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9 及答案解析(总分:6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连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 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年。在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 _ 。(分数:1.00)A.限制加重原则B.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D.相加原则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应当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的是 _ 。(分数:1.00)A.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B.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C.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D.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
2、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3.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_ 。(分数:1.00)A.目标的认识错误B.手段的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4.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_ 。(分数:1.00)A.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B.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5.某农民偷挖正在使用中的铁路枕木,构成 _ 。(分数:1.00)A.盗窃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6.有
3、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 _ 。(分数:1.00)A.原判刑罚的 1/2B.没有执行完成的刑期C.10年D.以上选项都不对7.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_ 。(分数:1.00)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C.构成伪证罪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8.因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行为有 _ 。(分数:1.00)A.假想防卫B.事前防卫C.防卫过当D.相互的非法侵害9.下列情况中构成累犯的有 _ 。(分数:1.00)A.李某因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年,缓刑 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第 4
4、年因盗窃金融机构被判处无期徒刑B.王某因过失导致某甲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 3年,刑满释放后 5年内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年C.刘某因危害国家安全被判处拘役,在刑罚执行完毕 5年以后,又犯间谍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 5年D.谢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年,刑罚执行 6年后被假释,假释期满后第 4年因为境外窃取国家情报,被判处拘役10.不属于正当防卫成立的合法性条件的是 _ 。(分数:1.00)A.必须有犯罪行为发生B.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使本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C.防卫行为一般应当是针对不法分子本人实施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11.我国刑法规定,死刑
5、只适用于 _ 。(分数:1.00)A.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B.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C.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犯罪分子D.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12.行为人以强奸为手段强迫妇女卖淫的行为应以 _ 论处。(分数:1.00)A.强奸罪B.组织卖淫罪C.强迫卖淫罪D.强迫卖淫罪和强奸罪13.行为人在交通肇事罪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应以 _ 定罪处罚。(分数:1.00)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遗弃罪14.蓝某等 3人在马路上拦截车辆借司机火吸烟,司机孙某不知其用意不敢停车,只是减慢了速度。蓝等3人趁机把司机拉下车殴打,边打边
6、说:“我让你不停车。”当围观群众制止时,蓝某说:“我是公安局刑警队的,谁再上前我就用枪打死谁。”蓝某等人的行为造成了孙某轻伤。蓝某等 3人的行为构成 _ 。(分数:1.00)A.寻衅滋事罪B.聚众斗殴罪C.故意伤害罪D.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15.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 _ 进行处罚。(分数:1.00)A.先并后减的并罚方法B.先减后并的并罚方法C.量刑原则,只对新罪D.数罪并罚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9.00)16.行为人用下列哪几种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可以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_ 。(分数:2.00)A.暴力方法B.威胁方法
7、C.拖延方法D.不作为方法17.李某在向朱某索要赌债未果的情况下,纠集亲友把朱某挟持至自己家中,并给朱家打电话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朱某一只手。对于李某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构成绑架罪B.构成非法拘禁罪C.构成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的想象竞合犯D.构成敲诈勒索罪18.关于假释的适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_ 。(分数:1.00)A.甲因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年。在服刑 13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B.乙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9年,犯嫖宿幼女罪应判 8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5年。在服刑 13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C.丙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
