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新闻传播学分类真题 6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16,分数:64.00)1.符号 (分数:4.00)_2.乔治赫伯特米德 (分数:4.00)_3.意义 (分数:4.00)_4.互文性 (分数:4.00)_5.反馈 (分数:4.00)_6.5W模式(拉斯韦尔模式) (分数:4.00)_7.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分数:4.00)_8.韦斯特利麦克菜恩模式 (分数:4.00)_9.自我传播、人内传播 (分数:4.00)_10.集合行为 (分数:4.00)_11.“镜中我”、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分数:4.00)_1
2、2.群体规范 (分数:4.00)_13.组织传播 (分数:4.00)_14.大众传播 (分数:4.00)_15.麻醉理论 (分数:4.00)_16.拟态环境 (分数:4.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6.00)17.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以划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自有什么特征? (分数:4.00)_18.什么叫“象征性社会互动”?“共同的意义空间”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分数:4.00)_19.简析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分数:4.00)_20.简述人际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 (分数:4.00)_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20.00)21.试述拉斯韦尔的 5W模式。 (分数:5.00)
3、_22.英国学者霍尔在对传播过程的重新认识中,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他把传播过程分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生产四个阶段,并指出这是一个结构性的整体,而非传统大众传播研究的线性模式。请论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启示。 (分数:5.00)_23.试述大众传播负功能的产生原因、一般表现及克服方法。 (分数:5.00)_24.评价李普曼的拟态环境。 (分数:5.00)_考研新闻传播学分类真题 6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16,分数:64.00)1.符号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
4、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的特性: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发展性。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又分为有声语言符号(口语)和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而非语言符号又分为动态、静态的视觉型语言符号和包括类语言及其他声音符号的听觉型非语言符号。2.乔治赫伯特米德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乔治赫伯特米德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
5、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符号互动论和“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人们用于交流的符号及人们如何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和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3.意义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意义是指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
6、神内容。意义的范畴涵盖了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是普遍存在的,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意义本身是抽象的、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4.互文性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她认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
7、收和转化。”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其继承了了结构主义的优点,并吸取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破坏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于文本本身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5.反馈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反馈是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
8、不可或缺的要素。6.5W模式(拉斯韦尔模式)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5W 模式是指哈罗德拉斯韦尔于 1948年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传播过程模式。这 5个 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此模式被视为经典模式,人们称之为“拉斯韦尔模式”。5W 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它过高估计了传播的效果;
9、另一方面它忽视了反馈要素。7.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对其之前提出的循环模式的修正,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联系,又通过大量复制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他们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但仍然没有考虑更为广泛的社会过程和背景对传播的影响。8.韦斯特利麦克菜恩模式
10、(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韦斯特利麦克来恩模式是指 1957年美国传播学者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通过整理当时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的适合于大众传播研究的、有系统的模式。这一模式引入了一个第二种传播者(即信息渠道角色),指出大众传播是经过选择,而且经若干阶段进行,说明了大众传播过程中把关人及其多重把关性,并且指出了反馈的重要性。但该模式也存在明显不足:认为三个参与者(传者、媒介、受众)之间平衡互利,整个系统完全自我调节,而事实上很少平衡;夸大了大众传播一体化程度,实际每方追求目标都不同;过分强调了传播者对社会的独立性。9.自我传播、人内传播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人内传
11、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又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10.集合行为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该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包括两种:群体暗示与群体感
12、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11.“镜中我”、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是指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它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库利在 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库利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12.群体规范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13、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群体规范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的作用不同,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13.组织传播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
14、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14.大众传播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大众传
15、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15.麻醉理论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麻醉理论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理论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把读、听、看、思考等活动当成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
16、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16.拟态环境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拟态环境是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它指出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拟态环境是指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身外世界,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做出的反应,而是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产生脑海图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
17、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6.00)17.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以划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自有什么特征?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根据媒介系统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是人类传播的第一个阶段。口语最初只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简单符号,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逐渐提高了抽象能力,发展成了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口语的产生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口语的局限性
18、在于它仅能用于近距离的信息传递,同时具有转瞬即逝性,不便于保存和记录。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文字是在原始图画、记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的发明具有重要意义:文字克服了音声浯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信息;文字打破了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开发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3)印刷传播时代 文字出现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文字信息的复制
19、技术,并有了批量生产意识。古登堡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现实。印刷技术的进步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书籍和报纸等印刷媒介的普及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 (4)电子传播时代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卫星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为人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电子媒介实现了时空两个领域的突破,使远距离的实时传播成为现实;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音声和影像信息系统;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的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有了巨大飞跃。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18.什么叫“象征性社会互动”?
