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90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1956 年 4 月和 5 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篇报告标志着(分数:2.00)A.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B.我国已经抛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C.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D.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得以确立3.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
2、,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里涉及的问题的实质是(分数:2.00)A.建设社会主义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B.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工业化道路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照抄照搬苏联模式D.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4.论十大关系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其中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是(分数:2.00)A.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
3、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所确定的基本方针和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所强调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二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分数:2.00)A.调动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D.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总
4、方针,总方针的内容是(分数:2.00)A.重工业及其基础设施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B.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C.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D.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7.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分数:2.00)A.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矛盾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工农两个阶
5、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8.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党提出了(分数:2.00)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C.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D.“向科学进军”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9.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既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
6、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的是(分数:2.00)A.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D.其他斗争形式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主要斗争形式10.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分数:2.00)A.无产阶级专政B.中国革命的进程是由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C.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D.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决定的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其中,主
7、要的起基础作用的联盟是(分数:2.00)A.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B.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C.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D.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联盟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2.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是(分数:2.0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C.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D.走中国工业
8、化道路的思想14.论十大关系报告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经济建设新方针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分数:2.00)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C.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5.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后五条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后五条的主要内容是(分数:2.00)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B.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C.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
9、设的关系1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毛泽东这里讲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这里讲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包括党内外、国内外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因素B.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相互转化不需要任何条件C.我们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大力促使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D.尽力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逆转1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基本矛盾,但这
10、些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18.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B.我国
1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在政治上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D.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不可逆转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对抗性的19.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C.在我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工人
12、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D.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维护群众利益,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0.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有(分数:2.00)A.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B.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C.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D.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
13、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21.毛泽东指出:“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目的和意义是(分数:2.00)A.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B.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C.巩固我们的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D.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的重大意义是(分数:2.00)A.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B.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C.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D.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14、23.促使党和毛泽东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的原因有(分数:2.00)A.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党确定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C.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D.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工业化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工业化道路24.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分数:2.00)A.重工业和轻工业
15、同时并举B.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并举C.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25.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关于经济建设,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方针,即(分数:2.00)A.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B.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C.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D.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26.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的正确思想有(
16、分数:2.00)A.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B.朱德提出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C.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观点D.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27.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思想有(分数:2.00)A.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要有计划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B.刘少奇提出了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C.陈云提出了要建立“适合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的思想D.毛泽东主张
17、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28.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的重要意义有(分数:2.00)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D.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具体模式29.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主要的经验和教训有(分数:2.00)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必
18、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C.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D.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90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1956 年 4 月和 5 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篇报告标志着(分数:2.00)A.党探索中国
19、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B.我国已经抛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C.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D.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得以确立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属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正确选项是 A。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B 选项错误。我们还没有找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也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CD 选项也错误。3.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
20、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里涉及的问题的实质是(分数:2.00)A.建设社会主义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B.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照抄照搬苏联模式D.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属记忆性试题,难度较小。论十大关系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里涉及的实质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工业化道路问题。B 是正确选项。A 选项内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D 内容错误。4.论十大关系报告
21、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其中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是(分数:2.00)A.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属于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论十大关系第四、第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A 是正确选项。BC 选项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工业化道路问题。D 选项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5.
