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0310       资源大小:9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2及答案解析.doc

    1、专业基础课-刑法学-2 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A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先执行罚金,剩余部分再支付民事赔偿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剩余部分再执行罚金C以犯罪分子的财产为限,民事赔偿和罚金各占 50%D先执行罚金,民事赔偿部分暂缓支付(分数:1.00)A.B.C.D.2.我国刑法第 13 条“但书”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 D是犯罪但应免除

    2、处罚(分数:1.00)A.B.C.D.3.易某持枪抢劫开车的甲,强行抢走手机后下车逃跑。甲立即开车追赶,在易某往前跑了 100 米处将其腿撞骨折并夺回手机。关于甲的行为的性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被害人承诺 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分数:1.00)A.B.C.D.4.王某盗窃正在使用的汽车的轮胎,数额不大,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刘某盗窃轮胎厂准备出厂的轮胎,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王某、刘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B犯罪对象本身性质不同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分数:1.00)A.B.C.D.5

    3、.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 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分数:1.00)A.B.C.D.6.甲意欲抢劫银行,在去银行途中,因违章乱穿马路,被车撞伤,其处于抢劫的( )形态。A犯意表示 B犯罪预备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分数:1.00)A.B.C.D.7.把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标准是( )。A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分工B按照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犯罪分工C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D按照共同犯罪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分数:1.00)A.B.C.D.8.因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

    4、当防卫的行为有( )。A假想防卫 B事前防卫C防卫过当 D相互的非法侵害(分数:1.00)A.B.C.D.9.某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剥夺政治权利 3 年。2009 年 1 月 1 日,某甲主刑执行完毕。2009 年 7 月 1 日,某甲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多长时间?( )A2 年半 B5 年C8 年 D7 年半(分数:1.00)A.B.C.D.10.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枪,结果既杀死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 )。A继续犯 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 D连续犯(分数:1.00)A.B.C.D.11.甲给乙 5 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 2 万元

    5、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 2.5 万元。乙当即说“听你的”,但未向丁转达。丁还是带人将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分数:1.00)A.B.C.D.12.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哪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A任何法院 B中级以上人民法院C高级以上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分数:1.00)A.B.C.D.13.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C构成

    6、伪证罪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分数:1.00)A.B.C.D.14.为练习开车、游乐等目的,偷开他人机动车辆,因过失撞死他人的,( )。A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是不构成犯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盗窃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D构成交通肇事罪(分数:1.00)A.B.C.D.15.在组织他人卖淫的过程中,通过强奸迫使其卖淫的,应当( )。A以组织卖淫罪定罪处罚B以强奸罪定罪处罚C按组织卖淫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D定组织卖淫罪但是适用强奸罪的法定刑(分数:1.00)A.B.C.D.16.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对象有( )。A火车、汽车、电车、拖拉机B汽车、电车、船只、摩

    7、托车C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D船只、航空器、火车、汽车、电车(分数:1.00)A.B.C.D.17.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 263 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C在办公大楼抢劫的 D入户抢劫的(分数:1.00)A.B.C.D.18.贾某在商场金店发现柜台内放有一条重 12 克、价值 1600 元的纯金项链,与自己所戴的镀金项链样式相同。贾某以挑选金项链为名,趁售货员不注意,用自己的镀金项链调换了上述纯金项链。贾某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C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 D诈骗罪与盗窃罪二罪(分数:1.00)A.B.C

    8、.D.19.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 3 个月 100 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 5000 元,给该公司造成 4 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 5000 元B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 5000 元C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 4 万元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 4 万元(分数:1.00)A.B.C.D.20.下列关于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B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不能由单位构成C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对矿山作业负

    9、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D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是过失犯罪(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B.犯罪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一定是犯罪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不予以刑罚处罚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不应受刑罚处罚22.一般来说,成立刑法上的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分数:1.00)A.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B.行为人有可能履行这种

