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7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犯罪中没有现实的损害后果不能构成既遂的是 _ 。(分数:1.00)A.放火罪B.故意杀人罪C.绑架罪D.破坏交通设施罪2.甲男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女禁闭于室内数十日,待乙女无力气反抗时对其实施奸淫。甲男的行为属于 _ 。(分数:1.00)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想象竞合犯3.明知对方是境外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构成 _ 。(分数:1.00)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背叛国家罪D.间
2、谍罪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两罪4.在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_ 。(分数:1.00)A.都是主犯B.都是从犯C.是主犯或者是从犯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5.承担资产评估的中介组织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_(分数:1.00)A.定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以他人犯罪的共犯论处C.定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D.以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数罪并罚6.刑罚适用的目的是( )。(分数:1.00)A.惩罚犯罪B.预防犯罪C.教育人民D.平息民愤7.甲女夜晚在一行人稀少的路上行走,一男子从后面快步赶来,甲女认
3、为其欲行侵害,于是做好了准备,在该男子与其平行的时候,用挎包猛击该男子,致其轻伤。甲女的行为属于 _ 。(分数:1.00)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假想防卫D.防卫不适时8.甲弄虚作假,采用将高关税税率货物伪报为低关税税率货物的方法进口货物,偷逃关税 2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_ 。(分数:1.00)A.偷税罪B.走私罪C.诈骗罪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9.下列犯罪中,属于渎职罪的是 _ 。(分数:1.00)A.私放在押人员罪B.挪用公款罪C.包庇罪D.刑讯逼供罪10.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以及教唆犯、帮助犯的犯罪构成可以归入 _ 。(分数:1.00)A.派生的犯罪构成B.复杂的犯罪构成C.空
4、白的犯罪构成D.修正的犯罪构成11.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走私活动,情节严重,甲的行为构成 _ 。(分数:1.00)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C.走私罪D.挪用公款罪和走私罪12.甲在国有公司担任职务,后因该国有公司与某外商企业合资,国有公司占 10%的股份,甲被该国有公司委派到合资企业担任副总经理。在任职期间,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合资企业价值 5万元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甲的行为应定 _ 。(分数:1.00)A.侵占罪B.职务侵占罪C.盗窃罪D.贪污罪13.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 _ 。(分数:1.00)A.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B.基
5、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C.简单的犯罪构成和复杂的犯罪构成D.叙述的犯罪构成和空白的犯罪构成14.在组织他人卖淫的过程中,通过强奸迫使其卖淫的,应当 _ 。(分数:1.00)A.以组织卖淫罪定罪处罚B.以强奸罪定罪处罚C.按组织卖淫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D.定组织卖淫罪但是适用强奸罪的法定刑15.把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标准是 _ 。(分数:1.00)A.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分工B.按照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犯罪分工C.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D.按照共同犯罪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5.00)16.行为人在法律上
6、的认识错误有 _ 。(分数:1.00)A.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B.法律上认为是犯罪,而行为人认为不是犯罪C.法律上不认为不是犯罪,而行为人认为是犯罪D.行为人认为应当判处 3年有期徒刑,实际上判处了 10年有期徒刑17.下列哪些对象可以构成侵占罪? _(分数:1.00)A.遗忘物B.埋藏物C.遗失物D.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18.无过当防卫权针对的犯罪种类包括 _ 。(分数:1.00)A.强奸罪B.遗弃罪C.重大盗窃罪D.抢劫罪19.以下选项所列行为中,哪些构成抗税罪? _(分数:2.00)A.以暴力抗税故意致人重伤的B.以暴力方法拒不缴纳税款C.以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D.以暴力抗税过失致人死亡2
7、0.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_ 。(分数:2.00)A.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到危险的威胁B.危险必须是即将发生的C.避险行为必须是为了是合法权益免遭损害而实施D.避险行为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时实施的21.下列哪些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_(分数:2.00)A.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B.脱逃罪C.侵占罪D.武器装备肇事罪22.减刑的对象包括 _ 。(分数:2.00)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23.关于行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_ 。(分数:1.00)A.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B.行为人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
8、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C.行为人构成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构成行贿罪24.劫持航空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 _ 。(分数:2.00)A.暴力B.胁迫C.其他方法D.杀人25.关于不作为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_ 。(分数:1.00)A.在不作为犯罪中,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拟制的B.在不作为犯罪中,可以是直接故意的不作为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的不作为犯罪C.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D.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
9、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该罪以拒不退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26.王某因犯盗窃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12年,服刑 9年后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的第 2年,王某盗窃一辆汽车而未被发现。假释考验期满后的第 4年,王某因抢劫而被逮捕,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1) 对王某是否需要撤销假释?为什么? (2) 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分数:10.00)_四、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27.对判决宣告后刑罚未执行完毕前发现漏罪的并罚规则简称“先减后并”。 (分数:8.00)_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22.0
10、0)28.刑法第 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 试分析法条。 (分数:10.00)_“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分数:12.00)(1).刑法第 312条的罪名是什么?具体有什么样的特征?(分数:2.40)_(2).本条规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含义是什么?
