,生之本,是指心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心主身之血脉,是指心能推动血液运行,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营养全身。心者,君主之官,是指心为五脏六腑之君,能主管精神活动。7.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分数:6.00)A.经脉的相互连结B.气血的相互关系C.上焦宣散水谷精微的作用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 解析:考点 气血津液 宗气功能 解析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宗气贯心脉,走息道,具有主司呼吸和推动血行的功能,是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气血的相互关系,是互根互用的关系,是对肺与心关系的概括。经脉的相互连结,是心与肺的经脉在循行中的联系。只有宗气的贯通和运行是连结“肺主呼吸
15、”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8.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是(分数:6.00)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C.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解析:考点 经络学说 十二经脉 解析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手三阴经在躯干部没有分布;手三阳经分布在肩胛部;足三阴经分布在腹部;足三阳经的分布是足阳明胃经在前,分布在胸腹部;足少阳胆经在中,分布在身体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分布在背腰部。循行于腹部的十二经脉为足阳明胃经和足三阴经,从胸腹正中线向外旁开,其排列顺序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16、。9.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部相会的经脉是(分数:6.00)A.阳跷脉B.阴跷脉C.阴维脉 D.阳维脉解析:考点 经络学说 维脉循行 解析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后外侧,从腋后上肩,分布在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从内踝下照海穴分出,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阳跷脉从外踝下申脉穴分出,沿外踝后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
17、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10.七情内伤致病多见于哪几个脏腑的气血失调(分数:6.00)A.心、肺、脾B.心、肝、脾 C.心、肝、肾D.心、肺、肝解析:考点 病因学说 七情内伤 解析 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五脏,影响气血。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调畅情志,肝又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主统血。心、肝、脾三脏与精神情志及气血关系密切,所以,七情内伤多见于心、肝、脾三脏的气血失调。11.经络病机中的哪种病理变化可以引起“厥”(分数:6.00)A.经络气血偏盛B.经络气血逆乱
18、C.经络气血不畅D.经络气血偏衰解析:考点 病机学说 经络病机 解析 经络气血偏盛偏衰,可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功能的偏盛或偏衰。经络气血逆乱多引起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发生厥逆。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是由于经气不利,影响及气血运行,可累及所络属之脏腑以及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12.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的病机是(分数:6.00)A.肝失疏泄B.肾精不足 C.肾气不固D.肺气虚衰解析:考点 病机学说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解析 因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其华在发,所以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的病机是肾精不足。13.灵枢经脉所载“实则癫狂,虚则足不收,胫枯”,为何经的病变(分数:6.00)
19、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太阴脾经D.足阳明胃经 解析:考点 病机学说 经络病机 解析 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可引起与其络属脏腑的功能过亢或减退。灵枢经脉所说的“足阳明之别,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是足阳明胃经的经气或虚或实引起的病变。14.对“热结旁流”应选用的治疗方法是(分数:6.00)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 解析:考点 治则 正治反治 解析 伤寒论:“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讲的是热结旁流,火炽津枯,治当急下存阴。热结旁流病证虽有自利清水,色纯清,但疾病的本质是燥实内阻,属于亢盛有余的病变,所以要用“通因通
20、用”的方法。“塞因塞用”是针对虚性的闭塞不通病证,即真虚假实证所采用的方法,不能用于热结旁流的病变。热因热用是指用温热方法治疗假热的病证,寒因寒用是指用寒凉治疗假寒的病证。15.主生的善色,有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6.00)A.青如翠羽B.赤如鸡冠C.黄如枳实 D.黑如乌羽解析:考点 望色 五色善恶 解析 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描述了五色善恶的内容:青如翠羽,赤如鸡冠,白如豕膏,黄如蟹腹,黑如乌羽等是主生的善色,对五色的这些形象描述,均显示出润泽的特性;青如草兹,赤如血不血,白如枯骨,黄如枳实,黑如炲等是主死的恶色,对五色的这些描述,均显示出枯槁的特性。16.首先论述十怪脉的医家是(分数:6.00)
21、A.张介宾B.危亦林 C.贺升平D.周学海解析:考点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解析 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论述了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虾游、雀啄、偃刀、转豆、麻促等十种怪脉。17.瘰疬的病机与下列哪项有关(分数:6.00)A.肝郁气结痰凝B.感受风火时毒 C.肾中精气亏损D.心脾两经湿热解析:考点 望诊 瘰疬的病机 解析 瘰疬是指颈侧颌下肿块如串珠,多与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火时毒,使气血壅滞所致。18.青舌的主病是(分数:6.00)A.气滞证B.阳虚证C.寒凝证 D.痰湿证解析:考点 望舌 青舌的意义 解析 青舌的舌色如皮肤上暴露的“青筋”,缺少红色,由于阴寒邪胜,阳气
