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共同犯罪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0340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共同犯罪及答案解析.doc

    1、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共同犯罪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7,分数:7.00)1.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任凭两个犯罪分子从仓库取走价值 2 万元的货物。该仓库保管员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不作为犯罪B.过失犯罪C.因身体受强制不构成犯罪D.受胁迫而实施的共同犯罪2.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 )。(分数:1.00)A.不构成犯罪B.应当减轻、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D.可以减轻、免除处罚3.按照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可以将其分为( )。(分数:1.00)A.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

    2、犯罪B.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C.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D.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4.甲教唆 15 周岁的乙实施盗窃,乙按照甲的教唆盗窃了一辆价值 1 万元的摩托车。对此案的正确处理是( )。(分数:1.00)A.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主犯,乙是从犯B.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C.甲构成教唆罪,乙构成盗窃罪D.甲单独构成盗窃罪5.按照共同犯罪是否有组织形式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分数:1.00)A.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B.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C.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D.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6.根据共同犯

    3、罪人的分工情况,可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分数:1.00)A.主犯、从犯、胁从犯B.首犯、教唆犯、帮助犯C.组织犯、教唆犯、实行犯、帮助犯D.教唆犯、主犯、从犯7.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人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分数:1.00)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1,分数:22.00)8.复杂的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工表现为( )。(分数:2.00)A.组织行为B.教唆行为C.实行行为D.帮助行为9.关于教唆犯,正确的有( )。(分数:2.00)A.教唆不满 18

    4、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B.教唆不满 14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C.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之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既可能按照主犯处罚,也可能按照从犯处罚10.以下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分数:2.00)A.一方故意,一方为过失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11.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包括( )。(分数:2.00)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B.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D.在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12.甲请乙为其在丙家

    5、盗窃时望风。某日晚,甲、乙如约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分数:2.00)A.甲、乙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B.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成为共犯C.甲、乙分别构成强奸罪的单独犯D.甲成立强奸罪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侵害行为,就是共同犯罪B.只要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就是教唆犯C.只要实施的是帮助行为,就是从犯D.只要实施的是实行行为,就构成主犯14.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是( )。(分数:2.00)A.共同犯罪的主体为二人以上B.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C.各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

    6、意D.各犯罪人在同一时间、地点实施犯罪15.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意志因素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共同间接故意,还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结合B.共同犯罪的客观行为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作为,也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不作为,还可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C.共谋实行犯罪,在现场没有直接实行犯罪行为,但在一旁呐喊助威的,也认定为是共同犯罪D.事后的帮助行为,如果事先有通谋的,以共犯论处16.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B.甲

    7、构成盗窃罪C.乙构成抢劫罪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17.甲教唆乙杀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一把匕首,乙将丁杀害。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复杂共同犯罪B.本案的共同牙口罪是必要共同犯罪C.甲、乙一般可以认定为主犯D.丙一般可以认定为从犯18.犯罪集团的成立必须具有的条件有( )。(分数:2.00)A.犯罪主体必须是 3 人以上B.犯罪组织成立的目的在于实施犯罪C.犯罪人所共同建立的组织具有相当的稳定性D.犯罪分子之间相互纠合,体现出一定的组织性三、B简答题/B(总题数:2,分数:12.00)19.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国对教唆犯规定的

    8、处罚原则。(分数:6.00)_20.简述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特征。(分数:6.00)_四、B辨析题/B(总题数:1,分数:8.00)21.请对“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分数:8.00)_五、B法条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22.刑法第 27 条第 1 款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分数:10.00)_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5.00)23.被告人甲,农民;乙,某公路段油库油料员,系甲的内兄。1998 年 1 月 19 日晚,甲问乙:“你们那里能搞到汽油吗?”乙说:“过段时间能搞到。”同年 2 月 20 日下午,乙写了一封信,让甲进

    9、城拉油,并说到他管的那个油库去拉,如果碰到人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信上写的大意是维修路面需要油,请持信人去拉。甲请人开拖拉机到了油库。当时天色已晚,油库大门没有人,他们就开着拖拉机进了乙负责的油库,装上价值 3000 余元的油料,于次日天亮前启程返回,未等销赃便被查获。 问:对甲、乙二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理由何在?(分数:15.00)_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共同犯罪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7,分数:7.00)1.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任凭两个犯罪分子从仓库取走价值 2 万元的货物。该仓库保管员的行为属于( )。(分数:

