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现代汉语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4,分数:8.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2.现代汉语方言区中,( )方言不是以地域命名的。(华中科技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3.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英语“workers”的“work”是词( ),“-er”是词( ),“-s”是词( )。(清华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4.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 ),其他依次是( )、( )、( )。(南京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
2、)_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6,分数:12.00)韵腹_6.音位的自由变体(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真题)(分数:2.00)_7.部首(四川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8.词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真题)(分数:2.00)_9.兼语句(南京大学 2005 年、2004 年、2000 年真题)(分数:2.00)_10.层次分析法(南京大学 1999 年真题)(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1.汉语方言的分布及特点。(北京大学 2006 年真题)(分数:2.00)_12.简述三声的变调规律。(北京大学 2004 年真题)(分
3、数:2.00)_13.试述声母与辅音的区别。(北京语言大学 2005 年考点)(分数:2.00)_14.指出造字法:裹、松、车、刃、见。(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真题)(分数:2.00)_15.1986 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包括三个表,第一表收简化字 350 个,第二表收简化字 132 个和简化偏旁 14 个,第三表收简化字 1753 个。请回答:(1)简化字总表的第一表和第二表有什么不同?(2)简化字总表的第二表和第三表有什么关系?(分数:2.00)_16.什么是隶变,它的意义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 2008 年考点)(分数:2.00)_17.根据以下几组词语来分析反义词的形成基础:好/
4、坏;浅/大;高/不高;伟大/渺小(南京师范大学2005 年真题)(分数:2.00)_18.辨析同义词:藏躲藏、典型榜样。(北京语言大学 2005 年真题)(分数:2.00)_19.什么是成语和惯用语?二者在意义、结构和用法上有哪些区别?(兰州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20.辨析同义词语:挑一拣一选、替一代替。(北京语言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21.词汇学中的义位和传统所说的义项有什么不同?(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真题)(分数:2.00)_22.辨析同义词:一样同样、简直几乎(北京语言大学 2002 年真题)(分数:2.00)_23.从词的用法上来辨析同
5、义词,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华中科技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24.“四化”和“五谷”都是数字略语,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 2008 年考点)(分数:2.00)_25.举例说明词的兼类现象与词类活用现象的区别。(湖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26.分析说明“忽然”和“突然”的异同,并举例说明二者在作状语时是否完全相同。(北京大学 2002 年真题)(分数:2.00)_27.“骄傲”这个词属于什么词类?举例说明它有什么样的语法特征。(清华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28.复句分析(北京师范大学 2008 年考)1太原离平陆一千多里,
6、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2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引用的材料虚假,即使在形式上如何漂亮,也绝不会被认为是好文章。(分数:2.00)_29.借喻和借代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请辨别下面 3 个句子,哪是借喻,哪是借代,并简述理由。幸亏躲得快,要不,我这一百多斤可就交代了。看不出你这豆芽菜还真有把子劲。长腿的跑不过有轮子的,有轮子的赶不上安翅膀的。(湖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30.试述什么是修辞中的双关。(清华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考研现代汉语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
7、空题(总题数:4,分数:8.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2.现代汉语方言区中,( )方言不是以地域命名的。(华中科技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客家方言)解析:3.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英语“workers”的“work”是词( ),“-er”是词( ),“-s”是词( )。(清华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根;缀;尾)解析:4.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 ),其他依次是( )、( )、( )。(南京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
8、答案:(正确答案:句子;短语;词;语素)解析: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6,分数:12.00)韵腹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或元音带辅音韵尾构成的韵母中,口腔开口度较大,声音较响亮的那个元音叫韵腹,韵腹前的叫韵头(介音),后面的叫韵尾。)解析:6.音位的自由变体(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音位变体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是指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如北京话里的w和v可以互换,不影响意义,是自由变体。)解析:7.部首(四川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部首是具有字
9、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析:8.词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基本义:有的词有几个义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这个义项是基本义。引申义:在基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解析:9.兼语句(南京大学 2005 年、2004 年、2000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兼语句有以下三种:前一动词有使令意义,能引起一定的结果;前一动词常是表示赞许、
10、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及物动词,它是由兼语后面的动作或性状引起的,前后谓词有因果关系;前一动词用“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等。)解析:10.层次分析法(南京大学 1999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层次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中词语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它把句法结构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成分和间接成分。)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1.汉语方言的分布及特点。(北京大学 2006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语方言的分布: (1)北方方言。代表话是北京话,分布区域最广,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
