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5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0226       资源大小:69.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5及答案解析.doc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7.50)1.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分数:2.5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分数:2.5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

    2、复始的循环过程3.孔子在论语中讲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5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4.“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一说法属于(分数:2.50)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5.“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它们的共同启示是(分数:2.50)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6.2014 年 2 月 18 日上午

    3、10 点,近地小行星 2000EM26 以每小时 2 万 7 千英里的时速掠过地球表面。2013年 2 月,一行星撞击俄罗斯,造成 1200 余人受伤。两事件在时间点十分接近,天文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分数:2.50)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运动是绝对的C.偶然性支配必然性D.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无法把握其本质7.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分数:2.50)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8.我们党统一战线中的“又斗

    4、争又联合”的策略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50)A.否定之否定规律B.事物发展的过程论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分数:2.50)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10.2013 年,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发生频率之高、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这引起人们的反思,促使人们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寻求“同自然的和解”。“同自然的和解”的关键是(分数:2.50)A.树立自然中心主义B.

    5、摒弃人类中心主义C.树立正确的实践观D.放弃人类的主体性11.“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两句话(分数:2.50)A.表明人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表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是经验论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72.50)1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分数:2.50)A.世界的本原问题B.世界的状态问题C.世界是否具有矛盾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13.哲学唯心主义“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

    6、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说明(分数:2.50)A.哲学唯心主义不能在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结出果实B.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是没有根基的C.哲学唯心主义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D.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哲学唯心主义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14.坚持可知论的观点(分数:2.50)A.一定是唯物主义B.一定是辩证法C.可能是唯物主义D.可能是唯心主义15.一切包含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分数:2.50)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变化的C.世界是可知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于它实现了(分数:2.50)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

    7、.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17.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分数:2.50)A.它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B.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它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D.它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18.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科学中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分数:2.50)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全局与局部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9.“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

    8、:2.50)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20.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下列属于静止的有(分数:2.50)A.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B.处于质变过程中的事物C.空间位置永恒不变的事物D.相对一定的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位移的事物2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分数:2.50)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抽象的形式22.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已经证明,当宇宙中物

    9、体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人们在地球上可以测出:沿着物体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缩短,在它上面的时间流逝就会减慢,即“尺缩钟慢”。这一现象说明(分数:2.50)A.时空具有相对性B.人们的时空观念是不断变化的C.时空特性依赖于物质运动状态D.时空具有非客观性2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分数:2.50)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B.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4.“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这一说法(分数:2.50)A.属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C.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形式D.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25.下面关于实践本质的

    10、说法中正确的有(分数:2.50)A.实践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物质活动B.实践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C.实践是“知行合一”的活动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26.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区别,其区别在于(分数:2.50)A.是否具有客观物质性B.是否具有历史性C.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D.是否具有社会性27.17 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的。不久惠根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19 世纪初,波动说又重新提出,并且用实验有力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19 世纪末,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的实验向波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爱因斯坦最终冲破禁区,创立了光

    11、的量子学说,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说明(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8.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在于(分数:2.50)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9.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分数:2.50)A.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方式30.马

    12、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段话说明(分数:2.50)A.自然界是人的一部分B.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C.人依赖于自然界D.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3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这是因为(分数:2.50)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类本质的社会性C.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D.实践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32.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是(分数:2.50)A.矛盾B.联系C.实践D.发展33.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

    13、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说明(分数:2.50)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34.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分数:2.50)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35.“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正确理解的有(分数:2.50)A.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限的B.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始无终的无限过程C.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有限过程都是整个世界无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D.世界

    14、无限的发展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3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理由是对立统一规律(分数:2.50)A.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揭示了事物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C.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D.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37.解决矛盾的基本形式有(分数:2.5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被新的矛盾双方代替C.矛盾双方达到绝对统一D.矛盾双方达到融合38.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评价和谐,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50)A.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B

    15、.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C.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D.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强调竞争双方或多方的“合作共赢”,其哲学依据在于(分数:2.50)A.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B.矛盾双方或多方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发展C.矛盾双方或多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40.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分数:2.50)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16、论-4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7.50)1.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分数:2.5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同一性使对立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引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

    17、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内在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基本趋势。ABD 项不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错误选项;只有 C 项符合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分数:2.5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事物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总趋势。只有 C 选项是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正确选项。3.孔子在论语中讲到:“

    18、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5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体现的哲理就是要善于从对立面的角度看问题,即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4.“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一说法属于(分数:2.50)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

    19、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句话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了,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 B 是正确选项。5.“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它们的共同启示是(分数:2.50)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的客观性。“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的故事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认识、尊重并利用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C 选项正确。6.2014 年 2 月 18 日上午 10

