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95 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者检举。这属于公民政治权利中的( )(分数:2.00)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监督权利C.政治表达的自由D.民主管理权3.在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公民具体参加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指的是( )(分数:2.00)A.平等权B.政治权利和自由C.人身权利D
2、.文化教育权4.在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中。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指的是( )(分数:2.00)A.依法纳税B.特定主体权C.社会经济权D.人身自由权5.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 )(分数:2.00)A.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B.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C.遵守宪法和法律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6.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共同反映和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政治与法律地位。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的是( )(分数:2.00)A.人身自由权B.平等权C.政治权利和自由D.社会经济权
3、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结合在一起的。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 )(分数:2.00)A.劳动权B.依法纳税C.依法服兵役D.遵守宪法和法律8.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正确的是( )(分数:2.00)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D.2004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9.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分数:2.00)A.物权B.政治权利C.人身自由权利D.受教育权10.关于法律与自由,下
4、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自由是至上和神圣的,限制自由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B.自由对人至关重要,因此,自由是衡量法律善恶的唯一标准C.从实证的角度看,一切法律都是自由的法律D.自由是神圣的,也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应由法律来规定11.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人权的法律化表明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B.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C.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法律并不能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12.法律问题的核心是( )(分数:2.00)A.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B.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C.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D.实
5、体与程序的关系问题13.社会经济权利的核心是( )(分数:2.00)A.生存权B.劳动权C.休息权D.社会保障权14.“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揭发事实真相。请求依法处理。”这一权利是指( )(分数:2.00)A.控告B.建议C.申诉D.检举15.“最小限度的自由”是指( )(分数:2.00)A.人的身体不受拘束B.人的行动自由C.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D.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任何人不受逮捕16.公民通过行使诉权。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实现权利救济。这种救济称为( )
6、(分数:2.00)A.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C.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D.自力救济17.民事法律规定侵权人和被侵权人就侵权行为达成的赔偿或和解协议等属于( )(分数:2.00)A.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C.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D.自力救济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9.法律的义务具有历史性,下面哪些情形属于法律的历史性特征?( )(分数:2.00)A.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免除了农民缴纳土地税的义务B.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国家逐步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收入在
7、起征点以下人群缴纳所得税的义务也随之被免除C.债务人欠债权人的钱财,由于债权人在法定的期限(2 年)内没有行使索要的权利,债务人原来承担的强制归还义务就转化为自愿归还义务D.一个人犯了罪,依法应当判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在犯罪后司法机关因法定原因没有追究,那 5年后他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依法就不应追究20.法律义务具有以下特点( )(分数:2.00)A.法律义务是历史的B.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C.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D.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2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下列哪些选项反映了这一特征?( )(分数:2.00)A.只有开发商履行交房义务,购房人才能行使房主的权利B.教
8、师为学生上课,既是行使教学权利,也是履行教学义务C.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D.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22.1763 年,老威廉.皮特在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他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够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凸显了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 )(分数:2.00)A.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B.权力决定权利C.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D.权力优先于权利23.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
9、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其主要特征有( )(分数:2.00)A.证据要有合法性B.证据要有合理性C.证据要有客观性D.证据要有关联性24.法律权利是各种权利中十分重要的权利,具有以下特征( )(分数:2.00)A.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B.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C.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国家机关行使权力不得任性,公民个人行使法律权利也不得任性25.法律权利的分类包括( )(分数:2.00)A.基本
10、权利和普通权利B.起诉权、上诉权和辩护权、代理权C.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D.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26.下面关于法律权利与人权的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B.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C.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D.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27.下面关于人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B.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C.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D.人权的评价标
11、准是多元的28.法律义务的特点包括( )(分数:2.00)A.法律义务是历史的B.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C.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D.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29.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包括( )(分数:2.00)A.辩证统一B.一律平等C.互利互赢D.义务先于权利30.对于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一些犯罪,可以剥夺犯罪者的政治权利。包括( )(分数:2.00)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D.监督权31.我国选举法所规定的选举原则包括( )(分数:2.00)A.平等选举原则
