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基础课刑法学-8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7.00)1.下列情形构成贪污罪的是_。(分数:1.00)A.甲是某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其他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其利用职务之便伪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40万元B.乙是政府的行政人员,其利用办公地点靠近财务科的条件,从财务科窃取现金 3万元C.丙是某市外事局的局长,其在接见外国来访客人的时候,收到客人送给该市的价值 6000美金的纪念品一件,丙见该纪念品做工精美,价格不菲,于是据为己有D.丁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在一次协助征兵工作中,丁收受他人的钱财,将他人的子女征兵入伍2.下列情形
2、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是_。(分数:1.00)A.王某是政府的一名办事员,因为结婚缺少部分现金,向主管财务的副处长李某请求从单位借点钱,李某要求王某立下字据,然后将单位 2万块钱借给王某使用,李某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B.钱某是某国有单位主管财务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用单位公款 120万元购买住房,一个月后,以 140万元将所买房屋售出,120 万元现金返还单位,另 20万元现金据为己有C.赵某是某国有单位的负责人,其以个人名义将单位 20万元人民币借给一家民办企业从事生产活动D.吴某是某国有单位的负责人,其以单位名义将单位 20万元人民币借给一家民办企业,该企业给吴某好处费 5万元3.挪用公款给
3、他人使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的情形是_。(分数:1.00)A.知道是挪用的公款仍然使用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C.应当知道其使用的是挪用款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4.甲通过内部消息得知乙即将上任为本辖区的税务稽查人员,于是提前给乙送去 3万元的祝贺费,希望乙上任后能够在收税上给自己“特别照顾”。之后,乙果然上任该辖区的税务稽查人员。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00)A.甲构成行贿罪,乙构成受贿罪B.甲构成行贿罪,乙不构成犯罪C.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受贿罪D.甲、乙都不构成犯罪5.派出所所长甲在“追逃”专项斗争中,为了得到表彰,在网上通缉了 7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已受过治安处罚的人员。
4、虽然甲通知本派出所不要抓获这 7名人员,但仍有 5名人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关于甲行为的定性,错误的是_。(分数:1.00)A.甲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B.甲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C.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6.甲因其丈夫在公安局看守所工作,所以与看守所的监管人员都很熟悉。一天,甲收受了在押重刑犯乙的亲属 3万元钱,在没有和丈夫商量的情况下,利用自己出入看守所的方便,帮助乙从看守所逃走。下列关于甲的行为的定性,错误的是_。(分数:1.00)A.甲的行为构成受贿罪B.甲的行为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C.甲的行为构成脱逃罪D.对甲应以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数罪并罚7.公安
5、局预审员甲在审理卷烟厂女工乙盗窃案时,对乙犯盗窃香烟 500余条(价值 3000多元)的罪行不追查、不取证,还将罪证材料销毁,掩护乙逃避惩罚。乙在甲的掩护下获得释放后,甲以此为要挟将乙多次奸污。则甲的行为构成_。(分数:1.00)A.包庇罪B.强奸罪C.伪证罪D.徇私枉法罪二、简答题(总题数:37,分数:93.00)8.简述洗钱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分数:2.50)_9.简述保险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分数:2.50)_10.简述逃税罪的概念和构成初犯的条件。 (分数:2.50)_11.简述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概念和客观表现。 (分数:2.50)_12.简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 (
6、分数:2.50)_13.简述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14.简述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15.简述抗税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16.简述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17.简述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18.简述侮辱罪的构成条件。 (分数:2.50)_19.简述非法拘禁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分数:2.50)_20.简述报复陷害罪和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分数:2.50)_21.简述遗弃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分数:2.50)_22.简述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23.简述刑讯
7、逼供罪的客观构成条件。 (分数:2.50)_24.简述强制猥亵、侮辱罪与强奸罪(未遂)的区别。 (分数:2.50)_25.简述猥亵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26.简述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27.简述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28.简述抢劫罪和绑架罪的区别。 (分数:2.50)_29.简述挪用资金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分数:2.50)_30.简述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区别。 (分数:2.50)_31.简述盗窃罪既遂和未遂的认定。 (分数:2.50)_32.简述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33.简述敲诈勒索罪和诈骗
8、罪的区别。 (分数:2.50)_34.简述敲诈勒索罪和绑架罪的区别。 (分数:2.50)_35.简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分数:2.50)_36.简述脱逃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分数:2.50)_37.简述窝藏、包庇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分数:2.50)_38.简述伪证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39.简述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40.简述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41.简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42.简述伪证罪和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分数:2.50)_43.简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9、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44.简述非法行医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3.00)_专业基础课刑法学-8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7.00)1.下列情形构成贪污罪的是_。(分数:1.00)A.甲是某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其他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其利用职务之便伪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40万元 B.乙是政府的行政人员,其利用办公地点靠近财务科的条件,从财务科窃取现金 3万元C.丙是某市外事局的局长,其在接见外国来访客人的时候,收到客人送给该市的价值 6000美金的纪念品一件,丙见该纪念品做工精美,价格不菲,于是据为
10、己有 D.丁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在一次协助征兵工作中,丁收受他人的钱财,将他人的子女征兵入伍解析: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的,以贪污罪论处。据此,选 A项。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论处,故选 C项。B 项表述中,乙窃取单位现金的行为并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构成贪污罪,故不选 B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
