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2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都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此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2.00)A.意识就是物质世界本身B.意识是人脑的产物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唐山大地震中一位名叫王子兰的护士被“活埋”了整整八
2、天八夜,但她始终坚信会有人来救她,正是这一求生的信念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汶川地震中高位截瘫的女孩魏玲,随后的几年里经历了大大小小30 多次手术。2015 年 4 月的尼泊尔大地震中,卡纳尔被迫与 3 具尸体共处大约 80 小时,在没有食物和饮用水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治疗卡纳尔的一名医生说:“他似乎仅依靠意志活了下来。”生命奇迹的创造反映了( )(分数:2.00)A.在一定情况下意识起决定作用B.意识的能动性C.意识发挥能动性是无条件的D.人定胜天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分数:2.00)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发展由量变过渡到质变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部
3、矛盾D.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辩证法“多年来已经成为我们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分数:2.00)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实践与理论的关系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7.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 )(分数:2.00)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
4、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8.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分数:2.00)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9.“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反映出( )(分数:2.00)A.
5、社会历史发展不受人的活动的影响B.社会发展规律受人的主体选择性的影响C.人在历史活动中没有选择的空间D.历史唯心主义10.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动力,它是( )(分数:2.00)A.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11.“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 )(分数:2.00)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历史机械论观点D.历史辩证法观点12.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 )(分数:2.00)A.劳动时间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货币不
6、过是商品外在的价值尺度B.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从而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C.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出现以后,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1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分数:2.00)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1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自然经济之间的矛盾B.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消费能力有限和生产过剩的矛盾15.在国家垄断资
7、本主义的各种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分数:2.00)A.国有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调节经济生活D.私人垄断资本16.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这“三大差别”必然要消失。其中,消灭“三大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 )(分数:2.00)A.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极大提高B.社会制度的完善C.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D.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
8、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 )(分数:2.00)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B.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C.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D.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9.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分数:2.00)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20.“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
9、。“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分数:2.00)A.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B.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C.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D.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1.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2.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 )(分数:2.00)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永远不变的C.实践最终一定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D.实践标准不具有相对性23.价格受供求的影响
10、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分数:2.00)A.商品交换都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B.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C.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D.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和价值是趋于一致的24.剩余价值划分为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包括( )(分数:2.00)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和预付资本量的大小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D.竞争的激烈程度2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是( )(分数:2.00)A.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
11、的民主B.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C.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分数:2.00)A.国有国营企业B.国私共有合营企业C.国家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D.国家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27.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 )(分数:2.00)A.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结果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根本
12、解决的结果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做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28.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分数:2.00)A.无产阶级专政B.社会主义民主C.生产资料公有制D.按劳分配29.“两个必然”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关于“两个必然”与“两个绝
13、不会”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是有内在联系的B.“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C.“两个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D.“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绝不会成为现实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2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
14、他一年四季都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此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2.00)A.意识就是物质世界本身B.意识是人脑的产物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了解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并认真审题。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但不是物质世界本身;意识离不开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认识的来源是物质世界,而不是人脑本身。意识的本质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D 项表述正确,但不如 C 选项表述精准,因而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 C。3.唐山大地震
15、中一位名叫王子兰的护士被“活埋”了整整八天八夜,但她始终坚信会有人来救她,正是这一求生的信念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汶川地震中高位截瘫的女孩魏玲,随后的几年里经历了大大小小30 多次手术。2015 年 4 月的尼泊尔大地震中,卡纳尔被迫与 3 具尸体共处大约 80 小时,在没有食物和饮用水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治疗卡纳尔的一名医生说:“他似乎仅依靠意志活了下来。”生命奇迹的创造反映了( )(分数:2.00)A.在一定情况下意识起决定作用B.意识的能动性 C.意识发挥能动性是无条件的D.人定胜天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意识的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但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16、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其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创造客观世界。在实践过程中,意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此外,意识还能反作用于人体,影响人体生理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但它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等。因此,正确答案为B。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分数:2.00)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发展由量变过渡到质变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观点。A、B、D
17、 项的内容,即是否承认普遍联系、是否承认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是否承认量变和质变,都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但是二者分歧的核心是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其内部矛盾。因此,正确答案为 C。5.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辩证法“多年来已经成为我们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分数:2.00)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解析:解析: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
18、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恩格斯指出:“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即以概念、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客观辩证法。C、D 项是明显的错误选项,首先排除。B 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范畴,不属于唯心主义;而且主观辩证法体现的是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A。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
19、点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把握,主要是考查实践观在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实践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D。7.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 )(分数:2.00)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解析:解析:
20、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但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承认绝对性并不否定相对性,B、C、D 项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A。8.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分数:2.00)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
21、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解析:解析:常见的宣传语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中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客观实际情况的反映,即社会存在的反映,C 项说法错误。B 项说法错误,应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没有涉及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问题,B、D 项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 A。9.“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反映出( )(分数:2.00)A.社会历史发展不受人的活动的影响B.社会发展规律受人的主体选择性的影响 C.人在历史活动中没有选择的空间D.历史唯心主义解析:解析:题干反映了
22、唯物史观的内容。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其根本方向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社会发展是在人的参与下进行的,离开了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离开了人的自觉的选择和主观努力,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决定性就无法得到体现。题目体现了社会发展受人的主体选择性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 B。10.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动力,它是( )(分数:2.00)A.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是它不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 项),也不能构成“社会发展的根
