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80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2886       资源大小:6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80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80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关于人才的界定,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其所著资治通鉴周纪一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强调的核心是(分数:2.00)A.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B.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C.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D.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3.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体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中国传统文化

    2、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下列名言中,与这句话含义近似的是(分数:2.00)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爱国既体现在情感方面,又体现在认识上,更体现在行为上。由此可见,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分数:2.00)A.爱国情感B.爱国思想C.爱国行为D.爱国的忠诚度5.得与失是人生的常态,正确认识人生发展过程中得与失这对矛盾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清初诗人陈恭尹曾经说过,“眼前得失等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下列古诗词与其含义近似的有

    3、(分数:2.00)A.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B.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C.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D.得失一朝,荣辱千载6.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其中,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00)A.诚实守信B.宽容仁爱C.公义胜私欲D.谦虚礼让、克骄防矜7.社会公德,即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分数:2.00)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

    4、.爱护公物D.遵纪守法8.在法律运行过程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分数:2.00)A.立法B.守法C.执法D.司法9.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其中,这里的规则意识是指(分数:2.00)A.个人如何用道德看待和对待自己B.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道德C.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D.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10.在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中,既是实现人民主权原则及其各种具体的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又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及其各种具体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的是(分数:2.00)A.政治权

    5、利B.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C.财产权利D.社会经济权利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2.思想道德和法律,作为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手段,在国家和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为使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就要(分数:2.00)A.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使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弘扬和遵循,并成为衡量执法、司法合理性的重要标准B.通过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将社会主义道德理念融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使法

    6、律成为饱含道德价值的良法C.坚持以道德滋养法律,以道德丰富法律,以道德支撑法律,以道德精神和价值促进并引领全社会信仰法律D.要通过全民守法,使社会主义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信仰,充分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13.列宁曾经说过,“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由此说明(分数:2.00)A.理想受现实的规制,不能超越现实B.理想具有超越性,但不能完全脱离实际C.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仅存于人们的头脑之中D.理想既源于现实,又是对社会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14.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

    7、神。其中,自强不息精神具体体现为(分数:2.00)A.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化干戈为玉帛”的思想B.“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亲仁善邻”的观念C.“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D.“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15.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感情、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当代中国,要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就要做到(分数:2.00)A.促进祖国统一B.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C.促进民族团结D.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6.人生观是人们

    8、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原因在于(分数:2.00)A.人生观决定世界观的形成、巩固、发展和变化B.人生观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C.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D.人生观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和力量源泉17.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于正确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辩证地看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个人与社会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B.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C.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具有统

    9、一性D.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是统一的18.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自己对社会、他人、家庭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帮助道德实现其认识功能的形式有(分数:2.00)A.法律法规B.道德观念C.道德理想D.道德准则19.中国革命道德内容丰富、历久弥新,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0、观B.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C.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D.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0.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而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其基本要求包括(分数:2.00)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21.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作用是通过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中,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有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符合个人的道德标

    11、准,才能被真正贯彻执行B.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内化为个人品德,才能成为现实的规范力量C.它能够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D.它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22.根据我国法学界通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这一定义所揭示的法律的特征是(分数:2.00)A.法律是调整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C.法律是唯一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D.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23

    12、.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分数:2.00)A.立法B.守法C.执法D.司法24.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的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分数:2.00)A.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B.可以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更好地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C.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尽快发展,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昌盛D.可以促进民族团结,保证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加强边疆建设和巩固国防2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和总目标。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和(分数:2

    13、.00)A.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B.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C.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其核心要义包括(分数:2.00)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D.坚持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27.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制度基础不同B.领导力量不同C.权力主体不同D.权力行使方式不同28.救济公平是指为权利受到侵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的公平救济。具体内容包括(分数:2.00)A.司法救

    14、济公平B.行政救济公平C.救济效果公平D.社会救济公平29.权利的内容、种类是不同的,其中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被称为法律权利,是各种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权利。其特征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B.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C.法律权利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30.我国选举法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混合选区制B.多数代表制C.委托投票制D.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31.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法定条件下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其特点是(分数:

    15、2.00)A.它既是一般主体权利,又是特定主体权利B.实现物质帮助权的义务主体是国家和社会C.权利主体是特定公民,而非社会全体公民D.权利的内容是特定主体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80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关于人才的界定,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其所著资治通鉴周纪一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强调的核心是(分数:2.00)A.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B.智是人才素