    20、 点,近地小行星 2000EM26 以每小时 2 万 7 千英里的时速掠过地球表面。2013年 2 月,一行星撞击俄罗斯,造成 1200 余人受伤。两事件在时间点十分接近,天文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分数:2.50)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运动是绝对的 C.偶然性支配必然性D.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无法把握其本质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 选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C 选项是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D选项是讲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这三个选项与题干无关。B 才是符合题干的正确说法,所以正

    21、确选项是 B。7.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分数:2.50)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 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所以正确选项是 B。8.我们党统一战线中的“又斗争又联合”的策略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50)A.否定之否定规律B.事物发展的过程论C.

    22、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有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讲事物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的,题干“又斗争又联合”正是同一项和斗争性的表现。所以正确选项是C。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分数:2.50)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所以正确选项是 C。10.2013 年

    23、,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发生频率之高、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这引起人们的反思,促使人们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寻求“同自然的和解”。“同自然的和解”的关键是(分数:2.50)A.树立自然中心主义B.摒弃人类中心主义C.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D.放弃人类的主体性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只有从正确的实践观出发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所以正确选项是 C。11.“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

    24、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两句话(分数:2.50)A.表明人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表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是经验论的观点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性和主体性。人与动物不同,动物被动机械地反映外界,而人则是积极主动地感觉、反映外界事物,即人具有主体差异性、主观能动性。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由于不同的目的,在观察、感觉、反映时,其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所获得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C 选项正确。A 选项自身表述错误;B 选项,虽然因主体差异没能感受到风景和矿物的存在,但并未否认物质的存在,也未否认物质第一性,故不符合题意;D 选项与题干无关。

    25、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72.50)1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分数:2.50)A.世界的本原问题 B.世界的状态问题C.世界是否具有矛盾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D。13.哲学唯心主义“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

    26、说明(分数:2.50)A.哲学唯心主义不能在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结出果实 B.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是没有根基的C.哲学唯心主义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 D.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哲学唯心主义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如果在认识过程中把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割裂,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者把认识过程的某一阶段绝对化,就会产生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曲折发展过程中,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同时存在,二者是共生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最美丽的思维花朵。虽然哲学唯心主义是一朵花,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它不结果实,即不能正确地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7、的实践活动,在总体上是非科学的,是不结果实的。正确答案是 ACD。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树上的一朵无实果,所以,唯心主义是有根基的,即唯心主义有其产生的社会、阶级和认识论土壤,由此,选项 B 错误。14.坚持可知论的观点(分数:2.50)A.一定是唯物主义B.一定是辩证法C.可能是唯物主义 D.可能是唯心主义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可知论的理解。可知论是通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来划分的,既可能是唯物主义、也可能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通过二者(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来划分的,不能通过可知论来确定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所以 A 不能选。而坚持辩证法不一定就是可知论,也可能是不

    28、可知论,故 B 选项也不能选。CD 选项正确。15.一切包含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分数:2.50)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C.世界是可知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有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之分,所以主张辩证法的哲学不一定都是唯物主义哲学,故选项 A 错误。选项 C 与题干内容没有必然联系。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所以正确选项是 BD。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于它实现了(分数:2.50)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

    29、认识的统一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B)、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C)。选项 A、D 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有的内容。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17.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分数:2.50)A.它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B.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它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D.它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内容。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规定物质,指明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和根源

    30、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A);从共性和个性、相对和绝对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客观实在性,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坚持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C);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D)。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BCD。18.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科学中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分数:2.50)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全局与局部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科学中的物质形态、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列宁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说明

    31、,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由此,其与具体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所以正确选项是 CD。19.“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2.50)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2、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的状态。题干中的这几句话就体现了静止和运动的这种关系。由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静止则不是,故选项 A 错误,选项 D 的表述也是错误的。20.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下列属于静止的有(分数:2.50)A.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 B.处于质变过程中的事物C.空间位置永恒不变的事物D.相对一定的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位移的事物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静止存在的两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选项 A 属于根本性质暂时未变,选项 D属于空间位置暂时未变。运动是绝对的

    33、,空间位置永恒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选项 C 本身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D。2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分数:2.50)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抽象的形式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题干中的这段话表明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这就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同时表明了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选项 C 正确,但与本题无关,选项 D 本身是一个错误的命题。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