12、B.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C.秘密投票原则、自由投票原则D.地域代表原则32.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必须遵守以下义务( )(分数:2.00)A.不得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B.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其他公民C.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D.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33.特定人员的禁止参加的游行示威包括( )(分数:2.00)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者参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集会、游行、示威B.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C.除非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不得
13、在下列场所周边距离十米内至三百米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国宾下榻处,重要军事设施以及航空港、火车站和港口D.不得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不得进行犯罪活动或者煽动犯罪34.公民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不管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不管是物权、债权还是知识产权,都应当受到保护。其中包括( )(分数:2.00)A.公民自由占用、使用、收益、处分其财产,排除他人的干涉B.国家征收、征用公民财产须为公共利益,且依法给予合理补偿C.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侵犯公民财产权的,应负赔偿责任D.公民不得侵犯他人财产权,否则应负相应的民事、行政
14、或刑事责任。公民在其财产权受到侵犯时,有权要求侵权行为人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排除妨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5.人们行使任何权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法律界限。其具体内容包括( )(分数:2.00)A.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B.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C.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D.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36.下列哪些行为违背了权力行使的目的?( )(分数:2.00)A.利用公民言论自由权作为打击不同意见、钳制思想自由的手段B.利用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宣传邪教和宗教迷信C.行使自己权利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超出了国家法律所许可和保障的范围与界限D.行使权利而破坏公序良俗37.我国公民
15、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 )(分数:2.00)A.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C.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D.自力救济38.关于尊重他人权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B.尊重他人权利是一项法律义务C.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D.尊重他人权利是一项道德义务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95 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
16、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者检举。这属于公民政治权利中的( )(分数:2.00)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监督权利 C.政治表达的自由D.民主管理权解析:解析: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它的行使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监督权是指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我国宪法第 4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因此,B 是正确答案。3.在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公民具体参加社会活动和实际享
17、受其他权利的基础指的是( )(分数:2.00)A.平等权B.政治权利和自由C.人身权利 D.文化教育权解析:解析:人身权利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4.在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中。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指的是( )(分数:2.00)A.依法纳税B.特定主体权C.社会经济权 D.人身自由权解析:5.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 )(分数:2.00)A.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B.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C.遵守宪法和法律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
18、组织解析:解析: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6.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共同反映和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政治与法律地位。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的是( )(分数:2.00)A.人身自由权B.平等权 C.政治权利和自由D.社会经济权解析:解析: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注意几个权利的意义的不同表述:政治权利是参与政治生活的保证;人身自由权是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社会经济权利是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
19、务是结合在一起的。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 )(分数:2.00)A.劳动权 B.依法纳税C.依法服兵役D.遵守宪法和法律解析:解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同时,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因此,A 正确。注意:文化教育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依法服兵役是义务不是权利。8.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正确的是( )(分数:2.00)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
20、利D.2004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解析: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是服兵役明显是公民的义务而非权利,所以 A 是错误的。宪法第 43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可见休息权的主体是劳动者而非全体公民,所以 B 也是错误的。宪法第 45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所以 C 也是错误的。2004 年宪法修正案第 24 条和宪法第 33 条第 3 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以 D 是正确的。9.
21、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分数:2.00)A.物权 B.政治权利C.人身自由权利D.受教育权解析:解析:权利分为基本权利与普通权利。基本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裤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普通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如民法规定的物权、债权,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权等。A 是普通权利。因此,选择 A。10.关于法律与自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自由是至上和神圣的,限制自由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B.自由对人至关重要,因此,自由是衡量法律善恶的唯一标准C.从实证的角度看,一切法律都是自由的法律
22、D.自由是神圣的,也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应由法律来规定 解析:解析:法律和自由的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法律以自由为最高目标和价值,自由也必须受法律的限制,故 A 说法不正确,D 是正确的。另外,自由是衡量法律善恶的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还有正义等标准,故 B 错误。实证主义者认为“恶法非法”,所以 C 项表述错误。因此,D 是正确选项。11.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人权的法律化表明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 B.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C.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法律并不能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解析:解析:人权有三个层次
