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药理学-1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0029       资源大小:6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药理学-12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药理学-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一) 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A 型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哪种不良反应和阿司匹林的剂量无关(分数:2.00)A.水杨酸反应B.凝血障碍C.上消化道溃疡D.胃肠出血E.阿司匹林哮喘2.乙酰水杨酸引起严重水杨酸反应的急救措施(分数:2.00)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溶液B.静脉滴注氯化铵溶液C.静脉注射尼可刹米D.静脉注射苯巴比妥E.吸氧3.保泰松的作用特点是(分数:2.00)A.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小B.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毒性小C.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

    2、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小D.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大E.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大4.解热镇痛药(分数:2.00)A.仅有轻度镇痛作用B.对内脏平滑肌绞痛有效C.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D.可产生成瘾性E.对痛经无效5.急性中毒可致肝坏死的药物是(分数:2.00)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甲芬那酸D.吡罗昔康E.吲哚美辛6.癫痫病人禁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布洛芬B.阿司匹林C.水杨酸钠D.吲哚美辛E.非那西丁7.阿司匹林与甲磺丁脲合用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是由于(分数:2.00)A.阿司匹林能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甲磺丁脲B.阿司匹林抑制肝药酶,

    3、减慢甲磺丁脲代谢C.阿司匹林能加快胃黏膜血流,增加甲磺丁脲吸收D.酸化尿液增加甲磺丁脲在肾小管重吸收E.以上都不是8.解热镇痛药(分数:2.00)A.难以防止炎症时 PG 的合成B.仅在外周发挥镇痛作用C.大多数均无抗炎作用D.苯胺类几无抗炎作用E.能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9.下列哪种药物血浆半衰期最长(分数:2.00)A.水杨酸钠B.布洛芬C.非那西丁D.保泰松E.吲哚美辛10.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吡罗昔康B.布洛芬C.萘普生D.保泰松E.吲哚美辛11.速尿可引起水杨酸蓄积中毒的原因是(分数:2.00)A.减慢其代谢B.减少其与血浆蛋白结合C.减小其表观分布容积D.

    4、减少其排泄E.以上都不是12.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是(分数:2.00)A.保泰松B.丙磺舒C.别嘌醇D.秋水仙碱E.苯溴马隆13.可以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是(分数:2.00)A.吲哚美辛B.阿司匹林C.扑热息痛D.保泰松E.布洛芬14.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抑制中枢 PG 合成B.抑制外周 PG 合成C.抑制中枢 PG 降解D.抑制外周 PG 降解E.增加中枢 PG 释放15.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的机制是(分数:2.00)A.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B.抑制环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C.抑制环氧酶,增加前列腺素生成,抗血小

    5、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D.激活环氧酶,增加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E.激活环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16.治疗慢性痛风的药物是(分数:2.00)A.秋水仙碱B.保泰松C.阿司匹林D.布洛芬E.丙磺舒17.体内代谢产物具有毒性的药物是(分数:2.00)A.甲芬那酸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吲哚美辛E.非那西丁18.下列哪组药物合用时不必减少用量(分数:2.00)A.水杨酸钠+双香豆素B.阿司匹林+甲氨蝶呤C.阿司匹林+肾上腺素D.水杨酸钠+肾上腺皮质激素E.阿司匹林+甲磺丁脲19.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促进炎症消散B.抑制炎症时 PG 的合

    6、成C.抑制黄嘌呤氧化酶D.促进 PG 从肾脏排泄E.激活黄嘌呤氧化酶20.氯芬那酸和布洛芬的共同特点是(分数:2.00)A.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B.引起视力障碍C.损害肝、肾功能D.可引起溶血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三、X 型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21.“阿司匹林哮喘”的产生是(分数:2.00)A.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B.促进 5-HT 生成增多C.与阿司匹林抑制 PG 的生物合成有关D.抑制胆碱酯酶,减少了乙酰胆碱的破坏E.白三烯等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生成增加22.引起“阿司匹林哮喘”的药物有(分数:2.00)A.阿司匹林B.羟基保泰松C.吡罗昔康D

    7、.吲哚美辛E.布洛芬23.避免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和诱发胃溃疡,应采取的措施有(分数:2.00)A.应用肠溶片B.饭后服用C.不将药片嚼碎D.同服碳酸钙E.同服碳酸氢钠24.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阿司匹林B.非那西丁C.丙磺舒D.吲哚美辛E.布洛芬25.阿司匹林与某些药物合用,产生的效应是(分数:2.00)A.与双香豆素合用,增强其抗凝血作用B.与速尿合用,阿司匹林排泄增加,不易蓄积中毒C.与甲磺丁脲合用,能增强其降血糖作用D.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抗炎和诱发溃疡作用均增强E.与甲氨蝶呤合用,可降低其毒性26.复方扑尔敏片的组成为(分数:2.00)A.乙酰水杨酸B.非那西丁