11、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各有自己的分布区。 (2)吴方言。代表话是苏州话,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 (3)湘方言。代表话是长沙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 (4)赣方言。代表话是南昌话,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 (5)客家方言。代表话是广东梅县话,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 (6)闽方言。分布在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省的大多数汉人居住区。分为五个次方言: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
12、。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代表话是福州话,闽南方言的代表话是厦门话。 (7)粤方言。代表话是广州话,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的约一百个县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汉语方言的特点主要有: (1)古代全浊声母现在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多读送气清音,仄声多读不送气清音。 (2)辅音的韵尾只有两个鼻辅音,m、n。 (3)声调多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但有的方言还有人声字。)解析:12.简述三声的变调规律。(北京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 35。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 35,有的变 21。
13、在非上声的前面,调值由 214 变 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前面,变调情况也相同。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 21,第二音节调值变 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 35。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 214,前面的一律变为 35。)解析:13.试述声母与辅音的区别。(北京语言大学 2005 年考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2)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零声母音
14、节除外)。 (3)区别: 辅音是从普通语音学的角度出发而命名的,而声母是现代汉语范畴中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 同样在普通话中,声母和辅音也不一样。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ngS,辅音 n 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解析:14.指出造字法:裹、松、车、刃、见。(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裹:形声;松:形声;车:象形:刃:指事;见:象形。)解析:15.1986 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包括三个表,第一表收简化字 350 个,第二表收简化字 132 个和简化偏旁 14 个,第三表收简化字 1753 个。请回答:(1)简化字总
15、表的第一表和第二表有什么不同?(2)简化字总表的第二表和第三表有什么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第一表收的是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表中的简化字和简化字的偏旁是不能类推简化的。第一表中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如果作别的字的偏旁,不能类推简化。第一表中繁体字的偏旁简化了,不能用这些简化偏旁类推简化其他的字。有的第一表的简化字繁体偏旁是单独简化的,不能按照第二表的简化偏旁类推。第二表收的是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和不独立成字的简化偏旁,所收的类推简化字是通用汉字,没有收生僻的字。 (2)未收入第三表的字,凡有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第三表收的简化字是
16、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出来的。)解析:16.什么是隶变,它的意义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 2008 年考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用点、横、坚、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作“隶变”,隶变使汉字在字形上走向方正,是汉字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解析:17.根据以下几组词语来分析反义词的形成基础:好/坏;浅/大;高/不高;伟大/渺小(南京师范大学2005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两个词的意义应该相反或相对才能构成反义词,如“好坏”两个词的意义相反,所以能构成反义词。“伟大渺
17、小”两个词也是反义词。 (2)构成反义词的两个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如“好坏”同属于满意度的范畴,但是“浅”属于深度范畴,“大”属于体积的范畴,两者的范畴不同,所以不能构成反义义场,也就不能构成反义词。 (3)反义词是就词与词的关系来说的,不是就词与短语的关系说的。 所以“高不高”虽然有反义关系,但“高”是词,“不高”是短语,两者也不能构成反义义场,不是反义词。)解析:18.辨析同义词:藏躲藏、典型榜样。(北京语言大学 2005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藏”和“躲藏”都有到隐蔽的地方不让人看见的意思,但是表示某个事物时,只能用“藏”,不可以用“躲藏”。“
18、躲藏”只用于人身上,不能用在事物身上。“藏”可以直接加宾语,表示把人或物隐蔽起来,而“躲藏“不可以直接加宾语。 (2)“典型”和“榜样“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但是“典型”可以代表好的也可以代表坏的,而“榜样”一般是指好的,“典型”还可以是形容词,受副词的修饰,而“榜样”只是名词,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解析:19.什么是成语和惯用语?二者在意义、结构和用法上有哪些区别?(兰州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2)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在意义上,成语主要来源于神话故事、历
19、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等,大多包含文化常识。成语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含义丰富。而惯用语一般含义单纯,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包含的意义。惯用语的口语色彩浓,成语的书面语色彩浓。 在结构上,成语一般是四字结构,而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 从用法上看,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而惯用语有的词也不可以改变它的构成成分,但是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其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和补语。)解析:20.辨析同义词语:挑一拣一选、替一代替。(北京语言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
20、确答案:(1)“挑”的对象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选”的对象是好的,这两者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拣”的对象一般不能是人,而且“拣”还有拾取的意思,“挑”和“选”没有这个意思。 (2)“替”做动词用的时候,是代替的意思,“替”还可以做介词用,有“为”的意思,“代替”有“代表”的意思在里面。)解析:21.词汇学中的义位和传统所说的义项有什么不同?(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般来说,义位指一种语言里能够独立运用的意义所形成的语义单位,它必须是可以独立运用的。大致来说,一个义位相当于词典中列出的一个义项,但两者并不是等同的:第一,义位是对词