2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所确定的基本方针和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所强调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二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分数:2.00)A.调动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D.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属记忆性试题,难度较小。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
23、建设服务。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A 选项是正确选项。B 选项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 选项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D 选项的内容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及其解决办法。观点正确,但不是题干所要求的,因此不选。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
24、总方针,总方针的内容是(分数:2.00)A.重工业及其基础设施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B.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 C.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D.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属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B 选项是正确答案。A 选项错误。C 选项是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D 选项是新中国成立前党中央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转变条件上的设想。7.党
25、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分数:2.00)A.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矛盾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
26、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 是正确选项。B 选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D 选项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8.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党提出了(分数:2.00)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C.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D.“向科学进军”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27、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在科学教育领域提出的口号与方针,属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关于科学教育文化工作,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学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毛泽东指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我们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D 选项正确。A项是关于文化工作的方针;B 项是周恩来提出的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问题;C 选项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9.中国革命的胜利,
28、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既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的是(分数:2.00)A.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D.其他斗争形式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主要斗争形式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一武装斗争,属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B 选项正确。A 选项,
29、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CD 选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的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必须和其他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必须明确,其他斗争形式都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故 ACD 三个选项不选。10.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分数:2.00)A.无产阶级专政B.中国革命的进程是由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C.工人阶级领导的
30、、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D.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决定的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属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大。国体决定政体。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选项正确。A 选项不选的原因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B 选项内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意要求不符。C 选项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而不是新
31、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故不选。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其中,主要的起基础作用的联盟是(分数:2.00)A.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B.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C.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D.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属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
32、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C 选项正确。AB 选项,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第二个联盟。建立第二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革命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第二个联盟不是统一战线的基础。D 选项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之一。因此,ABD 均不选。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2.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是(分数:2.0
33、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C.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D.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属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D 是正确选项。C 项不选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新的探索所得出的结论。14.论十大关系报告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经济建设新方针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分数:2.00)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
34、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C.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于新方针,属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ABC 是正确选项。D 选项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5.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后五条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后五条的主要内容是(分数:2.00)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B.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
35、的关系 C.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论十大关系后五条内容,属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 选项是论十大关系后五条,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是正确选项。CD 选项是论十大关系的前五条,讲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方针,与题意不符。1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毛泽东这里讲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这里讲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包括党内外、国内外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因素
36、 B.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相互转化不需要任何条件C.我们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大力促使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 D.尽力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逆转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论十大关系中确定的一个基本方针,属于理解与记忆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CD 是正确选项。B 选项是错误的,因为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虽然能够互相转化,但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化。1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基本矛盾,但这些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37、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
38、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抗和冲突,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之间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其中,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由于社会主义
39、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ABCD 选项均正确。18.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B.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在政治上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D.已经居于
40、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不可逆转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对抗性的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ABC项是正确选项。D 项不选的原因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对抗。反之,有些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19.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
41、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 C.在我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D.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维护群众利益,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处理方式,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ABc 选项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D 选项是胡锦涛 2010 年 9 月 29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要求,对人民内部矛盾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维护群众利益。20.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42、,这是一个总方针。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有(分数:2.00)A.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B.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C.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D.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属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大。ABC 选项正确。D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1956 年社会
43、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新方针,是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的。21.毛泽东指出:“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目的和意义是(分数:2.00)A.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 B.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 C.巩固我们的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D.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
44、意义,属记忆与理解相结合试题,有一定难度。正确选项 ABC。D 选项是 2012 年习近平提出的。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的重大意义是(分数:2.00)A.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C.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D.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重大意义,属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全部是正确选项。23.促使党和毛泽东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
45、道路问题的原因有(分数:2.00)A.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党确定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 C.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 D.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工业化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工业化道路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属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ABCD 均为正确选项。24.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
46、方针,“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分数:2.00)A.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B.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并举 C.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属理解与记忆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ABcD都是正确选项。25.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关于经济建设,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方针,即(分数:2.00)A.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B.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 C.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
47、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 D.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统筹兼顾的方针,属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CD 都是正确选项。26.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的正确思想有(分数:2.00)A.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 B.朱德提出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 C.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观点D.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所有制结构的
48、调整,属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D 是正确选项。C 项不选的原因是邓小平提出的是经济运行机制改革。27.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思想有(分数:2.00)A.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要有计划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B.刘少奇提出了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C.陈云提出了要建立“适合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的思想 D.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属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C 是正确选项,D 选项是毛泽东关于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思想,因此不是正确选项。28.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的重要意义有(分数:2.00)A.巩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