8、徒刑 10年,刑罚执行 7年后假释。假释考验期内的第 2年,丙犯抢劫罪,应当判 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0年。在服刑 7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D.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年,缓刑 4年。经过缓刑考验期后,发现丁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 2年,犯故意伤害罪,应判 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0年。在服刑 7年时,因丁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19.在罪过中,意志对危害行为和结果的支配和控制作用,表现为 _ 。(分数:2.00)A.希望B.放任C.疏忽D.轻信20.法律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有哪些? _(分数:2.00)A.走私淫秽物品罪B.高利转贷罪C.侵犯商业秘密罪D.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
9、用权罪21.下列情形中,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的有 _ 。(分数:2.00)A.甲为劫取财物,打死仓库的值班员孙某后,取走价值 10万元财物B.乙在赵某的茶水中偷偷放入大量的安眠药,趁赵某饮后熟睡,拿走赵某 3万元现金C.丙看见刘某因交通事故受伤,趁其昏迷之机,将其携带的现金 2万元取走D.丁趁张某不备,夺取其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22.犯罪未遂的表现形态包括( )。(分数:2.00)A.犯罪目的未实现B.犯罪结果未发生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D.犯罪构成要件未齐备23.下列有关劫持航空器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该罪的犯罪对象为正在使用中的航空器B.劫持民用航空器的行为可以构成该
10、罪C.劫持国家航空器的行为可以构成该罪D.军人驾驶航空器叛逃的构成该罪24.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是 _ 。(分数:2.00)A.共同犯罪的主体为二人以上B.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C.各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D.各犯罪人在同一时间、地点实施犯罪25.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类型有 _ 。(分数:2.00)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B.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C.冒用他人信用卡的D.恶意透支的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5.00)26.张某,男,31 岁,1997 年因犯诈骗罪被判处 3年有期徒刑,2000 年 7月刑满释放。赵某,女,29 岁,1999年 7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 2年 6个月
11、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 3年。2001 年 1月,张某、赵某二人经预谋,潜入何某家实施盗窃,当张某、赵某欲携带所盗巨额财物离开何某家时,恰遇何某返回家中,张某、赵某二人对何某实施暴力致其轻伤后,逃离现场。数日后,张某、赵某被抓获。 试分析: (1)张某、赵某二人共同构成何种犯罪? (2)对张某、赵某所犯之罪量刑时,应适用何种量刑制度? (分数:15.00)_四、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27.请对“想象竞合犯是处断的一罪”进行辨析。 (分数:8.00)_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2.00)刑法第 236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2、。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试说明:(分数:12.00)(1).依犯罪构成理论确认强奸罪的犯罪构成。(分数:2.40)_(2).本条规定中的“其他手段”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40)_(3).本条规定中的“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40)_(4).什么是“轮奸”?(分数:2.40)_(5
13、).本条规定中的“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40)_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9 答案解析(总分:6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连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 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年。在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 _ 。(分数:1.00)A.限制加重原则B.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 D.相加原则解析:解析 我国刑法第 69条规定,对于判处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本案同时涉及主刑和附加刑,刑法中只规定了“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一般认为对附
14、加刑采用的原则是并科原则或相加原则,但由于刑法本身并未对各种附加刑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因此,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是不确切的。但是,就本题而言,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将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年吸收。此题意义不大,即便考生不清楚附加刑的适用原则,仍然可以很容易地选择出正确答案。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应当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的是 _ 。(分数:1.00)A.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B.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C.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D.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 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69条的规定,“判决宣告
15、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因此,对于选项 A、B,采用的是吸收原则,选项 C采用的是相加原则,只有选项 D采用的是限制加重原则。3.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_ 。(分数:1.00)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解析:解析 本案中,将人误认为是兽,属于对事物的性质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目标的认识错误。故选 A项。4.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16、。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_ 。(分数:1.00)A.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B.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解析:解析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只要被告人在羁押期问怀孕的,不管判决时的状况,都不能适用死刑。由于死刑缓期执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故对怀孕的妇女也不能适用死缓。5.某农民偷挖正在使用中的铁路枕木,构成 _ 。(分数:1.00)A.盗窃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 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解析:盗窃罪,是指盗窃公私财物
