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3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分数:2.00)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分数:2.00)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4.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分数:2.00)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C.不废江河万古流D.人定胜天5.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分数:2.00)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6.唯物辩证法认为(分数:2.00)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7.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说明(分数:2.00)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
3、致神秘主义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人的实践的结果C.社会生活实践是产生神秘主义理论的唯一根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 700nm为红色,580nm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分数:2.00)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
4、果9.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分数:2.00)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10.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就越快,这种理论成了传统的经典理论。但是,在 1589年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城的斜塔顶端,年轻的科学家伽利略带了两个铁球,一个是一磅重的空心铁球,另一个是十磅重的实心铁球,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后一个铁球下降的速度比前一个铁球快九倍。但是,伽利略通过事实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个案
5、例说明(分数:2.00)A.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B.在实践中的绝对真理可以转化为相对真理C.认识事物是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D.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1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3.“人的本质”这一概念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它力图从根本上回答“人是什么”或“什么
6、是人”这一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分数:2.00)A.永恒不变的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14.凡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二因素是(分数:2.00)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价值和交换价值C.价格和使用价值D.价值和使用价值15.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分数:2.00)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16.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分数:2.00)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益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7.资本是在运动中增
7、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资本的周转速度(分数:2.00)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18.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分数:2.00)A.促进经济的发展B.调节社会就业C.缓和经济矛盾D.保证垄断资本得到高额垄断利润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分数:
8、2.00)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2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2.00)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就是运动,不存在静止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22.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分数:2.00)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
9、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23.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分数:2.00)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活动2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分数:2.00)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分数:2.00)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B.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C.不同事物的矛盾是特殊的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26
10、.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指(分数:2.00)A.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B.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D.原因与结果是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27.“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下列正确表述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关系的是(分数:2.00)A.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B.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C.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
11、D.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28.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分数:2.00)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29.“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指(分数:2.00)A.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B.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D.人类不可能像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那样,用精确的眼光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30.劳动力是任
12、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分数:2.00)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C.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3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分数:2.00)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利润率的提高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E.平均利润率下降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3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
13、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分数:2.00)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学科,它来自实践,付诸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必然要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选项 B正确。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分数:2.00)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20 世纪初,列宁对物质的概念做
14、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所以正确答案为 D项。4.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分数:2.00)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C.不废江河万古流D.人定胜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却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规
15、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A选项是指事物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为某一个人而改变,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BCD 三项不符题意。5.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分数:2.00)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立统一规律。上和下、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是相生相克、谁也离不开谁的。事物发展的不同状态,表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特征,选项 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6.唯物辩证法认为(分数:2.00)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
16、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解析:解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的说法,贬低了偶然性的地位,故 A项不选。选项 B否认偶然性可以认识,也是错误的。选项 C否认了偶然性的不确定性,也是错误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因此,选项 D正确。7.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说明(分数:2.00)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致神秘主义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人的实践的结果C.
17、社会生活实践是产生神秘主义理论的唯一根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对理论认识的作用。理论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正确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反之,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并从社会实践中找到它们产生的根源。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正确观点,表明马克思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和出发点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从而科学地把握了社会的本质。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项。8.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
18、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 700nm为红色,580nm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分数:2.00)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解析:解析: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题干中“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说明了人的感觉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表明人有感觉外界事物的能力,也表明人的感觉还有选择和加工事物信息的能动性。所以
19、正确选项是 C。选项 A,只是承认感性认识,否定理性认识,是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不符合题意。选项 B属于休谟的不可知论的观点,无论是人的感官的生理局限,还是认识工具的局限,都不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创造发明更先进的认识工具,不断提高自身认识能力,不符合题意。选项 D属于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人对事物形成的感觉不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不符合题意。9.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分数:2.00)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
