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二)及答案解析(总分:62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0,分数:160.00)1.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多尔C.布拉梅尔德D.奈勒2.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依据是( )。(分数:2.00)A.课程的组织中心B.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C.课程管理制度D.课程的存在形式3.1967 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斯克里文D.普洛沃斯4.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指的是( )。(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标
2、准C.课程内容D.教学大纲5.提出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斯克里文B.泰勒C.斯塔克D.奈勒6.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特点的是( )。(分数:2.00)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C.初中阶段以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7.关于课程相互适应取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B.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C.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
3、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D.以上都不正确8.潜在课程的概念产生于( )。(分数:2.00)A.19 世纪 4050 年代B.19 世纪 6070 年代C.20 世纪 4050 年代D.20 世纪 6070 年代9.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分数:2.00)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10.关于外观评价模式分析,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这种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
4、面B.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C.在观察、描述和判断中容易带有主观性D.评价结果可靠、可信11.目的在于将设计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课程表现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作为改进课程的依据,并且决定是继续课程计划,还是重复或终止课程计划的评价模式是( )。(分数:2.00)A.CIPP 评价模式B.差距评价C.外观评价模式D.目标评价模式1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最为重要的是( )。(分数:2.00)A.素质教育的实施B.科教兴国的要求C.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诉求D.教育理念的转变13.范例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卢梭B.赞科夫C
5、.杜威D.布鲁纳14.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分数:2.00)A.奈勒B.多尔C.杜威D.巴格莱15.我国新课改中提出的三级管理体制即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 )。(分数:2.00)A.社区B.学校C.年级D.教学班16.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它认为课程应该以( )为中心。(分数:2.00)A.经验B.活动C.巴儿童D.社会17.关于课程评价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判断其价值和适宜性的B.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收集系统全面的有关资料,对教育的各个环节
6、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比较,判断其价值和效果C.是为调整、改善、选择、推广、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学的、客观的依据D.以上都不正确18.以下对经验主义课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B.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C.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D.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19.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研究课程20.社
7、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多尔C.布拉梅尔德D.奈勒21.活动课程又称( )。(分数:2.00)A.“经验课程”、“综合课程”、“生活课程”B.“经验课程”、“综合课程”、“儿童中心课程”C.“综合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D.“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22.43,学科课程又称( )。(分数:2.00)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23.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等要素组成的教育教学环境称为( )。(分数:2.00)A.综合课程B.学科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24.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
8、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25.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 )。(分数:2.00)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B.素质教育的实施C.知识经济的出现D.政治的民主化26.课程评价的范围不包括( )。(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内容C.教材D.教学时段27.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分数:2.00)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28.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分数:2.00)A.知识B.能力
9、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29.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30.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它认为课程应该以( )。(分数:2.00)A.经验为中心B.活动为中心C.儿童为中心D.社会为中心31.主张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的是( )。(分数:2.00)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存在主义课程论C.经验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32.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33.关
10、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课程包含教学B.课程与教学并列C.教学包含课程D.以上都不正确34.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简约性等特点的课程是(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显性课程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分数:2.00)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以上三项都正确36.”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分数:2.00)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
11、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37.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38.产生最早,至今仍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类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39.综合课程不包括()。(分数:2.00)A.融合课程B.核心课程C.广域课程D.潜在课程40.特别重视强化作用的教学理论流派有( )。(分数:2.00)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认知教学理论C.认知教学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D.情感教学理论和哲学取向的教学理
12、论41.在课程内容体系中,属于课程总体规划的是( )。(分数:2.00)A.教学大纲B.教学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42.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是从( )角度来说的。(分数:2.00)A.课程的组织中心B.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C.课程管理制度D.课程的存在形式43.后现代课程的标准不包括( )。(分数:2.00)A.丰富性B.循环性C.逻辑性D.严密性44.政治因素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包括( )。(分数:2.00)A.课程目标的确定B.课程改革的内容选择C.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D.课程实施的态度45.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不包括( )。(分数:2.00)A.知识课
13、程的核心B.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C.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D.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46.体现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内容D.教科书47.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 )。(分数:2.00)A.认知B.情感C.思维D.动作技能48.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使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以促使双方彼此协调,这是课程实施的( )。(分数:2.00)A.忠实取向B.适应取向C.过程创新取向D.课程创新取向49.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
14、是( )。(分数:2.00)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B.评价主体的不同C.评价对象的不同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50.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51.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分数:2.00)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社威D.布鲁纳5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订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改革过程中的( )。(分数:2.00)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53.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15、分数:2.00)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54.通过课程评价可以找出课程计划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这体现了课程评价的功能是( )。(分数:2.00)A.判断成效B.比较与选择课程C.诊断与修订D.了解目标达成程度55.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包括( )。(分数:2.00)A.实用主义学说B.社会改造主义学说C.存在主义学说D.要素主义学说56.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分数:2.00)A.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B.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C.隐性的