17、,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使用与放火、投放危险物质、决水、爆炸方法的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颠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从上述这四个罪来看,盗窃罪侵犯的客体为特定的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其他三罪侵犯的则是公共安全。从本题来看,该农民偷挖正在使用
18、中的铁路枕木,不仅侵犯特定的财物的所有权,而且危害了公共安全,因此,不能认定为盗窃罪。由于该农民的偷挖行为本身的危险性不能与使用放火、投放危险物质、决水、爆炸方法的危险性相提并论,因此,该行为也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就 B、D 选项而言,由于该行为直接指向的对象是铁路枕木,这属于交通设施,而非交通工具,因此,该行为应当认定为破坏交通设施罪,而非破坏交通工具罪。6.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 _ 。(分数:1.00)A.原判刑罚的 1/2B.没有执行完成的刑期 C.10年D.以上选项都不对解析:7.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_
19、。(分数:1.00)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 C.构成伪证罪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198条的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故选 B项。与之相似的是刑法第 156条关于走私罪的规定。8.因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行为有 _ 。(分数:1.00)A.假想防卫B.事前防卫C.防卫过当D.相互的非法侵害 解析:解析 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是要求防卫人必须具有防卫目的,即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20、受不法侵害。不是出于上述目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因此,下列三种行为不是正当防卫:(1) 防卫挑拨,是指行为人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衅、引诱等方法促使对方进行不法侵害,尔后借口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2) 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是指双方都出于侵害对方的非法意图而发生的相互侵害行为。(3) 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故选 D项。假想防卫是不符合起因条件;事前防卫是不符合时间条件;防卫过当是不符合限度条件。9.下列情况中构成累犯的有 _ 。(分数:1.00)A.李某因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年,缓刑 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第 4年因盗窃金融机构被判处无期徒刑B.王某因过失导致某甲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
21、3年,刑满释放后 5年内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年C.刘某因危害国家安全被判处拘役,在刑罚执行完毕 5年以后,又犯间谍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 5年 D.谢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年,刑罚执行 6年后被假释,假释期满后第 4年因为境外窃取国家情报,被判处拘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累犯的成立条件。由于构成累犯,要求以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为条件,选项 A中,李某前罪被宣告缓刑,而缓刑考验期满的法律后果是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不存在刑罚执行完毕问题,故 A项不成立累犯。选项 B中,王某前罪为过失犯罪,不符合累犯对前后罪罪质的要求,故不成立累犯。选项 D中,后罪不符合累犯前后罪刑罚
22、量的要求,故 D项不正确。故应选 C。10.不属于正当防卫成立的合法性条件的是 _ 。(分数:1.00)A.必须有犯罪行为发生 B.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使本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C.防卫行为一般应当是针对不法分子本人实施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解析:解析 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不法侵害,然后才能以防卫合法权利的目的针对不法分子在合理的限度内进行防卫,因此,不需要必须存在犯罪侵害,即使是其他不成立犯罪的违法侵害,严重的情况下被害人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11.我国刑法规定,死刑只适用于 _ 。(分数:1.00)A.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B.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C.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23、的犯罪分子D.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解析:解析 此题涉及死刑的适用条件。我国刑法第 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具体表现为,适用死刑的犯罪必须是“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危害特别严重”、“造成后果特别严重”等。12.行为人以强奸为手段强迫妇女卖淫的行为应以 _ 论处。(分数:1.00)A.强奸罪B.组织卖淫罪C.强迫卖淫罪 D.强迫卖淫罪和强奸罪解析:解析 行为人以强奸为手段强迫妇女卖淫的行为,应当按照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13.行为人在交通肇事罪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应以
24、_ 定罪处罚。(分数:1.00)A.故意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遗弃罪解析: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 232条、第 234条第 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4.蓝某等 3人在马路上拦截车辆借司机火吸烟,司机孙某不知其用意不敢停车,只是减慢了速度。蓝等3人趁机把司机拉下车殴打,边打边说:“我让你不停车。”当围观群众制止时,蓝某说:“我是公安
