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55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分数:2.00)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3.由谷歌公司研造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挑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5 盘棋将分别于 2016 年 3 月9 日、10 日、12 日、13 日和 15 日举行,即使一方率先取得 3 胜,也会下满 5 盘。最终,阿尔法围棋以4:1 赢得这场“战争”。人类
2、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分数:2.00)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4.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 )(分数:2.00)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5.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
3、: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6.假如“完美”是 100 分,那么 60 分不完美,80 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是 80 分而不是 10o 分而否认从 60 分进步到 80 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分数:2.00)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4、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7.马克思曾经引用亚当斯密的话“他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的天赋和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设想得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句话说明( )(分数:2.00)A.人的生理素质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B.人的天赋是造成人的才能的决定性因素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是后天的社会实践8.认为“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的观点( )(分数:2
5、.00)A.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B.揭示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阶段C.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D.否认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9.自 1956 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 年 9 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10.“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阻隔了中国人半个多
6、世纪之久的“浅浅的海峡”,在今天被两岸直航的包机轻盈地直接飞越。正是两岸的亲情、共同的利益,让两岸关系一步接着一步向前发展。“飞起来了,就不要再停下来”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这一愿望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2.00)A.事物总是处在绝对运动之中,静止是不存在的B.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质变比量变更重要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1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分数:2.00)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 )(分数:2.00)A.劳动工
7、具B.劳动力C.劳动场所D.劳动对象13.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 )(分数:2.00)A.小商品经济的实质B.产品经济的实质C.计划经济的实质D.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14.马克思指出:“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这段话说明( )(分数:2.00)A.垄断资本家剥削中小资本家B.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中小资本家创造的C.垄断价格不可能增加商品价值D.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随意制定的1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分数
8、:2.00)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7.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分数:2.00)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8.“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
9、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模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意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分数:2.00)A.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B.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C.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D.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9.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
10、。这意味着( )(分数:2.00)A.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B.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个体C.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D.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20.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 2011 年 8 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分数:2.00)A.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B.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C.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D.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
11、如期成功21.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这两种观点( )(分数:2.00)A.共同错误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B.都是主观真理论C.都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D.都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分数:2.00)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2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分数:2.00)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B.商品交换必须按照各个
12、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量来进行C.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24.今年,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将进行大选,下列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B.从形式上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C.从实际政治作用上看,选举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这种选举既无民主形式,也无民主内容25.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垄断统治,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分数:2.
13、00)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国家资本输出2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分数:2.00)A.无产阶级专政B.社会主义民主C.唯物史观D.国家政权27.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具体是指( )(分数:2.00)A.一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B.各国无产阶级采取同一种斗争方式C.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从属于另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D.坚持各国政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28.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结合材
14、料回答问题材料 1 在当代,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材料 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入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请回答:(分数:4.00)(
15、1).如何看待“全球问题”,解决的思路是怎样的?(分数:2.00)_(2).结合材料 2,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55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分数:2.00)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6、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据此,本题选 C。3.由谷歌公司研造的人工智
17、能系统阿尔法围棋,挑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5 盘棋将分别于 2016 年 3 月9 日、10 日、12 日、13 日和 15 日举行,即使一方率先取得 3 胜,也会下满 5 盘。最终,阿尔法围棋以4:1 赢得这场“战争”。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分数:2.00)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解析:解析: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
18、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科幻电影表达的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的观念是错误的,认为机器人也会有意识,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据此本题选 A。B 错误,机器人不具有主观能动性;C 和 D 与题干材料无关。4.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 )(分数:2.00)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垃圾和资源既对立又统一,即矛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变“废”为“宝”是矛盾转化的过程。据此,本题选 D。5.中医在实践中
19、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20、的关系。6.假如“完美”是 100 分,那么 60 分不完美,80 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是 80 分而不是 10o 分而否认从 60 分进步到 80 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分数:2.00)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解析:解析:题干材料中强调从 60 分进步到 80 分的意义,这是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故 B 入选;A 与题意无关,题中没有涉及矛盾双方,也没有涉及主次矛盾,不能启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排除;题中没有强调从 60 分进步到 80 分是关键,也就没有强
21、调要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C 与题意不符,应排除;题中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而没有涉及质变,即没有强调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故排除 D;本题正确答案是 B。7.马克思曾经引用亚当斯密的话“他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的天赋和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设想得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句话说明( )(分数:2.00)A.人的生理素质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B.人的天赋是造成人的才能的决定性因素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造成人们认识
22、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是后天的社会实践 解析:解析: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的认识和才能的差别上并不起决定性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因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综上所述,AB 选项观点本身错误。C 选项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 D。8.认为“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的观点( )(分数:2.00)A.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B.揭示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阶段C.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 D.否认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
23、重要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经历了南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对认识客体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它以具体性、内容多样性为特点;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加工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以抽象概括性为特点,超越了感性认识的界限和范围,达到了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把握。题干的这一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它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仅仅是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理性认识的作用是极不可靠