20、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因此,选项 D正确。选项 AC明显表述错误。选项 B表述也不正确,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0.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就越快,这种理论成了传统的经典理论。但是,在 1589年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城的斜塔顶端,年轻的科学家伽利略带了两个铁球,一个是一磅重的空心铁球,另一个是十磅重的实心铁
21、球,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后一个铁球下降的速度比前一个铁球快九倍。但是,伽利略通过事实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个案例说明(分数:2.00)A.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 B.在实践中的绝对真理可以转化为相对真理C.认识事物是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D.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伽利略的实验说明,地位、权力、威望以及多数人的承认,都不是判定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尺度,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正确选项为 A。1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
22、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解析: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因此,选项 B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
23、关系。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因此,选项 D正确。13.“人的本质”这一概念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它力图从根本上回答“人是什么”或“什么是人”这一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分数:2.00)A.永恒不变的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的本质是具体、历史的。人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家庭关系、集体关系、阶层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历史关系以及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其中生产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因而作为社会关系总和
24、的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抽象物,而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项。14.凡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二因素是(分数:2.00)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价值和交换价值C.价格和使用价值D.价值和使用价值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D 项正确。15.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分数:2.00)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解析:解析: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
25、,就是劳动产品,自身也具有价值。所以,它可以用它本身的价值去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16.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分数:2.00)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益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所有利润形式都来自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实质,因此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故选项 D正确。17.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资本的周转速度(分数:2.00)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同周转时间成
26、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周转。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18.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分数:2.00)A.促进经济的发展B.调节社会就业C.缓和经济矛盾D.保证垄断资本得到高额垄断利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
27、济的最主要目的。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证垄断资本得到高额垄断利润。故正确选项为 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0.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分数:2.00)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解析:解析:选项 A认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选项 B的意思是一个事物只有被注意到了,才算是存在的,如果你没有看到、读到、听到过,它对你来说,就是不存在的;
28、选项 D认为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选项 E认为人的理性控制着自然界的规律,即认为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以上均为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选项 ABDE正确。选项 C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与题干要求不符。2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2.00)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就是运动,不存在静止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物质
29、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CD 两项表述正确。22.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分数:2.00)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解析:解析:信心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所以选项 A正确。B 选项是 1933年美国正处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之中,刚刚上任的总统罗斯福在
30、就职演讲里讲的一句话。他号召美国人民要以不畏惧的精神,去战胜危机。同样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也是正确答案。C 选项是根据马克思的下列话语改编的,马克思指出:“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也就是说,任何问题或困难,自它诞生之时,解决它或克制它的办法与手段就同时产生了,只是人们发现这一手段和方法的过程有时会滞后。所以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也就是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选项 C也是正确选项。D 选项要求人们不要回避困难,也是讲要勇敢面对,同样属于意识的能动性的问题,也是正确选项。23.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分数:2.
31、00)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科学实验活动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故选 BCD三项。2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
32、质变规律的有(分数:2.00)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展开的,选项 AD均为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的表现形式,均为正确选项。选项 E的意思是“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体现了量变只有到达一定的程度后才能引起质变,符合量变与质变的规律。因此,选项 E正确。选项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中的“有和无”“前和后”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与题干不符。选项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意思是“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揭示的是本质
33、和现象的关系,与题干不符。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分数:2.00)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B.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 C.不同事物的矛盾是特殊的 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选项 AD讲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不符合题意。故 BC项正确。26.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指(分数:2.00)A.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B.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D.原因与结果是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
34、的关系是辩证的: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选项 ABC正确。前后相继不一定是因果关系,选项 D错误。27.“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下列正确表述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关系的是(分数:2.00)A.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
35、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B.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C.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 D.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自由和必然,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36、28.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分数:2.00)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地球“忍无可忍”的一幅漫画要求回答其警示意义。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是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理环境是由其包含的各种条件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必须
37、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否则,就会引起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故 AB选项是正确的。C 选项否认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协调,D 选项只讲人类依附于自然的一面,而否认了人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面,故 CD两项不选。29.“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指(分数:2.00)A.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D.人类不可能像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那样,用精确的眼光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题干中的命题是马克思的一
38、个著名论断,其本质含义是说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A 项正确。由于“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所以 B项正确。CD 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项。30.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分数:2.00)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C.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解析:解析: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39、的。劳动力价值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价值的构成还包括社会和历史道德的因素。因此,选项 ACD正确。选项 B是劳动力价值的来源。3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分数:2.00)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平均利润率下降 解析:解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例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例相应减少,它必然导致:可变资本吸纳的劳动力相对减少,相对过剩人口出现;由于可变资本减少,剩余价值量减少,导致利润率、平均利润率下降;由于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因而用于添加劳动资料的固定资本比重增大,同时由于固定资本总体上周转较慢,导致资本周转速度减缓。因此,选项 ACDE正确,B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