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7,分数:100.00)1.“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是(分数:2.50)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是(分数:2.50)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可以变成意识D.意识可以变成物质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分数:2.50)A.世界的本原就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就是精神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运动的4.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50)A.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观点B.坚持物
2、质决定意识的观点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5.欧洲谚语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分数:2.50)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表现的6.2013 年 5 月 28 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警报。警报城市的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工作;相关单位切断有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各基层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这说明(分数:2.50)A.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要一
3、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D.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7.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 128 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以及能源资源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分数:2.50)A.树立世界眼光,要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利益共同体B.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要从动态中把握国家与民族之间的联系性C.植根于全球视野,致力于发展多元文化和多种道路D.既要拓展我国的整体权
4、益,还要顺应国际上的丛林法则8.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50)A.这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B.这是唯心主义观点C.体现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原理D.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客观规律9.30 多年前的春天,邓小平在中国南海的边上划了一个圈,由此诞生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圈。30 多年后区域经济非正常发展,全国上下到处划成了“圈”。中央政令不畅、省际市场割裂、地区差距拉大这些均可直接归咎于以省域为特征的“诸侯经济”。这种“诸侯经济”从哲学上看,违背了(分数:2.50)A.整体和部分的统一B.原因和结果的统一C.现象和本质的统一D.内容与形式的统一10.“芳林
5、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50)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实质D.事物的发展表现为曲折性11.2013 年 2 月 25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习近平指出,我们有充分信心继续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充分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开辟两岸关系新前景。这是因为,全体中华儿女有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全民族共同愿望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50)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6、论的统一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2.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体现了(分数:2.50)A.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B.只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忽视了矛盾双方的统一C.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D.语言上的逻辑矛盾13.“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麻烦,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从哲学上看,此诗的错误在于(分数:2.50)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B.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C.否认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D.只注意主要矛盾而忽视次要矛盾14.宋代诗人卢梅坡著有七言绝句
7、雪梅一诗,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50)A.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B.矛盾具有普遍性C.矛盾具有特殊性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5.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50)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要透过现象看本质D.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16.黄山的绮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来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50)A.黄山四绝通过黄山的
8、绮丽表现出来B.黄山四绝存在于黄山的绮丽之中C.黄山的绮丽分为黄山的四绝D.黄山的绮丽存在于黄山四绝之中17.中美高层就两国重大战略和经济问题进行过几轮全面的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一次开幕致辞时,引用了孟子的名句“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分数:2.50)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须经历曲折的道路C.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D.主观要符合客观18.古人云:“牵牛要牵牛鼻子”。从哲学角度讲,“牛鼻子”就是指(分数:2.50)A.客观规律B.真理C.主要矛盾D.主流19.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9、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弄不好,又会被它伤了自己。为此,国家要加强网络管理,积极引导我们做到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快乐上网。这里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50)A.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会抓中心、抓重点B.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C.分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引导其相互转化D.分清内因和外因,发挥外因的决定作用20.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地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覆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其中,生态文明建设被首次明确写进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布局,不仅体现了这一问题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也启示我们应从理论上高
10、度重视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分数:2.50)A.要承认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C.要分清事物发展的主流和支流D.要坚持“全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1.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只有立足扩大内需,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才能真正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分数:2.50)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22.机遇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邓小平指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并不是很多
11、的。”深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机遇,30 多年前的小渔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机遇是我国实现发展的(分数:2.50)A.内因,即内部矛盾B.外因,即外部矛盾C.决定因素D.唯一因素23.郭沫若曾说过:“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3.00)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C.事物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D.量变是引起质变的必要条件24.比尔盖茨向外界公开了他的遗嘱,宣布把全部财产的 98%留给了自己创办的“盖茨基金”,其中 60%的资金将用于贫困国家对抗疾病的项目上。正如诺贝尔临终所说:“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