    10、1.00)A.不作为犯罪B.过失犯罪C.因身体受强制不构成犯罪 D.受胁迫而实施的共同犯罪解析: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胁从犯。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被胁迫参加犯罪,即在他人暴力威胁等精神强制下,被迫参加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在本题中,由于犯罪分子的行为,仓库保管员已丧失了意志自由,因此不能以胁从犯论处。2.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 )。(分数:1.00)A.不构成犯罪B.应当减轻、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免除处罚解析:解析 刑法第 29 条第 2 款规定,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11、,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按照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可以将其分为( )。(分数:1.00)A.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B.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C.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D.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共同犯罪形式的分类。选项 A 是依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依据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进行的分类,选项 B 是依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进行的分类,选项 C 是依据共同犯罪有无组织形式进行的分类,选项 D 是依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进行的分类。4.甲教唆 15 周岁的乙实施盗窃,乙按照甲的教唆盗窃了一辆价值 1 万元的摩托车。对此案的正确

    12、处理是( )。(分数:1.00)A.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主犯,乙是从犯B.甲与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C.甲构成教唆罪,乙构成盗窃罪D.甲单独构成盗窃罪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二人以上,如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则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一题中由于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要求年满 16 周岁,甲教唆 15 周岁的乙实施盗窃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对甲应按其所教唆之罪单独定罪量刑,即甲单独构成盗窃罪,D 正确。5.按照共同犯罪是否有组织形式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分数:1.00)A.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

    13、谋的共同犯罪B.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C.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D.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解析: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共同犯罪的形式。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依据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可把共同犯罪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可把共同犯罪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有无组织形式,可把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6.根据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可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分数:1.00)A.主犯、从犯、胁从犯B.首犯、教唆犯、帮助犯C.组织犯、教唆

    14、犯、实行犯、帮助犯 D.教唆犯、主犯、从犯解析:解析 考查要点是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共同犯罪人按照作用可以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根据分工的不同可以分为组织犯、教唆犯、实行犯和帮助犯。故应当选 C 项。7.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人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分数:1.00)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解析:解析 在本案中,甲、乙、丙三人均为实行犯,属于简单的共同犯罪形式。本题的考点是共同犯罪的形式。即共同犯罪的形成、结构和共同犯罪人结合形式的总称。在我国刑法理论中,通常按照四个不同标准,将共

    15、同犯罪的形式分为四类、八种。该知识点在考试中反复出现多次,2001 年还曾以判断题考查了必要共同犯罪的概念。考生在复习时应当注意区分不同的分类标准,以及学会判断具体案例中共同犯罪的形式,通常以选择题或简答题出现。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1,分数:22.00)8.复杂的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工表现为( )。(分数:2.00)A.组织行为 B.教唆行为 C.实行行为 D.帮助行为 解析: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复杂的共同犯罪。复杂的共同犯罪,简称复杂共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犯罪分工的共同犯罪。这种分工具体表现为:组织犯对整个犯罪活动予以组织、策划、指挥和领导;教唆犯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并不实施

    16、犯罪实行行为;实行犯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帮助犯对犯罪的实施,完成和保持犯罪后的不法状态,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9.关于教唆犯,正确的有( )。(分数:2.00)A.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B.教唆不满 14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C.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之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既可能按照主犯处罚,也可能按照从犯处罚 解析:解析 参见刑法第 29 条的规定。10.以下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分数:2.00)A.一方故意,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解析:解析 刑

    17、法第 25 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选项 A、B、C 中的行为人都不具备“共同故意”这一条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为了便于考生理解、记忆,我们结合一些案例,将该内容总结如下:根据“共同故意”这一条件的要求,下列情形不成立共同犯罪:(1)共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共同过失犯罪时,只要根据各人过失犯罪的情况分别定罪量刑即可,不需要以共同犯罪论处(参见刑法第 25 条第 2 款)。(2)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例如,看守所值班武警擅离职守,重大案犯趁机脱逃。前者为过失,后者为故意,在客观上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成立共同犯罪。故意(过失)行为与无罪过行为更不可

