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非法学)-刑法学导论、犯罪概念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0286       资源大小:6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非法学)-刑法学导论、犯罪概念及答案解析.doc

    1、专业基础课(非法学)-刑法学导论、犯罪概念及答案解析(总分:9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12.00)1.下列选项,属于单行刑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B我国广告法第 37条关于虚假广告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C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 313条的解释(分数:1.00)A.B.C.D.2.甲男与乙女白天在广场上发生了性关系,引起了周围游客的极大愤慨,并且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是对于该两人的行为只能认定为无罪,这体现了刑法的( )原则?A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B罪责刑

    2、相适应原则C刑罚个别化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分数:1.00)A.B.C.D.3.甲于 1997年 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 2000年被抓获归案。在 1979年刑法和 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A应适用 1997年刑法B应适用 1979年刑法C适用 1979年刑法还是 1997年刑法由审理此案的法官自由裁量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 1979年刑法还是 1997年刑法(分数:1.00)A.B.C.D.4.王某乘坐中国的船舶,在船舶途经马来西亚时与邻座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掏出一把刀将邻座刺死,王某的行为( )。A适用马来西亚的刑法B适用中国刑法C可

    3、以适用中国刑法,也可以适用马来西亚的刑法D适用第三国的法律(分数:1.00)A.B.C.D.5.A国驻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甲组织策划了由中国向 A国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对甲的行为应当( )。A直接驱逐出境 B适用 A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C适用我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数:1.00)A.B.C.D.6.H国公民甲在我国境内抢劫 H国公民乙后逃回 H国,被 H国法院判处监禁,甲刑满之后回到我国,我国法院对甲的上述抢劫行为行使管辖权,是基于( )。A属人管辖原则 B属地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分数:1.00)A.B.C.D.7.根据刑法第 111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

    4、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属于下列何种解释?( )A补正解释 B当然解释 C反对解释 D缩小解释(分数:1.00)A.B.C.D.8.下列做法中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A重法效力溯及既往 B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C适用行为后的轻法 D适用类推解释(分数:1.00)A.B.C.D.9.下列犯罪中,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A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民落水身亡C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

    5、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进入中国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D丁在其本国境内打猎,致正在该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死亡(分数:1.00)A.B.C.D.10.我国刑法第 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属于犯罪的( )。A形式概念 B实质概念C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D抽象概念(分数:1.00)A.B.C.D.11.刑法第 13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但书”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于刑罚处罚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分数:1.00)A.B.C.D.12.犯罪的本质特

    6、征是(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3.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本法之一,它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特点( )。(分数:2.00)A.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更为广泛B.具有最为严厉的处罚手段C.保护全部的社会关系D.作为整个法律规范体系有效性的最后保障14.对我国( )在领域外犯罪,则不分法定刑轻重一律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分数:2.00)A.工

    7、作B.外交代表C.国有企业领导15.下列哪些情形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分数:2.00)A.对于累犯要从重处罚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C.已满 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已满 14周岁不满 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6.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分数:2.00)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分数:2.00)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

    8、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18.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分数:2.00)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B.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19.犯罪构成理论对于我国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及刑法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它的意义体现在( )。(分数:2.00)A.属于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B.属于区分一罪与数罪的重要标准C.可以为量刑提供重要的参考D.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20.影响犯罪的社会

    9、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有( )。(分数:2.00)A.行为侵犯的客体B.行为手段和方式C.行为人的个人情况D.行为人的心理态度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8.00)21.简答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分数:6.00)_22.简答刑法的溯及力概念及其原则。(分数:6.00)_23.根据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3条的规定,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分数:6.00)_四、法条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

    10、的除外。”(分数:10.00)_25.刑法第 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26.阐述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分数:15.00)_27.论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分数:15.00)_专业基础课(非法学)-刑法学导论、犯罪概念答案解析(总分:96.00,

    1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12.00)1.下列选项,属于单行刑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B我国广告法第 37条关于虚假广告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C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 313条的解释(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单行刑法是指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我国在 1997年修订刑法之后,除了颁布过一个单行刑法即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之外,对现行刑法的补充修订都采取“修