22、郁而不宣,血液凝滞而使舌色发青,故主寒凝阳郁和瘀血。19.咳吐脓血腥臭痰,多属(分数:6.00)A.肺痿B.肺热C.肺痈 D.肺痨解析:考点 望诊 望痰以辨别病证 解析 肺痈由于热邪犯肺,热毒久蓄,肉腐成脓而见咳吐脓血腥臭痰,或吐脓痰如米粥。20.小便余沥不尽多属(分数:6.00)A.膀胱虚衰B.肾气不固 C.湿热蕴结D.肾阴亏损解析:考点 问诊 问小便异常的临床意义 解析 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则见小便余沥不尽。二、B 型题(总题数:5,分数:60.00) A.人气始生,病气衰 B.人气长,长则胜邪 C.人气始衰,邪气始生 D.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分数:12.00)(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
23、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分数:6.00)A. B.C.D.解析:(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夜甚是因为(分数:6.00)A.B.C.D. 解析:考点 绪论 整体观念 解析 人与自然关系密切,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将一日分为四时,认为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西为秋,夜半为冬。指出“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24、。”随着一日早晨、中午、黄昏、夜半的推移,人体的阳气出现了生、长、收、藏的变化,病情也随着出现了慧、安、加、甚的变化。 A.左肾右命门说 B.两肾总号命门说 C.命门为“水火之宅”说 D.“命门者,目也”说(分数:12.00)(1).难经关于命门的论点是(分数:6.00)A. B.C.D.解析:(2).内经关于命门的论点是(分数:6.00)A.B.C.D. 解析:考点 藏象学说 命门 解析 命门首见于灵枢经根结,历代医家对命门的部位及功能争论不休,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见解。“命门者,目也”说为内经关于命门的论点;左肾右命门说为难经关于命门的论点;两肾总号命门说为医学正传的论点;命门为“水火之宅”说
25、为景岳全书的论点。 A.戴眼,反折,瘛疭 B.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 C.口目动作,善惊忘言 D.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分数:12.00)(1).少阳之脉终绝,可见(分数:6.00)A.B. C.D.解析:(2).太阴之脉终绝,可见(分数:6.00)A.B.C.D. 解析:考点 病机学说 经络病机 解析 素问诊要经终论说:“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忘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
26、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咽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A.寒痰 B.热痰 C.燥痰 D.湿痰(分数:12.00)(1).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多属(分数:6.00)A.B.C. D.解析:(2).痰黄稠有块者,多属(分数:6.00)A.B. C.D.解析:考点 望诊 望排泄物 解析 燥邪致病有干燥少津的症状表现,燥邪又易伤肺,故燥痰表现为痰少而黏,难咯;热邪煎灼津液,故热痰见痰黄稠有块。 A.夺气 B.少气 C.谵语 D.短气(分数:12.00)(1).中气大虚的表现是(分数:6.00)A. B.C.D.解
27、析:(2).热扰心神的表现是(分数:6.00)A.B.C. D.解析:考点 闻诊 病变声音的临床意义 解析 中气大虚,不能鼓动气息,则见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此为“夺气”。热扰心神,神识混乱,可见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此为“谵语”。三、X 型题(总题数:15,分数:120.00)21.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病情较重的有(分数:8.00)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解析:考点 五行学说 说明病理 解析 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包括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和相侮四个方面。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
28、。”子病犯母的病情较深重,难经经释说:“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按相克关系传变,相乘时的病情较深重,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扶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相侮时较轻浅,难经经释说:“所胜,我克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22.下列符合“木曰曲直”生理特点的是(分数:8.00)A.肝主疏泄 B.肝体阴而用阳 C.肝喜条达 D.肝为刚脏主升主动 解析:考点 五行学说 以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解析 “木曰曲直”是指木具有升发向上,条达舒畅的特性。肝属木,具有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特点。23.三焦主
29、持诸气的生理功能的确切内涵是(分数:8.00)A.为元气之别使B.为升降出入之通道 C.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D.为气化的场所 解析:考点 藏象学说 三焦功能 解析 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生理功能,是因为三焦乃一腔之大府,是升降出入之通道,是气化的场所。难经六十六难指出“(三焦)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三气,指的是宗气、营气和卫气。通行三气,即通行全身之气,是气运动和变化的场所。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出自难经。元气之别使指的是三焦,不是指三焦的功能。24.肺与脾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为(分数:8.00)A.肺主宣肃,助脾之运化B.脾运化,肺主气,促进宗气生成 C.肺宣肃,脾运化