11、(分数:2.40)_(3).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时,是否要区分主犯、从犯?(分数:2.40)_(4).乙与丙合谋,由乙实施盗窃行为,丙进行销售,对于丙应当如何定罪处罚?(分数:2.40)_(5).丁明知是走私的犯罪所得而将其转化为金融票据汇往国外,应当如何定罪处罚?(分数:2.40)_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7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犯罪中没有现实的损害后果不能构成既遂的是 _ 。(分数:1.00)A.放火罪B.故意杀人罪 C.绑架罪D.破坏交通设施罪解析:解析 犯罪既遂的标准从根本上说是行为人故
12、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但因不同类型的犯罪法律设定的构成要件要求有所不同,所以既遂的判断标准也相应地分为几类: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危险犯是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的标准,只要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足以致使某种危害结果发生就属于既遂,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就属于危险犯。2.甲男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女禁闭于室内数十日,待乙女无力气反抗时对其实施奸淫。甲男的行为属于 _ 。(分数:1.00)A.连续犯B.牵连犯 C.吸收犯D.想象竞合犯解析:解析 所谓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
13、犯罪形态。甲为了实施强奸行为而将乙禁闭达数十日之久,其方法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强奸行为和非法拘禁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牵连关系。故选 B项。3.明知对方是境外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构成 _ 。(分数:1.00)A.间谍罪 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背叛国家罪D.间谍罪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两罪解析:解析 刑法理论认为,明知是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直接按照间谍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故选 A项。4.在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_ 。(分数:1.00)A.都是主犯
14、B.都是从犯C.是主犯或者是从犯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 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所以,教唆犯可以是主犯,也可以是从犯,还可以是胁从犯。故选 D项。5.承担资产评估的中介组织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_(分数:1.00)A.定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以他人犯罪的共犯论处C.定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D.以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数罪并罚 解析:解析 2006 年 6月 29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将本罪的主体扩充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同时在刑法第 1
15、63条第 2款中增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因此本题中的中介组织人员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其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又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根据我国刑法第 229条的规定,中介组织的人员索取他人财物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其索取财物的行为,作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加重情节。故本题应选 D。6.刑罚适用的目的是( )。(分数:1.00)A.惩罚犯罪B.预防犯罪 C.教育人民D.平息民愤解析: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惩罚是刑罚的自然属性,否则就不称其为刑罚。但是,惩罚本身并不是适用刑罚的目的。7.甲女夜晚在一行人稀少的路上行走,一男子从后面快步赶来,甲女认为其欲行侵害,于是做好了准备,在该
16、男子与其平行的时候,用挎包猛击该男子,致其轻伤。甲女的行为属于 _ 。(分数:1.00)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假想防卫 D.防卫不适时解析:成立正当防卫的一个必备条件是不法侵害现实存在。构成防卫过当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不法侵害现实存在。假想防卫,是指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者进行防卫。防卫不适时,是指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时或者已经结束后对侵害人进行的防卫。从本题来看,根本没有不法侵害的现实存在,也没有证据表明该男子可能会对甲女实施不法侵害,因此,甲女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也不属于防卫不适时。甲女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者(该男子)进行
17、防卫,属于假想防卫。8.甲弄虚作假,采用将高关税税率货物伪报为低关税税率货物的方法进口货物,偷逃关税 2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_ 。(分数:1.00)A.偷税罪B.走私罪C.诈骗罪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数额较大的关税的行为。甲弄虚作假,采用将高关税税率货物伪报为低关税税率货物的方法进口货物,偷逃关税 20万元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 正确。9.下列犯罪中,属于渎职罪的是 _ 。(分数:1.00)A.私放在押人员罪 B.挪用公款罪C.包庇罪D.刑讯逼供