    10、义务C.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D.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故意的态度23.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有( )。(分数:1.00)A.张三与李四相约到商场抢劫首饰,但李四到商场后没有实施抢劫,而是强奸了女店员B.甲和乙碰巧同一时间到所在乡政府办公楼盗窃财物C.刘某与蔡某商议“收拾”被害人张某,但刘某以杀人的故意、蔡某以伤害的故意对张某进行殴击D.敬某步行中巧遇朋友路某在非法殴打李某,在路某的请求下,敬某上前帮助路某将李某打成重伤24.下列关于胁从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胁从犯包括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丧失意志自由的情况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B.胁从犯

    11、包括在他人精神强制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C.胁从犯包括被他人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D.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5.无过当防卫权针对的犯罪种类包括( )。(分数:1.00)A.强奸罪B.遗弃罪C.重大盗窃罪D.抢劫罪26.拘役的期限( )。(分数:1.00)A.为半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B.为 1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C.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 2 年D.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 1 年27.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包括( )。(分数:1.00)A.未遂犯B.教唆未遂的教唆犯C.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28

    12、.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分数:1.00)A.适用的时间是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或者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B.犯罪军人被判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C.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D.犯罪军人不是累犯29.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包括( )。(分数:1.00)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B.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C.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D.离开所居住的县、镇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30.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分数:1.00)A.甲欲杀害乙,自感人单力薄,遂极力请求朋友

    13、丙一道前去。丙则劝阻甲不要杀害乙,但未成,遂打电话报案。公安干警火速赶到,将正在赶赴乙家的甲抓获B.周某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李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李某负轻伤C.黄某向检察机关投寄诬告信,捏造马某贪污国家财产 5 万元的事实,检察院对马某立案侦查D.刘某夜间潜人某妇女房内企图实施强奸,他摸索到妇女床前将妇女惊醒,妇女大呼有贼,刘某害怕,迅速逃离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0.00)3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立法中的体现。(分数:5.00)_32.简述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的界限。(分数:5.00)_四、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0.00)33.罪犯甲在监狱服刑期间获得

    14、外观设计专利,属于刑法第 78 条第 1 款第(三)项的“有发明创造”,即有重大立功表现,故应当减刑。附:刑法第 78 条第 1 款的法条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分数:5.00)_34.所有的教唆犯都是

    15、主犯。(分数:5.00)_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刑法第 270 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试说明:(分数:12.00)(1).刑法第 270 条的罪名是什么?该罪中的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什么?(分数:2.00)_(2).根据刑法理论确认该罪的犯罪构成。(分数:2.00)_(3).什么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分数:2.00)_(

    16、4).什么是“遗忘物”?(分数:2.00)_(5).本条规定中的“拒不退还”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6).本条规定中的“告诉的才处理”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刑法第 384 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试说明:(分数:8.00)(1).根据犯

    17、罪构成理论确认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分数:2.00)_(2).本条规定中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3).本条规定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4).甲将公款挪用一段时间后,又携款潜逃,如果你是法官,应当如何处理该案?(分数:2.00)_六、案例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被告人,赵某,男,45 岁,2001 年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5 年;卢某,男,42 岁。被告人赵某系某建筑工程公司(私营公司)招聘的民工,在公司中负责看护施工现场存放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卢某为无业人员,与赵某同乡。卢某

    18、见公司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使用情况审核松懈,管理不严,即产生窃取建筑材料贩卖牟利的念头,并与赵某商量,赵某同意提供帮助。2005 年 2 月至 3 月期间,卢某利用赵某单独看管建筑材料的便利条件,于深夜将公司施工现场存放的价值 5 万元的建筑材料盗出,然后以低价卖给他人,得价款 12000 余元,二被告人各得赃款 6000 元。2005 年 3 月 21 日,被告人卢某正在盗运公司钢筋时,被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发现,及时报案而案发。(分数:9.99)(1).本案应当如何定罪?(分数:3.33)_(2).对卢某量刑时,作为量刑基准的数额应当是多少?为什么?(分数:3.33)_(3).本案应当如何对