    18、能成立共同犯罪。(3)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同时犯是指二人以上同时以各自行为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之间无意思联络的情况。例如,甲、乙二人趁商店失火之机,不谋而合地同时到失火地点窃取商品。由于甲、乙二人在主观上没有意思联络,故不成立共同犯罪。(4)先后故意实施的相关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不成立共同犯罪。例如,甲先到丙家窃取电视机,乙后到丙家窃取电冰箱。甲、乙二人虽然实施了相同的盗窃行为,并且都是在丙家作案,但由于缺乏“共同”故意,所以,不成立共同犯罪。注意,此案中的甲、乙二人没有共同的意思联络。另案:甲、乙二人事先并未联络,但却凑巧同时到丙家盗窃,在盗窃现场,甲、乙二人商量互相配合,共同盗

    19、窃,则应当成立共同犯罪。(5)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理论上称之为“实行过限行为”),不是共同犯罪。例如,甲教唆乙盗窃丙女的财物,乙除实施盗窃行为之外,还强奸了丙女,甲对此毫不知情。甲、乙二人固然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但不成立强奸罪的共同犯罪。(6)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但是,如果事前有通谋的,则成立共同犯罪(参见刑法第 310 条第 2 款)。11.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包括( )。(分数:2.00)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B.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D.在一般共同

    20、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解析: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主犯的类型。12.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某日晚,甲、乙如约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分数:2.00)A.甲、乙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B.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成为共犯 C.甲、乙分别构成强奸罪的单独犯D.甲成立强奸罪 解析:解析 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所以,成立共同犯罪需要行为人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在本案中,甲、乙只有共同盗窃的故意,没有共同强奸的故意,所以,甲、乙应当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而甲单独成立强奸罪,乙对甲的强奸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具体而言

    21、,本题考查的是共同实行过限行为的定性。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侵害行为,就是共同犯罪 B.只要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就是教唆犯 C.只要实施的是帮助行为,就是从犯 D.只要实施的是实行行为,就构成主犯 解析: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才是共同犯罪。故A 项错误。B 项忽略了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第 17 条第 1 款规定:“已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 2 款又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

    22、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不满 14 周岁的人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不属于教唆犯;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必须唆使他人犯第 2 款规定之罪的,才承担刑事责任。C 项对帮助行为作了狭隘的理解,因为只有被帮助对象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受到帮助的,才可能构成帮助犯。D 项忽略了实行犯属于从犯、胁从犯的情形。14.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是( )。(分数:2.00)A.共同犯罪的主体为二人以上 B.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C.各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D.各犯罪人在同一时间、地点实施犯罪解析:解析 依刑法第 25 条第 1 款规定,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23、1)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2)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并不要求各共同犯罪人在同一时间、地方实施犯罪,D 错误。正确答案为A、B、C。15.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意志因素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共同间接故意,还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结合 B.共同犯罪的客观行为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作为,也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不作为,还可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C.共谋实行犯罪,在现场没有直接实行犯罪行为,但在一旁呐喊助威的,也认定为是共同犯罪 D.事后

    24、的帮助行为,如果事先有通谋的,以共犯论处 解析:解析 对于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各共同犯罪人既可以是共同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可以是共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还可以是有的共同犯罪人基于希望有的则基于放任,即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意志因素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共同间接故意,还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结合,A 正确。共同犯罪的客观行为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作为,如甲、乙二人共同将丙杀死;也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不作为,如儿子、儿媳共同遗弃年迈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还可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如铁道养护工甲与乙事先合谋破坏铁路设施,在乙实施破坏行为时,甲佯装熟睡,不履行其职责,故 B 正确。

    25、共谋实行犯罪,在现场没有直接实行犯罪行为,但在一旁呐喊助威的,也应认定为是共同犯罪,C 正确。事后的帮助行为不构成共犯,但如果事先有通谋的,则以共犯论处,D 正确。16.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B.甲构成盗窃罪 C.乙构成抢劫罪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论上所谓的“实行过限行为”,即对于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行为人不构成共同犯罪,各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应当注意选项 D,本案的被教唆人乙并非没有犯甲所教唆的盗窃罪,而是在实施盗窃罪的过程中,在满