30、,促进水液代谢 D.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解析:考点 藏象学说 五脏关系 解析 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肺司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之气。清气与水谷精微之气在胸中相合,生成宗气。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运化水液,散精于肺,脾肺相互协调,维持着水液代谢的正常。肺主宣肃,助脾之运化的说法不确切。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是脾肺在病理方面的相互影响,不是两脏在生理上的联系。25.气对血液调节作用的是(分数:8.00)A.推动功能 B.气化功能 C.防御功能D.固摄功能 解析:考点 气血津液 气血关系 解析 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
31、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作用和激发其运动的作用。气的推动作用,可促进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气能同摄血液,防止血液逸出脉外。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气的气化作用可促进着血液的生成。气的防御作用,主要体现于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对血液影响不明显。26.环绕口唇的经脉有(分数:8.00)A.肝经 B.冲脉 C.任脉 D.胃经 解析:考点 经络学说 经脉循行 解析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
32、翼旁,夹鼻上行,“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足厥阴肝经“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冲脉下出会阴,从气街部与足少阴肾经相并,夹脐上行,散布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任脉下出会阴,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环绕口唇的经脉是胃经、肝经、冲脉、任脉。27.形成肝风内动的原因有(分数:8.00)A.邪热炽盛 B.阴虚阳亢 C.阴血亏耗 D.外感风邪解析:考点 病机学说 内生五邪 解析 肝风内动是出现动摇不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变,又称风气内动,多由肝的筋脉失养所致。邪热炽盛,煎灼津液,津液不足,不养筋脉,引起动风。阴虚
33、阳亢,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化而为风。阴血亏耗,筋脉失养,也可引起动风。外感风邪,是风从外来,不是内风,不是肝风内动的病因。28.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要采用急则治其标的病症有(分数:8.00)A.中满 B.小便不利 C.大便不利 D.大出血解析:考点 防治原则 治标治本 解析 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大小不利,治其标”指出中满、大小便不利都是比较急重的症状,会影响及生命或影响到本病的治疗,故应用急则治标的方法,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大出血也是危及生命的一个急重症状,也应采用急则治标的方法,先去止血,后治其本。但对大出血的治疗,不是素问标本
34、病传论中提出的。29.下列有关四时发病的叙述中,与素问金匮真言论相符的有(分数:8.00)A.春善病风疟B.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C.秋善病衄D.冬善病痹厥 解析:考点 绪论整体观念 解析 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者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指出了季节不同,发病也常不同这一特点。30.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有(分数:8.00)A.补母B.泻子C.抑强 D.扶弱 解析:考点 五行学说 解析 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被
35、克者较弱,表现为机能衰退。因而治疗上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并侧重在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若一方虽强盛而尚未发生克伐太过现象时,必要时也可利用这一规律,预先加强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发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31.面色赤与下列哪项病证有关(分数:8.00)A.实热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戴阳证 解析:考点 望色 赤色主病 解析 赤色一般主热证,实热证多见满面通红;虚热证多见两颧潮红娇嫩。而戴阳证表现为患者面色苍白,却两颧泛红如妆,游移不定,此为真寒假热之危重证候。32.下列属于肺阳虚证的临床表现的有(分数:
36、8.00)A.久咳无力 B.胸闷气喘 C.痰多色白 D.舌淡紫胖大 解析:考点 脏腑辨证 肺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解析 肺阳虚证是阳气亏虚,肺失温煦所表现的证候。其临床表现有面色晦暗或 33.实证的舌象表现为(分数:8.00)A.舌质胖嫩B.舌上生痈 C.舌质红绛 D.舌有芒刺 解析:考点 望舌 实热证的舌象表现 解析 舌上生痈,舌质红绛,舌有芒刺等舌象表现均为实证的舌象特点,而舌质胖嫩符合虚寒证的舌质表现。34.凉燥与温燥相同的症状是(分数:8.00)A.鼻塞B.舌干 C.脉浮 D.面赤解析:考点 病因辨证 凉燥与温燥致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 凉燥与温燥两者同属燥邪,其寒热属性不同,两者均表现为燥邪致病的干燥少津症状,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唇、舌、口、鼻部位的干燥,脉浮为两者的共同表现。而凉燥兼有风寒表现的卫表证,温燥兼有风热表现的卫表证。35.下列哪项符合胃阴虚证的表现(分数:8.00)A.饥不欲食 B.口燥咽干 C.吞酸嘈杂D.舌红少苔 解析:考点 脏腑辨证 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解析 胃阴虚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审证要点。阴虚生内热致胃气不和,可见饥不欲食,阴虚则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是阴虚内热的征象。吞酸嘈杂为肝胃不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