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6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3294       资源大小:61.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6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6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分数:2.00)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可知性和不可知性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党中央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中华

    2、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了 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根据的是(分数:2.00)A.现实的可能性B.好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现实性5.孔子在论语中讲道:“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6.真理的绝对陛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是同(分数:2.00)A.人的思维认识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联系B.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至上性有关,而与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非至上

    3、性无关C.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有关,而与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至上性无关D.人的思维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有关7.“知识就是力量”,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00)A.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B.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D.知识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分数:2.00)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人口因素D.社会意识9.被马克思主义称为“历史的火车头”的是(分数:2.00)A.革命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生产关系10.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颂扬,这突出地说明了(分数:2.00)A.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之间具

    4、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诸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1.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分数:2.00)A.物质属性B.社会属性C.自然属性D.一般属性12.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分数:2.00)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13.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分数:2.00)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14.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分数:2.00)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15.垄断资本

    5、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分数:2.00)A.资本主义私有制B.自由竞争C.垄断价格D.垄断地位16.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标志是(分数:2.00)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创造过程B.意识活动具有主体选择性C.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

    6、的东西变成现实D.意识具有高度的自控性1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研团队使用自选的恢复系 R1964做父本与做母本的 Y58S配组研发出最新杂交水稻品种“Y 两优 1964”,这种水稻在湖南等地试种两年,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产量可达到亩产 1 000公斤以上。日前科研团队委托重庆西南大学在歇马实验基地进行示范性试种,之后会积极向广大农民朋友推广,这一成果将再一次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以上事实体现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是要(分数:2.00)A.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B.把实践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C.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D.要更加看重意识的能动作用

    7、20.“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限的B.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始无终的无限过程C.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有限过程都是整个世界无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D.世界无限的发展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21.下列说法体现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的有(分数:2.00)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C.防微杜渐D.拔苗助长2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分数:2.00)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

    8、斗争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3.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面对同一认识客体,不同的主体会得出不同的认识结果。这说明(分数:2.00)A.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24.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 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具体表现在(分数:2.00)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C

    9、.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2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超出了感动的意义,更催人行动。这件事说明价值评价是(分数:2.00)A.实践活动的精神驱动力B.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C.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D.实践活动发展的决定力量2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分数:2.00)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27.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说明阶级是一个(分数:2.00)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

    10、C.历史范畴D.意识范畴28.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分数:2.00)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B.剩余价值的源泉C.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D.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29.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分数:2.00)A.资本家的储蓄B.资本家的勤俭C.资本积聚D.资本集中3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分数:2.00)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C.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阶段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分数:2.00)A.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

    11、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C.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D.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32.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但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持续前进的,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这是因为(分数:2.00)A.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B.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C.社会主义制度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一种新的先进制度D.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3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是(

    12、分数:2.00)A.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也是远大理想在我国的现实体现B.远大理想指引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C.共同理想的实现是远大理想实现的基础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将其割裂和对立起来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6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分数:2.00)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 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

    13、可知性和不可知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所以,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因此,选项 B正确。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的就是这一道理。所以 A选项正确。4.党中央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14、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了 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根据的是(分数:2.00)A.现实的可能性B.好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现实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现实性与可能性。这是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因此选项 D正确。制定规划等必须从现有实际出发,立足于现实性。规划中追求的目标以及最后要实现的理想,根据其是否有充分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分为现

    15、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在现实的可能中,有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要求人们两手准备,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5.孔子在论语中讲道:“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说如果自己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强调双方要换位思考,要善于从对立面的角度看问题,即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A 选项正确。C、D 两个

    16、选项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身没关系,排除。B 选项是本题最具有干扰性的选项。有的同学会认为自己不想做的,也别让别人去做。说明自己和别人具有共同的普遍性,因此推导出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但这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身含义所直接体现的原理,是推理出来的外延所体现的原理。做好本题的关键一定要搞清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身寓意所直接体现的哲学原理,不能过度推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选项。6.真理的绝对陛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是同(分数:2.00)A.人的思维认识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联系 B.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至上性有关,而与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无关C.人的思维认

    17、识能力的非至上性有关,而与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至上性无关D.人的思维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有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与人的思维、人的认识能力的矛盾本性的关系。前者根源于后者。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性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无限性和有限性的对立统一。作为正确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必然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因此,正确答案为 A选项。选项 B、C

    18、 都是片面性观点,选项 D是在真理观上要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故都排除。7.“知识就是力量”,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00)A.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 B.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D.知识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

    19、引导、相互促进的。题干的“知识”是指真理性认识,“力量”是对人的有用性,这就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B 选项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选项认为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D 选项错误。因此,A 选项是正确答案。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分数:2.00)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C.人口因素D.社会意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地理环境和人口