25、局刑警队的,谁再上前我就用枪打死谁。”蓝某等人的行为造成了孙某轻伤。蓝某等 3人的行为构成 _ 。(分数:1.00)A.寻衅滋事罪 B.聚众斗殴罪C.故意伤害罪D.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解析:解析 参见我国刑法第 293条。15.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 _ 进行处罚。(分数:1.00)A.先并后减的并罚方法B.先减后并的并罚方法 C.量刑原则,只对新罪D.数罪并罚原则解析: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 71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也就是说,实行先减后并的并罚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9.00)16.行为
26、人用下列哪几种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可以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_ 。(分数:2.00)A.暴力方法 B.威胁方法 C.拖延方法 D.不作为方法 解析:解析 刑法第 277条第 1、2、3 款规定了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限于“以暴力、威胁方法”,但是根据该条第 4款的规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 1款(妨害公务罪)的规定处罚。这意味着在特特殊情况下,妨害国家安全工作任务并且造成严重后果,即使“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也可构成妨害公务罪。“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中可包括拖延方法和不作为方法。17.李某在向朱某索要赌
27、债未果的情况下,纠集亲友把朱某挟持至自己家中,并给朱家打电话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朱某一只手。对于李某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构成绑架罪 B.构成非法拘禁罪C.构成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敲诈勒索罪 解析:解析 绑架罪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根本区别在于前罪是凭空勒索财物,后罪是索要客观存在的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指出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 238条(非法拘禁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所以李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本题答案为 A、
28、C、D。18.关于假释的适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_ 。(分数:1.00)A.甲因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年。在服刑 13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B.乙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9年,犯嫖宿幼女罪应判 8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5年。在服刑 13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C.丙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年,刑罚执行 7年后假释。假释考验期内的第 2年,丙犯抢劫罪,应当判 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0年。在服刑 7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D.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年,缓刑 4年。经过缓刑考验期后,发现丁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 2年,犯故意伤害罪,应判 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29、 10年。在服刑 7年时,因丁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81条第 2款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10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里的被判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指因为一罪而被判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情形,而不包括数罪并罚的情形。故甲不得假释,而乙可以假释。在 C项和 D项中,丙和丁都属于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又犯新罪,不符合累犯的条件,所以丙和丁都可以假释。故应选 B、C、D 项。19.在罪过中,意志对危害行为和结果的支配和控制作用,表现为 _ 。(分数:2.00)A.希望 B.放任 C.疏忽 D.轻信 解析:解析 在
30、犯罪主观方面,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决定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因素。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它表现为四种形式:希望、放任、疏忽和轻信。20.法律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有哪些? _(分数:2.00)A.走私淫秽物品罪 B.高利转贷罪 C.侵犯商业秘密罪D.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219条的规定,可知侵犯商业秘密罪并不以特定目的为要件。而走私淫秽物品罪、高利转贷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则分别以牟利或者传播、转贷牟利和牟利为目的。21.下列情形中,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的有 _ 。(分数:2.00)A.甲为劫取财物,打死仓库的值班员孙某后,取走价值 10万元
31、财物 B.乙在赵某的茶水中偷偷放入大量的安眠药,趁赵某饮后熟睡,拿走赵某 3万元现金 C.丙看见刘某因交通事故受伤,趁其昏迷之机,将其携带的现金 2万元取走D.丁趁张某不备,夺取其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抢劫罪的认定。抢劫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A正确。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例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用催眠术或用毒药毒昏等,致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故 B正确。如果行为人利用被害
32、人熟睡、酣醉、昏迷等状态而秘密窃取其财物的,因行为人并未实施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手段行为,不属于以其他方法实施的抢劫罪。如果是采取秘密窃取的方法,窃取数额较大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则构成盗窃罪。故 C项成立盗窃罪而非抢劫罪。D 项成立抢夺罪。22.犯罪未遂的表现形态包括( )。(分数:2.00)A.犯罪目的未实现 B.犯罪结果未发生 C.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 D.犯罪构成要件未齐备 解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犯罪未得逞,即,犯罪分子的犯罪目的未实现,他所追求的犯罪结果未发生。因此,A、B 均属于犯罪未遂的表现。同时,犯罪未遂作