18、罪解析:解析 挪用公款罪是贪污贿赂犯罪的一种。包庇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刑讯逼供罪是侵犯人身权利罪的一种。故选 A项。10.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以及教唆犯、帮助犯的犯罪构成可以归入 _ 。(分数:1.00)A.派生的犯罪构成B.复杂的犯罪构成C.空白的犯罪构成D.修正的犯罪构成 解析:解析 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标准,根据故意犯罪在行为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预备、中止、未遂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具体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况,对基本犯罪构成中个别要件的具体要求作相应的修改或者变更后形成的
19、犯罪构成。也就是说,修正的犯罪构成,主要是指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等故意犯罪过程中几种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和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构成。故选 D项。11.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走私活动,情节严重,甲的行为构成 _ 。(分数:1.00)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C.走私罪D.挪用公款罪和走私罪 解析:解析 根据司法解释,挪用公款之后利用公款进行其他犯罪的,应当按照挪用公款罪与其他犯罪进行数罪并罚。这是司法解释对牵连犯处断原则的特别规定。故选 D项。12.甲在国有公司担任职务,后因该国有公司与某外商企业合资,国有公司占 10%的股份,甲被该国有
20、公司委派到合资企业担任副总经理。在任职期间,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合资企业价值 5万元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甲的行为应定 _ 。(分数:1.00)A.侵占罪B.职务侵占罪C.盗窃罪D.贪污罪 解析:解析 甲受国有公司委托到非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 5万元的财物,构成贪污罪。故选 D项。13.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 _ 。(分数:1.00)A.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B.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 C.简单的犯罪构成和复杂的犯罪构成D.叙述的犯罪构成和空白的犯罪构成解析: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基本
21、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选项A的划分标准是犯罪行为在社会危害程度方面的特点。选项 C的划分标准是犯罪构成内部对构成要件状况的不同要求。选项 D的划分标准是犯罪构成成立所依据的不同法律根据。14.在组织他人卖淫的过程中,通过强奸迫使其卖淫的,应当 _ 。(分数:1.00)A.以组织卖淫罪定罪处罚 B.以强奸罪定罪处罚C.按组织卖淫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D.定组织卖淫罪但是适用强奸罪的法定刑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要点是组织卖淫罪的加重构成。根据我国刑法第 358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组织卖淫罪的加重构成处罚:(1) 组织他人卖淫,情节严重的;(2) 强迫不满 14周岁的幼女卖淫的;(
22、3) 强迫多人卖淫或者多次强迫他人卖淫的;(4) 强奸后迫使卖淫的;(5) 造成被强迫卖淫的人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故选 A项。15.把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标准是 _ 。(分数:1.00)A.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分工 B.按照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犯罪分工C.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D.按照共同犯罪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解析:解析 在刑法理论上,对共同犯罪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主犯、从犯和胁从犯。根据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不同,可以分为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和帮助犯。我国刑法既采
23、用了分工分类法,也采用了作用分类法。故选 A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5.00)16.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有 _ 。(分数:1.00)A.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B.法律上认为是犯罪,而行为人认为不是犯罪 C.法律上不认为不是犯罪,而行为人认为是犯罪 D.行为人认为应当判处 3年有期徒刑,实际上判处了 10年有期徒刑 解析:解析 所谓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具体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 某种行为在刑法上并不认为是犯罪,而行为人由于误解法律而认为是犯罪。(2) 行为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但实际上是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3) 行为