    20、因素也是社会存在的内容,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或是制约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起决定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9.被马克思主义称为“历史的火车头”的是(分数:2.00)A.革命 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生产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正确答案是 A选项。10.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颂扬,这突出地说明了(分数:2.00)A.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21、D.社会意识诸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颂扬是历史继承下来的,是意识的历史继承性。A、B、D 选项虽然是正确说法,但不是题干要表达的意思,C 选项是符合题干的正确说法,为正确答案。11.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分数:2.00)A.物质属性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D.一般属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2、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因为它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故 B选项为正确答案。12.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分数:2.00)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可见,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故 B选项为正确答案

    23、。13.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分数:2.00)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货币本质和职能的理解。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即用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因为它本身也有价值。故正确答案是 C选项。A 选项“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是货币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其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B 选项“商品交换的媒介”属于货币职能中的流通手段。D 选项“可作为支付手

    24、段”同样不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14.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分数:2.00)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使用价值和价值不是互相决定的关系,故 B、C 选项错误。价值量的大小不是由商品的多少决定的,故 A选项不正确。价格总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 D选项。15.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凭借

    25、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分数:2.00)A.资本主义私有制B.自由竞争C.垄断价格D.垄断地位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垄断资本家获得垄断利润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获得垄断利润是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故 D选项是正确答案。16.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标志是(分数:2.00)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属记忆性试题,难度适中。马克思、恩格斯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

    26、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848 年 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 A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8.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具有主体选择性 C.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 D.意识具有高度的自控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

    27、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所以,A、B、C、D 选项都正确。1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研团队使用自选的恢复系 R1964做父本与做母本的 Y58S配组研发出最新杂交水稻品种“Y 两优 1964”,这种水稻在湖南等地试种两年,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产量可达到亩产 1 000公斤以上。日前科研团队委托重庆西南大学在歇马实验基地进行示范性试种,之后会积极向广大农民朋友推广,这一成果将再一次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以上事实体

    28、现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是要(分数:2.00)A.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B.把实践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C.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D.要更加看重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题中袁隆平科研团队通过对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发现水稻新品种,并在湖南进行实践,借助一定物质条件和手段,在实验基地试种,最终向广大农民推广,将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D 选项并没有指出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排除。因此,选项A、B、C 正确。20.“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限的 B.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始无

    29、终的无限过程 C.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有限过程都是整个世界无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D.世界无限的发展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与过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A、B、C、D 选项正确。21.下列说法体现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的有(分数:2.00)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防微杜渐 D.拔苗助长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0、。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选项 A、B、C 都重点强调了量变的主要作用,它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D 选项否认了量变的作用,正确答案为 A、B、C 选项。2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分数:2.00)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是统一的,A 选项正确;发展就是矛盾的转化,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C 选项正确;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属于典型的辩证法

    31、的观点,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选项正确;B 选项,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不能说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A、C、D 选项是正确答案。23.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面对同一认识客体,不同的主体会得出不同的认识结果。这说明(分数:2.00)A.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在主体

    32、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和创造上。在这一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 C、D 选项正确。这也恰恰说明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作用,B 选项正确。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仅是受主体的影响而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因为归根到底它们依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认识的结果是由实践活动决定的,A 选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 B、C、D 选项。24.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 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具体表现在(分数:2.00)A.认识的

    33、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的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同时,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

    34、一不可。因此,正确答案应为 B、C、D 选项。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故 A选项错误。2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超出了感动的意义,更催人行动。这件事说明价值评价是(分数:2.00)A.实践活动的精神驱动力 B.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 C.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D.实践活动发展的决定力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选项 D夸大了价值性认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个别考生会对 C选项产生疑惑,疑惑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规范”的含义。“规范”不但具有一定的

    35、制约作用,还有教育引导等作用。故 C选项正确。2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分数:2.00)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因此,A、B、C 选项是正确的,D 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而且不属于反作用的表现,因此是错误的

    36、。27.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说明阶级是一个(分数:2.00)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C.历史范畴 D.意识范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阶级概念的理解。“同生产发展”联系在一起,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联系在一起,说明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C 选项。28.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分数:2.00)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B.剩余价值的源泉 C.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D.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

    37、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它表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故 B、C、D 选项为正确答案。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故 A选项错误。29.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分数:2.00)A.资本家的储蓄B.资本家的勤俭C.资本积聚 D.资本集中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个别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前者是指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它以资本积累为基础,是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

    38、的杠杆。因此,正确答案为 C、D 选项。3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分数:2.00)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C.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阶段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19 世纪 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19 世纪 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 世纪末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因此,正确答案为 A、D选项。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分数:2.00)A.国家资本所有

    39、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C.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D.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在:第一,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选项 B、D,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均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变化,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

    40、A、C 选项。32.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但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持续前进的,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这是因为(分数:2.00)A.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B.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C.社会主义制度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一种新的先进制度D.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的原因,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A、B、D 选项正确。C 选项的错误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社会主义制度,此表述过于绝对化。33.党

    41、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是(分数:2.00)A.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也是远大理想在我国的现实体现 B.远大理想指引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C.共同理想的实现是远大理想实现的基础 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将其割裂和对立起来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属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也是全体人民应树立的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体现。没有远大理想的指引,就不会有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远大理想就没有现实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 选项。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6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