    19、赵某量刑?(分数:3.33)_35.被告人,杨某,女,20 岁;吴某,男,28 岁。2005 年初,被告人杨某、吴某两人制订了捞钱的计划,由杨某到街上以“三陪”小姐的身份拉客到该歌舞厅消费,然后再由跑场的吴某冒充警察,借口进行扫黄强行索取顾客的钱财。2005 年 2 月 2 日晚,被告人杨某以色相手段将游人杨甲招揽到该歌舞厅一包厢内看录像。刚落座不久,被告人吴某便冒充警察进入包厢内,以杨甲涉嫌嫖娟为由对杨甲进行罚款,杨甲害怕此事张扬出去,按照吴某的要求交了 5000 元罚款。后因为群众举报,2005 年 4 月 3 日,被告人杨某与吴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在公安机关审查期间,被告人吴某还交代了其另

    20、外一个犯罪事实:2004 年初,杨某和吴某合谋后,决定由吴某以歌舞厅工作人员的身份,借口虚开“消费单”强行索取顾客的钱财。2004 年初 3 月 2 日晚,被告人杨某以色相手段将游人谢某招揽到该歌舞厅一包厢内看录像。刚落座后,被告人杨某即自行向服务员点要茶、酒各两杯,并将两杯酒迅速喝光。谢某见势不妙欲离开时,被早已守候在门外的被告人吴某强行堵在包厢内,强迫谢某“结账”,否则不让谢某离开歌舞厅。最后,吴某向谢某索得“消费款”人民币2000 元。问:本案应当如何处理?(分数:10.00)_36.林某,男,35 岁,工人。2000 年 3 月窜入某百货公司,窃得自行车两辆、收音机一台及烟、酒等物价值

    21、 3000 余元。2000 年 4 月被公安机关拘留。林某在被拘留期间,出于悔罪,除如实交代上述盗窃行为,还交代了其他的犯罪事实。首先,2000 年 2 月 12 日在富裕小区的一家住户内盗窃:在该户的保险柜中看到白粉(海洛因)就顺手带上,回家一称竟有 100 克;拿走保险柜里的一张信用卡,并用这张信用卡支取了5000 元钱。其次,1999 年 7 月 10 日夜间,伙同王某到某厂职工宿舍抢劫财物并杀死一人。经司法机关查证属实,依法将同案犯王某逮捕归案。问:对以上案件事实应当如何处理?(分数:10.00)_专业基础课-刑法学-2 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22、(总题数:20,分数:20.00)1.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A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先执行罚金,剩余部分再支付民事赔偿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剩余部分再执行罚金C以犯罪分子的财产为限,民事赔偿和罚金各占 50%D先执行罚金,民事赔偿部分暂缓支付(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36 条第 2 款的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故选 B 项。2.我国刑法第 13 条“但书”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23、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 D是犯罪但应免除处罚(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为了区分犯罪与一般的违法行为,我国刑法在规定犯罪概念的时候特别强调犯罪“量”的因素,没有达到一定“量”,就不能认定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就是没有达到需要动用刑罚来制裁的程度,所以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故选 C 项。3.易某持枪抢劫开车的甲,强行抢走手机后下车逃跑。甲立即开车追赶,在易某往前跑了 100 米处将其腿撞骨折并夺回手机。关于甲的行为的性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被害人承诺 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

    24、(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易某虽然已经将手机抢走,但是并没有完全控制手机,甲仍然具有立即将手机夺回的可能性,易某的不法侵害行为并没有结束。在这种情况下,甲将易某撞伤并夺回手机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故选 C 项。4.王某盗窃正在使用的汽车的轮胎,数额不大,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刘某盗窃轮胎厂准备出厂的轮胎,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王某、刘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B犯罪对象本身性质不同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决定犯罪本质的是犯罪客体而不是

    25、犯罪对象。同一犯罪对象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关系。所以,虽然两个犯罪行为的对象都是轮胎,但是各自表现的犯罪客体不同,因而成立不同的犯罪。故选 D 项。5.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 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各国刑法对犯罪的分类标准不同,有的以犯罪对象为标准进行分类,有的以侵害的法益为标准进行分类,我国刑法是依照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如把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作为一类,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作为一类,把侵犯财产权的犯罪作为一类,等等。另外,刑法分则除按照一定标准对