    34、是 AB。22.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已经证明,当宇宙中物体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人们在地球上可以测出:沿着物体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缩短,在它上面的时间流逝就会减慢,即“尺缩钟慢”。这一现象说明(分数:2.50)A.时空具有相对性 B.人们的时空观念是不断变化的 C.时空特性依赖于物质运动状态 D.时空具有非客观性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空的相对性。题干陈述的是一个科学事实,它首先说明“人们的时空观念是不断变化的”(B),随着物质状态的变化,时空的具体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A、C)。选项 D 把时空说成是主观性的东西,不符合科学事实。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BC。2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35、(分数:2.50)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 B.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的物质性。选项 ABC 都是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选项 D 虽然正确,但与此题无关,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BC。24.“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这一说法(分数:2.50)A.属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C.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形式 D.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题干的意思是:大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是意识的源泉,

    36、显然,这一说法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物质统一性,因而选项 B、D 错误。把意识看成大脑的分泌物,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和形式的主观性,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C。25.下面关于实践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分数:2.50)A.实践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物质活动B.实践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 C.实践是“知行合一”的活动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本质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人类是实践的主体,客观世界是实践的客体,所以,实践的本质也可以表述为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B),或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

    37、(D)。选项 A 把人的实践活动仅仅理解为对自然的适应,就把人的实践活动降低为动物的本能活动,没有看到人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改造,是不正确的。选项 C 中的“知行合一”忽视了知行的差别,取消了知行的先后次序,是错误的观点。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D。26.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区别,其区别在于(分数:2.50)A.是否具有客观物质性B.是否具有历史性 C.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D.是否具有社会性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其中物质性为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所共有,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CD。27.17 世纪

    38、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的。不久惠根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19 世纪初,波动说又重新提出,并且用实验有力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19 世纪末,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的实验向波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爱因斯坦最终冲破禁区,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说明(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实践观、发展观。事物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一定的反复,在一定阶段上,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39、并不是直线的,要经过暂时的停顿和后退,事物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材料揭示了科学界对光的性质的一个曲折探索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D 项正确。人们对光的性质的揭示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A 项正确。光既是波又是微粒,同时包含两个对立面,微粒说和波动说这两个对立学说的斗争促进了对光的认识的发展,B 和 C 项正确。所以正确选项是 ABCD。28.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在于(分数:2.50)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生活

    40、的实践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即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其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CD。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故选项 A错误。29.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分数:2.50)A.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方式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

    41、性,即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选项 ABC 都正确,而选项 D 说法错误,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而非一切生命的存在方式。30.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段话说明(分数:2.50)A.自然界是人的一部分B.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C.人依赖于自然界 D.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题干中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人依靠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为此要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两者的和谐统一。所

    42、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3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这是因为(分数:2.50)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类本质的社会性 C.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D.实践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与人类存在方式的关系。实践作为人类存在的方式,为人类所独有,集中体现了人类本质的社会性。动物只能是消极的适应世界的活动,人则是积极的改造世界的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制约之下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此,AB 正确,D 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意识到自己是实践的主体,物质

    43、世界是实践的客体,所以,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故选项 C 正确。32.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是(分数:2.50)A.矛盾B.联系 C.实践D.发展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33.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说明(分数:2.50)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普遍联系的特点

    44、。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从题干的关键词句“种种联系”、“相互作用”和“无穷无尽地交织”来看: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BCD。34.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分数:2.50)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选项 BCD 都体现了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而选项 A 体现的是对立

    45、统一规律。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CD。35.“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正确理解的有(分数:2.50)A.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限的 B.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始无终的无限过程 C.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有限过程都是整个世界无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D.世界无限的发展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与过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 ABCD 全选。3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理由是对立统一规律(分数:2.50)

    46、A.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揭示了事物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C.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D.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其理由就是选项的四个方面,所以 ABCD 全选。37.解决矛盾的基本形式有(分数:2.5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被新的矛盾双方代替 C.矛盾双方达到绝对统一D.矛盾双方达到融合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解决形式。矛盾解决的形式: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

    47、个新事物;创造出一种可以使矛盾双方长期共存的矛盾形式。凡矛盾的对立面双方总是又同一又斗争的,同一和斗争是分不开的,离开斗争性的绝对同一是不存在的,因此 C 项错误。正确答案是 ABD。38.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评价和谐,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50)A.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 B.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C.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D.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

    48、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所以,正确选项是 ACD。3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强调竞争双方或多方的“合作共赢”,其哲学依据在于(分数:2.50)A.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B.矛盾双方或多方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发展 C.矛盾双方或多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D.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题干内容着重说明的是其作用的前两点,所以选择ABC。选项 D 表述正确但与题意相反,故不选。40.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分数:2.50)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白马是个性,马是共性,马是对各种不同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的抽象和概括。与共性和个性等价的表述还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BCD。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5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