23、:第一个层次是应有权利,第二个层次是法律权利,第三个层次是实有权利。人权的应有权利通过立法转化为法律权利,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但并非表明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在现代法治社会,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反过来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有了法律并不能当然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也不意味着有了法律,人权必然就会得到实现和保障,因为法律实施的效果决定着人权的实现和保障的程度。所以 A 的说法是错误的。12.法律问题的核心是( )(分数:2.00)A.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B.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 C.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D.实体与程序的关系问题解析
24、:解析: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权利义务问题,法治思维是一种法律权利义务思维。B 是正确选项。ACD 三个选项是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列为法律思维方式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四个方面之一。13.社会经济权利的核心是( )(分数:2.00)A.生存权 B.劳动权C.休息权D.社会保障权解析:解析: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要求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措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加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以促进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保障公民过上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它以生存权为核心,具体包括生存权以及与这项权利密切相关的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等。因此,A 是正确选项。14.“公民对国家机关
25、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揭发事实真相。请求依法处理。”这一权利是指( )(分数:2.00)A.控告B.建议C.申诉D.检举 解析:解析:建议权是指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申诉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违法失职行为以及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的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者裁判不服而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审查请求的权利;控告权是指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违法失职行为,包括在执行职务以外实施的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揭发和指控。因此,D 是正确答案。
26、15.“最小限度的自由”是指( )(分数:2.00)A.人的身体不受拘束 B.人的行动自由C.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D.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任何人不受逮捕解析:解析:人身自由,首先是指人的身体不受拘束,因而被视为“最小限度的自由”。其次是指人的行动自由,如可以自由外出旅游、经商、打工、求学等。最后是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如,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任何人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他人、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他人的住宅;任何人非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都不得被定罪判刑。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必须依法行使
27、,滥用人身自由权利,构成违法犯罪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A 是正确答案。16.公民通过行使诉权。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实现权利救济。这种救济称为( )(分数:2.00)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C.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D.自力救济解析:解析:司法救济是指公民可以通过行使诉权,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实现权利救济。行政救济是指公民可以通过行使听证、复议等权利,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以行政裁决的形式实现对权利的救济。政治救济主要是公民依法以游行、示威、结社、请愿等方式要求或实现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模式一。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的救济行为,如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
28、卫与紧急避险,民事法律规定侵权人和被侵权人就侵权行为达成的赔偿或和解协议等。因此,A 符合题意。17.民事法律规定侵权人和被侵权人就侵权行为达成的赔偿或和解协议等属于( )(分数:2.00)A.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C.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D.自力救济 解析:解析: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的救济行为。D 是正确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9.法律的义务具有历史性,下面哪些情形属于法律的历史性特征?( )(分数:2.00)A.随着我国经济社
29、会的发展,国家免除了农民缴纳土地税的义务 B.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国家逐步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收入在起征点以下人群缴纳所得税的义务也随之被免除 C.债务人欠债权人的钱财,由于债权人在法定的期限(2 年)内没有行使索要的权利,债务人原来承担的强制归还义务就转化为自愿归还义务D.一个人犯了罪,依法应当判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在犯罪后司法机关因法定原因没有追究,那 5年后他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依法就不应追究解析:解析:“法律义务是历史的“这一特征是指“法律义务的内容和履行方式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权保障的进步而不断调整和变化的。”“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这一特征是指“法律义务可能因一些情形
30、的出现而转化、派生或消灭。公民和社会组织承担的法律义务,在履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一些特殊情形的出现而出现转化、派生或免除。”因此,AB 符合题意。CD 体现了“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这一特征。20.法律义务具有以下特点( )(分数:2.00)A.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B.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C.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D.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解析:解析:法律义务的特征是增加的全新内容,同学们应该注意。法律义务具有所给四个选项的特征,也只具有这四个特征。ABCD 是正确答案。2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下列哪些选项反映了这一特征?( )(分数:2.00)A.只有开发商履行交房义务,购
31、房人才能行使房主的权利 B.教师为学生上课,既是行使教学权利,也是履行教学义务 C.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D.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解析:解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具有“辩证统一、一律平等、互利互赢“三种主要关系,CD 体现了二者一律平等的关系,只有 AB 体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所以,AB 是正确答案。22.1763 年,老威廉.皮特在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他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够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32、”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凸显了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 )(分数:2.00)A.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B.权力决定权利C.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D.权力优先于权利解析:解析: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有四个方面: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服务于权利;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因此,AC 为正确选项。23.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其主要特征有( )(分数:2.00)A.证据要有合法性 B.证据要有合理性C.证据要有客观性 D.证据要有关联性 解析:解析:B 选项的错误在于,合理性指的是按照道德的标准评价,而法律的评价标准是