    8、C.扑尔敏D.巴比妥E.咖啡因27.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分数:2.00)A.胃肠道反应B.甲状腺肿大与黏液性水肿C.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D.促进氯化钠与水的再吸收,引起水肿E.瑞氏综合征28.阿司匹林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包括(分数:2.00)A.延长出血时间B.抑制血小板聚集C.拮抗维生素 KD.延长凝血酶原时间E.抑制凝血酶原形成29.吲哚美辛的不良反应有(分数:2.00)A.胃肠道反应B.水钠潴留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D.造血系统反应E.过敏反应30.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分数:2.00)A.保泰松B.布洛芬C.甲芬那酸D.阿司匹林E.对乙酰氨基酚31.解热镇

    9、痛药的解热作用特征是(分数:2.00)A.能降低发热患者体温,而对体温正常者没有影响B.能降低发热患者与正常者的体温C.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D.对直接注射 PG 引起的发热无作用E.由于抑制中枢 PG 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32.甲芬那酸的不良反应有(分数:2.00)A.骨髓抑制B.消化道溃疡及出血C.溶血性贫血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E.肝肾功能异常33.治疗慢性痛风的药物有(分数:2.00)A.保泰松B.羟基保泰松C.别嘌醇D.秋水仙碱E.丙磺舒34.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于(分数:2.00)A.感冒发热B.急性痛风C.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头痛、牙痛等D.急性风湿性关节炎E.预防脑血栓

    10、形成35.阿司匹林引起的水杨酸反应,不是(分数:2.00)A.剂量过大时出现的一种中毒表现B.高敏反应C.后遗效应D.一般过敏反应E.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36.保泰松的禁忌证有(分数:2.00)A.肝肾功能不良B.糖尿病C.高血压D.心功能不全E.溃疡病37.保泰松可增加下列哪些药物的作用和毒性(分数:2.00)A.氯磺丙脲B.双香豆素C.苯妥英钠D.强心苷E.肾上腺皮质激素38.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特点是(分数:2.00)A.对慢性钝痛效果好B.对锐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也有效C.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D.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使用E.镇痛作用机制是防止炎症时 PG 合成四、(二) 简

    11、答题(总题数:3,分数:18.00)39.简述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有哪些?机制为何? (分数:6.00)_40.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分数:6.00)_41.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不同。 (分数:6.00)_五、(三) 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6.00)42.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 (分数:6.00)_考研药理学-1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一) 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A 型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哪种不良反应和阿司匹林的剂量无关(分数:2.00)A.水杨酸反应B.凝血障碍C.上消化道

    12、溃疡D.胃肠出血E.阿司匹林哮喘 解析:2.乙酰水杨酸引起严重水杨酸反应的急救措施(分数:2.00)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溶液 B.静脉滴注氯化铵溶液C.静脉注射尼可刹米D.静脉注射苯巴比妥E.吸氧解析:3.保泰松的作用特点是(分数:2.00)A.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小B.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毒性小C.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小D.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大 E.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大解析:4.解热镇痛药(分数:2.00)A.仅有轻度镇痛作用B.对内脏平滑肌绞痛有效C.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D.可产生成

    13、瘾性E.对痛经无效解析:5.急性中毒可致肝坏死的药物是(分数:2.00)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 C.甲芬那酸D.吡罗昔康E.吲哚美辛解析:6.癫痫病人禁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布洛芬B.阿司匹林C.水杨酸钠D.吲哚美辛 E.非那西丁解析:7.阿司匹林与甲磺丁脲合用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是由于(分数:2.00)A.阿司匹林能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甲磺丁脲 B.阿司匹林抑制肝药酶,减慢甲磺丁脲代谢C.阿司匹林能加快胃黏膜血流,增加甲磺丁脲吸收D.酸化尿液增加甲磺丁脲在肾小管重吸收E.以上都不是解析:8.解热镇痛药(分数:2.00)A.难以防止炎症时 PG 的合成B.仅在外周发挥镇痛作用C.