    16、质的基本内容C.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D.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确立人才目标,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很小。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司马光这句话的核心是用“德”来统率“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故 A 选项正确。3.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体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下列名言中,与这句话含义近似的是(分数:2.00)

    17、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重精神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还表现为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亦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A 选项体现的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B 选项体现的是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C 选项体现的是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

    18、视;D 选项体现的是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B选项正确。注:此类考查方式多用于传统道德或传统文化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转换其他角度考查,例如,A、C、D 选项之一的角度。4.爱国既体现在情感方面,又体现在认识上,更体现在行为上。由此可见,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分数:2.00)A.爱国情感B.爱国思想C.爱国行为 D.爱国的忠诚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忠诚爱国的理解,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小。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感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

    19、脚点和归宿。C 选项正确。5.得与失是人生的常态,正确认识人生发展过程中得与失这对矛盾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清初诗人陈恭尹曾经说过,“眼前得失等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下列古诗词与其含义近似的有(分数:2.00)A.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B.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C.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D.得失一朝,荣辱千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得失观,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很小。正确对待得与失:首先,不要惧怕一时的失;其次,不要满足一时的得;最后,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个人利益的得失只能部分地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更大

    20、的人生价值。只有跳出对狭隘利益的计较,追求高尚的道义,才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题干中的“眼前得失等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其大意是:眼前的得失就如同云烟一样,转眼即逝;而你所做的一切,百年之后是是非非都像高悬的明月一样清清楚楚。告诫人们要行得正,坐得端,要考虑长远,不要计较一时得失。只有 D 选项(出自范晔:后汉书荀悦列传)含义与其最为相近,是正确答案。6.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其中,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00)A.诚实守信B.宽容仁爱C.公义胜私欲 D.谦虚

    21、礼让、克骄防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包含很多方面和内容,但最根本的是强调注重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私之辨始终是中国传统道德演化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因此,C 选项正确。7.社会公德,即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分数:2.00)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爱护公物D.遵纪守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小。D 选项正确。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之所以是遵纪守法,是

    22、因为法律是道德的底线。8.在法律运行过程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分数:2.00)A.立法B.守法 C.执法D.司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运行,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因为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司法,都必须遵守法律。B 选项正确。9.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其中,这里的规则意识是指(分数:2.00)A.个人如何用道德看待和对待自己B.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道德C.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 D.个人如何看待和对

    23、待法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法治思维的理解,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小。法治思维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价值取向是指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规则意识是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C 选项正确。A、B 选项都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故不选。10.在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中,既是实现人民主权原则及其各种具体的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又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及其各种具体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的是(分数:2.00)A.政治权利 B.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C.财产权利D.社会经济权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政治权利与义务,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

    24、自由的统称。它的行使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公民的政治权利构成了实现人民主权原则及其各种具体的民主制度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反过来又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及其各种具体的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A 选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2.思想道德和法律,作为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手段,在国家和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为使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就要(分数:2.00)A.通过

    25、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使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弘扬和遵循,并成为衡量执法、司法合理性的重要标准 B.通过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将社会主义道德理念融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使法律成为饱含道德价值的良法 C.坚持以道德滋养法律,以道德丰富法律,以道德支撑法律,以道德精神和价值促进并引领全社会信仰法律 D.要通过全民守法,使社会主义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信仰,充分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C、D 选项均正确。本题还可以从道德和法律二者的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角度加以考查。同时,还须注意道德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

    26、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道德发挥的是教化和引领作用,法律发挥的是规范和强制作用。13.列宁曾经说过,“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由此说明(分数:2.00)A.理想受现实的规制,不能超越现实B.理想具有超越性,但不能完全脱离实际 C.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仅存于人们的头脑之中D.理想既源于现实,又是对社会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科学理想的把握,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试题,难度较大。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科学的理想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

    27、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列宁的话强调的是,理想源于现实,但不能脱离现实,必须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B、D 选项正确。A 选项的错误在于,如果理想不能超越现实,那就把理想等同于现实了。C 选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14.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自强不息精神具体体现为(分数:2.00)A.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化干戈为玉帛”的思想B.“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亲仁善邻”的观念

    28、C.“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 D.“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C、D 选项正确。A、B 选项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和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故不选。15.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感情、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当代中国,要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就要做到(分数:2.00)A.促进祖国统一 B.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C.促进民族团结 D.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解析:解析:本题考