    26、足特定条件时,根据我国刑法第 269 条的规定,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而已。17.甲教唆乙杀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一把匕首,乙将丁杀害。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复杂共同犯罪 B.本案的共同牙口罪是必要共同犯罪C.甲、乙一般可以认定为主犯 D.丙一般可以认定为从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从共同犯罪的分类看,以共同犯罪人有无分工为标准,可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以对构成该犯罪法律上是否有主体数量上的限制为标准分为必要的共同犯罪和任意的共同犯罪;题目所述是复杂的共同犯罪,是任意的共同犯罪。从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上看,教唆犯一般情况

    27、下是主犯,但被教唆犯罪的人是主犯还是从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至于帮助犯一般情况下都是从犯。题中甲是教唆犯,乙是被教唆实施故意杀人,故甲、乙都是主犯,而丙只提供一把匕首,是帮助犯、从犯。 对本题中所考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还应该特别注意共同犯罪中行为的种类包括实行行为、帮助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共谋行为,但不是一一对应相应的共犯类型,共犯可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因此要注意它们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联系。18.犯罪集团的成立必须具有的条件有( )。(分数:2.00)A.犯罪主体必须是 3 人以上 B.犯罪组织成立的目的在于实施犯罪 C.犯罪人所共同建立的组织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D.

    28、犯罪分子之间相互纠合,体现出一定的组织性 解析: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犯罪集团是指 3 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三、B简答题/B(总题数:2,分数:12.00)19.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国对教唆犯规定的处罚原则。(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具体而言,教唆犯是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其犯罪目的的人。我国刑法对教唆犯的处罚原则规定在刑法第 29 条中:(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

    29、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2)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3)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0.简述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特征。(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犯罪集团是指 3 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犯罪集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主体必须是 3 人以上; (2)犯罪组织成立的目的在于实施犯罪; (3)犯罪人所共同建立的组织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4)犯罪分子之间相互纠合,体现出一定的组织性。四、B辨析题/B(总题数:1,分数:8.00)21.请对“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分数:8.00)_

    30、正确答案:()解析: 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是对共同犯罪人进行分工分类法所界定的一类犯罪人;主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是对共同犯罪人进行作用分类法界定的一类犯罪人。教唆犯的特点是:本人不亲自实行犯罪,而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并实行犯罪。从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可能起主要的作用。例如,当他人尚无犯罪意图时,因其教唆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的情形,此时,教唆犯是主犯。但是,在有些共同犯罪中,教唆犯所起的作用则是次要的或辅助的。例如,当他人已有明确犯罪意图,只是尚未决意实施时,教唆人利用其教唆行为促成被教唆人决意实施犯罪,此时,教唆

    31、犯只是从犯。由于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因此,教唆犯不可能是胁从犯。总之,不是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还可能是从犯,但绝不可能是胁从犯。五、B法条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22.刑法第 27 条第 1 款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该条文是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的法律规定。 (2)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3)从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从犯,即次要的实行犯,它是相对于主要的实行犯而言的,是指虽然直接实行犯罪,但在整个犯罪活动中其作用居于次要地位的实行犯。另一种是在共同犯罪中

    32、起辅助作用的从犯,即帮助犯,指未直接实行犯罪,而在犯罪前后或犯罪过程中给予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以各种帮助的犯罪人。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5.00)23.被告人甲,农民;乙,某公路段油库油料员,系甲的内兄。1998 年 1 月 19 日晚,甲问乙:“你们那里能搞到汽油吗?”乙说:“过段时间能搞到。”同年 2 月 20 日下午,乙写了一封信,让甲进城拉油,并说到他管的那个油库去拉,如果碰到人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信上写的大意是维修路面需要油,请持信人去拉。甲请人开拖拉机到了油库。当时天色已晚,油库大门没有人,他们就开着拖拉机进了乙负责的油库,装上价值 3000 余元的油料,于次日天亮前启程返回,未等销赃便被查获。 问:对甲、乙二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理由何在?(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乙与甲共同构成职务侵占罪。甲虽然没有特殊身份,但本案乙身为油库油料员,利用自己掌管油料收发的权力,与甲内外勾结,盗卖自己掌管的公共财物,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二人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具有共同的犯意,实施了共同的犯罪行为,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共同犯罪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