24、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在犯罪性质和刑罚轻重上有不正确的认识。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属于对事实的认识错误。故选 B、C、D 项。17.下列哪些对象可以构成侵占罪? _(分数:1.00)A.遗忘物 B.埋藏物 C.遗失物D.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所以,遗忘物、埋藏物以及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是侵占罪的犯罪对象。而遗失物在刑法上与遗忘物不同。遗忘物,是指所有人或持有人因一时疏忽遗忘于某特定地点或场所但知道其地点或场所的财物。遗失物是失主丢失之物,一般不
25、知失落何处,难以找回,它与忘记取走的遗忘物是不同的。故选 A、B、D 项。18.无过当防卫权针对的犯罪种类包括 _ 。(分数:1.00)A.强奸罪 B.遗弃罪C.重大盗窃罪D.抢劫罪 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20条第 3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重大盗窃和遗弃不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以,无过当防卫权针对的犯罪种类不包括盗窃罪和遗弃罪。故选 A、D 项。19.以下选项所列行为中,哪些构成抗税罪? _(分数:2.00)A.以暴力抗税故意致人重伤的B.以暴力方法
26、拒不缴纳税款 C.以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 D.以暴力抗税过失致人死亡 解析:解析 如果在暴力抗税中故意致税务人员重伤、死亡的,应当按照犯罪性质发生了转化的情况认定,即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如果在暴力抗税过程中因过失致税务人员重伤、死亡的,可依照情节严重的抗税罪论处,过失罪中不存在转化问题。20.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_ 。(分数:2.00)A.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到危险的威胁 B.危险必须是即将发生的C.避险行为必须是为了是合法权益免遭损害而实施 D.避险行为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时实施的 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21条第 1款的规定,“免受正在进行的危险”是指
27、合法利益受到了现实危险的威胁或者已经遭受了侵害,因此,危险必须是正在发生、进行的,而不是即将发生,故选项 B错误。21.下列哪些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_(分数:2.00)A.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B.脱逃罪 C.侵占罪D.武器装备肇事罪 解析: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根据犯罪主体是否要求一定的身份,犯罪主体可以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大部分犯罪的主体都是一般主体。特殊主体,指的是具有我国刑法分则某些犯罪所要求的特定身份的犯罪主体。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脱逃罪的主体必须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武器装
28、备肇事罪的主体必须是军人;侵占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人。所以,本题中,主体是特殊主体的犯罪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脱逃罪和武器装备肇事罪。22.减刑的对象包括 _ 。(分数:2.00)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 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 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解析:解析 参见刑法第 78条的规定。指南将减刑的条件总结为对象条件、实质条件、限度条件。对象条件和实质条件其实都是解决减刑的范围问题,即“对哪些人适用减刑”,本题就是在考查减刑只能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这只是减刑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刑法第 78条还规定了两种不同的充分条件:(1)“认
29、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2)“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考生在复习时,应当结合第十章中有关立功、重大立功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认真阅读指南。23.关于行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_ 。(分数:1.00)A.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B.行为人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C.行为人构成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构成行贿罪解析:解析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人员财物的,其直
30、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一起构成单位行贿罪,而不是行贿罪。24.劫持航空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 _ 。(分数:2.00)A.暴力 B.胁迫 C.其他方法 D.杀人解析:25.关于不作为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_ 。(分数:1.00)A.在不作为犯罪中,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拟制的B.在不作为犯罪中,可以是直接故意的不作为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的不作为犯罪 C.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 D.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该罪以拒不退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解析:解析 在不作为犯罪中,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