33、为一种犯罪未完成形态,本身就表现为犯罪构成要件未齐备,所以 D也应当选。根据犯罪未遂的具体表现形式来看,犯罪未遂包括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因此,C 也属犯罪未遂的表现。23.下列有关劫持航空器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该罪的犯罪对象为正在使用中的航空器 B.劫持民用航空器的行为可以构成该罪 C.劫持国家航空器的行为可以构成该罪D.军人驾驶航空器叛逃的构成该罪解析:解析 劫持航空器罪的犯罪对象为正在使用中的民用航空器。军用航空器不是该罪的犯罪对象。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24.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是 _ 。(分数:2.00)A.共同犯罪的主体为
34、二人以上 B.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C.各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D.各犯罪人在同一时间、地点实施犯罪解析:解析 依刑法第 25条第 1款规定,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2)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并不要求各共同犯罪人在同一时间、地方实施犯罪,D 错误。正确答案为A、B、C。25.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类型有 _ 。(分数:2.00)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 B.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C.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D.恶意透支的 解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类型包括:(1)使用
35、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骗领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5.00)26.张某,男,31 岁,1997 年因犯诈骗罪被判处 3年有期徒刑,2000 年 7月刑满释放。赵某,女,29 岁,1999年 7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 2年 6个月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 3年。2001 年 1月,张某、赵某二人经预谋,潜入何某家实施盗窃,当张某、赵某欲携带所盗巨额财物离开何某家时,恰遇何某返回家中,张某、赵某二人对何某实施暴力致其轻伤后,逃离现场。数日后,张某、赵某被抓获。
36、 试分析: (1)张某、赵某二人共同构成何种犯罪? (2)对张某、赵某所犯之罪量刑时,应适用何种量刑制度?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张某、赵某二人共同构成抢劫罪。根据刑法第 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张某、赵某的行为符合该条规定,其行为的性质已经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 (2)张某构成累犯,对其应当从重处罚。根据刑法第 65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罪刑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37、。张某所犯前、后两罪,符合累犯的构成要件,对其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赵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对其应当实行数罪并罚。根据刑法第 77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 69条的规定(即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赵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符合该条规定,应当对其实行数罪并罚。四、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27.请对“想象竞合犯是处断的一罪”进行辨析。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这个说法不正确。 (2)想象竞合犯是实质的一罪,不是处断的一罪。 (3)想象竞合犯
38、的特征是:第一,行为人必须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而实施犯罪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的主观特征;第二,行为人只实施一个危害社会的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的客观特征之一;第三,行为人所实施的一个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侵犯数个不同的直接客体;第四,行为人实施的一个危害行为,必须同时触犯数个罪名。这是想象竞合犯的法律特征。从想象竞合犯的特征可以看出,想象竟合犯只能充足一个犯罪构成要件,根据犯罪构成标准说,想象竞合犯只能是实质的一罪。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2.00)刑法第 236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
39、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试说明:(分数:12.00)(1).依犯罪构成理论确认强奸罪的犯罪构成。(分数:2.40)_正确答案:()解析:强奸罪的构成特征为:1) 侵犯客体是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即妇女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是否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权利。2)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行为。3) 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到达
40、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4) 主观方面表现为强行奸淫妇女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背妇女的意志而强行与妇女性交。(2).本条规定中的“其他手段”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40)_正确答案:()解析:所谓“其他手段”,是指利用暴力、胁迫以外的,使被害妇女不知抗拒或者无法抗拒的手段。例如,利用妇女患重病、熟睡之机,进行奸淫;以醉酒、药物麻醉,利用催眠术使妇女不知反抗等方法对妇女进行奸淫。其核心是违背了妇女的意志。(3).本条规定中的“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40)_正确答案:()解析:“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是指只要和不满 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不管被害人是否同意都构成强奸罪。(4).什么是“轮奸”?(分数:2.40)_正确答案:()解析:轮奸,是指两个以上的男子对同一妇女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强奸。(5).本条规定中的“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40)_正确答案:()解析:“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是指在客观上行为人强奸妇女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性器官严重损伤,或者其他严重伤害,甚至当场死亡或者经抢救无效死亡:行为人对于发生严重的后果主观上有过失,如果没有过失,则行为人不对加重的结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