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 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 )(分数:2.00)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实在的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3.下述有关相对真理的错误观点是,相对真理( )(分数:2.00)A.是绝对真理中的错误部分B.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
2、度的C.和绝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D.从过程上说,有待于发展4.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是 ( )(分数:2.00)A.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B.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C.具体和抽象的对立统一D.科学和价值的对立统一5.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这主要表明( )(分数:2.00)A.真理的主观性B.真理的:具体性C.真理的多样性D.真理中包含谬误6.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分数:2.00)A.能动性B.社会历史性C.普遍性D.直接现实性7.关于实践标准的不
3、确定性,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分数:2.00)A.检验真理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B.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C.被实践检验的真理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D.实践最终无法确定认识的真理性8.关于哲学范畴的价值,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分数:2.00)A.价值是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意义关系B.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或性能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D.价值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9.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这主要表明价值具有( )(分数:2.0
4、0)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10.关于价值评价,下述错误观点是 ( )(分数:2.00)A.价值评价也是一种认识即价值认识B.价值评价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价性认识C.价值评价的尺度仅仅是主体及其需要D.价值评价主要判明客体对主体的利害、好坏、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11.价值评价的最高尺度是 ( )(分数:2.00)A.个人或群体的需要B.整个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C.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D.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12.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是 ( )(分数:2.00)A.主体的认识B.主体的需要C.客体的属性D.社会实践13.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是 ( )(分数:2.00)A.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B.价值实践C.符合社会基本的价值目标D.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14.关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 )(分数:2.00)A.真理强调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B.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C.真理和价值相互引导,在实践中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真理是有价值的,而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真理15.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 )(分数:2.00)A.检验真理,发展真理B.追求真理,创造价值C.满足需要,实现利益D.认识必然,争取自由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6、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7.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认识 ( )(分数:2.00)A.对象是无限的B.基础即实践是无限的C.能力的提高是无限的D.总是同客体相符合的18.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是指 ( )(分数:2.00)A.有用即真理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C.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D.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其含义包括 ( )(分数:2.00)A.真理具有的客观性B.每个真理的获得所体现的世界可知性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终极真理D.认识和真理发展具有的无限性20.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
7、 ( )(分数:2.00)A.真理本身包含着错误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21.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 )(分数:2.00)A.相对真理是不同于绝对真理的另一种真理B.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辩证转化22.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
8、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 ( )(分数:2.00)A.至上的B.非至上的C.有限的D.相对的23.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这种绝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 ( )(分数:2.00)A.经验论B.唯理论C.教条主义D.思想僵化24.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这种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 ( )(分数:2.
9、00)A.怀疑主义B.诡辩论C.教条主义D.思想僵化25.真理和谬误是 ( )(分数:2.00)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相比较而存在的C.相斗争而发展的D.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因为 ( )(分数:2.00)A.逻辑证明只能证明前提条件与结论的一致性B.逻辑证明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C.逻辑证明不能证明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一致D.逻辑证明中使用的逻辑法则,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获得真
10、理性2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确定的,这是因为 ( )(分数:2.00)A.实践是世界的本体B.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实践最终一定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D.凡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都有不可推翻的性质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 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 )(分数:2.00)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实
11、在的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真理总是具体的,这是因为真理是客观、全面、有条件的。因此,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即全面的。所以,备选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两项观点错误。真理是认识,不是感性的存在。物质是客观实在。备选 C 项不符合题意。3.下述有关相对真理的错误观点是,相对真理( )(分数:2.00)A.是绝对真理中的错误部分 B.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C.和绝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D.从过程上说,有待于发展解析:解析:相对真理不是绝对真理中的错误部
12、分。所以,备选 A 项观点错误,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C、D 三项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有三层含义: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4.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是 ( )(分数:2.00)A.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B.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C.具体和抽
13、象的对立统一D.科学和价值的对立统一解析:解析: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一致的。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性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这种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所以,备选 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C
14、、D 三项不符合题意。5.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这主要表明( )(分数:2.00)A.真理的主观性B.真理的:具体性 C.真理的多样性D.真理中包含谬误解析:解析: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这主要表明真理的具体性。所以,备选 B 项的观点正确,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观点错误,不符合题意。6.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
15、分数:2.00)A.能动性B.社会历史性C.普遍性D.直接现实性 解析:解析:实践高于理论(认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所以,备选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实践与理论都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和普遍性。理论具有间接现实性。7.关于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分数:2.00)A.检验真理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B.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C.被实践检验的真理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D.实践最终无法确定认识的真理性 解析:解析:认为实践最终无法确定认识的真理性,观点错误。所以,备选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观点正确,不符
