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4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3235       资源大小:64.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4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44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形而上学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2.00)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

    2、发展的总趋势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分数:2.00)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5.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分数:2.00)A.水集鱼聚,木

    3、茂鸟集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物我一体,心物一体6.“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习近平认为,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反“四风”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不搞面面俱到,打到了七寸。实践证明,有的放矢事易成,无的放矢事难成,集中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必须找准靶子、点中穴位。“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分数:2.00)A.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B.要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来表现的7.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

    4、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分数:2.00)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分数:2.00)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9.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分数:2.00)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

    5、.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0.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分数:2.00)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 )(分数:2.00)A.生产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类型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D.

    6、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1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自发地以生产价格为中心波动,是价值规律在( )(分数:2.00)A.垄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形式B.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形式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形式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形式13.在资本主义社会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动力是( )(分数:2.00)A.为了生产更多的商品B.为了资本的积累C.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D.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14.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分数:2.00)A.成立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B.暴力革命C.消灭二三大差

    7、别D.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B.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C.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D.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17.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

    8、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分数:2.00)A.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B.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D.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18.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分数:2.00)A.矛盾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19.2016 年 4 月 1 日,习近平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求木之长者

    9、,必固其根本。寻求治本之道,始终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铭记全人类福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定推进全球安全治理,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促进各国普遍发展繁荣,开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惟其如此,才能早日铲除滋生核恐怖主义的土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分数:2.00)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分数:2.00)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21.认识过程主要是理

    10、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有( )(分数:2.00)A.诱导作用B.指导作用C.解释作用D.预见作用22.2011 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分数:2.00)A.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B.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C.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D.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2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

    11、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说法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分数:2.00)A.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但并不排斥自然属性C.人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的,存在着固定不变的人性,且由人类所共有D.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既是辩证法又是唯物论24.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 )(分数:2.00)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B.生产不断萎缩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扩大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

    12、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有组织状态之间的矛盾25.社会生产是连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即( )(分数:2.00)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问题C.两大部类的平衡问题D.总供需的平衡问题26.当代资本主义劳动对资本形成实质上的隶属,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新变化的表现( )(分数:2.00)A.职工参与决策B.终身雇佣C.职工持股D.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27.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有( )(分数:2.00)A

    13、.历史文化不同B.服务经济基础不同C.阶级本质不同D.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28.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当细茵发生变异,抗生素对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人不再有效,就是抗生素耐药。世卫组织官员称,如果没有多方紧急协调行动,“世界就会迈向后抗生素时代,多年来可治疗的常见感染和轻微伤痛可再一次置人于死地。”“这不是预测,而可能是即将到来的现实。”英国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每年数百万人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药性而提早离世。如不采取切实行动,35 年后,每年因抗生素滥用

    14、而死亡的人数将超过 1000 万。抗生素曾是消灭病菌的神奇武器,但随着抗生素滥用,病菌耐药性和“超级病菌”已成为医学难题。例如,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南非、瑞典和英国已确认治疗失败。今天起,向滥用抗生素说“不”!因为“滥用就会无用”。材料 2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茵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

    15、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 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 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2010 年 10 月 26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全世界有 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我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 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

    16、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 60 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 700 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 2000 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 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请回答:(分数:4.00)(1).“滥用”到“无用”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分数:2.00)_(2).从病菌的耐药性增强到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44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

    17、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形而上学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因是: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

    18、,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据此,本题选 A。B 选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C 选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D 选项是与“马克思主义”完全对立的发展观,排除。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2.00)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

    19、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解析:解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此诗句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此诗句说明了“新叶”取代了“旧叶”、“后波”超越了“前波”。所以也体现新事物战胜了旧事物。据此,本题选 D。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

    20、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分数:2.00)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解析:解析:寓言的哲理是指事物各有自己的优势,说明不同事物各有其特点,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A 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指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C 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指要全面地看问题;D 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指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与题干相符。5.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

    21、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分数:2.00)A.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物我一体,心物一体解析:解析:“北极熊减肥”现象体现的是根据气候变化,主动作出调整,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体现了联系的有条件性。A 选项符合。B 选项“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选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 选项“物我一体,心物一体”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6.“伤其十指,不如断其

    22、一指。”习近平认为,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反“四风”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不搞面面俱到,打到了七寸。实践证明,有的放矢事易成,无的放矢事难成,集中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必须找准靶子、点中穴位。“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分数:2.00)A.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来表现的解析:解析:”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语出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原文为: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中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中一个师。意思是:伤害一个人,与其动他十个指头,不如集中打断他一个指头;与其泛泛地打一

    23、些消耗战、拉锯战,不如狠狠地打一个歼灭战,这样吃掉一个敌人就少一个敌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则体现了在复杂事物中多种矛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选 A。7.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分数:2.00)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

    24、理性推测是可靠的解析:解析:本题四个选项干扰性非常强,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句子“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这一句子中的“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预测,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性思考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因此本题应选 C。仔细推敲 A、D 选项,这两个选项实际上是错误观点,尚未探测到的事物,也有可能客观地存在着,有可能是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无论存在与否都将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理性推测是否可靠最终都要接受实践检验,而非看这一推测是否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B 观点正确,但未准确反映题意。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

    25、题的含义是( )(分数:2.00)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解析:解析:”理论”是一种认识,“行动”则是实践,革命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反过来指导革命实践。A 选项观点错误,不能说理论比行动更重要。B 选项亦错误。革命理论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决定革命运动成败的最终决定因素,过于夸大,故 D 项错误。正确答案为 C。9.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分数:2.00)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解析:解析: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

    26、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它的变化也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10.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分数:2.00)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题目主要讲的是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使得人们的传统意识发生变化,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变为“协调发展”,故选 B。A 项说