16、课程和运作的课程D.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57.构成课程的核心部分是( )。(分数:2.00)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课D.布置作业58.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59.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60.关于评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CIPP 评价模式比较周到地考虑了课程计划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要素,所以与其他评价模式相比也就比较全面B.外观评价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面,并且
17、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强调评价者应当受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影响,并应当注意收集有关课程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D.差距评价目的在于将设计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课程表现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61.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分数:2.00)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62.下列有关课程评价功能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分数:2.00)A.促进发展B.鉴定水平C.选拔淘汰D.借鉴吸收63.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分数:2.00)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
18、.课程标准64.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分数:2.00)A.课程设计B.课程制定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65.“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课程的内容、科目及课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 )。(分数:2.00)A.学科B.文化C.目标D.体验66.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隐性课程C.国家课程D.校本课程67.影响课程发展的三个主要外部因素是知识、社会要求与条件和( )。(分数:2.00)A.经济B.学校C.教师D.学生68.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包括( )。(分数:2.00
19、)A.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C.为了学生的生理发展D.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69.评价重点从课程的预期效果转向了课程的实际效果,强调评价者不应当受到预期课程日标的影响的评价模式是( )。(分数:2.00)A.CIPP 评价模式B.外观评价模式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D.目标评价模式70.下列不属于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的是( )。(分数:2.00)A.政治经济因素B.教师发展C.科技进步D.文化因素7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分数:2.00)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
20、值观72.根据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其中不包括( )。(分数:2.00)A.决策性评价B.研究性评价C.工作性评价D.应用性评价73.目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的评价是( )。(分数:2.00)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以上都不正确74.取消了课程问题的独特性的课程理论流派是( )。(分数:2.00)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75.“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卢梭B.赞科夫C.杜威D.夸美纽斯76.指出“无论
21、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布鲁纳B.克伯屈C.赞科夫D.怀特海77.研究“隐性课程”对学生有怎样影响的课程价值取向的是( )。(分数:2.00)A.课程实施的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以上都不正确78.不属于课程实施取向的是课程的( )。(分数:2.00)A.忠实取向B.适应取向C.创新取向D.原则取向79.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目标是( )。(分数:2.00)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0.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
22、代表人物多尔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的标准,其循环性是旨在( )。(分数:2.00)A.发展能力B.使课程避免滑入“不能控制的相对主义”以及情感的唯我主义的怪圈C.扩大范围D.便于复习和理解二、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60.00)81.隐性课程并不是课程。(分数:10.00)_82.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分数:10.00)_8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分数:10.00)_84.课程论解决的主要是怎样编教材的问题。(分数:10.00)_85.课程计划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分数:10.00)_86.新课程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活动化和选择性。(分数:1
23、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9,分数:285.00)87.简述课程的定义及内涵。(分数:15.00)_88.简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分数:15.00)_89.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何区别?(分数:15.00)_90.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分数:15.00)_91.简述泰勒原理。(分数:15.00)_92.简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数:15.00)_9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课程沦?(分数:15.00)_94.简述课程的类型。(分数:15.00)_95.简述课程和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不同含义。(分数:15.00)_96.简述课程目标的定义、确立的依据。培养目
24、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分数:15.00)_97.简述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分数:15.00)_98.论述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试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分数:15.00)_99.简述课程评价的含义、功能及类型。(分数:15.00)_100.简述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分数:15.00)_101.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数:15.00)_102.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分数:15.00)_103.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目标和内容。(分数:15.00)_104.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什么?(分数:15.00)_105.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
25、性和可能性。(分数:15.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120.00)106.试述主要的课程流派及理论。(分数:30.00)_107.论述当前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大讨论。(分数:30.00)_108.评述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分数:30.00)_109.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分数:30.00)_课程(二)答案解析(总分:62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0,分数:160.00)1.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多尔C.布拉梅尔德D.奈勒 解析:2
26、.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依据是( )。(分数:2.00)A.课程的组织中心B.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C.课程管理制度 D.课程的存在形式解析:3.1967 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斯克里文 D.普洛沃斯解析:4.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指的是( )。(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课程内容D.教学大纲解析:5.提出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斯克里文 B.泰勒C.斯塔克D.奈勒解析:6.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27、的是( )。(分数:2.00)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初中阶段以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解析:7.关于课程相互适应取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B.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C.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D.以上都不正确解析:8.潜在课程的概念产生于( )。(分数:2.00)A.19 世纪
28、 4050 年代B.19 世纪 6070 年代C.20 世纪 4050 年代D.20 世纪 6070 年代 解析:9.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分数:2.00)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解析:10.关于外观评价模式分析,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这种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面B.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C.在观察、描述和判断中容易带有主观性D.评价结果可靠、可信 解析:11.目的在于将设计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