    29、查对忠诚爱国者的基本要求,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A、C、D选项正确。B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6.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原因在于(分数:2.00)A.人生观决定世界观的形成、巩固、发展和变化B.人生观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C.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 D.人生观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和力量源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与人生观,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B、C 选项正确。A 选项的错误在于,人生观只是世界观在对

    30、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产生影响,但不会是决定性因素,更不会是世界观形成的决定因素。D 选项的错误在于,爱国主义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17.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于正确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辩证地看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个人与社会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 B.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C.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具有统一性 D.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是统一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道理解与识记

    31、相结合的试题,难度很小。A、B、C、D 选项均正确。18.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自己对社会、他人、家庭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帮助道德实现其认识功能的形式有(分数:2.00)A.法律法规B.道德观念 C.道德理想 D.道德准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道德的功能,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B、C、D 选项正确。A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道德的认识功能是在道德的范畴之内,帮助人们正确认识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自己对社会、他人、家庭的道德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选择、道德行为建立在明辨善恶的道德认识

    32、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善良道德品质。而道德与法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因此,法律法规不可能帮助道德实现其认识功能。19.中国革命道德内容丰富、历久弥新,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C.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D.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

    33、设事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重大意义,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很小。A、B、C、D 选项均是正确答案。20.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而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其基本要求包括(分数:2.00)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很小。A、B、C、D 选项均是正确答案。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网络貌似虚拟社会,但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因此也

    34、必须遵守道德规范。21.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作用是通过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中,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有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符合个人的道德标准,才能被真正贯彻执行B.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内化为个人品德,才能成为现实的规范力量 C.它能够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D.它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品德的作用,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试题,难度适中。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内化为个人品德,才能成为现实的规范力量。同时,个人品德提升的过程也是能动

    35、地作用于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过程,它能够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B、C 选项正确。A 选项观点错误。社会主义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而不是个人品德,故 D 选项错误。22.根据我国法学界通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这一定义所揭示的法律的特征是(分数:2.00)A.法律是调整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B.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C.法律是唯一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D.法律是规定

    36、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法律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但是,法律不会规范人们的所有行为,因而不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A、B、D 选项正确。C 选项的错误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很多,包括道德、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23.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分数:2.00)A.立法 B.守法 C.执法 D.司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运行,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法律的运行

    37、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A、B、C、D 选项均正确。24.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的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分数:2.00)A.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B.可以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更好地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C.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尽快发展,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昌盛 D.可以促进民族团结,保证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加强边疆建设和巩固国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B、C、D 选项正确。A 选项与国家的基本精神相违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一

    38、定的程度上有利于保持民族特色,而不是为了消除民族差别。2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和总目标。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和(分数:2.00)A.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B.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C.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是一道识记为主的试题,难度适中。A、C、D 选项正确。B 选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其

    39、核心要义包括(分数:2.00)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坚持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

    40、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A、B、C 选项正确。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之中的精华只能为法治提供支撑,不是核心要义之一。故 D 选项不选。27.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制度基础不同 B.领导力量不同 C.权力主体不同 D.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试题,难度较小。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制度基础不同。西方宪政建立在资本主义宪法基础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领导力量不同。西方宪政从表

    41、面看,是不同政党轮流执政,其实都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而我们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是权力主体不同。西方宪政民主下的选举,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利益集团或少数精英群体力量,而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四是权力行使方式不同。西方宪政实行三权分立,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资本和资产阶级利益,而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A、B、C、D 选项正确。28.救济公平是指为权利受到侵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的公平救济。具体内容包括(分数:2.00)A.司法救济公平 B.行政救济公平 C.救济效果公平D.社会救济公平 解析:解

    42、析:本题考查救济公平的内容,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D 选项正确。C 选项的错误在于,救济所达到的效果因人而异,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29.权利的内容、种类是不同的,其中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被称为法律权利,是各种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权利。其特征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B.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C.法律权利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权利的特征,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法律权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43、:一是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二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三是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到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四是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得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A、B、C、D 选项正确。30.我国选举法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混合选区制 B.多数代表制 C.委托投票制 D.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选举法所规定的选举制度,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A、B、C、D 选项正确。31.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法定条件下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其特点是(分数:2.00)A.它既是一般主体权利,又是特定主体权利B.实现物质帮助权的义务主体是国家和社会 C.权利主体是特定公民,而非社会全体公民 D.权利的内容是特定主体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B、C、D 选项正确。A 选项的错误在于,物质帮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公民,而非社会全体公民,说明其是特定主体权利。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80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