12、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诺贝尔所言体现的哲理是(分数:3.00)A.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B.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C.超出度的变化会引起质变D.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2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分数:3.00)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26.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分数:3.0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2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分数:3.00)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
13、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28.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分数:3.00)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B.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9.“凡
14、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和调控性,就必须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分数:3.00)A.必然性和偶然性B.可能性与现实性C.原因与结果D.现象与本质30.下列选项中,具有必然性的是(分数:3.00)A.心想事成B.守株待兔C.画饼充饥D.水滴石穿31.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切侵略者对其目标往往喜欢先施放“和平”烟幕弹,他们一边叫嚷着“和平”、“缓和”、“友好”、“亲善”,一边又总是与扩军备战的阴谋活动相配合。这说明(分数:3.00)A.这是假象,并没有表现出侵略者的本质B.这是假象,表现了侵略者极端虚伪和狡猾的本质C.这是本质,通过“和平”、“缓和”、“友好”、“亲善”的口号表现
15、出来D.这是本质,不需要用任何现象来表现32.许多地方在迎接领导考察之时,要事先设定好考察路线,并临时美化周边环境,让领导满眼尽是“大好河山”。这种做法(分数:3.00)A.犯了形式主义错误B.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C.准确把握了因果联系,提高了自觉性D.密切联系群众33.“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分数:3.00)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逻辑与历史34.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分数:3.00)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3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分数:3.00)A.否定了意识对
16、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36.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说明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是(分数:3.00)A.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B.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C.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D.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联系和发展。37.人的身体有了毛病,就要看医生,就要打针吃药,重了还要动手术。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必须抓紧治,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病入膏肓,最后无药可治。正所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17、。下列名言与这段话蕴含哲理相近的是(分数:3.00)A.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B.见贤思齐焉,不贤而内自省也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7,分数:100.00)1.“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是(分数:2.50)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是根源,意识是主观存在、是派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题中“原则”就是意识,
18、是从人类历史和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即研究出来的;而“研究的出发点”是事实即客观存在。因而这句话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是(分数:2.50)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可以变成意识D.意识可以变成物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做事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很难做成。正是反映了物质决定意识,虽然 C、D 项表述也对,但没有体现题意。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分数:2.50)A.世界的本原就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就是精神C.世界是统一的
19、 D.世界是运动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一元论的理解。关于世界的本质,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是一元论。一元论有两种: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者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在统一于什么的问题上,二者却大不相同。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4.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50)A.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观点B.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方法论要求。A、B 项是唯物主义
20、观点;C 项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D 项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统一性原理和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5.欧洲谚语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分数:2.50)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表现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系观的理解应用。这是欧洲的一个寓言故事,是说如果马蹄铁上的钉子丢了,蹄铁就会脱落,战马就会跌倒,战士就会摔伤,战争就会失败,最后国家就会灭亡。一个国家就倾覆在了一颗马蹄钉上,这正说明了事物的普遍联系。6.2013 年 5 月 28 日,中
21、央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警报。警报城市的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工作;相关单位切断有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各基层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这说明(分数:2.50)A.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D.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无处不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联系观要求我们要注意把
22、握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种联系,注意分析各种联系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本题中由于天气的变化,不同部门、不同主体的防范应对措施是不同的。7.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 128 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以及能源资源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分数:2.50)A.树立世界眼光,要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利益共同体B.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要从动态中把握国家与民族之间的联系性 C.植根于全球视野,致力于发展多元文化和多种道路D.既要拓展我国的整体
23、权益,还要顺应国际上的丛林法则解析:8.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50)A.这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B.这是唯心主义观点C.体现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原理D.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发展观的理解应用。这句诗出自唐代罗隐的自遣,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反映了一种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只看到现在,没有看到未来,否认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割裂了现在与未来的联系。据题意或采用排除法,只能选 D 项。9.30 多年前的春天,邓小平在中国南海的边上划了一个圈,由此诞生了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圈。30 多年后区域经济