11、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规定,村委会工作人员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因此 D项表述中,丁的行为构成受贿罪。不选 D项。2.下列情形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是_。(分数:1.00)A.王某是政府的一名办事员,因为结婚缺少部分现金,向主管财务的副处长李某请求从单位借点钱,李某要求王某立下字据,然后将单位 2万块钱借给王某使用,李某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B.钱某是某国有单位主管财务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用单位公款 120万元购买住房,一个月后,以 140万元将所买房屋售出,120 万元现金返还单位,另 20万元现金据为己有 C.赵某是某国有单位的负责人,其以个人名义
12、将单位 20万元人民币借给一家民办企业从事生产活动 D.吴某是某国有单位的负责人,其以单位名义将单位 20万元人民币借给一家民办企业,该企业给吴某好处费 5万元 解析:解析 A 项表述中,由于李某有调配单位财物的权力,而且其行为没有违反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故李某的行为不构成挪用公款罪,不选 A项。B 项表述中,钱某挪用公款从事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故选 B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可见
13、,C、D 项表述的情形也构成挪用公款罪。3.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的情形是_。(分数:1.00)A.知道是挪用的公款仍然使用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 C.应当知道其使用的是挪用款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 解析:解析 使用人即使知道挪用的是公款,但只要事先没有与行为人共谋,没有共同挪用的意思联络,就不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可见,A 项表述不是挪用公款罪的共犯。C 项表述中,使用人应当知道的情形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犯罪故意意义上的知道,但是是根据证据的推断;其二是犯罪过失意义上的知道,即行为人实际上不知道,但是有义务知道。这两种情形都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可见,C 项表述不能认定为挪用公款
14、罪的共犯。4.甲通过内部消息得知乙即将上任为本辖区的税务稽查人员,于是提前给乙送去 3万元的祝贺费,希望乙上任后能够在收税上给自己“特别照顾”。之后,乙果然上任该辖区的税务稽查人员。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00)A.甲构成行贿罪,乙构成受贿罪 B.甲构成行贿罪,乙不构成犯罪 C.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受贿罪 D.甲、乙都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 甲在送给乙金钱的时候,乙此时并非国家工作人员,其收受金钱的行为,不属于受贿罪,而由于乙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所以甲给乙财物的行为也不构成行贿罪。可见,A、B、C 项表述都是错误的。5.派出所所长甲在“追逃”专项斗争中,为了得到表彰,在网上通缉了 7名仅
15、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已受过治安处罚的人员。虽然甲通知本派出所不要抓获这 7名人员,但仍有 5名人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关于甲行为的定性,错误的是_。(分数:1.00)A.甲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B.甲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C.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解析:解析 甲不应对通缉的对象发布通缉令,导致通缉的对象被外地公安局抓获,甲对这种结果是故意的态度,因而甲构成滥用职权罪而非玩忽职守罪。甲的行为不构成非法拘禁罪,一是行为人没有实施非法拘禁的行为,二是即使行为人实施了“抓捕”行为,也因为是在其职权范围内,不构成非法拘禁罪。6.甲因其丈夫在公安局看守所工作,所以与看守所的
16、监管人员都很熟悉。一天,甲收受了在押重刑犯乙的亲属 3万元钱,在没有和丈夫商量的情况下,利用自己出入看守所的方便,帮助乙从看守所逃走。下列关于甲的行为的定性,错误的是_。(分数:1.00)A.甲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C.甲的行为构成脱逃罪D.对甲应以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数罪并罚 解析:解析 甲并非国家工作人员,而且其收受赃款的行为并没有和其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丈夫通谋,所以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不构成受贿罪,但可以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故 A项表述错误。甲不是监管人员,不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故 B、D 项表述错误。甲与乙的亲属通谋,其利用出入看守所
17、的便利,帮助乙脱逃,符合脱逃罪的构成特征,因而只有 C项表述正确。7.公安局预审员甲在审理卷烟厂女工乙盗窃案时,对乙犯盗窃香烟 500余条(价值 3000多元)的罪行不追查、不取证,还将罪证材料销毁,掩护乙逃避惩罚。乙在甲的掩护下获得释放后,甲以此为要挟将乙多次奸污。则甲的行为构成_。(分数:1.00)A.包庇罪B.强奸罪 C.伪证罪D.徇私枉法罪 解析:解析 甲是乙盗窃案件的预审员,其利用职务之便,帮助本应受到刑事追诉的乙逃避追诉,构成徇私枉法罪。包庇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在于,包庇罪不可能由办理案件的司法人员实施,办案人员实施上述行为应构成徇私枉法罪。伪证罪要求行为人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
18、记录人,而甲不是上述人员,因而不构成伪证罪。甲要挟乙就范并奸污乙的行为又构成强奸罪。故选 B、D 项。二、简答题(总题数:37,分数:93.00)8.简述洗钱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
19、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 (3)犯罪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 (4)客观方面不仅表现为直接故意,而且具有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并使之“合法化”的目的。9.简述保险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保险法律、法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保险诈骗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 (1)侵犯
20、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的保险制度及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律、法规,进行保险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首先,违反保险法律、法规是构成保险诈骗罪的特定前提;其次,行为人实施了保险诈骗行为;最后,行为人诈骗的保险金数额较大。(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犯罪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10.简述逃税罪的概念和构成初犯的条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拟的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 10%以上或
21、者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2)纳税人逃税构成初犯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补缴通知后,纳税人补缴了应纳税款。纳税人缴纳了滞纳金。纳税人已受过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但 5年内纳税人因逃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不免除刑事责任。11.简述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概念和客观表现。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规范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2)侵犯商业秘密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22、,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客观表现形式有如下三种: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上述三种行为之一,并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就构成本罪。此外,行为人明知或者应知上述三种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12.简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对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管理秩序。