    12、正案”的形式,例如刑法修正案(八)。2.甲男与乙女白天在广场上发生了性关系,引起了周围游客的极大愤慨,并且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是对于该两人的行为只能认定为无罪,这体现了刑法的( )原则?A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刑罚个别化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我国刑法第 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甲乙两人的行为虽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但是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刑法条文中并没有对此行为作出任何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3.甲于 1997年 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 20

    13、00年被抓获归案。在 1979年刑法和 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A应适用 1997年刑法B应适用 1979年刑法C适用 1979年刑法还是 1997年刑法由审理此案的法官自由裁量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 1979年刑法还是 1997年刑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刑法第 12条第 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14、”根据该条的规定,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本案中,1979 年刑法与 1997年刑法就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因此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应当适用犯罪行为当时的 1979年刑法。所以,本题应当选择 B项。4.王某乘坐中国的船舶,在船舶途经马来西亚时与邻座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掏出一把刀将邻座刺死,王某的行为( )。A适用马来西亚的刑法B适用中国刑法C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也可以适用马来西亚的刑法D适用第三国的法律(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刑法第 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

    15、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王某是在中国的船舶中故意伤害他人,所以应当适用中国刑法,故 B项是正确的答案。5.A国驻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甲组织策划了由中国向 A国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对甲的行为应当( )。A直接驱逐出境 B适用 A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C适用我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

    16、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和刑法第 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甲走私文物的犯罪地在中国,由于其是 A国驻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不享有外交豁免权。由此可知,C 项是正确答案。6.H国公民甲在我国境内抢劫 H国公民乙后逃回 H国,被 H国法院判处监禁,甲刑满之后回到我国,我国法院对甲的上述抢劫行为行使管辖权,是基于( )。A属人管辖原则 B属地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刑法空间效力方面,我国刑法采取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其他原则为补充的综合性原则。刑

    17、法第 6条的规定:“凡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国刑法。”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本题中甲在中国境内实行抢劫行为,根据属地原则我国法院具有管辖权。7.根据刑法第 111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属于下列何种解释?( )A补正解释 B当然解释 C反对解释 D缩小解释(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刑法解释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论理解释主要有包括: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

    18、解释、反对解释和补正解释。补正解释是指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当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反对解释是指根据刑法条文的正面表述,推导其反面含义的解释方法。缩小解释,即刑法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广,于是限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本题中将“情报”的概念限制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实属缩小解释。8.下列做法中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A重法效力溯及既往 B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C适用行为

    19、后的轻法 D适用类推解释(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罪刑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由法律事先加以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的擅断;(2)罪刑实定化,即对构成犯罪的行为和犯罪的具体法律后果,刑法应作出实体性的规定;(3)罪刑明确化,即刑法的条文必须文字表达确切、意思清楚,不得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本题中,选项 A、B、D 都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只有选项 C“适用行为后的轻法”即轻法的溯及既往,为相对罪刑法定原则所允许,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项。9.下列犯罪中,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A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

    20、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民落水身亡C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进入中国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D丁在其本国境内打猎,致正在该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死亡(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依据刑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刑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A 选项和 B选项行为均发生在公海上,不在我国领域内。C 选项符合题意。D 选项行为发生在丁所在的国境内,不认为是在我国境内犯

    21、罪。因此本题答案为 C项。10.我国刑法第 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属于犯罪的( )。A形式概念 B实质概念C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D抽象概念(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我国刑法第 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个规定,基本涵盖了犯罪行为的各种类型,从质和量上揭示了犯罪的本质特

    22、征,而且体现了其刑事违法性特征。11.刑法第 13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但书”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于刑罚处罚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的定义。依据刑法规定,要从立法上描述犯罪的性质,定量限制犯罪的处延,准确把握犯罪的本质,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因此,只有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严重违反刑法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否则只能以一般违法的行为论处。因此本题答案为 D。12.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23、(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它是犯罪的最基本属性;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它与应受刑罚惩罚性一起构成社会危害性的度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未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则不

    24、构成犯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3.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本法之一,它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特点( )。(分数:2.00)A.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更为广泛 B.具有最为严厉的处罚手段 C.保护全部的社会关系D.作为整个法律规范体系有效性的最后保障 解析:解析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如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比较起来,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但并不保护所有的社会的关系。刑法可以说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没有刑法作后盾和保证,其他部门法往往很难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第二,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作