21、而言,不是对字而言的,而字典词典对字和词的划分并不是很严格的(汉字与词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每一个字头对应的不一定就是一个词,所以词典中一个字的下面列出的义项并不一定就同属于一个词,如果一个字头对应的是几个词,那么它下面的义项就是分属于几个词的义位了。一个字对应几个词,有的好判断,有的不好判断。比如在字典中,“播”有“播种”的意思,又有“流亡”的意思,能不能看作是一个词的两个义位,就值得考虑。就古汉语词汇来看,很多是不好判断的;第二,通常认为,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一个字的下面列出的几个意义即使有明显的联系,其地位也不一定是等同的。)解析:22.辨析同义词:一样同样、简直几乎(北京语言大学 20
22、02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一样”和“同样”意思差不多,但是用法上有些不同,“一样”可以受“不”的修饰,“同样”不可以;“一样”可以做谓语,“同样”不可以单独做谓语。 (2)“简直”表示完全如此,带有夸张的语气,“几乎”表示将近于,接近于。“几乎”的语气没有“简直”,的语气强,“简直”带有夸张的语气,强调表示相差很少,差不多完全相等或相同,“几乎”只表示相差很小。)解析:23.从词的用法上来辨析同义词,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华中科技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意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个体与集体的不
23、同、搭配对象的不同。 (2)色彩方面的差别: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解析:24.“四化”和“五谷”都是数字略语,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 2008 年考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四化”是根据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这些联合结构中的各项的共同成分“化”加上所包含的项数“四”构成的数词略语。“五谷”是根据稷、黍、麦、稻、豆的共同属性“谷”,加上列举的数量“五”构成。)解析:25.举例说明词的兼类现象与词类活用现象的区别。(湖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这几类词的主要
24、语法功能。通常,判断兼类词都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兼类在同类词里只占少数,否则便是分类不精。例如对于“专业”一词,如果在“划分专业”一类动宾结构中把它定为名词,而在“专业书刊”一类定中结构里又像英语那样把它定为形容词,那将会把名词都看成兼属形容词。其实,名词本来就有直接做定语的功能。另一个原则是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词义有联系,否则不是兼类词,而是同音词。常见的兼类词的情况有兼动词、名词,兼名词、形容词,兼动词、形容词,兼形容词、区别词,兼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借用别的词的语法功能。)解析:26.分析说明“忽然”和“突然”的异同,
25、并举例说明二者在作状语时是否完全相同。(北京大学 2002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忽然”是副词,“突然”是形容词,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突然的情况”,不能说“忽然的情况”。 (2)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事情很突然”,不能说“事情很忽然”。 (3)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4)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不可以说“忽然不忽然”,可以说“突然不突然”。 二者用作状语时都可以用在动词前面。“忽然”比较少用在主语的前面,但是“突然”可以用在主语前面。“突然”修饰的
26、动词或形容词的前或后要有其他成分,有的后面可以加“的”。)解析:27.“骄傲”这个词属于什么词类?举例说明它有什么样的语法特征。(清华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骄傲”属于形容词。它的语法特点有: (1)一般能用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修饰。如“不骄傲”、“很骄傲”。 (2)能做定语直接修饰名词。如“骄傲的人”。 (3)在句中常作谓语。如“这儿的学生总是很骄傲”。 (4)“骄傲”不能带宾语。如“这件事骄傲了大家”,这句话是错误的。 (5)“骄傲”作为一个词,其概括意义是表示性质、状态。)解析:28.复句分析(北京师范大学 2008 年考)1太原离平
27、陆一千多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2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引用的材料虚假,即使在形式上如何漂亮,也绝不会被认为是好文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和构成递进关系;和构成因果关系。 2和构成假设关系;和构成转折关系。)解析:29.借喻和借代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请辨别下面 3 个句子,哪是借喻,哪是借代,并简述理由。幸亏躲得快,要不,我这一百多斤可就交代了。看不出你这豆芽菜还真有把子劲。长腿的跑不过有轮子的,有轮子的赶不上安翅膀的。(湖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不出现本体,或不
28、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替代本体。例如鲁迅坟.论“费厄波赖”应该缓行中“至于打落水狗,则并不如此简单,当看狗之怎样,以及如何落水而,定。”“落水狗”用来比喻挨打的敌人。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换名”。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在于: (1)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本质是“喻”,虽然借喻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是在内容上或上下文中隐含有可比的对象。而借代的本质是“替代”,是以事物的某种个体突出特征来代指本体整体,不存在可比对象。 (2)借喻因为是“喻”,所以一般来讲,将本体和喻体放在句子中,依然成立。借代则没有可比对象,所以无法
29、补出这些成分。 (3)借喻是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替代的作用,这种有借代作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的作用。 (4)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是比喻的形式,后文不再出现本体,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例如:“长而空的文章是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这不是我们需要的,因此,应该把裹脚扔到垃圾桶里去。”双竖线前面的裹脚是比喻的用法,后面的就是借代的用法。 、是借代,是借喻。句中“我”身体的重量代替“我”,句中是用明显的特征特质代替某一种事物,“长腿的”代“个子高的人”,“有轮子的”代替“汽车之类的”,“安翅膀的”代替“飞行物”;句中“豆芽菜”是一种借喻,用来描写“你”
30、的身体瘦弱,“豆芽菜”和“身体”之间有相似性,即瘦弱。)解析:30.试述什么是修辞中的双关。(清华大学 2001 年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利用语音和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一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就构成的条件看,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 (1)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有些歇后语就是利用了双关的原理,例如:山顶滚石头石打石(实打实);理发师的剪刀检(剪)人不检(剪)己。 (2)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语义双关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双关手法。例如:新中国刚成立,有家理发店门前有一副对联,“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从头做起”和“一手推平”语义双关,讲的是理发,实际是寄托着人民群众除旧布新的愿望,歌颂新中国,欢庆新社会。)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