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0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3164       资源大小:6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0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0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是( )(分数:2.00)A.科学性和阶级性B.阶级性和革命性C.阶级性和实践性D.科学性和实践性3.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

    2、掉落的绿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2016 年,世界经济已经经过“弯道”,正处于“复苏”阶段,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超越常在弯道处。”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 45 度到 60 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一情况说明( )(分数:2.00)A.人的直觉感应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

    3、律为前提C.认识客观规律比直接的实践活动更加重要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5.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的实质是( )(分数:2.00)A.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的绝对运动D.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6.达尔文将大量观察、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得出“生物进化”这个结论。但他在得出“生物进化”这个结论之前,早就接受了拉马克等人的有关生物进化的思想和赖尔的地质演化思想,这些思想实际上构成了他研究的指导原则,因为有了这些思想,达尔文的研究才显得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这体现了( )(分数:2.00)A.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原理B.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

    4、系C.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D.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7.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服时,给人的感觉是收缩感,它会显得这个人稍瘦;当一个人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的感觉就是扩张感,它会显得这个人稍胖。这种穿不同纹路的衣饰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表明( )(分数:2.00)A.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8.“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分数:2.00)A.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生

    5、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9.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分数:2.00)A.社会革命B.阶级斗争C.改革D.生产力发展10.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分数:2.00)A.移动电话的型号和技术水平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C.消费者为购买移动电话所付出的货币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11.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 100 万元,在一次生产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工人工资是 40 万元,耗费的不变资本为 20 万元,生产出商品的价值为 100 万元。剩余价值率是( )(分数:2.00)A.100

    6、B.0C.200D.6671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2.00)A.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B.资本不同部分实物形式不同C.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D.资本不同部分对剩余价值贡献大小不同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分数:2.00)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4.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

    7、)_1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分数:2.00)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其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D.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16.一位哲人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印刷会这样精美吗?”这表明( )(分数:2.00)A.矛盾中的任何一方,不仅仅抑制对方的发展,而且推动对方的发展B.矛盾不仅具有斗争性,而且具有同一性C.盗与防盗,伪与防伪,在动态中竞相增长D.矛盾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只有彻底地消灭对方,才能获得永恒的存在17.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人们在客观

    8、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其中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是( )(分数:2.00)A.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是完全一致的B.二者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C.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D.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18.俗话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老渔夫伏在船舱里听水声,可以分辨出水下是何种鱼群;生活在深山林海的老猎人,根据鸟的叫声就可判别出是什么鸟。以上事实说明( )(分数:2.00)A.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所以,只要进行实践就能得到真知B.实践是

    9、认识的源泉,没有实践也就没有认识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不仅改造客观世界,也使得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19.科学家对 1994 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分数:2.00)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20.马克思指出:“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的王国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是( )(分数:2.00)

    10、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21.2016 年 5 月 30 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段话反映出( )(分数:2.00)A.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B.科学技术对经

    11、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C.只要科技发达了,现代化就实现了D.科学技术对中国实现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分数:2.00)A.生产新的使用价值B.与生产要素共同形成新的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创造剩余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2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 )(分数:2.00)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具备相同的物质技术基础24.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提出的符合自身利益的政治思想包括( )(分数:2.00)A.主权在民B.天赋人权C.分权制衡、社会制约D.自由、平

    12、等、博爱25.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作、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 )(分数:2.00)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国家对内对外政策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26.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 20 世纪 80-90 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导致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13、 )(分数:2.00)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D.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7.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包括( )(分数:2.00)A.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B.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D.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8.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

    14、和曲折性的实践告诉我们( )(分数:2.00)A.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要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B.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认可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C.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D.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29.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其基本依据是( )(分数:2.00)A.共产主义的性质和特征B.人类社会发展规律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0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

    15、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是( )(分数:2.00)A.科学性和阶级性B.阶级性和革命性C.阶级性和实践性 D.科学性和实践性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决定了它的革命性,实践性决定了它的科学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C。3.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