24、非正常发展,全国上下到处划成了“圈”。中央政令不畅、省际市场割裂、地区差距拉大这些均可直接归咎于以省域为特征的“诸侯经济”。这种“诸侯经济”从哲学上看,违背了(分数:2.50)A.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B.原因和结果的统一C.现象和本质的统一D.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观,间接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从材料看,“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省际市场”、“地区差距”这些词都体现的是全国整体范围内的部分,但“诸侯经济”不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因而违背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B、C、D 项都是干扰项,它们也是联系的表现形式,但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
25、制约的关系;现象和本质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内在根据和外在表现的关系;内容与形式揭示构成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结构或表现方式的相互关系。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50)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实质 D.事物的发展表现为曲折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这句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怀悼故友的诗句,说明了人世间的生死相继与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与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这句诗与矛盾、质变量变和发展的曲折性都无关。11.2013 年 2
26、 月 25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习近平指出,我们有充分信心继续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充分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开辟两岸关系新前景。这是因为,全体中华儿女有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全民族共同愿望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50)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观。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体现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材料
27、中“有充分信心”、“有决心”、“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正体现了两岸关系的积极的美好的发展前景。12.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体现了(分数:2.50)A.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只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忽视了矛盾双方的统一C.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D.语言上的逻辑矛盾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统一就是指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纽约既是天堂又是地狱”正体现了一个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13.“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
28、风波添麻烦,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从哲学上看,此诗的错误在于(分数:2.50)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B.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C.否认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D.只注意主要矛盾而忽视次要矛盾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这是一首打油诗,原出自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世外桃源”做为一个理想世界,没有矛盾,没有烦恼,一切皆合我意,这是不存在的。因此,从这首诗的意思来看是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4.宋代诗人卢梅坡著有七言绝句雪梅一诗,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50)A.事事有矛盾
29、,时时有矛盾B.矛盾具有普遍性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特殊性。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之间或矛盾诸方面之间相互区别的特点和特殊本质。诗句中“雪的白”、“梅的香”就是其各自的特殊性。15.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50)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要透过现象看本质D.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题中观点比喻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1
30、6.黄山的绮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来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50)A.黄山四绝通过黄山的绮丽表现出来B.黄山四绝存在于黄山的绮丽之中C.黄山的绮丽分为黄山的四绝D.黄山的绮丽存在于黄山四绝之中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不同表现。材料中“黄山的绮丽”是共性、是普遍性,“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黄山四绝”是个性、是特殊性。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选出 D 项
31、正确。17.中美高层就两国重大战略和经济问题进行过几轮全面的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一次开幕致辞时,引用了孟子的名句“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分数:2.50)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须经历曲折的道路C.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D.主观要符合客观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矛盾观的理解应用。奥巴马引用的话出自孟子尽心下,意思是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他解释说,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为后代共同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以防止彼此之间出现互不信任的情况。他说,双方都应注意
32、随时维护这条道路,即便在双方发生分歧的时候,也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18.古人云:“牵牛要牵牛鼻子”。从哲学角度讲,“牛鼻子”就是指(分数:2.50)A.客观规律B.真理C.主要矛盾 D.主流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主要矛盾的理解。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多种矛盾所构成的体系中,对事物发展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要求我们分清主次,学会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所谓“牛鼻子”就是关键,就是主要矛盾。19.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弄不好,又会被它伤了自己。为此,国家要加强网络管理,积极引导我们做到绿色上网、
33、文明上网、快乐上网。这里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50)A.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会抓中心、抓重点B.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C.分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引导其相互转化D.分清内因和外因,发挥外因的决定作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这一原理的方法论就是要分清主流与支流。事物的好坏方面、利弊方面、积极与消极、成绩与失误等都是矛盾主次方面的体现。20.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地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覆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34、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其中,生态文明建设被首次明确写进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布局,不仅体现了这一问题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也启示我们应从理论上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分数:2.50)A.要承认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C.要分清事物发展的主流和支流D.要坚持“全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不平衡性原理。“五位一体”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体现“全面论”;“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凸显其“重要性紧迫性”体现“重点论”,这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应用。B 项是矛盾对立统一的方法论;C 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的方法论。21.十
35、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只有立足扩大内需,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才能真正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分数:2.50)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因。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由此来看,我们的发展依靠的是自力更生,是来自国内的内生动力,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内因。而对外开放、扩大外贸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因,但