    25、为整个法律规范体系有效性的最后保障。14.对我国( )在领域外犯罪,则不分法定刑轻重一律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分数:2.00)A.工作 B.外交代表 C.国有企业领导 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7条第 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外交代表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因而选项 ABC是正确的。同时,刑法第 93条的规定,国有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因而 D选项也是正确的。15.下列哪些情形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分数:2.00)A.对于累犯要从重处罚 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已满 75周岁的人故意

    26、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已满 14周岁不满 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上述选项都体现出刑罚的轻重与刑事责任相适应方面的内容,都反映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6.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分数:2.00)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第 3、4、5 条分别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而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则只是量刑

    27、原则,不是贯穿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全部的刑法基本原则,故选项 C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D。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分数:2.00)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属地原则。依据刑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

    28、空器内犯罪的,适用该法。其中,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18.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分数:2.00)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B.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13条的规定,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违反刑法规范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19.犯罪构成理论对于我国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及刑法理

    29、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它的意义体现在( )。(分数:2.00)A.属于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 B.属于区分一罪与数罪的重要标准 C.可以为量刑提供重要的参考 D.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解析:解析 犯罪构成作为认定具体犯罪的标准和规格,无论对司法实践还是刑法理论,都具有重大意义。犯罪构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标准,是具体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行为只有具备了犯罪构成,才能构成犯罪,是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同时犯罪构成也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法律标准。20.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有( )。(分数:2.00)A.行为侵犯的客体 B.行为手段和方式 C.行为人的个人情况 D.行为人的心

    30、理态度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因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决定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行为侵犯的客体;行为的手段、后果以及时间、地点,犯罪的手段是否残酷,是否具有暴力性;行为人的情况及其主观因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8.00)21.简答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分数:6.00)_正确答案:(我国刑法第 3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它的基本内容是:(1)罪刑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

    31、必须事先由法律明文规定。这里的法律通常是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对于已废止的法律,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生效的法律,对其生效前发生的犯罪行为,只有在其处罚轻于犯罪行为发生时生效的法律的场合才能适用于处理该行为。(2)罪刑实定化,即对构成犯罪的行为和犯罪的具体法律后果,刑法应作出实体性的规定;(3)罪刑明确化,即刑法的条文必须文字表达确切、意思清楚,不得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具体的规定,并用文字表述清楚。依据罪行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它主要的派生原则有:禁止类推,禁止事后法,禁止采用习惯法、禁止不定刑等。此外,罪刑法定原则还要求合

    32、理确定犯罪的范围和惩罚的程度,防止滥施刑罚,禁止采用过分的、残酷的刑罚。)解析:22.简答刑法的溯及力概念及其原则。(分数:6.00)_正确答案:(刑法的溯及力,即刑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一个新制定的刑事法律适用于它生效前的未经审判或者审判尚未确定的行为。各国立法例主要有以下四种学说与制度:(1)从旧原则。只能依据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定罪处罚,刑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生效前行为)的效力。(2)从旧兼从轻原则。只能依据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定罪处罚,但心法不认为犯罪或处罚较轻的除外。新法(行为后生效)中的“轻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3)从新原则。刑法适用于生效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有溯及既往

    33、的效力。(4)从新兼从轻原则。新法一般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是旧法(行为时法)不认为犯罪或处罚较轻的仍适用旧法。我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解析:23.根据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3条的规定,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分数:6.00)_正确答案:(根据刑法第 13条的规定,犯罪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解析:四、法条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

    34、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分数:10.00)_正确答案:(该法条是关于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的规定,即我国刑法对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适用规定,是我国刑法保护国家和公民利益的一个重要体现,体现了安全原则(对国家而言)或保护原则(对本国公民而言)。根据该条的规定,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我国刑法有权管辖,但是这种管辖权也是有一定限制的:第一,这种犯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必须是 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第二,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对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则不适用。上述两方面的限制必须同时具备。)解

    35、析:25.刑法第 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分数:10.00)_正确答案:(本条规定涉及的是刑法适用溯及力问题。(1)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对刑法的溯及力问题,各国采用的原则有所不同。一般包括