    16、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析:解析:精神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力量,A 项表述正确,但题干中没有体现。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随意割断事物之间的联系,C 项表述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才具有指导作用,D 项表述错误。题干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B。4.2016 年,世界经济已经经过“弯道”,正处于“复苏”阶段,有

    17、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超越常在弯道处。”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 45 度到 60 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一情况说明( )(分数:2.00)A.人的直觉感应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认识客观规律比直接的实践活动更加重要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解析:解析:“速滑转弯倾斜角在 45 度到 60 度之间为最佳”“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充分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因此,正确答案为 B。5.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

    18、发展的实质是( )(分数:2.00)A.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的绝对运动D.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最重要特点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也属于变化发展,但不是发展的本质特点,所以 A 项不选。事物的绝对运动,以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与发展都有关联,但不属于最佳选择,所以 C、D 项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 B。6.达尔文将大量观察、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得出“生物进化”这个结论。但他在得出“生物进化”这个结论之前,早就接受了拉马克等人的有关生物进化的思想

    19、和赖尔的地质演化思想,这些思想实际上构成了他研究的指导原则,因为有了这些思想,达尔文的研究才显得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这体现了( )(分数:2.00)A.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原理B.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 C.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D.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解析:解析:归纳和演绎是人类认识最早、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法。它所涉及的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事物和概念之间的外部关系。所谓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概念推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归纳和演绎是人们把握事物的两种相反的思维运动,二者又具有统一

    20、性。题中达尔文将大量观察、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属于由个别向一般的归纳研究,而达尔文接受的拉马克等人的有关生物进化的思想和赖尔的地质演化思想是经过大量研究形成的一般性结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B。7.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服时,给人的感觉是收缩感,它会显得这个人稍瘦;当一个人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的感觉就是扩张感,它会显得这个人稍胖。这种穿不同纹路的衣饰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表明( )(分数:2.00)A.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解析:解析: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受客体的限制和制约。

    21、纹路的变化作为客体,会限制和制约主体的认识程度。因此,正确答案为 A。8.“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分数:2.00)A.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解析: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

    22、力的发展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选项 B 不符合题干的意思,此题为选非题,因此,正确答案为 B。9.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分数:2.00)A.社会革命 B.阶级斗争C.改革D.生产力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发展和更替的诸种社会动力。要求考生对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准确的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不同的状态中,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在质变时的一种形式。本题问的是“阶级社会的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只能选 A 项。改革是同一社会形态中的发展,不属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所以 C

    23、项不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本题是问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一个直接的原因,而不是一个总原因,所以 D 项也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 A。10.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分数:2.00)A.移动电话的型号和技术水平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消费者为购买移动电话所付出的货币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解析: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

    24、的物质承担者。因此,正确答案为B。11.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 100 万元,在一次生产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工人工资是 40 万元,耗费的不变资本为 20 万元,生产出商品的价值为 100 万元。剩余价值率是( )(分数:2.00)A.100 B.0C.200D.667解析:解析:商品的价值是 c+v+m=100(万元),题干表明:在一次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可变资本为 40 万元,即 v=40(万元),不变资本为 20 万元,即 c=20(万元),这样就可以得出 m=40(万元)。因此,mv=100。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本题计算的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和并非资本家的共有资本,而只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

    25、的实际耗费资本量,否则考生就很容易出错了;二是剩余价值率为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而不是剩余价值与所耗费的全部资本之比。因此,正确答案为 A。1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2.00)A.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B.资本不同部分实物形式不同C.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D.资本不同部分对剩余价值贡献大小不同解析:解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生产过程中一次性转移价值,并一次性回收的资本是流动资本;价值一部分一部分转移,并多次回收的资本属于固定资本。依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以划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26、。因此,正确答案为C。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分数:2.00)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解析: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正确答案为 C。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4.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分数:2.00)A.社会是独立于

    27、人之外的客观过程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其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D.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包含的内容。人类社会也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不是指它的实在性,而主要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其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 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C 项);“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D 项)。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非独立于个人活动之外进行