33、合法与不合法,同时,合乎法律规定的,未必一定符合道德要求。24.法律权利是各种权利中十分重要的权利,具有以下特征( )(分数:2.00)A.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B.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C.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国家机关行使权力不得任性,公民个人行使法律权利也不得任性 解析:解析:ABCD 是正确选项。要特别注意,强调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25.法律权
34、利的分类包括( )(分数:2.00)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起诉权、上诉权和辩护权、代理权C.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 D.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解析:解析:实体性权利是指实体法所确认的权利,如经济法中的经营权,商事法中的股权等;程序性权利是指程序法所确认的权利,如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权、上诉权和辩护权、代理权等。因此,B 选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 ACD。D 选项是二级分类,也有些问题,但是,符合教材的观点,所以,也列为正确选项。26.下面关于法律权利与人权的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
35、利 B.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 C.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 D.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 解析:解析:人权部分是新增内容,也是热点难点,应多加关注。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27.下面关于人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 B.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C.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人权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 解析:解析:ABCD 是正确答案。此外,人权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尤其要注意,发展中国家不能追捧发达国家的人权,发达国家也不能按
36、照自己的评判标准看待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保障。28.法律义务的特点包括( )(分数:2.00)A.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B.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C.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D.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解析:解析:义务与权利相对应,是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当承担的责任。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相对应,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法律义务具有以上四个特征。ABCD 都是正确选项。29.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包括( )(分数:2.00)A.辩证统一 B.一律平等 C.互利互赢 D.义务先于权利解析:解析:一个人的义务就是另一个人的权利,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义务先于权利是不严谨的
37、。ABC 是正确答案。30.对于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一些犯罪,可以剥夺犯罪者的政治权利。包括( )(分数:2.00)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D.监督权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54 条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监督权不在剥夺范围内。因此,ABC 是正确答案。31.我国选举法所规定的选
38、举原则包括( )(分数:2.00)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 C.秘密投票原则、自由投票原则 D.地域代表原则解析:解析:地域代表制、职业代表制、混合选区制、多数代表制、委托投票制等都是选举制度,不是选举原则只有 ABC 是正确答案。32.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必须遵守以下义务( )(分数:2.00)A.不得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B.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其他公民 C.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 D.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解析:解析:ABCD 都是正确答案。此外,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还必须遵守以下义
39、务:“不得教唆他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不得发表猥亵性、淫秽性的言论;不得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33.特定人员的禁止参加的游行示威包括( )(分数:2.00)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者参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集会、游行、示威 B.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C.除非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下列场所周边距离十米内至三百米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国宾下榻处,重要军事设施以及航空港、火车站和港口D.不得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不得进行犯罪活动或者
40、煽动犯罪解析:解析:CD 是禁止的游行示威,但是,不是特定人员的禁止。因此,只有 AB 是正确答案。34.公民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不管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不管是物权、债权还是知识产权,都应当受到保护。其中包括( )(分数:2.00)A.公民自由占用、使用、收益、处分其财产,排除他人的干涉 B.国家征收、征用公民财产须为公共利益,且依法给予合理补偿 C.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侵犯公民财产权的,应负赔偿责任 D.公民不得侵犯他人财产权,否则应负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公民在其财产权受到侵犯时,有权要求侵权行为人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排除妨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1、解析: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型考题,较为简单。35.人们行使任何权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法律界限。其具体内容包括( )(分数:2.00)A.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 B.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 C.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 D.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 解析:解析:人们行使任何权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法律界限,法律对行使权利的目的、限度、方式和程序进行了限制,ABCD 是正确选项。这一部分是新增内容,应多加注意。36.下列哪些行为违背了权力行使的目的?( )(分数:2.00)A.利用公民言论自由权作为打击不同意见、钳制思想自由的手段 B.利用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宣传邪教和宗教迷信 C.行使自己权利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他
42、人的利益,超出了国家法律所许可和保障的范围与界限D.行使权利而破坏公序良俗 解析:解析:C 破坏的是权利的限度,ABD 符合题意。37.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 )(分数:2.00)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 D.自力救济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型考题,较为简单。ABCD 是正确选项。38.关于尊重他人权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 B.尊重他人权利是一项法律义务 C.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 D.尊重他人权利是一项道德义务 解析:解析: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认同是权利产生的条件,尊重则是权利实现的保证。只有尊重他人权利,每个权利人才能真正获得并最终实现自我权利。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因此,ABCD 是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