    26、犯罪进行分类外,还要把各类犯罪按一定标准排列。我国刑法分则主要是依据各类犯罪危害程度大小为标准进行排列的。故选 A 项。6.甲意欲抢劫银行,在去银行途中,因违章乱穿马路,被车撞伤,其处于抢劫的( )形态。A犯意表示 B犯罪预备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的规定,行为人已经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着手实施犯罪的犯罪形态是犯罪预备。甲在去银行的途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导致没有着手实施犯罪,是犯罪预备。故选 B 项。7.把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标准是( )。A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分工

    27、B按照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犯罪分工C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D按照共同犯罪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在刑法理论上,对共同犯罪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主犯、从犯和胁从犯。根据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不同,可以分为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和帮助犯。我国刑法既采用了分工分类法,也采用了作用分类法。故选 A 项。8.因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行为有( )。A假想防卫 B事前防卫C防卫过当 D相互的非法侵害(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是要求

    28、防卫人必须具有防卫目的,即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不是出于上述目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因此,下列三种行为不是正当防卫:(1) 防卫挑拨,是指行为人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衅、引诱等方法促使对方进行不法侵害,尔后借口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2) 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是指双方都出于侵害对方的非法意图而发生的相互侵害行为。(3) 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故选 D 项。假想防卫是不符合起因条件;事前防卫是不符合时间条件;防卫过当是不符合限度条件。9.某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剥夺政治权利 3 年。2009 年 1 月 1 日,某甲主刑执行完

    29、毕。2009 年 7 月 1 日,某甲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多长时间?( )A2 年半 B5 年C8 年 D7 年半(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某甲是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又犯新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数罪并罚,即将后罪有期徒刑 5 年和剩余的剥夺政治权利 2 年半(主刑执行完毕后已经执行了半年)进行并罚,应决定执行有期徒刑 5 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2 年半。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之日起停止计算,并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继续计算。所以,2 年半的剥夺

    30、政治权利在 2。09 年 7 月 1 日起停止计算,并从 5 年有期徒刑主刑执行完毕后继续计算。同时,根据刑法的规定,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施用于新罪的主刑执行期间。所以,两者相加,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 7 年半。10.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枪,结果既杀死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 )。A继续犯 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 D连续犯(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行为人的一个开枪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或过失伤害罪)两个不同的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条件。故选 B

    31、项。11.甲给乙 5 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 2 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 2.5 万元。乙当即说“听你的”,但未向丁转达。丁还是带人将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要从共同犯罪整体上考虑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而不能考虑每一个共同犯罪的情况。共同犯罪人有一个既遂,即为犯罪既遂。所以,本案应当认定为犯罪既遂。至于甲虽然有中止行为,但是没有能够有效地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所以不成立犯罪中止。故选 D

    32、项。12.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哪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A任何法院 B中级以上人民法院C高级以上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故选 B 项。13.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C构成伪证罪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分数:1.00)

    33、A.B. C.D.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198 条的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故选 B 项。与之相似的是刑法第 156 条关于走私罪的规定。14.为练习开车、游乐等目的,偷开他人机动车辆,因过失撞死他人的,( )。A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是不构成犯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盗窃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D构成交通肇事罪(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根据 1997 年 11 月 4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2 条的规定,为练习开车、游乐等目的,偷开他人

    34、机动车辆,在偷开的过程中发生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按照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故选 D 项。15.在组织他人卖淫的过程中,通过强奸迫使其卖淫的,应当( )。A以组织卖淫罪定罪处罚B以强奸罪定罪处罚C按组织卖淫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D定组织卖淫罪但是适用强奸罪的法定刑(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要点是组织卖淫罪的加重构成。根据我国刑法第 358 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组织卖淫罪的加重构成处罚:(1) 组织他人卖淫,情节严重的;(2) 强迫不满 14 周岁的幼女卖淫的;(3) 强迫多人卖淫或者多次强迫他人卖淫的;(4) 强奸后迫使卖淫的;(5) 造成被强迫卖淫的人