    28、的,A 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BCD。16.一位哲人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印刷会这样精美吗?”这表明( )(分数:2.00)A.矛盾中的任何一方,不仅仅抑制对方的发展,而且推动对方的发展 B.矛盾不仅具有斗争性,而且具有同一性 C.盗与防盗,伪与防伪,在动态中竞相增长 D.矛盾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只有彻底地消灭对方,才能获得永恒的存在解析:解析:题干强调矛盾双方不仅具有斗争性的一面,还具有同一性的一面,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A、B、C 三项都符合题意。D 项矛盾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只有彻底地消灭对方,才能获得永恒的存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9、。矛盾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不可能彻底地消灭对方,因为矛盾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失去另一方都不会孤立存在。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17.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其中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是( )(分数:2.00)A.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是完全一致的B.二者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C.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 D.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解析:解析: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30、 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选项 A 认为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否定了二者之间的差别,是不确切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BCD。18.俗话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老渔夫伏在船舱里听水声,可以分辨出水下是何种鱼群;生活在深山林海的老猎人,根据鸟的叫声就可判别出是什么鸟。以上事实说明( )(分数:2.00)A.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所以,只要进行实践就能得到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没有实践也就没有认识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不断发

    31、展的,实践不仅改造客观世界,也使得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解析:解析:俗语主要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此外,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就能提高认识,例如老渔夫和生活在深山林海的老猎人都是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但不能说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B 项错误;真知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的范畴,只有实践不一定能产生真知,A 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CD。19.科学家对 1994 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分数:2.00)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

    32、的 解析:解析:世界虽然是可知的,但人类不可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B 项说法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ACD。20.马克思指出:“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的王国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是( )(分数:2.00)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

    33、的改造”。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必然既是自由的根据,也是自由的限度,D 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21.2016 年 5 月 30 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段话反映

    34、出( )(分数:2.00)A.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B.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C.只要科技发达了,现代化就实现了D.科学技术对中国实现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析:解析:题干中的几句话强调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对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说只要利用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 ABD。2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分数:2.00)A.生产新的使用价值 B.与生产要素共同形成新的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创造剩余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解析:解析:本题考

    35、查劳动力商品具体劳动的作用,即生产新的使用价值,与生产要素共同形成新的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创造剩余价值和再生产劳动力价值都是由抽象劳动完成的,C 项被排除。D 项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因为劳动力价值不能“转移”,只能在生产过程中由劳动力创造出来。因此,正确答案为AB。2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 )(分数:2.00)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具备相同的物质技术基础解析:解析:剩余价值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要实现对工人的剥削都必须将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一定点(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不论是绝对剩余价值还是

    36、相对剩余价值都将增加剩余价值量,在劳动力价值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就意味着提高了剩余价值率。选项 D 的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绝对剩余价值在物质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但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就不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24.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提出的符合自身利益的政治思想包括( )(分数:2.00)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 C.分权制衡、社会制约 D.自由、平等、博爱 解析:解析: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思想,都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25.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

    37、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作、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 )(分数:2.00)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国家对内对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解析:解析: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

    38、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意识是多元化的,新闻媒体仅仅起到左右和影响国民思想意识的作用,不可能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D 项本身说法错误,故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26.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 20 世纪 80-90 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导致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分数:2.00)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39、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D.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解析: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

    40、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27.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包括( )(分数:2.00)A.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B.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41、 C.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解析: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所有其他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绝不意味着革命的结束,而是更重要、更困难的革命任务的开始。无产阶级必须永葆革命性和先进性,直至实现共产主义。

    42、 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28.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实践告诉我们( )(分数:2.00)A.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要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B.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认可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C.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 D.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的,究其原因: 第一,各个国家不同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3、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实践表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者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发展社会主义,也不等于不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29.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其基本依据是( )(分数:2.00)A.共产主义的性质和特征B.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 解析:解析: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BD。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0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