20、“共同的意义空间”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象征性社会互动”的含义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2)“共同的意义空间”的意义和作用 “共同的意义空间”的意义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被交流或交换的意义,对传播者而言是他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意图);对受传者
21、而言是他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因此,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社会互动的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 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每个社会成员的意义空间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但意义的交换或互动只能通过共通的部分来进行。这个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19.简析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954 年,施拉姆在 C.E.奥斯古德
22、的观点的基础上,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该模式与直线模式有明显的不同。 (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2)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码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模式也有其本身的缺陷
23、。首先,它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至少从模式本身来看是如此),这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以及传播能力等方面通常存在着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与其说具有普遍性,不如说是极少见的。其次,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适用大众传播的过程。20.简述人际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的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
24、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递信息;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双方的信息授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 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这指的是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在人际传播
25、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2)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它指的是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环境的过程;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
26、到保证的过程。个人观念的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观念的形成。无论是哪一个方面,人际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的人际传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可以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以及塔尔德的“社会模仿”理论中得到证实。 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效果有一定影响。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级传播”、“意见领袖”和“创新扩散”等方面。 a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的传者与受者之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大众传播的信息不
27、会直接“流向”一般大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形成两级传播的格局,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意见领袖将他获得的信息告诉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人际传播对新事物的创新与普及也有重要影响。 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一书中指出:在新事物创新与普及的过程中,大众传播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在信息流、尤其在影响流生效的过程中,人际传播的口耳相传
28、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20.00)21.试述拉斯韦尔的 5W模式。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拉斯韦尔“5W”的传播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 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模式是: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29、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
30、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2)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 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后者则为赖特、施拉姆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 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由于该法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
31、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立下了功勋。 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22.英国学者霍尔在对传播过程的重新认识中,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他把传播过程分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生产四个阶段,并指出这是一个结构性的整体,而非传统大众传播研究的线性模式。请论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启示。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霍尔是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代文化研究的理论大师。他的著名论文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打破了传统的传播研究模式,也是文化研究的转折点,代表了伯明翰学派在媒介
32、研究方面的最高成就,这突出表现在他对意识形态的编码方式和受众解读方式的理论。 (1)编码解码理论的传播学意义 在 20世纪 70年代,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影响深远,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意义。这一理论旨在揭示形成电视信息的意识形态力量,当时,媒介的文化研究一般着重于舆论的构建、现状的再现、主导意义的难以抵抗性。虽然有偏好式、协商式、对抗式解读模式破除了观众被动性的观念,但这些模式的运用仍趋向于构建受众,在面对电视的意识形态上受众仍然是软弱无力的。编码解码理论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对促进受众的能动性分析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受众告别了被动的客体地位。 该理论抨击了美国传播程序的经验主义与行为主义
33、。霍尔认为,这些模式将传播视为直线传播,发送者到接收者间只是一条单向直线。在媒介信息的生产中,霍尔给予解码和编码以根本的区别,他认为,正是由于信息已经被发送出去了,才无法保证它的到达,从最初的信息组成(编码)到信息被阅读和理解(解码),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它自己的决定因素和存在条件。霍尔强调,信息的生产和消费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包括它使用的中介话语(如电视中形象、声音的使用)、信息构成的话语情境(电视新闻的视觉惯例)、传送信息的技术(电视新闻故事现场转播与录像的不同的指意功能)等。媒介文本的解码依赖于特定的职业标准和程序、制度关系和技术设备(电视摄像机、录像带、麦克风、磁带录音机等)。一旦信
34、息被编了码,它就要面对受众的解读策略。受众的接受依赖于文化、政治倾向、他们同更宽广的权力框架以及生产技术(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光盘等)的关系。 传媒的信息内容成为新的文化与社会研究资源。 20世纪 60年代晚期和 70年代早期人们更为关注媒介信息的社会意义和政治含义。霍尔将符号分析方法及意识形态等概念引进来,强调了文本的威力以及文本的生产和接收的社会政治环境的重要性。他将媒介文本视为分析文化与更广大的社会与政治结构关系的一个环节。霍尔认为编码和解码是由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力量产生和决定的,而且它们使用了结构不同的符号。编码者和解码者所用的符码(code)存在不相符的可能性,因此,他主张以
35、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术语来解释这些不相符。 (2)编码解码理论带来的启示 编码解码理论充分强调了受众的重要性地位,并从全新的角度分析了传播过程,这对于我们发展传播事业及其理论有着重要的启示: 传播从业人员及其他发布传播信息的传播者,在传播信息之前应当充分考虑受众的特点,考虑其对信息会做出什么样的解读,从而尽量消除信息中的歧义,以达到有效传播信息的目的。 传播理论研究人员在研究传播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能动作用,考虑其对传播过程的重要影响,从而全面、准确、深入丰富和发展传播理论。 总之,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于传播学研究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是不可磨灭的,尽管他的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过于专注于文本研究,没有给人们提供一个利于操作的关于受众的研究方法,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在传播学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理论值得今天的传播学者去进一步研究与借鉴。23.试述大众传播负功能的产生原因、一般表现及克服方法。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当今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传播现象及其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而这一系列影响,正是传播功能的具体表现。从功能释放的效应来分,大众传播的功能可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两种。早在 1948年,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