23、 (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不要求将吸收的存款用于信贷目的,但必须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3.简述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个人或单位。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出资人财产的目的。14.简述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
24、)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银行贷款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管理制度以及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用法定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仅限于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须具有非法占有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目的。15.简述抗税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税收的管理秩序和依法征税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纳税人中的个人,单位不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表现
25、为故意,目的在于抗拒缴纳税款。16.简述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而擅自使用其注册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个人或单位。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实践中多具有营利或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17.简述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即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
26、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18.简述侮辱罪的构成条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名誉。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客观方面的构成条件有:侮辱行为必须采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进行。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侮辱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7、。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目的。19.简述非法拘禁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其构成特征有: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20.简述报复陷害罪和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犯罪客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即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
28、评监督权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犯罪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诬告陷害罪的对象可以是任何公民。 (3)犯罪行为方式不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诬告陷害罪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与人员告发,或者采取其他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活动的行为。 (4)犯罪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5)犯罪目的不同。
29、报复陷害罪的犯罪目的是报复;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21.简述遗弃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2)遗弃罪的构成条件有:犯罪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行为。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有扶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22.简述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侵
30、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名誉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背他人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他人处于不能抗拒、不敢抗拒或者不知抗拒的状态而强制猥亵他人或侮辱妇女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其中对妇女不具有奸淫的目的。23.简述刑讯逼供罪的客观构成条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行为对象是侦查过程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起诉、审判过程中的刑事被告人。 (2)必须采用刑讯方法,即必须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 (3)必须有逼供行为。逼供行为即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某种供述。但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器械进行审问的
31、,阻却违法。24.简述强制猥亵、侮辱罪与强奸罪(未遂)的区别。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以妇女为侵害对象进行强制猥亵、侮辱的,与强奸罪(未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强奸罪是以与妇女发生性交行为为目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犯罪则不是以与妇女发生性交行为为目的。 (2)客观方面的行为不完全相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犯罪是对妇女实施性交行为以外的猥亵、侮辱行为,没有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即使由于行为人自身原因而致性交未能完成,也应认定为强奸罪(未遂)。(3)犯罪主体的范围不完全相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犯罪的实行犯既可以是男子,也可以是妇女;强奸罪目的行为(即
32、与妇女的性交行为)的实行犯则只能是男子。25.简述猥亵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侵犯的客体是儿童的身心健康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强制或非强制方法对年龄不满 14周岁的儿童实施猥亵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具有对儿童进行猥亵的目的,以刺激或满足性欲。当儿童为幼女时,行为人不具有奸淫幼女的目的和行为。但当儿童为男童、行为人为女性时,行为人可能存在与之性交的目的。26.简述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侵犯的客体是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即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年满 14周岁的妇女或者未满 14周岁的儿童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以出卖为目的。27.简述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侵犯的客体是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格尊严。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金钱或其他财物收买被拐卖的妇女或者儿童,并对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