    14、大多数均无抗炎作用D.苯胺类几无抗炎作用 E.能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解析:9.下列哪种药物血浆半衰期最长(分数:2.00)A.水杨酸钠B.布洛芬C.非那西丁D.保泰松 E.吲哚美辛解析:10.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吡罗昔康B.布洛芬C.萘普生D.保泰松 E.吲哚美辛解析:11.速尿可引起水杨酸蓄积中毒的原因是(分数:2.00)A.减慢其代谢B.减少其与血浆蛋白结合C.减小其表观分布容积D.减少其排泄 E.以上都不是解析:12.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是(分数:2.00)A.保泰松B.丙磺舒C.别嘌醇 D.秋水仙碱E.苯溴马隆解析:13.可以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是(分数:2.00

    15、)A.吲哚美辛 B.阿司匹林C.扑热息痛D.保泰松E.布洛芬解析:14.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抑制中枢 PG 合成 B.抑制外周 PG 合成C.抑制中枢 PG 降解D.抑制外周 PG 降解E.增加中枢 PG 释放解析:解析 内热原可能使中枢合成和释放 PG 增加,PG 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解热镇痛药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治疗作用,但对直接注射 PG 引起的发热无效,因此认为解热镇痛药是通过抑制中枢PG 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治疗浓度的解热镇痛药可抑制环氧酶而减少 PG 的合成。15.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的机制是(分数:2.00)A.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生成,抗

    16、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B.抑制环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C.抑制环氧酶,增加前列腺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D.激活环氧酶,增加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E.激活环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解析:解析 低浓度的阿司匹林能使环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 A 2 (TXA 2 )的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16.治疗慢性痛风的药物是(分数:2.00)A.秋水仙碱B.保泰松C.阿司匹林D.布洛芬E.丙磺舒 解析:解析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

    17、尿酸盐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中析出结晶。急性痛风的治疗在于迅速缓解炎症、纠正高尿酸血症,可用秋水仙碱;慢性痛风的治疗在于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可用别嘌醇和丙磺舒。17.体内代谢产物具有毒性的药物是(分数:2.00)A.甲芬那酸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吲哚美辛E.非那西丁 解析:解析 非那西丁 70%80%在肝脏迅速去乙基,成为对乙酰氨基酚;其余部分则去乙酰基,成为对氨基苯乙醚。约 60%对乙酰氨基酚与葡萄糖醛酸结合,35%与硫酸结合失效后经肾脏排泄;极少部分对乙酰氨基酚进一步代谢为对肝脏有毒性的羟化物,而对氨苯乙醚也通过羟化,产生某种可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以及引起溶血的毒性代谢产物。阿司匹

    18、林、保泰松、甲芬那酸和吲哚美辛的代谢产物少有毒性。18.下列哪组药物合用时不必减少用量(分数:2.00)A.水杨酸钠+双香豆素B.阿司匹林+甲氨蝶呤C.阿司匹林+肾上腺素 D.水杨酸钠+肾上腺皮质激素E.阿司匹林+甲磺丁脲解析:解析 阿司匹林在吸收过程中和吸收后,迅速被胃黏膜、血浆、红细胞及肝中的酯酶水解为水杨酸。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 80%90%。双香豆素、甲磺丁脲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也高,与阿司匹林或水杨酸合用时需减少剂量,以免增加毒性。水杨酸可从肾小管分泌排泄,甲氨蝶呤、速尿等也从肾小管分泌排泄,它们合用也会减少水杨酸排泄而引起蓄积中毒。19.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机制是

    19、(分数:2.00)A.促进炎症消散B.抑制炎症时 PG 的合成 C.抑制黄嘌呤氧化酶D.促进 PG 从肾脏排泄E.激活黄嘌呤氧化酶解析:解析 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炎症部位的 PG 合成,同时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的活性表达从而使炎症反应得到缓解。20.氯芬那酸和布洛芬的共同特点是(分数:2.00)A.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B.引起视力障碍C.损害肝、肾功能D.可引起溶血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 氯芬那酸和布洛芬均可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氯芬那酸偶尔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及暂时性的肝、肾功能异常,而布洛芬可引起视力模糊及中毒性弱视,出现时应立即停药。三、X 型选

    20、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21.“阿司匹林哮喘”的产生是(分数:2.00)A.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B.促进 5-HT 生成增多C.与阿司匹林抑制 PG 的生物合成有关 D.抑制胆碱酯酶,减少了乙酰胆碱的破坏E.白三烯等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生成增加 解析:22.引起“阿司匹林哮喘”的药物有(分数:2.00)A.阿司匹林 B.羟基保泰松C.吡罗昔康D.吲哚美辛 E.布洛芬解析:23.避免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和诱发胃溃疡,应采取的措施有(分数:2.00)A.应用肠溶片 B.饭后服用 C.不将药片嚼碎D.同服碳酸钙 E.同服碳酸氢钠 解析:24.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分数:

    21、2.00)A.阿司匹林 B.非那西丁C.丙磺舒D.吲哚美辛 E.布洛芬 解析:25.阿司匹林与某些药物合用,产生的效应是(分数:2.00)A.与双香豆素合用,增强其抗凝血作用 B.与速尿合用,阿司匹林排泄增加,不易蓄积中毒C.与甲磺丁脲合用,能增强其降血糖作用 D.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抗炎和诱发溃疡作用均增强 E.与甲氨蝶呤合用,可降低其毒性解析:26.复方扑尔敏片的组成为(分数:2.00)A.乙酰水杨酸 B.非那西丁 C.扑尔敏 D.巴比妥E.咖啡因 解析:27.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分数:2.00)A.胃肠道反应 B.甲状腺肿大与黏液性水肿C.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D.促进氯化钠