24、的,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和质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9.自 1956 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 年 9 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解析:解析:本题以中微子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中微子研究过程中,有不断的深入,也有误差,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25、和无限性,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C 项错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 项与本题无关,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10.“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阻隔了中国人半个多世纪之久的“浅浅的海峡”,在今天被两岸直航的包机轻盈地直接飞越。正是两岸的亲情、共同的利益,让两岸关系一步接着一步向前发展。“飞起来了,就不要再停下来”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这一愿望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2.00)A.事物总是处在绝对运动之中,静止是不存在的B.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质变比量变更重要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解
26、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解析:解析:”飞起来了,就不要再停下来”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这属于社会意识的表现,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中国人半个多世纪之久这一社会存在在人们心理和情感上的反映,所以正可以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中的“反映”这一知识点,故 C 项符合题意,可选。A 项明显错误,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 项量变与质变关系与题意无关;D 项主次矛盾关系也不是题中材料所涉及的,故排除。所以此题只能选 C。本题考查同学们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一辩证关系原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1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分数:2.00)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
27、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解析:解析: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的层次上看,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 )(分数:2.00)A.劳动工具B.劳动力 C.劳动场所D.劳动对象解析:解析: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
28、也就转化为资本。据此,本题选 B。13.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 )(分数:2.00)A.小商品经济的实质B.产品经济的实质C.计划经济的实质D.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劳动力的买卖,以自由平等的关系,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小商品经济的实质即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的实质都只是存在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14.马克思指出:“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这段话说明( )(分数:2.00)A.垄断
29、资本家剥削中小资本家B.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中小资本家创造的C.垄断价格不可能增加商品价值 D.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随意制定的解析:解析:垄断价格本身不能增加和减少商品的价值,但是可以转移商品的价值,从整个社会看,商品价格总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相一致。1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分数:2.00)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
30、的、基本的形式。这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因此 B 项是正确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7.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分数:2.00)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解析:
31、解析:B 选项“有无相生,前后相随”中的“有和无、前和后”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 选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体现自然界呈现的一种规律性,也予以排除。AD 体现量变与质变。18.“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模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意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
32、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分数:2.00)A.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B.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C.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 D.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解析:解析:题干问为什么瘦西湖“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这主要是因为园林艺术家:(1)利用自然的地形,经过人工的整理(即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使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即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3)使很多小园互相“因借”(即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故
33、本题选 ABC。19.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 )(分数:2.00)A.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B.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个体C.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 D.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解析:解析:考古遗物能够让人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从而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说明了对个体的认识对整体的作用,A 正确,B 不符合题意。通过对考古遗物的考古实践活动认识历史,符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哲理,C 符合材料主旨。D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 AC 项。20.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
34、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 2011 年 8 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分数:2.00)A.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B.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C.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D.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解析:解析:人类对木星的探索不只是为满足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这么简单,更直接的动力是加深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A 项观点是不准确的。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未必能确保木星
35、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D 项观点错误。21.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这两种观点( )(分数:2.00)A.共同错误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B.都是主观真理论 C.都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D.都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析:解析:马赫主义真理和实用主义观都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属于主观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格格不入,故不选 C。马赫主义强调多数人承认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用主义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强调有用即标准,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不选 D。2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分数:
36、2.00)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D选项观点明显错误,上层建筑不能决定经济基础性质,应该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其他均为正确选项。2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分数:2.00)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B.商品交换必须按照各个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量来进行C.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
37、的原则进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的基本内涵,属于记忆型考点。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必须遵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选 CD。24.今年,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将进行大选,下列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 B.从形式上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 C.从实际政治作用上看,选举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这种选举既无民主形式,也无民主内容解析:解析:D 选项观点错误。资本主义民主选举,只有形式上民
38、主,没有民主的实质内容。其他均为正确选项。25.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垄断统治,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分数:2.00)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国家资本输出解析:解析:基本形式有三种,即 ABC 三项。D 选项国家资本输出是从输出资本的来源来看的,分为两类:一是私人资本输出;二是国家资本输出。2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分数:2.00)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民主 C.唯物史观D.国家政权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
39、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 AB 为正确答案。27.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具体是指( )(分数:2.00)A.一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B.各国无产阶级采取同一种斗争方式C.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从属于另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D.坚持各国政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 解析: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一是坚持
40、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即 A 选项。他们在强调由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的同时,也强调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国际性的事业,它只能在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中实现。二是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即 D 选项。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并不意味着各国无产阶级可以不顾本国实际而采取同一种斗争方式;也不意味着要求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从属于另一国无产阶级的斗争。据此,排除 BC。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28.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解析:结合
41、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在当代,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材料 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入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请回答:(分数:4.00)
42、(1).如何看待“全球问题”,解决的思路是怎样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解析:(2).结合材料 2,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可再生资源,以促进入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