    36、:从旧原则、从新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我国刑法在该问题上坚持“从旧兼从轻”原则,首先要考虑的是适用旧法,即行为时的法律规定。(2)依据本条第 2款规定,新法施行前已经生效的判决继续有效,也就是说刑法溯及力适用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对于已决犯则不适用。(3)新旧法规定不同时,原则上适用旧法,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则按照新法处理。也就是说适用新法的基本条件是其处刑较轻或不认为是犯罪。处刑轻重应当以法定刑的轻重为依据。)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26.阐述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分数:15.00)_正确答案:(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

    37、效力,也就是解决刑法适用于什么地域和适用于哪些人的问题。确立刑法空间效力范围的学理根据: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属地原则,其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刑法只管本国家领域范围内的犯罪。属人原则,其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的刑法只管本国公民实施的犯罪。保护原则,其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的刑法只管侵害本国利益的犯罪。普遍管辖原则,其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的刑法对侵犯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都要行使管辖权。在确立刑法空间效力方面,我国刑法采取以属地原则为主,其他原则为补充的综合性原则。在属地原则方面,根据刑法第 6条的规定,(1)凡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国刑法,其中特

    38、别规定,主要是指刑法第 11条所规定的“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生的犯罪由当地的司法机构适用当地的刑法。(2)凡在中国船舶或者飞机内犯罪的,也适用中国刑法。(3)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这种以犯罪发生的地域为根据来确立刑法适用(效力)范围的规范,体现了属地原则。在刑法在中国领域外的效力方面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中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 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

    39、国领域外犯中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中国刑法。这种依据犯罪人的国籍来确定刑法适用范围(效力)的规范,体现了属人原则。(2)对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效力。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这种规定,体现了保护原则。这种依据犯罪侵害到本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确定刑法适用(效力)范围的规范,体现了安全原则(对国家而言)或保护原则(对本国公民而言)。(3)对国际犯罪的效力。对于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即使该罪行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亦未侵犯中

    40、国国家和公民,该犯罪人不具有中国国籍,我国司法机关也有权管辖该案件。要么适用中国刑法定罪处刑;要么按照我国参加、缔结的国际条约实行引渡(或起诉或引渡)。这种依据国际法确定国内法对有关国际犯罪的刑法适用(效力)范围,且不受犯罪发生地、犯罪受害人、犯罪人国籍限制,体现了普遍管辖原则或世界原则。普遍管辖原则具有补充性。从国内法的角度,普遍管辖原则相对于传统的属地、属人、保护管辖原则而言仅具有补充作用。如果按照传统的属地、属人、保护管辖原则中的任意原则能确立刑法的效力,则不需适用普遍管辖原则。)解析:27.论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分数:15.00)_正确答案:(我国刑法第 5条规定了该原则:“刑罚的轻

    41、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来源于因果报应的观念,反映了人们朴素的正义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体现了主客观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贯穿于定罪量刑整个阶段。主要有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其要求刑罚的轻重必须与罪行的轻重以

    42、及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主观恶性相适应);第二,体现了刑罚并合主义(即报应刑与功利刑的折衷统一);第三,与罪刑法定的关系:罪刑法定限制刑罚权的发动,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则限制刑罚权的程度。就具体内容而言,可以将本原则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刑罚与犯罪性质相适应。社会危害性不同,各种犯罪的危害性也是有区别的,犯罪性质的区分有利于明确定罪的方向(2)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3)刑罚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在我国刑法总则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在刑法总则中,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做出明确的规定。刑法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轻重有别的处罚原则,例如,有

    43、关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的处罚原则的规定,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的规定,有关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处罚原则的规定,等等。刑法根据刑罚个别化的要求,规定了一系列刑罚制度,例如自首制度、立功制度、累犯制度、缓刑制度、减刑制度和假释制度。此外,刑法总则还确定了一个科学的刑罚体系,各种刑罚方法由轻到重依次排列,各种刑罚方法相互区别又相互衔接,结构严谨,主附配合,司法机关能够根据犯罪情节适用刑罚,为刑事司法实现罪责刑相适应提供了法律依据。从分则来看,刑法对各种犯罪根据犯罪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规定了相应的法定刑,司法机关可以在法定刑的幅度内,根据犯罪性质、罪行的轻重、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判处适当的刑罚。)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非法学)-刑法学导论、犯罪概念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