    22、与水的再吸收,引起水肿E.瑞氏综合征 解析:28.阿司匹林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包括(分数:2.00)A.延长出血时间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拮抗维生素 KD.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E.抑制凝血酶原形成 解析:29.吲哚美辛的不良反应有(分数:2.00)A.胃肠道反应 B.水钠潴留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D.造血系统反应 E.过敏反应 解析:30.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分数:2.00)A.保泰松 B.布洛芬 C.甲芬那酸 D.阿司匹林 E.对乙酰氨基酚解析:31.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特征是(分数:2.00)A.能降低发热患者体温,而对体温正常者没有影响 B.能降低发热患者与正常者的

    23、体温C.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D.对直接注射 PG 引起的发热无作用 E.由于抑制中枢 PG 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 解析:32.甲芬那酸的不良反应有(分数:2.00)A.骨髓抑制 B.消化道溃疡及出血 C.溶血性贫血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E.肝肾功能异常 解析:33.治疗慢性痛风的药物有(分数:2.00)A.保泰松B.羟基保泰松C.别嘌醇 D.秋水仙碱E.丙磺舒 解析:34.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于(分数:2.00)A.感冒发热 B.急性痛风C.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头痛、牙痛等 D.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E.预防脑血栓形成 解析:35.阿司匹林引起的水杨酸反应,不是(分数:2.00)A.

    24、剂量过大时出现的一种中毒表现B.高敏反应 C.后遗效应 D.一般过敏反应 E.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 解析:36.保泰松的禁忌证有(分数:2.00)A.肝肾功能不良 B.糖尿病C.高血压 D.心功能不全 E.溃疡病 解析:37.保泰松可增加下列哪些药物的作用和毒性(分数:2.00)A.氯磺丙脲 B.双香豆素 C.苯妥英钠 D.强心苷E.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析:解析 保泰松为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自身代谢和强心苷代谢,它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98%,可置换抗凝药、口服降糖药、苯妥英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增加上述药物的作用和毒性。38.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特点是(分数:2.00)A.对慢性钝痛效果

    25、好 B.对锐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也有效C.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D.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使用 E.镇痛作用机制是防止炎症时 PG 合成 解析:解析 阿司匹林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慢性钝痛,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阿司匹林的镇痛部位主要在外周,主要是通过抑制外周 PG 合成,可能还包括中枢和外周神经的抗知觉作用。四、(二) 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8.00)39.简述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有哪些?机制为何?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解热镇痛药共同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1)抗炎作

    26、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部位的环氧酶而抑制 PG 合成,同时抑制某些细胞黏附分子的活性表达从而使炎症反应得到缓解; (2)镇痛作用:解热镇痛药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效果良好,不产生欣快感和成瘾性,其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外周 PG 合成,可能还包括中枢和外周神经的抗知觉作用; (3)解热作用:能使发热者的体温降低,而对体温正常者几乎没有影响,其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枢 PG 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40.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有:解热镇痛及抗炎抗风湿作用,

    27、其解热、镇痛作用较强,常与其他药物配成复方制剂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痛经等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等,能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迅速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大剂量用于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使 PG 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不可逆性的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上采用小剂量(50100mg)阿司匹林用于防止血栓形成,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病患者。41.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不同。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特点如下:氯丙嗪对正常人体与

    28、发热患者均可使其体温下降,体温下降与环境温度关系密切;阿司匹林仅使发热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机能失灵,体温升降随环境温度改变。阿司匹林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 PG 合成酶,减少 PG 合成,发挥解热作用,使患者体温下降,而对体温正常者无影响。氯丙嗪用于低温麻醉、人工冬眠、中毒性高热;阿司匹林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炎症时发热。五、(三) 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6.00)42.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时所用剂量较小,短期应用时不良反应较轻,抗风湿剂量大,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且较重,主要包

    29、括: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致胃溃疡及胃出血。餐后服药或同服止酸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加重出血倾向,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使血液不易凝固,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倾向,维生素 K可以预防;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时(5g/d),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听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高热、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紊乱。严重中毒者应立即停药,静脉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以碱化尿液,加速水杨酸盐自尿排泄;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某些哮喘患者服药后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可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瑞氏综合征,在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使用阿司匹林退热时,偶尔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瑞氏综合征),以肝衰竭合并脑病为突出表现,虽少见,但可致死,因此病毒感染患儿不宜用阿司匹林,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药理学-1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