    27、法错误,错误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也发挥作用,只是性质不同而已,所以舍去 A;C 项与题目无关,不涉及前进性与曲折性,舍去;D 项与题意无关,不能把由“一个中心”到“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成主次方面的转化,舍去。1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 )(分数:2.00)A.生产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类型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在竞争中实现的解析:解析:生产同种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在竞争中形成的。不同类型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只能是形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商品生产

    28、者和消费者的竞争,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都无法形成商品的价值。1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自发地以生产价格为中心波动,是价值规律在( )(分数:2.00)A.垄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形式B.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形式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形式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形式解析:解析: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采取垄断价格的形式。13.在资本主义社会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动力

    29、是( )(分数:2.00)A.为了生产更多的商品B.为了资本的积累C.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D.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 解析:解析: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为了在竞争中站住脚,资本家必然会采用新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14.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分数:2.00)A.成立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B.暴力革命C.消灭二三大差别D.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30、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B.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C.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D.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琴声是人在弹琴后发出的声音,具有人化的特点,琴声也离不开人的弹奏,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只要手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这不一定,还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按照曲谱来弹奏,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因此本题选 AC。本题须注意联系的存在是需要一

    31、定条件的。(1)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17.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分数:2.00)A.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B.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D.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解析:解析:本

    32、题主要考查的是认识规律和应用规律。B 选项说法是错误的,偶然性体现着必然性,但不能说“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D 选项中“完全掌握”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规律是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大气运动是一种现象,具有偶然性。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据此,本题选 AC。18.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分数:2.00)A.矛盾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方

    33、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关于矛盾观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和以往曾命制过的有关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选择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中国古代辩证法家的原命题作题干,而以矛盾学说的有关观点作备选项,此题的难度也就在于此。一般考生选择此题的思路是,先读明白题干中文言文的意思,然后再根据题干的意思去选择答案,如果这样回答该题是难以得分的。遇到这种题型,可以先不考虑题干文言文的含义,直接抓住主句“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然后将所给出的 4 个备选项中所有有关辩证法的观点都提炼出来,一股脑把它们都选定即可。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分析各个备选项,ABCD 都是关于矛盾学说亦

    34、即辩证法的观点都入选。19.2016 年 4 月 1 日,习近平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寻求治本之道,始终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铭记全人类福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定推进全球安全治理,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促进各国普遍发展繁荣,开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惟其如此,才能早日铲除滋生核恐怖主义的土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分数:2.00)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析:解析:古语出自魏征谏太宗十思

    35、疏,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意思是: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间的矛盾。“木长”与“根本”相联系,“流远”与“泉源”相联系,体现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选 A。决定“木长”的因素很多,“固其根本”为主要因素,“固其根本”和“浚其泉源”都强调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即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因此 B 选项也是正确答案。2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36、 )(分数:2.00)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认识关系。在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的基础上又产生出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因此,选项 ABCD 正确。21.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有( )(分数:2.00)A.诱导作用B.指导作用 C.解释作用 D.预见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属于记忆型考点。A 选项属于非

    37、理性因素的作用。BCD 项属于理性因素作用。同学们记忆时要注意区分。22.2011 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分数:2.00)A.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B.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C.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D.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解析:解析:题干材料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说明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故选 B。题干材料中“失业率、财富不公”说明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故选 A。C 选项观点正确与题意无关。D 选

    38、项本身观点错误。2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说法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分数:2.00)A.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 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但并不排斥自然属性 C.人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的,存在着固定不变的人性,且由人类所共有D.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既是辩证法又是唯物论 解析:解析:C 选项错误。不存在抽象人性,只有具体人性,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C 项观点属于形而上学人性论。其他选项均为正确选项。24.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

    39、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 )(分数:2.00)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B.生产不断萎缩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扩大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有组织状态之间的矛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知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但是这仅仅是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

    40、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据此,本题选 AC。25.社会生产是连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即( )(分数:2.00)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问题 C.两大部类的平衡问题D.总供需的平衡问题解析:解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其中价值补偿是基础,实物补偿是关键。26.当代资本主义劳动对资本形成实质上的隶属,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新变化的表现( )(分数:2.00)A.职工参与决策 B.终身

    41、雇佣 C.职工持股 D.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 解析:解析: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工人反抗力量的不断扩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这些制度内容即 ABCD 选项内容。27.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有( )(分数:2.00)A.历史文化不同B.服务经济基础不同 C.阶级本质不同 D.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与资本主义民主相比,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这就决定

    42、了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的当家作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并对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犯罪分子实行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它的原则和实践是一致的。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选 BCD。A 项是区别,不是根本区别。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28.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当细茵发生变异,抗生素对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人不再有效,就是抗生素耐药。世卫组织官员称,如果没有多方紧急协调行动,“世界就会迈向后

    43、抗生素时代,多年来可治疗的常见感染和轻微伤痛可再一次置人于死地。”“这不是预测,而可能是即将到来的现实。”英国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每年数百万人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药性而提早离世。如不采取切实行动,35 年后,每年因抗生素滥用而死亡的人数将超过 1000 万。抗生素曾是消灭病菌的神奇武器,但随着抗生素滥用,病菌耐药性和“超级病菌”已成为医学难题。例如,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南非、瑞典和英国已确认治疗失败。今天起,向滥用抗生素说“不”!因为“滥用就会无用”。材料 2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

    44、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茵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 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 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2010 年 10 月 26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

    45、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全世界有 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我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 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 60 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 700 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 2000 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 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请回答:(分数:4.00)(1).“滥用”到“无用”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46、(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滥用”抗生素,超过一定的量,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最终导致了“无用”。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解析:(2).从病菌的耐药性增强到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体现了“量变和质变”原理。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如果能够“慎用”抗生素,就不会出现“超级病菌”。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病菌的耐药性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4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