16、合题意。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8.关于哲学范畴的价值,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分数:2.00)A.价值是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意义关系B.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D.价值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解析:解析:认为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或性能,观点错误?所以,备选 B
17、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9.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这主要表明价值具有( )(分数:2.00)A.客观性B.主体性 C.社会历史
18、性D.多维性解析:解析:这主要表明价值具有主体性。所以,备选 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10.关于价值评价,下述错误观点是 ( )(分数:2.00)A.价值评价也是一种认识即价值认识B.价值评价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价性认识C.价值评价的尺度仅仅是主体及其需要 D.价值评价主要判明客体对主体的利害、好坏、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解析:解析:认为价值评价的尺度仅仅是主体及其需要,观点错误。所以,备选 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
19、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价值评价的主要特点: 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11.价值评价的最高尺度是 ( )(分数:2.00)A.个人或群体的需要B.整个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 C.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D.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解析:解析:整个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是价值评价
20、的最高尺度。所以,备选 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12.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是 ( )(分数:2.00)A.主体的认识B.主体的需要C.客体的属性D.社会实践 解析:解析:社会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所以,备选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观点错误。13.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是 ( )(分数:2.00)A.树立正确的价值观B.价值实践 C.符合社会基本的价值目标D.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解析:解析: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是价值实践。所以,备选 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14.关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下述观点错误的
21、是 ( )(分数:2.00)A.真理强调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B.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C.真理和价值相互引导,在实践中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真理是有价值的,而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真理 解析:解析: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真理,观点错误。所以,备选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 三项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
22、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 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5.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 )(分数:2.00)A.检验真理,发展真理B.追求真理,创造价值C.满足需要,实现利益
23、D.认识必然,争取自由 解析:解析: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所以,备选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7.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认识 ( )(分数:2.00)A.对象是无限的 B.基础即实践是无限的 C.能力的提高是无限的 D.总是同客体相符合的解析:解析: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认
24、识对象即客观事物、认识基础即实践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是无限的。所以,备选 A、B、C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D 项观点错误。18.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是指 ( )(分数:2.00)A.有用即真理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D.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析:解析: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备选B、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C 两项观点错误。19.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其含义包括 ( )(分数:2.00)A
25、.真理具有的客观性 B.每个真理的获得所体现的世界可知性 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终极真理D.认识和真理发展具有的无限性 解析:解析: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 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此,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此,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须承认绝对真理; 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
26、认绝对真理。所以,备选 A、B、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C 项观点错误,没有终极真理。20.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 ( )(分数:2.00)A.真理本身包含着错误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解析:解析: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所
27、以,备选 B、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21.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 )(分数:2.00)A.相对真理是不同于绝对真理的另一种真理B.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 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辩证转化 解析:解析: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成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所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不可分的,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
28、对真理的绝对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所以,备选 B、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22.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 ( )(分数:2.00)A.至上的B.非至上的 C.有限的 D.相对的 解析:解析: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
29、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所以,备选B、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23.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这种绝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 ( )(分数:
30、2.00)A.经验论B.唯理论C.教条主义 D.思想僵化 解析:解析:绝对主义真理观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所以,备选 C、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不符合题意。如果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24.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这种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 ( )(分数:2.00)A.怀疑主义 B.诡辩论 C.教条主义D.思想僵化解析:解析:相对主义真理观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即不可知论、诡辩论。所
31、以,备选 A、B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C、D 两项不符合题意。25.真理和谬误是 ( )(分数:2.00)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的 C.相斗争而发展的 D.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解析:解析:真理和谬误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
32、误变成真理。所以,备选 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因为 ( )(分数:2.00)A.逻辑证明只能证明前提条件与结论的一致性 B.逻辑证明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C.逻辑证明不能证明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一致 D.逻辑证明中使用的逻辑法则,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获得真理性 解析:解析: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
33、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证明前提条件与结论的一致性(或自洽性),而不是证明它的真理性,即不能证明它们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一致;逻辑证明中使用的逻辑法则,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获得真理性。所以,备选 A、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 项观点错误,逻辑证明和实践标准都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2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确定的,这是因为 ( )(分数:2.00)A.实践是世界的本体B.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最终一定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D.凡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都有不可推翻的性质 解析:解析: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做出裁决。所以,备选 B、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物质是世界的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