29、课程表现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作为改进课程的依据,并且决定是继续课程计划,还是重复或终止课程计划的评价模式是( )。(分数:2.00)A.CIPP 评价模式B.差距评价 C.外观评价模式D.目标评价模式解析:1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最为重要的是( )。(分数:2.00)A.素质教育的实施 B.科教兴国的要求C.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诉求D.教育理念的转变解析:13.范例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卢梭B.赞科夫C.杜威D.布鲁纳 解析:14.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分数:2.00)A.奈勒B.多尔 C.杜威
30、D.巴格莱解析:15.我国新课改中提出的三级管理体制即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 )。(分数:2.00)A.社区B.学校 C.年级D.教学班解析:16.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它认为课程应该以( )为中心。(分数:2.00)A.经验 B.活动C.巴儿童D.社会解析:17.关于课程评价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判断其价值和适宜性的B.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收集系统全面的有关资料,对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比较,判断其价值和效果C.是为调整、改善、选择、推广、提高教育质量提供
31、科学的、客观的依据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18.以下对经验主义课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B.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C.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D.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解析:19.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D.研究课程解析:20.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
32、多尔C.布拉梅尔德 D.奈勒解析:21.活动课程又称( )。(分数:2.00)A.“经验课程”、“综合课程”、“生活课程”B.“经验课程”、“综合课程”、“儿童中心课程”C.“综合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D.“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解析:22.43,学科课程又称( )。(分数:2.00)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解析:23.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等要素组成的教育教学环境称为( )。(分数:2.00)A.综合课程B.学科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 解析:24.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 )。(分数
33、:2.00)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解析:25.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 )。(分数:2.00)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B.素质教育的实施 C.知识经济的出现D.政治的民主化解析:26.课程评价的范围不包括( )。(分数:2.00)A.课程计划B.课程内容C.教材D.教学时段 解析:27.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分数:2.00)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 解析:28.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分数:2.00)A.知识B.能力C
34、.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解析:29.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分数:2.00)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解析:30.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它认为课程应该以( )。(分数:2.00)A.经验为中心 B.活动为中心C.儿童为中心D.社会为中心解析:31.主张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的是( )。(分数:2.00)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存在主义课程论C.经验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解析:32.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
35、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解析:33.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课程包含教学B.课程与教学并列C.教学包含课程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34.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简约性等特点的课程是( )。(分数:2.00)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显性课程解析: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分数:2.00)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 D.以上三项都正确解析:36.”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
36、理论是( )。(分数:2.00)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解析:37.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解析:38.产生最早,至今仍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类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解析:39.综合课程不包括()。(分数:2.00)A.融合课程B.核心课程 C.广域课程D.潜在课程解析:40.特别重视强化作用的教学理论流派有( )。(分数:2.00)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
37、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认知教学理论C.认知教学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D.情感教学理论和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解析:41.在课程内容体系中,属于课程总体规划的是( )。(分数:2.00)A.教学大纲B.教学标准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解析:42.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是从( )角度来说的。(分数:2.00)A.课程的组织中心B.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C.课程管理制度 D.课程的存在形式解析:43.后现代课程的标准不包括( )。(分数:2.00)A.丰富性B.循环性C.逻辑性 D.严密性解析:44.政治因素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包括( )。(分数:2.00)A.课程目标的确定B.课程改革的
38、内容选择C.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D.课程实施的态度 解析:45.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不包括( )。(分数:2.00)A.知识课程的核心B.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C.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D.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 解析:46.体现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分数:2.00)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C.教学内容D.教科书解析:47.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 )。(分数:2.00)A.认知B.情感C.思维 D.动作技能解析:48.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使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以促使双方
39、彼此协调,这是课程实施的( )。(分数:2.00)A.忠实取向B.适应取向C.过程创新取向D.课程创新取向 解析:49.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 )。(分数:2.00)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B.评价主体的不同 C.评价对象的不同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解析:50.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分数:2.00)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解析:51.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分数:2.00)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社威D.布鲁纳解析:5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订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改革过程中的
40、( )。(分数:2.00)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 解析:53.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分数:2.00)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解析:54.通过课程评价可以找出课程计划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这体现了课程评价的功能是( )。(分数:2.00)A.判断成效B.比较与选择课程C.诊断与修订 D.了解目标达成程度解析:55.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包括( )。(分数:2.00)A.实用主义学说B.社会改造主义学说C.存在
41、主义学说D.要素主义学说 解析:56.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分数:2.00)A.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B.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C.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D.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解析:57.构成课程的核心部分是( )。(分数:2.00)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课 D.布置作业解析:58.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 D.克伯屈解析:59.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分数:2.00)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解析:60.关于评价的表述,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