31、间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拟制的。故应当排除 A项。不作为犯罪是从行为角度对犯罪的划分,而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是从犯罪故意的角度对犯罪的划分,一个是从客观角度,一个是从主观角度,两者之间不矛盾,故不作为犯罪在主观上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故应当选择 B项。遗弃罪是典型的不作为犯罪,而且是纯正的不作为犯罪。故应当选择 C项。侵占罪中的拒不退还是行为人主观上非法占有目的的客观表现,所以只要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使客观上没有实施拒不退还的行为,也成立侵占罪。所以,不能认定侵占罪是不作为犯罪。故应当排除 D项。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26.王
32、某因犯盗窃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12年,服刑 9年后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的第 2年,王某盗窃一辆汽车而未被发现。假释考验期满后的第 4年,王某因抢劫而被逮捕,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1) 对王某是否需要撤销假释?为什么? (2) 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 根据刑法的规定,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被告人王某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盗窃罪,符合撤销假释的条件,所以应当撤销假释。 (2) 根据刑法的规定,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本
33、案中,被告人王某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盗窃罪,对于盗窃罪而言成立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根据刑法的规定,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与新罪实行数罪并罚。无论前罪与后罪是否是同种数罪都要数罪并罚。所以,尽管被告人王某的前罪与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犯罪都是盗窃罪,但是还是需要进行并罚。同时,考虑到王某还犯另外一个抢劫罪,所以应当将两个盗窃罪与抢劫罪一起进行并罚。 (4) 由于王某是又犯新罪,所以应当采用先减后并的方法进行并罚,即 12年先减去 9年,将剩下的 3年与后来盗窃罪所判的刑罚以及抢劫罪所判的刑罚一起进行并罚。四、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27.对判决宣
34、告后刑罚未执行完毕前发现漏罪的并罚规则简称“先减后并”。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国刑法对在不同法律条件下适用数罪并罚的具体规则作了分别规定,其中“先并后减”适用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情况,具体是指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即漏罪)没有进行判决,这时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先把前罪已判处的刑罚与该漏罪之刑罚按照刑法第 69条数罪并罚的规定进行并罚,然后再减去已经执行的刑期,以剩余的刑期作为其继续执行的刑期。因而上述命题是错误的,“先减后并”适用于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情形。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
35、2,分数:22.00)28.刑法第 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 试分析法条。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本条是有关医疗事故罪的规定。 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医疗事故罪的构成特征: (1)侵犯客体是国家对医疗工作的管理和就诊人的生命、健康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医疗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就诊人死亡或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由医务人员构成,包括国家、集体医疗单位的医生、护士、药剂师,以及经主管部门批准开业的个体行医人员。 (4
36、)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分数:12.00)(1).刑法第 312条的罪名是什么?具体有什么样的特征?(分数:2.40)_正确答案:()解析:刑法第 312条的罪名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其罪名是选择性罪名,应当根据行为人实际实施的犯罪行为确定具体的罪名。(2).本条规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37、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40)_正确答案:()解析: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普通工作人员。(3).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时,是否要区分主犯、从犯?(分数:2.40)_正确答案:()解析:单位犯罪不同于共同犯罪,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时,不区分主犯、从犯,按照各自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判处刑罚。(4).乙与丙合谋,由乙实施盗窃行为,丙进行销售,对于丙应当如何定罪处罚?(分数:2.40)_正确答案:()解析:乙与丙合谋,由乙实施盗窃行为,丙进行销售的,丙按照盗窃罪的共犯定罪处罚,丙的行为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因此丙不构成销售赃物罪,只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5).丁明知是走私的犯罪所得而将其转化为金融票据汇往国外,应当如何定罪处罚?(分数:2.40)_正确答案:()解析:丁明知是走私的犯罪所得而将其转化为金融票据汇往国外,丁构成洗钱罪,而不构成转移赃物罪。因为洗钱罪是特殊的赃物犯罪,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适用原则,应当按照洗钱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