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3281       资源大小:6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3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3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起点是(分数:2.00)A.客观事物B.社会实践C.感性认识D.思维抽象3.20世纪 70年代,印度发现了脱离人类社会而由狼抚育并与狼共同生活的“狼孩”。科学家发现,“狼孩” 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分数:2.00)A.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是社会的产物

    2、,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4.“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这是(分数:2.00)A.形而上学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5.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基本形式有三种,其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分数:2.00)A.物质生产劳动B.政治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6.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分数:2.00)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7.“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

    3、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分数:2.00)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分数:2.00)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分数:2.00)A.劳动发展史B.思想发展史C.交往发展史D.阶级斗争史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商品生产者(分数:2.00)A.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B.在劣等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在先进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D.在现有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

    4、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1.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分数:2.00)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C.购买原材料的价值和购买劳动力的价值的比例D.劳动者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的比例1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分数:2.00)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C.预付资本、职能资本、流通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业资本13.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分数:2.00)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14.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

    5、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的是(分数:2.00)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B.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的建立C.巴黎公社宣告成立D.第二国际成立15.在共产主义社会,“三大差别”(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必须归于消失的前提条件是(分数:2.00)A.私有制和利益对立的消除B.旧式分工的消除和人的全面发展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实现D.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6、分数:2.00)_17.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分数:2.00)A.符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B.符合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C.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D.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已经不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18.人们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坚持(分数:2.00)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C.通过实践,真抓实干D.掌握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分数:2.00)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

    7、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20.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B.认识使物质世界划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人依赖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D.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21.2017年 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 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规划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展望新区未来,这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央这一举措反

    8、映了(分数:2.00)A.现实性是包含内在依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中B.要立足现实,展望未来C.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D.树立辩证的否定观22.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个论断说明(分数:2.00)A.精神和理论的力量比物质的力量更加重要和强大B.对客观世界的批判和改造必须依赖物质力量来实现C.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变革和改造客观世界23.为了避免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就应该注意(分数:2.

    9、00)A.弄清某一真理所适用的特定条件与范围B.努力探索那些穷尽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永恒真理C.力求全面地把握某一真理D.如实地把真理都看成相对真理而反对真理的绝对性24.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2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分数:2.0

    10、0)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26.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分数:2.00)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从事实践活动的人27.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分数:2.00)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28.“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

    11、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B.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决定力量C.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D.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29.商品的使用价值(分数:2.00)A.是指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0.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有(分数:2.00)A.资本周转时间B.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C.剩余价值的多少D.生产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构成31.钢铁厂的资本家购买的铁矿石属于(分数:2.0

    12、0)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32.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B.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C.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D.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3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分数:2.00)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C.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3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

    13、: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起点是(分数:2.00)A.客观事物B.社会实践C.感性认识D.思维抽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这一思维方法完整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以达到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本题题干节选了这一完整过程的后半部分进行设问。根据后半部分的先后顺序: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那么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就应该是抽象,即思维抽象。因此 D选

    14、项正确。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逻辑起点,因此 A选项错误。社会实践是认识或思维逻辑的起源,而不是起点。起源和起点不是一回事。起源侧重的是产生的来源问题,起点侧重的是先后顺序问题。人类一切认识或思维都是来源于实践。因此 B选项错误。感性认识是人们认识的初级阶段,不是逻辑的起点。因此 C选项错误。3.20世纪 70年代,印度发现了脱离人类社会而由狼抚育并与狼共同生活的“狼孩”。科学家发现,“狼孩” 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分数:2.00)A.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

    15、映社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意识的起源。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使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对于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狼孩”没有意识正说明了这一点。正确答案是 A选项。4.“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这是(分数:2.00)A.形而上学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在辩证否定观看来,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

    16、。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故选项 C正确。5.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基本形式有三种,其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分数:2.00)A.物质生产劳动 B.政治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因此,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产劳动。正确答案为 A选项。6.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分数:2.00)A.直

    17、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 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题干强调的是后半句话。而“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意味着学习理论,占有间接经验,B 选项正确。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受教育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学习别人的间接经验既包括感性认识,也包括理性认识。因此 C、D 选项都属于片面性选项。7.“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分数:2.00)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C

    18、.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们所获得的认识(理论)总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所谓具体的认识,就是说主观认识总是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的认识;所谓历史的认识,就是说主观认识总是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实践发展变化了,主观认识也应该随之发展变化,这样才能使主观认识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 D选项。8.先进生产力的集

    19、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分数:2.00)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体性要素,另一类是渗透性要素。实体性要素中的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但不是判定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但也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渗透性要素主要指自然科学。在当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选项。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分数:2.00)A.劳动发展史 B.思想发展史C.交往发展史D.阶级斗争史解析:解析:本

    20、题考查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发展史就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史,所以理解人类发展史的“钥匙”就是劳动发展史。思想发展史、交往发展史和阶级斗争史,归根到底都是由劳动决定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选项。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商品生产者(分数:2.00)A.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B.在劣等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在先进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D.在现有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劳动者

    21、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选项 A是个别劳动时间,选项 B、C 都属于非“正常”生产条件。D 选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11.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分数:2.00)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C.购买原材料的价值和购买劳动力的价值的比例D.劳动者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的比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的价值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