    35、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故选 A 项。16.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对象有( )。A火车、汽车、电车、拖拉机B汽车、电车、船只、摩托车C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D船只、航空器、火车、汽车、电车(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上述交通工具发生颠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已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对象是特定对象,仅限于上述所列的五种交通工具。破坏拖拉机、摩托车一般不会危害公共安全,由于火车轨道不属于交通工具,而是交通设施,因此破坏火车轨道也不构成本罪,但可以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故选 D 项

    36、。17.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 263 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A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C在办公大楼抢劫的 D入户抢劫的(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263 条的规定,抢劫罪的加重构成有八种,即:(1) 入户抢劫的;(2)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4) 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5)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6)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7) 持枪抢劫的;(8) 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所以,应当排除 A 项、B 项和 D 项。由于入户抢劫是指在居民的住所内抢劫,因

    37、此应当严格区分入户抢劫和入室抢劫。C 项属于人室抢劫而不是入户抢劫。故选 C 项。18.贾某在商场金店发现柜台内放有一条重 12 克、价值 1600 元的纯金项链,与自己所戴的镀金项链样式相同。贾某以挑选金项链为名,趁售货员不注意,用自己的镀金项链调换了上述纯金项链。贾某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C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 D诈骗罪与盗窃罪二罪(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盗窃罪和诈骗罪区分的关键是:被害人是否是自愿交付财物。如果合法占有人虽然受骗,但是并没有作出处分其财产的错误的意思表示,行为人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方式获得财物,则仍然构成盗窃罪;如果财物的合法占有人

    38、基于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而“自愿”地将财物交给犯罪分子,认定为诈骗罪。故选 A 项。19.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 3 个月 100 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 5000 元,给该公司造成 4 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 5000 元B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 5000 元C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 4 万元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 4 万元(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刑法第 287 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

    39、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即对利用电脑进行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活动的,分别按照金融诈骗罪、盗窃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定罪处罚。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规定:对被盗财物只计算直接损失,不包括间接损失;计算被盗财物的实际价格,不是指盗窃犯低价销赃的价格。对于电信资费的损失也是按照合法用户为其支付的电话费计算。因此,对于王某的盗窃数额,应按照给公司造成的 4 万元损失计算。故选 C 项。20.下列关于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B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40、不能由单位构成C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对矿山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D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是过失犯罪(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一样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和过失犯罪。故排除A 项和 D 项。根据单位犯罪法定原则,由于刑法没有将单位规定为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犯罪主体,故该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故应当排除 B 项。虽然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通常由矿山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构成,但是刑法不排除由其他人员构成的可能性,故该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

    41、体。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B.犯罪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一定是犯罪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不予以刑罚处罚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不应受刑罚处罚 解析:解析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即任何犯罪都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因为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即使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果没有被法律规定为犯罪,就不是犯罪。故应当选择 B 项而排除 A 项。根据

    42、我国刑法第 13 条但书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不认为是犯罪”是指不是犯罪,因而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故选 D 项,排除 C 项。22.一般来说,成立刑法上的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分数:1.00)A.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 B.行为人有可能履行这种义务 C.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 D.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故意的态度解析:解析 刑法理论认为,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是:(1)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2) 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这种特定的义务;(3) 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由于不作为犯罪既可以是故意

    43、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所以并不要求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故意的心理态度。故选 A、B、C 项。23.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有( )。(分数:1.00)A.张三与李四相约到商场抢劫首饰,但李四到商场后没有实施抢劫,而是强奸了女店员 B.甲和乙碰巧同一时间到所在乡政府办公楼盗窃财物 C.刘某与蔡某商议“收拾”被害人张某,但刘某以杀人的故意、蔡某以伤害的故意对张某进行殴击 D.敬某步行中巧遇朋友路某在非法殴打李某,在路某的请求下,敬某上前帮助路某将李某打成重伤解析:解析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因此,下列几种情况均不能成立共同犯罪:(1) 同时犯不是共同犯罪;(2) 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3) 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此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做“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