23、本动力”(B 项),它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D 项)。A 项“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般指的是阶级斗争,C 项是模糊不清的观点,B 项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A、B、C 项作为干扰项要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 D。11.“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 )(分数:2.00)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机械论观点D.历史辩证法观点解析: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认为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便是认为英雄创造历史,属于英雄史观,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B。12.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
24、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 )(分数:2.00)A.劳动时间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货币不过是商品外在的价值尺度 B.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从而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C.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出现以后,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解析:解析: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不过是商品外在的价值尺度。因此,正确答案为 A。1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分数:2.00)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
25、式不同解析:解析:“变”与“不变”其实质就在于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价值增殖,发生了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是可变资本,没有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就是不变资本。资本各部分的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实物形式,不变资本一般表现为生产资料,而可变资本一般表现为劳动力,但不同实物形式的划分无助于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马克思划分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目的在于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因此,这种划分的依据必然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B。1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自然经济之间的矛盾B.生产资料资本主
26、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消费能力有限和生产过剩的矛盾解析:解析: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正确答案为 B。15.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分数:2.00)A.国有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调节经济生活 D.私人垄断资本解析: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7、; 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 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其中,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 因此,正确答案为 C。16.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这“三大差别”必然要消失。其中,消灭“三大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 )(分数:2.00)A.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极大提高B.社会制度的完善C.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D.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解析: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
28、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必然要消失。因此,正确答案为 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 )(分数:2.00)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B.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C.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D.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解析:解析: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
29、观的本质区别之所在,因为唯物史观在本质上就是群众史观,而唯心史观在本质上就是英雄史观。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在于对世界本原的回答,即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因此,正确答案为 BC。19.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分数:2.00)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解析
30、:解析:本题考查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内涵包括: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创造出社会意识和社会关系等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它规定了人的本质,人是在实践中存在与发展的,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既然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就是人所特有的活动,D 项显然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20.“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分数:2.00)A.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B.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
31、中 C.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D.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解析: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C 项说法错误,应该是矛盾的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D 项中不能说个性起决定作用,只能说二者辩证统一,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因此,正确答案为AB。21.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实践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
32、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内容,但是客体本身不能形成认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是导致认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仅有主体的能动性也不会产生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认识才会产生。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人的感官才能同客体接触,使客观事物及现象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也只有通过实践,主体同客体反复相互作用,才能使客体的各种本质特征逐渐暴露出来,为主体所把握。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科学的发展、新学科的出现、新知识的增加都是由于实践的推动。而B、D 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不能体现题干中的观点,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 AC。22
33、.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 )(分数:2.00)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永远不变的C.实践最终一定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D.实践标准不具有相对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即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指的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实践标准是唯一的,即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二是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做出检验。因此,正确答案为 AC。23.价格受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分数:2.00)A.商品交换都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B.各种商
34、品价格的变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C.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D.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和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解析:解析:由于商品的价值是由货币来表现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所以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一致。但是,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是不一致的,价格往往要背离价值。这是因为: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它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会低于其价值;当求大于供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但是,反过来,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引起供求关系向着相反的
35、方向变化。可见,一方面,供求关系变动使价格背离价值;另一方面,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起反作用,使价格对价值不会偏离太远,并使偏离的价格再向价值靠拢。因此,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始终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种状态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背离,恰好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A 项不选,因为商品交换不可能都是等价交换。因此,正确答案为 BCD。24.剩余价值划分为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包括( )(分数:2.00)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和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D.竞争的激烈程度解析:解析: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36、即剩余价值率。显然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的总量也就会增加;预付资本量越大,在既定的资本有机构成这一条件下,相应地可变资本也会增加,从而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也能增加剩余价值量;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将直接影响到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影响剩余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发生变化,从而剩余价值量也会受到影响;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能会迫使资本家提高积累率,增加积累,但在积累率既定的前提下,这一因素不会影响到积累规模。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2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是( )(分数:2.00)A.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
37、等 C.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解析: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仍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制定符合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政策,在反对封建主义和建立资本
38、主义制度过程中发挥了推动历史进步的积极作用,不能简单归结于局限性,故 D 项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分数:2.00)A.国有国营企业 B.国私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国家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解析: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27.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
39、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 )(分数:2.00)A.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结果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根本解决的结果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做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A 项),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C、D 项),但是,资本主义新变化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此,正确答案为 ACD。28.马克思和
40、恩格斯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分数:2.00)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民主 C.生产资料公有制D.按劳分配解析:解析: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因此,正确答案为 AB。29.“两个必然”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
41、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关于“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是有内在联系的 B.“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 C.“两个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D.“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绝不会成为现实 解析: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