    22、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 C:v 表示。因此,A 选项为正确答案。1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分数:2.00)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C.预付资本、职能资本、流通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业资本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

    23、币资本的职能。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殖,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可见,这里讲的是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执行的不同职能形式,而不是三种不同的资本。故A选项是正确的。13.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分数:2.00)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在各国垄断资本彼此竞争更为激烈的条件下,各资本主义

    24、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目的是在世界上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故 B选项是正确答案。14.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的是(分数:2.00)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B.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的建立 C.巴黎公社宣告成立D.第二国际成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属于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25、影响日益扩大。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故 B选项正确。1847 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其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 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物,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89 年 7月 14日,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国际社会主义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第二国际诞生。第二国际在组织和积聚革命力量,反对资本主义、军国主义,促进工人运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A、C、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选。15.在共产主义社会,“三大差别”(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

    26、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必须归于消失的前提条件是(分数:2.00)A.私有制和利益对立的消除B.旧式分工的消除和人的全面发展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实现D.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共产主义社会“三大差别”消失的前提条件,属记忆性试题,难度适中。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只有 D选项作为前提条件,A、B、C 选项的内容才能成立,因此,D 选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

    27、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7.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分数:2.00)A.符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B.符合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 C.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D.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已经不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要随时代

    28、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要具有时代的新内涵、新特征,符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但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方法,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教育,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课堂、进头脑,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18.人们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坚持(分数:2.00)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C.通过实践,真抓实干 D.掌握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和途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要正确发挥

    29、主观能动性,必须注重三个方面: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因此,选项B、C、D 正确。1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分数:2.00)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又可表述为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将其称为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并认为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所以,选项 A、B、C 正确。20

    30、.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B.认识使物质世界划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人依赖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D.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题干中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人依靠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为此要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两者的和谐统一。A 选项本身表述错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B 选项的错误在于,实践使物质世界划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21.2017年 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

    31、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规划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展望新区未来,这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央这一举措反映了(分数:2.00)A.现实性是包含内在依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中 B.要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C.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 D.树立辩证的否定观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现实性和可能性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没有现实性就没有可能性,反之没有可能性就没有现实性,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立足现实,展望未来。D 选项不

    32、符合题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22.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个论断说明(分数:2.00)A.精神和理论的力量比物质的力量更加重要和强大B.对客观世界的批判和改造必须依赖物质力量来实现 C.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变革和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在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强调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并指出了理论和精神发挥作用的途径。A 选项夸大了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因而是错误的。B

    33、、C、D 选项符合题意,是正确的。23.为了避免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就应该注意(分数:2.00)A.弄清某一真理所适用的特定条件与范围 B.努力探索那些穷尽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永恒真理C.力求全面地把握某一真理 D.如实地把真理都看成相对真理而反对真理的绝对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这是因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偏离真理的具体性和真理的全面性。其一,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它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点

    34、,或者把其中的任何一个原理孤立起来,都可能使真理变为谬误。因此,为了防止把真理变成谬误,就必须弄清其所运用的条件和范围,就必须对其全面地进行理解和把握。选项 A、C 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永恒真理是不存在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不能只承认相对性而反对绝对性。故 B、D 选项错误。24.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35、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起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理论的目的。另一方面,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指导作用。列宁观点中的经验实际指的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因此选项 A、D 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应为 B、C 选项。2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分数:2.00)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

    36、响感觉活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题干是不同人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认识,A 项是指这种不同感觉是在不同理性认识指导之下形成的,是正确答案。B 项是指意识的主观差异性,也是意识能动性,符合题意。C 项是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错误认识,不符合题意。D 项是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正确认识。故 A、B、D 选项正确答案。26.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分数:2.00)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社会存

    37、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在这一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包括人口因素和自然地理环境。选项 C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外延过大,其中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D 选项。27.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分数:2.00)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人们的历史

    38、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A、B 项的多数人和势力强大的人不等于人民群众,不能作为正确答案;C、D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28.“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

    39、00)A.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B.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决定力量 C.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D.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的论述说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B)。如果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特定的社会形态就不会变;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就会促成社会形态的改变。社会形态是具体的(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C),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D)。A、B、C、D 选项均正确。29.商品的使用价值(分数:2.00)A.是指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是构成

    40、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商品使用价值的理解。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故正确答案是 A、B、C、D选项。30.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有(分数:2.00)A.资本周转

    41、时间 B.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C.剩余价值的多少D.生产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构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越多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故 A、B 选项为正确答案。C、D 选项和资本周转速度都没有关系,故排除。31.钢铁厂的资本家购买的铁矿石属于(分数:2.00)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的划分。钢铁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铁矿石既属于流动资

    42、本,也属于不变资本。故 A、D 选项为正确答案。32.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C.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D.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垄断抑制了市场价格的自由波动,垄断价格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是,从全社会看,整个社会商品的价值,仍然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所以,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

    43、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表现形式。故 A、C、D 选项是正确答案。垄断价格不是围绕生产价格波动的,故 B选项错误。3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分数:2.00)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C.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本知识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