36、材料中并无提到。材料与整体部分、量变质变都无关,因此应选 C 项。22.机遇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邓小平指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并不是很多的。”深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机遇,30 多年前的小渔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机遇是我国实现发展的(分数:2.50)A.内因,即内部矛盾B.外因,即外部矛盾 C.决定因素D.唯一因素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第一位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起到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进程的作用,而且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改革开放、机遇相对于自主发展、自力更生来说,应
37、该是外因。23.郭沫若曾说过:“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3.00)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C.事物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D.量变是引起质变的必要条件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与质变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和渗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4.比尔盖茨向外界公开了他的遗嘱,宣布把全部财产的 98%留给了自己创办的“盖茨基金”,其中 60%的资金将用于贫困国家对抗疾病的项目上。正如诺贝尔临终所说:“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
38、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诺贝尔所言体现的哲理是(分数:3.00)A.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B.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C.超出度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D.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度的概念。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突破这个范围,事物就发生质变。依据题意应选 C 项。2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分数:3.00)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中三大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
39、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故本题选 A 项。26.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分数:3.0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理解。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就是事物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
40、折性的统一。A 是讲发展的内容,B 是讲发展的实质,D 是形而上学观点,故选 C项。2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分数:3.00)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恩格斯指出:“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这说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本题考查理解记忆,正选法选出 A 项。28.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41、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分数:3.00)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B.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解析: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和调控性,就必须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分数:3.00)A.必然性和偶然性B.可能性与现实性C.原因
42、与结果 D.现象与本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原因和结果,间接考查对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的理解。引文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辩证法把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30.下列选项中,具有必然性的是(分数:3.00)A.心想事成B.守株待兔C.画饼充饥D.水滴石穿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根据题中四个成语的含义,只有 D 项体现了一种有内在规律的
43、现象。其它都具有偶然性、甚至主观性。31.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切侵略者对其目标往往喜欢先施放“和平”烟幕弹,他们一边叫嚷着“和平”、“缓和”、“友好”、“亲善”,一边又总是与扩军备战的阴谋活动相配合。这说明(分数:3.00)A.这是假象,并没有表现出侵略者的本质B.这是假象,表现了侵略者极端虚伪和狡猾的本质 C.这是本质,通过“和平”、“缓和”、“友好”、“亲善”的口号表现出来D.这是本质,不需要用任何现象来表现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的,假象也是一种现象,只不过是对本质的一种曲折的、颠倒的、歪曲的表现。材料中的“和平”
44、烟幕弹就是一种假象,表现的是侵略的本质。32.许多地方在迎接领导考察之时,要事先设定好考察路线,并临时美化周边环境,让领导满眼尽是“大好河山”。这种做法(分数:3.00)A.犯了形式主义错误 B.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C.准确把握了因果联系,提高了自觉性D.密切联系群众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形式主义就是将理论和创作实践都置内容于不顾,把形式强调到一种绝对化的程度。夸大形式的作用,导致脱离实际,会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33.“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分数:3.00)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C.抽
45、象到具体D.逻辑与历史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分析与综合是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就是从感性具体理性抽象思维具体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34.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分数:3.00)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言是意识的物质表现形式这
46、一观点的理解。马克思指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是一种实践的、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其内容是意识、形式是物质。意识用语言来表达,说明意识永远依赖物质。只要理解上述观点,直接选出 C 即可。3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分数:3.00)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工智能是人们
47、用机械的物理的物质的形式与手段模拟人脑的思维功能,可以部分取代和超过人脑的部分思维能力,但却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意识活动,体现了人类对自己的意识在认识上的深化和意识的能动性。本题可运用逆选法(排谬法),A、B、C 为错误观点,排除;D 是正确选项,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观点的一种表现。36.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说明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是(分数:3.00)A.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B.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C.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D.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联系和发展。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 20
48、15 年考研政治大纲的新增考点“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具体内容是: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联系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因此,只有 D 项体现了联系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其它选项虽然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37.人的身体有了毛病,就要看医生,就要打针吃药,重了还要动手术。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必须抓紧治,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病入膏肓,最后无药可治。正所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下列名言与这段话蕴含哲理相近的是(分数:3.00)A.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B.见贤思齐焉,不贤而内自省也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